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河南省渑池县作为个案,从日常生活史的角度重新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农村幼儿园,呈现国家如何参与乡村生活以及普通妇女、儿童在国家推行社会主义集体化过程中的体验。文章认为,农村幼儿园的创办反映了国家对妇女解放的重新论述。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承担了部分照看儿童的责任,有效减轻了妇女的抚幼负担,从而使母亲能够走上田间地头,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提高了政治、社会参与水平,丰富了其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了妇女解放;另一方面,幼儿园也意味着育儿任务的社会化,通过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母亲的形象,不再将女性价值禁锢于家内,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给农村女性开启了新的职业机会。对于儿童而言,农村幼儿园则突破了传统育儿模式,使他们能够参与集体生活,体验社会主义教育,留下了不同寻常的集体化记忆。

 集体化时代的童年|“大跃进”时期农村幼儿园研究-激流网毛泽东时代的六一儿童节

在传统中国,农村地区一直以来没有而且也看似不需要幼儿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格局保证了女性在家庭中承担起抚育儿童的义务。但1949年之后,随着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和农业合作化的不断发展,随着农村妇女逐渐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农村地区开始产生对于托儿组织的需要。1957年,幼儿园在局部农村出现。全国妇联提倡“在农村应当继续发展亲邻相帮、农忙托儿小组和农忙托儿所、幼儿园等多种多样的托儿组织”。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不断推进,为了响应《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号召,全国妇联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托儿组织,幼儿园的普及性得以提高。从全国幼儿园收托的儿童来看,1958年比1957年增加26倍。1959年、1960年则是农村幼儿园发展的高峰。农村幼儿园在普及率上一度反超城市。据全国妇联1960年的统计,全国农村入托儿童约占需要入托儿童总数的70%,城市仅占40%左右。但这种农村超过城市的抚幼格局,仅出现在大跃进时期。大跃进运动一结束,作为对激进农村政策的反思,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幼儿园随即陷入停办状态。

河南渑池的幼儿园发展历程其实是全国农村幼教工作总趋势的缩影。幼儿园作为“向三岁到六岁的学前儿童提供教育和照料的早教中心”,直到1957年才在渑池农村首次出现,当时共建园35所。后来,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不断开展,农村幼儿园逐渐走向普及。1958年渑池县已组织幼儿园420个,入园儿童8944人,幼儿园基本做到了一村一个。此项运动更是在1959年和1960年达到顶峰。至1960年的4月间,全县181个大队已基本实现了幼儿园化。但令人遗憾的是,渑池这种热火朝天在农村兴办幼儿园的尝试却在1961年随着大跃进的结束戛然而止。其时,虽然妇联组织仍然强调在农村兴办托儿组织的重要性,幼儿园还是在农村地区迅速消失了。

无论从渑池还是全国范围内进行考量,大跃进时期的农村幼儿园均呈现出存在短暂却发展惊人的特点,这引发出更为深层的困惑:为什么这种同现代化相联系的设施恰恰出现在农村历史上最为困难的时期?与此同时,幼儿园给妇女和儿童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独特的体验?整理前人研究,当前尚没有针对大跃进时期农村幼儿园进行研究的专门著作,与此相涉的内容也多是在梳理相关女性史和教育史时才有提及。照料儿童,常被归在家庭关系和家务劳动的范畴之内,用以探讨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等议题;或者仅从教育的角度去泛谈幼儿园的规模、入园人数和教育方法等。但从这些角度出发,都不足以解答大跃进时期农村幼儿园的出现和消亡。

对比前人研究,本文更强调从文化角度去解读大跃进时期轰轰烈烈推广幼儿园的国家运动。基于以往有关性别与民族、国家等研究的一些核心概念,如国族构建(nationalist projects)、再生产(reproduction)、男性气质(manhood)和女性气质(womanhood),借鉴社会学研究中儿童主动性(initiative)等概念,本文既凸显农村幼儿园的建立给乡村社会关系尤其是妇女儿童的生活所带来的深刻改变,并随之生成新的社会主义女性和儿童形象;又强调妇女儿童的主体性,试图理解他们怎样参与农村幼儿园的建立和日常运作,如何体验集体制度。

本文力图通过个案更好地呈现大跃进时期的农村幼儿园。选取的个案——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的黄河南岸,在大跃进时期隶属洛阳行政专员公署管辖。作为最早树立起来的样板,河南省妇联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在本省范围内普遍推广幼儿园。到1959年,整个河南省已建成幼儿园9428个,托儿所168748个,共收托598万儿童,占适龄儿童的54%。而作为河南省内解放较早的地区之一,渑池县在整个大跃进中也保持了一贯积极的态度,其切实开展的农村幼儿园工作,可供完整追溯农村幼儿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程。加之农业立县的渑池,地处丘陵,土地多贫瘠,生产力发展缓慢,同大多数农业地区相类似,在整个大跃进阶段完整经历了起初的集体化狂潮和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从渑池县的个案中,可以窥探到河南省乃至全国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的部分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