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王氏三部曲”将把中国引向何方 ?

2017-10-27 04:5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415| 评论: 1|原作者: 帝国代理|来自: 红旗网

摘要: 不出所料十九大上,除了和以往一样空话、废话、谎话连篇外,现在又多出了个马屁成片。什么“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什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
  多年来,官方的理论混淆逻辑层次,违背系统论原理的问题一直存在,早已造成恶劣的影响。诸如所谓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问题,其实质就是违背系统论关于“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决定的”的整体性原理。错误地以为作为一个系统的阶级可以是它的成员的简单加和。把个别的工人或企业主等同于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诸如由邓小平具体制订和实施的按1%划定地富反坏右之类的黑五类、阶级异己分子之类的具体政策,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后来他亲自消除这个祸害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乘机掩盖了阶级斗争的存在反而是一大错误,由此纵容了新生官僚做大,形成了官僚资产阶级。这样的层次混淆的结果就是严重转移了或掩盖了做为整体的无产阶级对做为整体的资产阶级的宏观意义上的阶级斗争,也就是政治斗争,从而有利于官僚资本的复辟。社会生活中经济管理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不应混淆,否则容易造成社会混乱。诸如单个居民购买住房的价格问题,通常只是经济管理问题;只有在整个社会的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了结构性的差异,譬如工人与农民整体性地无法承担超高的房价,而官僚集团整体性地得利于超高房价的情势之下,经济问题才上升为政治问题,成为工农与官僚之间的阶级斗争。恩格斯曾经特别解释过:“两大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必然会成为政治斗争。”工农与官僚在房价问题上的斗争,如果任其恶行扩展,演绎成了整个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之后,就必然成为政治斗争。绝对否认阶级斗争与胡乱套用、泛化阶级斗争都是错误的理论,都必将导致严重的恶果。自然界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混淆层次的结果必然造成缪误。譬如,温度就是一个宏观层次的现象。硬要混淆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界限,把温度的概念硬加到每一个分子的头上,说这个分子温度很高,那个分子温度很低,那就成了科学笑话;相反,据此推论说根本不存温度这个概念,也会成为科学笑话。同样,在社会问题上,混淆宏观层次与微观层上的问题,硬要把整个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现象硬套到个别成员的身上,同样也必然造成缪误;相反,据此推论说根本不存阶级斗争,也会造成缪误。与此相似的是阶级剥削也是一个宏观层次的现象。很难断言每一次交易的盈亏就成了阶级剥削。而是诸如垄断资本等社会集团利用政治与经济的垄断地位,在统计意义上大量剥夺劳动者的劳动剩余价值,这才形成宏观意义上的阶级剥削现象。否认宏观层次的阶级剥削必然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把宏观层次阶级剥削硬套到单一次的雇佣与交易关系中去,就阻碍无产阶级在获得政权以后,利用公有制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极大地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对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83页)列宁进一步指出“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过多年的准备工作),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过渡阶段”(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572页)。并且强调,“现在,在我们和资本主义的(暂时还是资本主义的)两方并存的条件下,是没有其他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的”(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572页)。列宁有进一步解释说:“国家资本主义,这是一种非常意外的、谁也绝对预见不到的资本主义,因为谁也不会预见到:无产阶级竟会在一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取得政权;它起初试图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把产品分配给农民,后来因为文化条件的限制,无力完成这个任务,不得不采用资本主义。”(列宁.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第274-275页)因此在理论上混淆了阶级剥削的层次,绝对否认阶级剥削,或泛化了阶级剥削都会妨碍无产阶级在夺取了政权之后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自己的实力,最后战胜资本主义的努力,而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败。

  其次是儒雅学者王沪宁的贡献颇多的“科学发展观”新理论。

  由于王沪宁是政治学者而不是经济学家,所以在他的倡导之下,这个理论所产生的谬误主要不在“科学发展观”具体涵义的界定上,而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简单地说,在美国霸权主义控制下,资本主义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环境下,中国面临着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抉择问题。可供选择的道路主要有自主发展与依附发展的两种方式。“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表明了选择了依附发展而抛弃了自主发展。这就产生了原则性的错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其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界定了所选择道路的本质:不是自主发展,而是“科学发展”。

  扬子晚报网,思想,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消费力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消费力对增长的拉动力,体现在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为生产提供动力和目的。马克思说:“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具体地说,人们在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产生对与此关联的产品的新的需要,给生产提供了新的要求,为再生产提供了动机和目的,因此,没有消费需要就没有生产,而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根据社会消费需要来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以消费力来拉动增长,就包含了创造消费和创造消费者。提高消费力实际上是提高生产力。马克思所解释的发展生产力途径,既包括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包括提高消费力。这就是他所说的,“决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又是发展消费的资料。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马克思是把消费力的发展看作是生产力的发展。

  显然,马克思认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所谓的自主发展就是居于中国人自己的需要为主的发展消费的能力,发展生产的能力,也就是主要以中国人自己的消费力来拉动增长的经济发展道路——自主发展的道路。而不是基于美国人的需要为主的消费的能力来发展生产的能力,使中国成为美国经济的依附品——依附发展的道路。而所谓的“科学”,此后又充分体现在诸多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科学”指导理论上,诸如以厉以宁私有化的“科学”理论、吴敬琏市场化的“科学”理论、林毅夫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科学”理论等等来指导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幸的是这些所谓的“科学”后来都被实践证实是伪科学理论,其目的都是要把中国引向依附美国发展的道路上去。在中国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的“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也就成了赵本山式的“科学”忽悠,成了欺骗民众的混乱的理论。

  现实表明,王沪宁的贡献颇多的“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选择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
  何为“科学发展”呢?

  其前提就是邓小平倡导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王沪宁的贡献也就是将这一原理落实为经济发展的具体方针。

  笔者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不是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已经明确指出:

  而这背后鲜为人知的事实却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是邓小平首先提出的“精辟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直接来自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理论家,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的著作。是从西方引进的理论,地道的舶来品。

  “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具有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的两大新特征。一是国家政权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二是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并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进而统治整个社会和人类。正是这两个新趋向给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许多直接影响,使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过时’了。”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历来对社会生产力有着影响、制约和推动作用,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科学技术渗透到了每一个生产环节,它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因素,它作为第一位生产力的作用已经明显地凸现出来。首先,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已完全依靠科学技术去武装。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已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只有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劳动者,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动因素。其次,劳动工具成了科学技术的主要凝结者。现代科学技术向劳动工具的渗透,不仅提高了现有劳动工具的效率,而且涌现了许多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劳动对象也已主要靠科学技术去开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开发劳动对象起着重要作用,使人们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科学技术促成新的资源和劳动对象的发展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现实生产力的发展,在于生产要素的提高,而生产要素的提高,于生产力主要内在源泉和动力——科学的推动。”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已经无效’。由于科学技术成了主要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劳动者的劳动技术和劳动强度,而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革新。因而剩余价值的源泉已不再是工人阶级的劳动,而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业已成了一个独立的剩余价值的来源,它同马克思主义原先只知道考察的那一种剩余价值的来源是没有关系的,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越来越变得不重要了’。”(和讯博客:《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把科学技术抬高到“统治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用以替代“神”的统治地位。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核心,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为归宿的人本主义观点背道而驰。其实质就是朱熹理学和西方理性主义的一种现代版本。其手法与朱熹理学用“天理”来“统治整个社会和人类”,西方的理性主义用“科学真理”来“统治整个社会和人类”是本质同构的。都是一种否定以人为本,否定“人本”思想,坚持“神本”、“官本”、“金本”、“物本”等非人本思想,为垄断资本掠夺劳动剩余价值辩护,麻醉劳动大众的精神鸦片。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维护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违背马克思主义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归宿的根本宗旨。它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更不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这样的错误理论必须抛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应该是:人是主要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按: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的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要素里面而发挥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物质力量,科技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且注意防止它的消极作用。但决不能让“科学技术”代替“神”来统治人类。要让人类控制科学技术,而不能让科学技术控制人类。

  显然王沪宁的所谓的“科学发展”就是以“科学”推动经济发展,而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归宿的根本宗旨,不再以人为本,以人为归宿来发展经济——自主发展。这样的理论混乱会误导中国,必须迅速澄清,回到自主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0-27 21:57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4:53 , Processed in 0.01605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