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文革:不得不革非革不可的革命(二)

2017-11-24 00:1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733| 评论: 1|原作者: 唐青钊 |来自: 砥柱中流

摘要: 毛泽东更看到了我们这个党和党的一些领导干部走向反面的危险,“我多次提出主要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这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毛泽东传1949--1976》 第1390年)于是,毛泽东不得不冒着摔得 ...

 

 

(二)文革17年前重大事件对我们的一个基本昭示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但是,历史的经验来源于对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科学考察和分析。通过对文革17年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重大事件的考察和分析,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1、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的核心成员内部是有严重的分歧和斗争的。这些分歧和斗争,有主观认识原因,有客观事实原因。从主观认识原因方面看,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取社会地位不同、各人的阶级归属不同、社会价值取向不同,因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对自然界的认识,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对具体的事物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必然产生差异,甚至是截然对立的认识,这必然产生矛盾和斗争。从客观事实原因看,本质总在现象的后面,规律总是掩盖在现象之中,它不会轻易亮出自己柏杜莎的头,因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具体事物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是一个“无知之幕”,是一个“必然”的东西。因此,中共党内出现分歧和斗争,甚至出现重大分歧和斗争是正常的;有了分歧和斗争,试图否定和掩饰这些分歧和斗争才是不正常的;有了分歧和斗争,不分析分歧和斗争产生的原因才是不正常的;有了分歧和斗争,不分清分歧和斗争的性质也才不是正常的。

 

2、毛泽东才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的代表。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是犯过错误,例如大大跃进中所犯的急于求成的错误但那不过是日月之蚀。毛泽东总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站在历史的潮流并引导着历史,他推动着历史而不被历史推着,他至少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缩短了十年,他用短短17年的时间就将一个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的中国建设成了一个初步繁荣、富强、团结一致的社会主义中国,期间还受到了大跃进那样的挫折,而大跃进的挫折主要是由党内严重的倾错误和右倾错误所导致的。如果党的其他领导人宣称:我比毛泽东高明,那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就是利欲熏心、野心膨胀。

 

3、文革17年前的党内的分歧和斗争主要的是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分歧和斗争。因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刘少奇是实际上的二把手和主持一线工作的领导人,而他们则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上、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步骤问题上、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问题上、在合作化问题上、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问题上、在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路线问题上,都表现了相当的分歧和斗争,有些甚至是原则的分歧和严重的斗争。当然,这些分歧和斗争,仍然是党内矛盾和党内的斗争。将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分歧和斗争不加分析一股脑儿地认为是党内的路线斗争,并据此将党的历史写成是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对历史的亵渎;试图隐瞒和否定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分歧和斗争,同样是在开历史的玩笑。这两者都不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

 

4、毛泽东和刘少奇最根本的分歧和斗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分歧和斗争,换句话说,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是大非问题。

 

1)毛泽东的思路是:从中国是一个基本的农业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土地改革后农村迅速出现两极分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迅速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通过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所有制关系的根本转变,并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主导、规定、支配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依旧是主导、规定和支配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出发,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出发,确定党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路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这就要坚持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建设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关系,及时开展思想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将全体中国人民“革命”成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有知识、有纪律、有理想和有奉献精神的人,而这样的人,既是社会的主人,又是最根本的生产力。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将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并永葆先锋队的青春;通过不断改革国家机器,努力将各级政府建成人民的政府并永葆人民政府的青春。通过党和国家的领导,在充分尊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跃进——国民经济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刘少奇的思路(这是从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的主张,对山西农业合作社的批评上纲上线、对东北不要急于搞互助合作允许富农经济发展的主张、对资本家剥削有功论的主张、对农业合作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主张,对过渡时期的党的总路线的态度,对合作化时期邓子恢的主张明里暗里的支持,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先极后极右的态度,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主张,直至到1965年还重弹他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老调中看出的)是:巩固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制度,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大约10年到20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这种过渡性质的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般地不破坏私有财产制度”,让新民主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都得到发展。在五种经济成分中,“必须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而对于农民个体经济,先让其发展,富农也让其发展,等到国家工业化能提供大批农业机器的时候,可以依靠政权力量,下个命令剥夺它,一举实现集体化,即农民个体经济让它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让它自由发展,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社会主义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比重要逐步增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个体经济的比重、要相对地缩小,其作用也要相对地缩小。”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地增加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加强国民经济的计划性,以便逐步地稳当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在刘少奇看来,“现在时”是新民主主义,“未来时”才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且不说刘少奇这个构想的另一种乌托邦性质——试图依靠政权的一纸命令就能取消私有经济(!),单就实现这个构想的时间来说,到文革之前,直至到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还处在新民主主义制度阶段,中国还是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说白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过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式资本主义而已!

 

因此,不言而喻,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根本分歧和斗争,乃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是大非的主义之争。

 

六、社会主义制度存在被颠覆的危险性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旧中国极端落后的基础上脱胎出来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同时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具有自己固有的弊端和缺陷,因此,不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就能巍然屹立、万古千秋地传承。如果不能很好地清除旧世界的土壤,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弊端和缺陷,如果不能让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如果不能获得对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事实上就有被颠覆的危险。

 

(一)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内在缺陷的优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理想的天国”、“理性的王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有重大缺陷的制度优越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是一个具有无比优越性又具有内在缺陷的制度。对此,毛泽东组织撰写的党的重要文献《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其实已经做了初步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揭示:

 

“无产阶级的专政......担负着历史上最伟大、最困难的任务,面对着历史上情况最复杂和道路最曲折的斗争,因而它的工作——正如列宁所说的——也不能不犯很多的错误。如果有些共产党人发生骄傲自满和思想硬化的情形,那么,他们甚至也会重犯过去自己犯过的或者别人犯过的错误。”“为着战胜强大的敌人,无产阶级专政要求权力的高度集中。这个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必须和高度的民主相结合的。当着集中制被片面地强调了的时候,就会出现许多的错误。

 

这实际是告诉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高度的民主与高度的集中紧密相结合的民主制度,这个民主制度实际是一个对立统一,是一个“恐怖平衡”。一方面,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为了担负起历史上最伟大、最困难的任务,务必要将权力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而且必须集中到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另一方面,有必须保证“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总之,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显然,这个矛盾解决得好,就会“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易于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决得不好,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成员中就会产生严重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人民民主的国家机器就会蜕变为官僚集团,甚至会沦为镇压人民的法西斯工具,人民民主专政就会沦为资产阶级专政;而民主如果被滥用,则可能形成“多数人的恐怖”,造成国家的混乱和分裂。因此,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存在内在矛盾,也因此存在内在缺陷,这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科学阐述,更需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地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商品经济制度是一个无比优越又具有内在缺陷的制度。无论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着怎样不同的看法,但最切合中国实际的是毛泽东后来明确指出了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一九七五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商品制度。(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其实就蕴藏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二重性之中,即毛泽东揭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又可以产生新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毛泽东称之为“鬼”,这个鬼不但危害到中国社会,而且会侵蚀到中共党内,因而社会主义国家是建设一个“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然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这个“鬼”既不能用法令取消,又不可能用其它的所谓经济制度代替,它只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加以限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制度的两重性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继续前进,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另一种是倒退回去,复辟资本主义。

 

(二)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等剥削阶级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实体”是被消灭了,但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分子还在,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还顽固地占据着人民的头脑,因而被推翻了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有力量,并且在某些方面还相当强大。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会在各方面同无产阶级进行斗争。他们常常会打着拥护社会主义、共产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招牌,进行破坏社会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活动。在政治方面,他们会企图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方面,他们会企图发展资本主义势力。在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他们会用资产阶级世界观对抗无产阶级世界观,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

    由于资产阶级的活动,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腐蚀作用,由于城乡小生产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存在,由于还没有完全取消的资产阶级法权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由于社会主义事实上还存在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因而在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和党政机关中还会产生蜕化变质分子,在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中还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贪污盗窃分子,在农民中还会产生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和出现两极分化,在文化教育部门和知识界中还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同那些已经被推翻、但是还没有被彻底消灭的旧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分子结合起来,向社会主义进攻。尤其是那些窃据领导机关的蜕化变质分子,他们支持和庇护基层单位中的资产阶级分子,危害性特别大。因而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中的阶级斗争,是不可能停息的。这个斗争是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复杂的。这个斗争像波浪的起伏一样,高一阵,低一阵,有时候比较缓和,有时候十分尖锐。因而无产阶级如果不能战胜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势力,社会主义会制度就有被颠覆的危险,社会主义就会锐变为资本主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1-25 12:42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4:35 , Processed in 0.01546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