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女性的艰难一年 —— 2017性别新闻盘点

2018-1-4 23:0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627| 评论: 0|原作者: 张之琪|来自: 界面文化

摘要: 2017年,对于中国和全世界的女性而言,都是异常艰难、充满挫折的一年。让我们感到尤为难过、挫败的是,在这一年中,太多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变本加厉之势转土重来,女性受到来自家庭、学校、职场和社会的全面压力,安全被威胁、身体被侵犯、机会被剥夺、人格被物化、抗争被污名。

3.升学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关键词:冯钢、温儒敏

2017年,两位中国知名学府的男性教授在性别问题上的言论激怒了许多女性。其中一位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另一位是前北大中文系主任、现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

10月19日,浙大社会学系教授冯钢四年前的一条微博忽然被大量转发,随即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在微博中,他抱怨免试推荐的研究生性别比例失调,女多男少,并指出,“根据以往经验”,女生读研大多是混个文凭,毕业后鲜少有继续走科研道路的,女生占据保研名额,让他为有心走学术之路的考生感到担心。

冯钢“女生不适合做学术”的言论已然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在回复网友留言时,他更是变本加厉地使用了很多侮辱谩骂式的语言,甚至说出了“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如果女生都懂男生的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女生落单了”之类更加露骨的性别歧视言论。

女性的艰难一年 | 2017性别新闻盘点-激流网冯钢

11月13日,温儒敏在北大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会上谈及高考语文改革时表示,改革后的高考阅读将提高思辨性、复杂性和扩展性,因此“对女性特别不利”。“高考改革对女生不利”的言论被不少媒体用作报道标题,引发了极大的争议,随后,温儒敏在个人微博对此事做出回应,声称媒体曲解了他的原意,他的原意是“这几年命题取材面扩大,且往理性靠拢,对于死读书却阅读面窄的女同学可能不利”,还说这番话“不等于性别歧视”。

女性的艰难一年 | 2017性别新闻盘点-激流网温儒敏

两位大学教授的言论,后者针对的是通过高考检验的基础教育中男女表现的差异,前者针对的是高等教育中——尤其是研究生之后的科研阶段——男女表现的差异。后者认为,女性的先天不足(不够理性)、后天的学习方法(死读书)和阅读偏好(喜欢“小清新、小文艺、小励志”),导致女生将在基础教育和高考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前者则认为,即便是更优秀也更努力的女生,在学术界也没有立足之地。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本科在校生中的女性比例达到53.44%,21世纪以来,高考女状元的比例也占到了52%,超过男状元。也就是说,在高考的表现中,女生已经全面超过男生。在近几年甚嚣尘上的“女孩威胁论”和“救救男孩”的呼声之下,与其说高考改革会在客观上造成对女生的不利,不如说搞改革的初衷之一也许就是为了削弱女生在高考上的优势,温儒敏教授言谈间泄露的可能只是改革者本身的一厢情愿。

另一组数据则说明,两性之间在学业表现上的显著差异出现在博士阶段之后,在校博士生中女生的比例仅占到38.6%,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冯钢的言论代表了一定的现实。然而,他的问题在于为现象做了错误的归因,如果说,学术界真的不是女性的地盘,那么应该反思的并不是女性,而是她们所处的学术体制和社会环境、升学中的重男轻女(比如冯钢这样手握录取权力的男教授的性别歧视)、学术机构内的性骚扰,以及婚恋、生育和家庭中的性别分工等结构性问题阻碍了女性的学术发展。

温儒敏和冯钢的言论,代表了女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能遭遇的不同性别偏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女孩就会死读书”、“女孩理科不行”、“女孩后劲不足”等声音就不断打击着女生的自信,限制她们对于专业的选择;而当她们终于冲出重围,进入大学或走上职场,又有人告诉她们,“学术界不是女生的地盘”、“女生不适合编程”、“女博士嫁不出去”、“女孩子拼事业会错过最佳生育期”……女性这一属性仿佛永远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壁垒,将她们阻挡在一些行业、圈子和机会之外,又禁锢于一些规范、“天职”和刻板印象之内。

4.旧道德与新资本的双重压迫

关键词:女德、煮肘

过去一年,常有一些涉及性别议题的新闻,让我们恍惚有时空倒错之感,“女德班”是其中之一。

2017年5月14日,江西九江学院以“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为名,邀请自称“中国妇女联合基金会传统文化公益讲师”的丁璇来校,进行了主题为“做新时代的窈窕淑女”的讲座,其中“三精成毒”、“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女性穿着暴露会克家庭、克父母、克子女”等言论极端歧视女性,严重违背科学、法律常识,讲座视频被发布到网络上后,立即引发了舆论哗然。

女性的艰难一年 | 2017性别新闻盘点-激流网丁璇

11月底,“梨视频”又曝光了辽宁抚顺的一个“女德班”,“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点外卖就是不守妇道”等雷人语录,再次令人瞠目结舌。开办这一“女德班”的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郑州、温州和三亚还设有三所分校,其讲师也像丁璇一样,经常受邀去各地办公开讲座。

为什么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招牌的“女德班”近两年来又有沉渣泛起之势?这种愚昧反智、开时代倒车的言论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仍有市场,甚至在网络上被“群嘲”之后,仍有人站出来为它们辩驳?很多人只是将它们当做当代社会的另类奇观,丁璇讲座中的各种因果报应、怪力乱神,以及抚顺女德班中传销组织一般的哭天抢地和强制洗脑,会让人们觉得,它们距离现实生活很远,是少数的极端现象。但事实上,“女德班”可能是中国大量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女性,在无法逃离的绝望处境和无法疏解的内心苦痛之中,最后的出路和慰藉。

比如面对家庭暴力时,“女德班”给女性开出的药方是“打不还口,骂不还手,逆来顺受,坚决不离”,这当然是非常糟糕的办法,不仅不能保护女性,还会纵容施暴者,严重的话可能关乎人命。但如果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是没有工作、缺乏经济来源的母亲,又面临着法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社会干预的现实,她很可能会成为“女德班”的“目标客户”,希望通过“逆来顺受”来感化丈夫、用“认命”来自我安慰。

9月,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之死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位过着当代帝王生活的超级富豪——真名徐波,网名煮肘。在苏享茂死后,他在微博成立两千万的法律基金,为人肉苏享茂之妻翟欣欣的网友提供法律援助。这条悬赏微博一出,此人其他微博言论也跟着火了,其中包括:“一个女人,若一生生孩子不足两个,那么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注定是不幸福的”,“郎才女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才就是赚钱能力,一定要牢记”等等。而据媒体披露,现实生活中,至今未婚的徐波以类似“纳妾”的形式与多名女性保持着亲密关系,并至少已经育有八个孩子。如果能过上帝王生活的人是极少数,那为什么他的微博下面,一起做皇帝梦的男人却不在少数,希望分到一个“妾席”的女人也蠢蠢欲动呢?

女性的艰难一年 | 2017性别新闻盘点-激流网煮肘微博截图

虽然借用的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封建旧道德,但与“女德班”相比,煮肘所代表的并不完全是传统的复辟。事实上,他鼓吹并且亲身实践的是一种新式的、资本主导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发展到极致甚至解构了家庭本身。在这种关系中,“才”(财)与“貌”(生育能力)的交换是核心,他在微博上对于女生的建议是:十八岁之前把自己打造成大美女,十八岁之后开始寻找大自己十岁左右的优秀男性——优秀的底线是,一线城市月薪1万,二线城市月薪5千——越漂亮的女孩就能找到越优秀的男性。而对于他这样身价几百亿的互联网公司老板而言,择偶的标准则是:18-22岁、身高170左右、罩杯CD、相貌7分的温柔乖美女(或者6分的处女),他将他们的关系定义为“长期伴侣”,不结婚,但要一起“多生宝宝”。简言之,这种关系没有任何制度和道德的保障,也不需要任何保障,他坚信它比一夫一妻制(或者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多妾)更为稳定牢固,因为它的保障是等价交换的原则。

于是,我们在围观这位资本新贵的生活时可以发现,在“女德班”之外,所谓传统还以这样的形式“诈尸”于现代社会。它在否定女性受教育、工作、自力更生的价值的同时,为女性指出了一条捷径,甚至是一种“特权”,可以摆脱劳役,并过上凭自己的努力无法企及的优越生活。这不禁令人担忧,在经济地位一时无法与男性平等的情况下,如果女性选择依附甚至与人分享男性,那么除了交换的价格(颜值、处女膜),还有什么能阻止她们这么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06:08 , Processed in 0.01399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