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社会主要矛盾论

2017-12-1 23:3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874| 评论: 1|原作者: 吴吉寅|来自: 红旗网

摘要: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它决定着其它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精神关系,思想关系;阶级斗争就是围绕着生产关系及其所有制而展开的。那些否定生产关系,否定阶级斗争的理论,才是真正的历史唯心主义,或必然要导向历史唯心主义。
吴吉寅:社会主要矛盾论
2017年12月吴吉寅

  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社会指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生产的历史,阶级斗争的历史。这话怎讲呢?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学会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而不能与其它动物一样,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只是当人类学会了生产以后,人类最终才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成为我们所称之的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一刻也不能离开生产,其它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之上的,是围绕着生产来进行的。生产一旦停止,所谓的人类和人类社会也就完结。人类的一切较大斗争,也都是围绕着生产来进行的,争夺的是生产的成果和利益。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就是生产的历史;生产活动,就象饮食活动一样,每天都在重复地进行着,为人类研究自己和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的客观依据。因此,研究生产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出发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生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之基石。这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看似简单,但却费尽了人类探索智慧的几千年。而人类要在生产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学会生产,就要同时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学会与自然界打交道,即在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同时主动地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以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产生活资料;一方面就要学会与自身的人之间打交道,以主动地解决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独立的,不,孤立的个人是无法从事生产的。人主动地适应和改造保护自然,这一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为生产的能力,简称生产能力或生产力。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中,即在生产力中,人即生产者劳动者是最主动最积极最生气最活跃的即最革命的因素,一般地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代表着现实的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现实力量。一切生产工具都是人体劳动器官的增大和延长,是人体劳动器官的伸缩。生产活动,决定了:历史,是也只能是劳动者的历史,生产者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就是从这一根本意义上来讲的。而人在生产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群体组织和社会关系,我们称之为生产关系,它是社会的本质方面,是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社会的根本原因;所以,有时也可用以指称社会。生产关系是人对生产的组织和管理,自然包括协作关系,离不开协作,但它最终要体现为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和分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我们称之为生产方式,这是最广意义上的生产方式;狭义的生产方式,有时是指较大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有时也用以指称个体和个别的生产组织。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生产方式,是指最广泛意义上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其中,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因此,社会的发展,不是由单一的单向的生产力方面或单一的单向的生产关系方面变化作用的结果,而是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双向的,是作用与反作用,决定与反决定,视其在现实的运动过程中由矛盾的斗争性所引起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变化而定。这一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其它的一切矛盾都是从这里派生的,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其根源,也必须回到这里,从这里追溯其本来,寻根问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最基本的矛盾涉及的是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讲的。

  社会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人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和物质关系;其核心是所有制关系,是对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和分配。围绕着所有制,社会就分别分离成了不同的集团、群体和阶级,形成了生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生产者。社会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根本,就是生产者与所有者、管理者的矛盾,它们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支配着其它一切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所谓根本的,也就是主要的。社会的斗争,阶级的斗争,就是以所有制为核心,围绕着所有制来进行的,争夺的就是生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即生产的支配权,以成为生产的支配者和占有者。离开了生产生活资料,人就不能生存;所以,对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也就是直接对人的占有,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占有。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的斗争,阶级的斗争,也就是生产的斗争;所谓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就是所有制的更替,此外无它。所以,我们说,集团性,群体性,阶级性,也就是所有制性,是根据其在所有制中的地位和关系来划分的,不同的所有制,就形成了不同的集团、群体和阶级,不同的集团、群体和阶级,反映着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所要解决和所要回答的就是而且也只是历史即所有制更替的原因及其规律。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方面;生产关系决定着其它的一切社会关系,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上层建筑,因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经济基础的核心是生产关系及其所有制,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所有制的社会管理机构,在阶级社会中是国家及其政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又一基本矛盾,它们的关系,同样也是一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毛泽东把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概括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社会,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就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织所构成的不可分离的整体即统一体。这就是社会所赋予人们的立体概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着高级发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链条中,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处于最底层,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运行的条件;生产关系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关系的保障,处于最高层。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着生产力来进行,方能得其本源;同样,研究上层建筑,也必须联系着生产关系来进行,才能得其根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相互影响和相互决定的。这里要注意的是,同一的生产力也可以建立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同一的经济基础也可以建立不同的政权组织;反之亦然,不同的生产力也可以是同一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也可以是同一的上层建筑。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非对等的,特别是在其过渡期转型期,这一特征最为显著;不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这么简单地机械的一一对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两面双向的,或适应,或阻碍,或促进,或倒退。这就是社会的特殊性,也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或革命,或保守,或反动,视力量而定。其二者的关系,有时是主动与从动的关系,有时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对立面作用的两面性是事物所共有的,只不过是人类更为显著罢了。当然,这种特殊性,只是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个性和偶然性,而不是说历史没有共性和必然性,没有规律可寻,是不可知论。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事物即矛盾的精髓,确实需要认真理解。这就是说,从本源上说,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般情况下,这是正确的。而当人们在这样表达表述的时候,即关于事物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意义和规定,也基本上是就其最一般意义上来讲的,并不排除也不能排除其特殊情况;凡是矛盾,都只能这样讲,这是由于矛盾的性质所规定了的,而不是诡辩。事物,这里是社会基本矛盾,在具体的现实的过程中,由于矛盾的斗争性和斗争的绝对性所引起的平衡性即统一体的变化,生产关系之于生产力、上层建筑之于经济基础也会在一定的特殊的条件下起着支配的和决定的作用,而不仅仅只是或积极或消极的微不足道的影响,一直都只能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附属地位;这个一定的条件,其内容可多可少,其时间可长可短,并不意味着是短暂的和瞬间的,视情况而定。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毛泽东说,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又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还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是说在当时复杂激烈的斗争环境下,政治已经取得并居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走上了社会的前台,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转,保证经济性质的不变和经济任务的完成,必须在确保政治正确和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这就是“抓革命,促生产”的根本含义。特别是在革命时期,历史的转型期,无一不是这样。而不是说,一,在政治与经济的矛盾中,政治处于中心的地位;二,政治永远支配着经济。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矛盾,单一的矛盾,是也只是对立的两极,各自从相反的方向上给对方以影响,但其只有主次之分,不存在中,凡属中,都是具有同一性的多个矛盾或多重矛盾的并列和交织,不同质的矛盾是无法进行比较的;人们平时所批判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就是说在同一的层面角度上同时肯定或否定了事物的对立面,而不是只就其中的一个方面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变成了折中主义。这不仅是形式法的大忌,同时更是辩证法的大忌。现实中,人们一下子说,发展是硬道理,一下子又说,稳定压倒一切,说的都是这些道理。所以,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现实中的具体的相互地位和作用,不能作静止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规定和理解,只能在运动中,在现实的斗争中作实际的具体的辩证的识别和考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切事物和矛盾的认识,也都是这样;所谓辩证,即对立统一。在社会基本矛盾这一总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中心,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上接上层建筑,下接生产力,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中心内容;相对于生产力,它是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它是经济基础,其实都是一个东西,本质是同一的,即对生产的占有。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影响,都要通过生产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基本矛盾,分开来是各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三个矛盾,合起来就是两个,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而二者之间又单独地形成了一对矛盾——社会大矛盾,它们的关系,仍然还是一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关系;既然是矛盾,也就必然遵循着矛盾的规律,其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则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而实现。因此,社会基本矛盾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能分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其核心就是生产关系决定人们的社会思维,决定着人性的变化。性者,心之所生也;人性,即人的思想,它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因而,人性,也即生产关系性,所有制性,在阶级社会中,就是阶级性。人性与阶级性是一致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主要是生产关系及其政权关系,核心是生产关系及其所有制。社会意识,即思想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主要指的是阶级的意识形态。生产关系的概念,所有制的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其它的一切概念和原理都是从这里派生的,都要从这里取得最终的解释,特别是阶级斗争。观察社会,研究社会,不能偏离所有制及其阶级斗争;历史就是所有制的更替。历史规律,即社会规律,就是而且也只是所有制更替的规律,生产关系变化的规律。

  社会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其它的矛盾都是从这里产生和得到解释的。因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存在于而且也只是存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中,只能在社会的基本矛盾中去寻找和求得解决。而在社会基本矛盾体系中,生产关系处于核心的地位,它规定着和支配着其它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因而,进一步地,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更加只能在生产关系即人与人之关系的矛盾中去寻找和求得。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的历史,是生产关系的历史,社会上的一切斗争都是围绕着生产来进行的,争夺的是生产的成果和利益,争夺的是生产的支配权和发展权。由于所有制的形成,社会就划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和阶级,群体和群团,这些不同的等级和阶级,群团和群体,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彼此进行着不断的时起时落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斗争。有的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代表新的利益;有的代表着旧的生产力和旧的生产关系,代表着旧的利益。这就是说,社会的斗争,根本的和主要的就是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之间的斗争,是新旧生产关系和新旧利益的斗争。同时,我们还知道,新的生产者劳动者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代表着新生的利益;而旧式的管理者所有者是旧的生产力和旧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代表着没落的利益。所以,斗争就主要地在新的生产者劳动者与旧的管理者所有者之间,在新旧利益集团之间展开。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新旧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实质上都是生产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反之亦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和社会基本矛盾在具体的人和人群上的表现。一句话,生产者与管理者的矛盾,进一步说是生产与管理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社会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它决定着其它的一切社会矛盾,并贯穿着人类社会的始终。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2-1 23:48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22:25 , Processed in 0.03831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