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日久,我们已经对自己所处境遇愈发模糊,总以为已经搭上人类史上速度最快的复兴号列车,可以在没有尽头的上升螺旋中享受时代红利。

这种依赖欲望和幻觉得以运转的本能,却在2017年被连敲几次丧钟,先是年初一篇《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刷爆中产朋友圈,接下来“华为开始清理34 岁以上职员”的传闻又加剧了技术白领的焦虑感,最新的案例,则是前几天中兴42岁老程序员坠楼事件,为全年划上一个悲情句点。

人们纷纷开始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种失业悲剧会轮到我头上吗?非体制内的工作能干一辈子吗?”

咱不下岗谁下岗-激流网

小气候:内卷化过剩

为什么丧钟先从华为中兴敲起?

首要原因就是以这两家公司为代表的国内通信业,已经将整个产业彻底寡头化。随着华为中兴崛起,原本赚取巨额利润的西方通信厂家,不仅丧失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也丧失了优势份额。

咱不下岗谁下岗-激流网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如此评价华为:“它(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仅从通信业全球四强的财务表现上看,中外已经各占50%市场份额,而华为还在继续快速增长。

即便美国市场对中国通信企业紧闭大门,华为中兴也伴随着“战狼”在全球更多第三世界国家拿到新的市场机遇。更别提在如此高密度竞争下,过去十几年中,西方公司在中国公司面前已经节节败退,摩托罗拉、朗讯、阿尔卡特、北电网络、西门子等都从这个行业退出了。

这就带来一个新问题,当行业被寡头吃净,竞争对手半死不活后,史书中无数次上演的经典镜头就不远了:狡兔死,走狗烹。

通信行业的特点和华为这种模块化公司的运行方式,将部分有技术深度的员工搞得缺乏广度,适应性非常窄。时间一长,就成了人类学家所说的“内卷化发展”——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轮回状态。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

而无论是提升人员效率,还是提升公司活力,已经牢牢控制赛道的霸主都没有动力赡养老员工,更别提一屋子早已进入内卷化状态的老婆孩子热炕头。人力资本也是符合供求规律的,当你的替换件太多,导致同一空间内劳动力相对过剩,那么对于公司而言,你的确连鸡肋都不如。更惨的是,由于竞争对手死伤殆尽,老骨头们连跳槽都没处去。

老员工就对技术型企业这么没有价值吗?

大气候:这场风波迟早要来

知道脸书老板扎克伯格是怎么称呼40岁以上的员工吗?“Greyglers”,字面意思就是有着灰白头发的员工。早在2007年,扎克伯格就在斯坦福大学做出了判断:“年轻人更聪明。”

年龄歧视早已是硅谷公开的秘密——

据Business Insider调查,年过50岁科技行业人士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在满50岁以后曾遭遇年龄歧视;

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较年长科技行业从业者表示,他们在工作中目睹或经历过年龄歧视;

科技招聘平台Hired的调查显示,当科技行业从业者达到45岁时,他们会发现自己能找到的工作减少;

据美国劳工普查分析统计局数据显示,技术工人在20-30岁左右的时候薪资水平会急剧的增加,但到了40岁后这个增速会放缓,年龄再大,薪水就开始下降;

据Intel去年公布的裁员数据,裁掉员工中有近八成超过40岁,超过40岁被裁掉的几率是40岁以下员工的2.5倍,而且年龄越大被裁掉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