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论中国高校及其后勤部门的资本主义属性

2018-2-13 22:5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2006| 评论: 1|原作者: 范仄|来自: 南水兮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学校后勤部门与后勤雇佣工人是否是剥削关系,这本来是简单明了的事情,即“雇佣工人”这一词语已把剥削关系直接标志出来。但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者”蒋耘中教授认为不是,理由是学校后勤部门没有赢利,更不存在利益最大化问题。

学校后勤外包,后勤承包者与后勤雇佣工人之间存在剥削关系,蒋教授也是承认的。分歧在于没有外包的学校后勤对后勤雇佣工人是否存在剥削。前面已经指出没有外包的,后勤工人也分两种,一种是体制内工人,一种是雇佣工人。根据前面对“国家资本”的分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体制内工人属于“国家资本”,应算“国家资本家”集团的一部分,在其内部不应视为剥削关系,反而属于剥削者之列,小剥削者也是剥削者。学校后勤雇佣工人有些劳动是改变了物质形态并实现价值的,因此他们创造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剥削的关键不是是否创造剩余价值,而是是否雇佣。没雇佣,就没剩余价值;有雇佣就有剩余价值;雇佣劳动占主体地位,社会就是资本主义。

现在要考察的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学校和学校后勤。这个非营利性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因为似乎看不到直接的剩余价值机制和利润最大化机制。

在《资本论》三卷中,涉教育的内容,大体有复杂劳动、技术、劳动生产率、生产力、资本技术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相对剩余价值率、劳动力再生产,等等。这些内容非常丰富,但在《资本论》中作为“一个资本”的“产业资本”只是二重化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而没有相对独立的二重化为“产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过程。劳动力是商品,在这一意义上,可变资本应隶属于“商业资本”二重化后的“商品经营资本”。“商品经营资本”应在继续的二重化中,将“可变资本”分离出来,从而二重化出“人力资本”,并与所有资本分离和对立。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人力资本”也是晚出的概念,而且也没有系统化起来。“技术资本”、“创新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象征资本”等概念在现象层面呈现出混战状态,又各有一定的有效性。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左翼喜欢使用“文化资本”“符号资本”“象征资本”等概念,大多是在政治过程的意义上运用,而不是在政治经济结构的意义上运用。

这里对它们不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考察,只从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角度考察学校这一劳动力再生产机构。学校的发生虽然早于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培训,但资本主义一旦占据统治地位,学校不可避免地成为从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分离出来的一种资本职能。这可以用马克思“普遍的光”和毛泽东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解释。任何事物一旦所处的总结构出现本质的变化,也即“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或“普照的光”发生根本变化,该事物的属性也会发生根本变化。

直接地看,它是资本主义在劳动力素质方面(也包括技术创新方面,这里暂不谈)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二重化,一是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一是资本主义企业外部的学校教育,而且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多样化表现。这些年中国教育的变化已直接反映这一点。这一二重化既因为专业分工需要,也是提高一般剩余价值率的需要。第一有所谓的规模效应,即资本集聚和集中的功能。第二有降低培训者(教育者)工资水平和提高教育者劳动生产率的功能。第三以非营利性质形式更加有效地降低培训者(教育者)工资水平。同等培训水平、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教育工作,企业的工资水平比学校的工资水平高出许多。

资本主义企业办基础教育更加不堪成本。中国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其内容之一就是企业所办学校交给国家和社会,其根本原理是重组竞争空间,将企业内部的工资竞争变成企业内外的工资竞争,将企业内部的工资平均化运动变成企业外部的工资平均化运动,形成工资平均化运动的不同空间的殖民结构,从而提高一般剩余价值率。因此企业所办学校交给国家和社会不久学校工作人员纷纷下海,直到企业内外工资平均化运动失衡,学校工资人员工资开始上涨,逐步实现企业内外工资平均化运动均衡,但一旦涨到一定程度,企业内外工资平均化运动再次失衡,学校又会自己办学校。总之学校内部工资平均化必须低于企业内部工资平均化,从而形成企业对学校的殖民结构,否则学校交给国家和社会对于资产阶级失去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工资平均化运动,但基本上是在全社会形成内部工资平均化运动,有剥削阶级意识的管理者和知识分子自然是不愿意这样的。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论管理者和知识分子也会被二重化的,这则是他们未必知道的。

因此,把学校、公益机构等放到作为“一个资本”的“产业资本”或作为“总资本”的“产业资本”中看一目了然。这一机制和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的原理基本一样,是产业资本节约非生产性费用的一种机制,但也有不同点,毕竟这里牵涉到的是不变资本。如果说商业资本主要是为了低成本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那么这里主要是为了低成本提高相对剩余价值,从而低成本提高一般剩余价值率。

学校教师从编制到雇佣也是遵循这一原理而来。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地产的普遍建立是雇佣劳动普遍建立的前提。也可以说,资本主义地产发展到哪里,哪里的雇佣劳动就会完全建立。用这一条去考察高校的变化,就会发现,哪个学校不包分配房子,哪个学校没过几年就会“改革”为雇佣制。获得终身教职的教师荣升为“国家资本家”成员,成为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者,也成为努力提高一般剩余价值率的管理者。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龙翔五洲 2018-2-15 06:46
特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教育部门其本身都是为培养资本主义接班人的资本主义单位,那末,这种单位又是明显的雇佣劳动力的后勤部门,其资本主义性质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11:30 , Processed in 0.01446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