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深层次思考

2018-4-12 21:2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675| 评论: 0|原作者: 应时鸣|来自: 旗帜中流

摘要: 我们反思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义愤和谴责上,不应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看成个别人物的罪孽,而应看成阶级斗争在革命阵营内部的反应,从当时相关各阶级的组织程度和政治斗争水平等方面来加以考察,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

1925年冬天,毛主席曾写过一篇题为“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的文章(见《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24—30页),指出当时国民党中一些右派,如邹鲁、茅祖权等,他们反对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也反对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反对吸收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这些人是当时国民党中的右派,所以后来于1927年叛变革命的蒋介石之流被称为国民党新右派。毛主席在上述文章中指出,国民党右派的所作所为,纯系其阶级立场使然,他们从革命阵营中分离出去,并非什么不幸之事。恰恰相反,在半殖民地中国的国民革命阵营中,应该有这样一个分裂。这里是说革命阵营内部不同的阶级立场以及相应的不同思潮和主张,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存在和爆发的必然性。

对革命阵营内部的错误倾向,要敢于同它决裂。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其实也是阶级斗争在革命阵营内部的反应,也具有其必然性的一面。如果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比较成熟,像第二次国共合作中那样,坚持统一战线与独立自主相结合、团结与斗争相结合,对蒋介石反动派的言行给予高度警惕,及时与之进行必要的斗争,就会始终掌握主动权。即使蒋介石搞突然袭击,也会使党和革命的损失小得多。当时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必要的斗争,更不愿意与他们分裂,但迎来的是更大的分裂。

《旗帜文萃》2012年第6期曾经刊登长文《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惨痛教训》。从中我们得知,德国社会民主党由于放松内部思想建设,不注意与党内错误思潮作斗争,尽管社会运动搞得规模很大,但是党内领导权被谢德曼等右倾机会主义者篡夺,因而1918年的德国十一月革命成为资产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而与此同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列宁的领导下与经济派、孟什维主义等错误思潮及时划清了界限,尽管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但布尔什维克党变得更加坚强、纯洁和团结,杜绝了内部不必要的纷争和掣肘,因而能够团结更多的群众,领导权始终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而不是像德国党那样被机会主义者篡夺,经过十几年的积蓄力量,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及时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到了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前夕,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才分化出中派(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影响比较微弱的左派(斯巴达克同盟)。斯巴达克同盟直到1917年4月才与右派彻底决裂,而且还在和中派一起组成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直到1918年12月才建立了独立的德国共产党,而这时右派已经对他们举起了屠刀。一个月以后,也就是1919年1月,右派的临时政府镇压了柏林工人的一月起义,德共领袖人物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也被逮捕杀害。德国革命者的教训在于他们与右派决裂得太晚了。尽管如此,德国共产党还是建立起来了。

20世纪初的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了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与之决裂之后,各国工人阶级都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共产党。但是出于对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感和痛恨,各国共产党中又出现了一系列“左”倾幼稚病。因此,列宁于1920年4月至5月间写了著名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该书的增补第一章“德国共产党人的分裂”与增补第二章“德国的共产党人和独立党人”指出,鉴于当时德国工人群众的觉悟程度,德国共产党与独立党之间作出适当妥协是应该的、正确的,但德国共产党中一部分“左派”反对这样做,他们已经另行组织共产主义工人党。

面对这种局面,应该怎么办呢?列宁指出:“同‘左派’即反议会派(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反对政治,即反对政党和反对在工会内工作)实行分裂,像过去同‘中派’(即考茨基派、龙格派、‘独立党人’等等)实行分裂一样,恐怕会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就让它这样吧!分裂总比观点混乱要好些……”

也就是说,对革命阵营内部的右倾机会主义倾向,要敢于斗争,同时不要怕分裂。对于革命阵营内部的“左”倾机会主义倾向,如果一时确实团结不到一起,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那也只能“就让它这样吧”!

列宁同时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特别幸运的是,他们在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直接群众斗争爆发以前很久,就有15年的时间对孟什维克(即机会主义者和“中派”)和“左派”进行系统的斗争,并且把这一斗争进行到底。而到1920为止的欧美各国工人运动,没有伴随工人运动的壮大而展开这种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致使欧美各国工人运动内部思想混乱、派别林立。列宁希望,必须用“急行军”的方式来完成这种内部思想建设及组织建设的工作,使欧美无产阶级和一切真心诚意拥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分子汇合成为统一的党。

列宁满怀信心地指出:“个别的人,特别是那些觊觎领袖职位而未能如愿的人,会长期坚持错误(如果他们缺乏无产阶级的纪律性和光明正大的态度的话),但是一旦时机成熟,工人群众便会迅速而容易地自己联合起来……”(以上列宁语录和观点均见于《列宁选集》1972年版第4卷)

“分裂总比观点混乱要好些”,列宁的这一教导值得记取。当然,这句话是有前提的,正确的思想路线,要有一批具备牺牲精神的骨干分子来支撑。在这批骨干分子的周围,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是说要搞关门主义、“纯而又纯”,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毛主席在1925年冬《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旧时的资产阶级革命,乃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革命,目的在于树立国家主义,发展全世界的殖民地,造成国际资本帝国主义。而20世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民革命,乃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三个阶级联合的革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及官僚、军阀、买办、地主,中产阶级介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动摇不定。毛主席在文章中还指出,旧时西洋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单一独裁的国家,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发财,是准备替代封建贵族而做新的压迫阶级;而现实这三个阶级的国民革命,是要得到自己的解放并使将来永无压迫自己的人,是为了救苦。

这样一个革命,本来就应当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必然会到革命阵营内部来寻找他们的代理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于这些问题不甚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正好从亲身体验的角度给当时幼稚的中国共产党人上了一课。

我们反思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义愤和谴责上,不应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看成个别人物的罪孽,而应看成阶级斗争在革命阵营内部的反应,从当时相关各阶级的组织程度和政治斗争水平等方面来加以考察,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2:51 , Processed in 0.02085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