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对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再回顾

2018-4-28 10:02|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11608| 评论: 0|原作者: 老田

摘要: 到了1970年代毛主席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据以做出判断的认识依据不再与社会制度分野有关,而是强调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优先性 —— 这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的分析依据,同时还有一条隐含线索是社会主义国家上层的修正主义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外投降”问题。

[1] 相瑞花:试析近代中国的战争赔款,载《青海师大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 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载《剑桥欧洲经济史 工业经济:资本、劳动力和企业》(第七卷上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62-63页

    [3] 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载《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83-184页

    [4] 郑友揆著 程麟荪译《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年)》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20页

    [5] (美)阿瑞吉等著 王宇洁等译《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三联书店2003年,第258、261页

    [6] 保罗·巴兰著 蔡中兴等译《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参见第221-252页

    [7] (英)基斯·哈里特等编 姜鲁鸣等译《国防经济学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64、187页

    [8] 鲁迅:《准风月谈·黄祸》

    [9]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0] 毛泽东:从历史来看亚非拉人民斗争的前途,一九六四年七月九日,载《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535页

    [11] 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载《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12] 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载《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13]毛泽东听取贺龙、罗瑞卿、杨成武汇报时的谈话记录,1965年4月28日、29日,转引自金冲及 庞先知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347、1349页

    [14] 美)詹姆斯·多尔蒂等著  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371-373、379页

    [15] (英)基斯·哈里特等编 姜鲁鸣等译《国防经济学手册》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1年,第16页

    [16] (美)谢林著 赵华等译《冲突的战略》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8、147页

    [17] 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建国一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报告,1950年9月30日,见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1949-1975)》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第22页

    [19]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载《人民日报》1950年11月5日第1版

    [20] 周克玉主编《抗美援朝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电子图书,《结束语》

    [21] 毛泽东: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载《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54页

    [22]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

    [23] (美)约瑟夫·格登著 于滨等译《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339-340页

    [24]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开幕词,1951年10月23日,见《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85页

    [25] 毛泽东: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载《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101-106页

    [26] 《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重要谈话 中国决心为打败美帝作出一切必要的牺牲 打败美帝之后,全世界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时代就会到来》,载1965年10月7日《人民日报》第1版

    [27] 刘晓著《出使苏联八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第115页

    [28] 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316页

    [29] 约瑟夫·W·埃里克谢编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第350页

    [30] 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9-160页

    [31] 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载《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32] 龚育之:听毛泽东谈哲学,载《北京党史》2003年第6 期

    [33] (美)鲍德温(Baldwin, D.A. )主编 肖欢容译《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译者序》

    [34] 秦亚青: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载王逸舟主编《中国对外关系转型30年:1978-2008》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25-336页

    [35] 王恩涌等编著:《政治地理学-大时空中间的政治格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8-179页

    [36] 毛泽东:从历史来看亚非拉人民斗争的前途 ,一九六四年七月九日,载《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538页

    [37] 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九五六年八月三十日,载《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93-304页

    [38]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39] 毛泽东:日本人民斗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四日),载《毛泽东外交文选》

    [40] 毛泽东:受压迫的人民总是要起来的(一九六三年八月九日),载《毛泽东外交文选》

    [41]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第112页

    [42]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第107-108页

    [43] (美)贝文·亚历山大著 郭维敬等译《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41章

    [44] 师哲回忆录:《在历史的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1年,第610页

    [45] 近藤康邦著 宋志勇等译《毛泽东 革命者与建设者》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46] 同上书,第344页

    [47] 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九六三年九月,载《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0页

    [48] 毛泽东:日本人民斗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49] 《王力反思录》(上),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年,第462页

    [50] 《人民战争胜利万岁》,载《红旗》杂志1965年第10期,第16、24页

    [51] 周恩来:伟大的十年,一九五九年十月六日,摘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二册,第609页

    [52] 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载《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53]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转引自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54] (美)彼德·布劳著 孙非 张黎勤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出版1988年,第279页

    [55] 一九六八年四月十日《人民日报》社论《芙蓉国里尽朝晖--热烈欢呼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的社论中间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

    [56] 陈晋:《“突围”心路――毛泽东晚年诗词辨析》,载《党的文献》2003年第3期

    [57] (英)麦迪森著 伍晓鹰等译《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5-36页

    [58] 转引自崔之元:新进化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法学·中国现实,载崔之元网页

    [59] 哈里什·卡普尔著 彭致斌译《觉醒中的巨人--一个外国人看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外交政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前言》

    [60] 毛泽东:观察国际形势的若干观点,一九五八年九月五日,载《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342页

    [61] 李慎之:海阔天空扯乱谈--世纪之交的瞻前顾后,载张贻编《李慎之文集》(非正式出版物),第253页

    [62] 马社香著《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173页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6:36 , Processed in 0.02112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