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斯大林时期苏联选择重工业发展战略原因再探讨

2018-3-22 23:0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855| 评论: 0|原作者: 苑秀丽|来自: 马克思主义研究

摘要: 20世纪2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敌视与对立,是斯大林执政初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对苏联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那种认为苏联不存在战争威胁、是斯大林夸大了面临危险的观点,本文认为是不符合历史的。

三、对斯大林有关决策的简要评论

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苏俄即苏联的敌对态度和行为对斯大林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斯大林不可能无视一系列敌对事件的指向性及对苏联的威胁。对斯大林的某些失误甚至错误进行分析和批评,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必须保持客观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认识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对斯大林的影响及斯大林的意图。

1.斯大林期望推迟战争,维护和平

在这一时期,斯大林的主要意图是维持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关系,因为只有在和平的条件下才能以较快的速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希望苏联和资本主义世界间的战争能够推迟。苏联积极谋求和维持和平,改善与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的关系。斯大林对反苏事件保持冷静态度,尽量避免事态的扩大,努力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但是,英美的长期敌对、一系列反苏事件的发生都使斯大林对于能否保持和平状态充满了担忧。而从国内来看,对于和平的乐观情绪在滋长。当时,苏联已经在和平发展的条件下进行了几年的建设,一些人就产生了乐观情绪,认为会一帆风顺,一直向社会主义前进。斯大林认为,不能这样乐观。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策划的针对苏联的事件必须保持清醒的判断。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发展过程中也有可能陷于突然受敌的境地,也可能遭到武装干涉。为了巩固国防,苏联在国内经济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在建设资金非常紧张有限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每年花费数亿卢布来供养陆军和海军,不得不相应地缩减了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经费,“不用说,要是没有武装干涉的危险,我们就可以把这笔款项,至少是把其中大部分用在加强工业,改进农业,实行初等普遍义务教育的改革等等方面。”斯大林认为,在国内还存在阶级对立、苏联还受资本主义包围的时候,加强无产阶级战斗准备这样一个任务就应该贯穿在全部工作中。

2.斯大林的根本目的是保卫国家的生存与安全

“由于业已形成的战争威胁,保卫苏联的问题对我们是一个基本问题。”保卫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斯大林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西方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苏联20-30年代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安全;战前苏联在东方搞军事平衡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斯大林一方面极力避免卷入英法挑动的战争中去;另一方面,积极为可能面临的战争做准备。斯大林表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果看到有遭受侵犯的危险而不作自卫准备,它的人民是不会尊重它的。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应当竭尽全力保卫住国家,不使任何复辟和攻击得逞,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当肯定斯大林对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生存与安全的伟大贡献。“从列宁逝世直到30年代初,在革命领袖中也许只有斯大林一个人最彻底、最坚决地维护党关于确立和加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方针。他没有那种能取代列宁的天资,但别人也没有。他在智力和道德上不及许多人;但在争取新制度生存的斗争时刻,极端重要的是目标明确和领袖的政治意志。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列宁,无人能胜过斯大林。”斯大林“只想维护苏联的生存。他并没有主动塑造外交事务,而只是对它们做出被动反应。对于当时的苏维埃国家而言,它的存在被视为是对世界上其他强国的挑战,几乎没有可供选择的联盟国家,因而这种外交策略无疑是正确的。斯大林最好的愿望便是抵消针对苏联的‘十字军’威胁”。应当说,当时斯大林对于保障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安全与生存的目标是正确的,他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3.斯大林对苏联的实力有清醒的判断

斯大林认为将形成两个世界规模的中心:一个是以苏联为中心的趋向于社会主义的国家;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心。显然,斯大林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与对立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不认为社会主义会迅速取代资本主义。他的判断是:资本主义和苏维埃制度都已经稳定,达到了暂时的平衡,这对资本有利,而对革命发展不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资本主义的稳定和世界革命的延缓而面临很大的困难。苏联的力量尚未强大到足以将社会主义扩展到苏联一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必须按照新的方式做革命准备,而不能进行世界革命。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对世界革命的期盼,但是,他不得不把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斯大林立足于实力制定对内对外战略。同时,斯大林还一再表达了绝不会软弱无力的决心,国内外敌对分子希望苏联软弱无力,赤手空拳,向敌人屈服,向敌人投降,苏联是绝不会同意的。

4.苏联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当时是正确选择

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敌对使斯大林形成了强烈的孤岛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是促使斯大林急切地在国内开展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直接原因。斯大林充分认识到了危险:如果苏联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农业附庸,它就将是无以自卫的弱国,这是在葬送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苏联必须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农业国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工业国,成为经济上不依赖其他国家、有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内市场的国家。斯大林的认知就是: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敌对,使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成为首要任务,而不为国防奠定足够强大的工业基础,就不可能保卫住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苏联必须采取布尔什维克的发展速度,发展强大的工业以增强防卫能力。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农业集体化创造了社会主义的辉煌,向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的生机和潜力,为人类开创了一条新的通向未来的道路。

5.斯大林对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斯大林预料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面临无数艰难险阻,同时,他对苏联及世界的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他认为苏联的存在和发展在动摇和瓦解世界资本主义的基础。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热情和理想支撑着斯大林在艰难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不畏艰难,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1928年,斯大林在《致中央政治局各委员(答弗鲁姆金)》一文中,批评了弗鲁姆金对苏联国际环境的估计。弗鲁姆金认为,资本主义世界进攻苏联的基本的和决定的因素,是苏联力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削弱。这种观点在党内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斯大林批评了这种观点,他指出,恰恰相反,是苏联的胜利发展破坏着世界资本主义基础,使包围苏联的各资产阶级国家出于恐惧而按捺不住要进攻苏联。“苏联社会主义成分的增长,资产阶级希望无产阶级专政蜕化这一幻想的破灭,以及苏联在国际上的革命影响的加强,是这种尖锐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斯大林同时清醒地指出,不能低估苏联的困难,必须消灭苏联的落后状况,展开高速度,早日建成社会主义。他期待以苏联的社会主义胜利为开端,早日迎来世界革命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秦正为:《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2]〔美〕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李晓江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3]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徳:《苏联兴亡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5]苑秀丽:《国际因素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苑秀丽。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责任编辑:邱铭珊)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7:01 , Processed in 0.01388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