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知识分子创造价值吗?

2018-5-22 22:0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85472| 评论: 0|原作者: 猪头大师|来自: 激流网

摘要: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有两种情形。一是误认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只有体力劳动者才创造价值,脑力劳动不创造价值;二是受“新经济”、“知识经济”等概念误导,认为新知识新技术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五、如何看待要素价值理论

在以上四个具体问题基础上,下面着重讨论一下两个流行的理论,一是要素价值论,二是边际效用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不是一个新理论,早在200年之前就产生了。当前一些曲解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用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观点。要素价值论的最终目的是“资本价值论”,是要为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正名。跟前面举的资本论中那个资本家一样,这种理论认为资本家提供了生产资料,只说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资本家的投资没有创造价值是不对的。其实早在18世纪萨伊就说过同样的话:“把创造价值的力量,完全归之于人的劳动,是一种错误。”15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形成这个商品的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自身具有价值,从而构成商品的价值。他说:“事实己经证明,所生产出来的价值,都是归因于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者的协力。”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共同创造价值,工人劳动得到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提供资本并管理生产得到的报酬是利润,地主掌管土地及其使用得到的报酬是地租,这就是三要素理论。现在还有人提出人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企业家(指经理阶层)同前三种生产要素一起共同创造价值,所以经理分割剩余价值、按照利润提成定年薪是理所应当的,这就是“四要素理论”。还有人提出自然资源也参与了价值创造过程,例如细菌参加了酿酒生产,这是“五要素理论”。
8.jpg
萨伊
马克思早就批驳了萨伊的“生产要素论”。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将资本看作社会关系,看作人类历史特定阶段存在的特定关系,而西方经济学家把资本看作是物,看作是机器、厂房等物品,他们根本不懂得、也不愿意懂得机器、厂房等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关系下才是资本。当然,资产阶级经济学也根本不承认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要素价值论有几个方面的错误,其中一些错误已经在前面的几个问题中讨论到了。一是把劳动和劳动力混为一谈,劳动创造价值,而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和延续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把土地和劳动对象混为一谈,在农业劳动中土地是劳动对象,是自然物,但地主通过对土地的所有权向租地资本家征收地租,正是特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物。三是把资本和劳动资料混为一谈,劳动资料是客观的物,但如何使用劳动资料,如何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获得剩余劳动,是不同生产关系的产物。四是把使用价值和价值混为一谈,作为客观物的生产要素是参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对形成商品的特定效用产生影响,但这些要素并不因此创造价值。五是混同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通过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上的不变资本把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原有价值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去,它既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也不创造新价值。死劳动不创造价值,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六是混同了生产领域的价值创造和分配领域的价值分配。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和土地不创造任何价值,却能在利息和地租的形式上占有剩余价值。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剥削收入不是取决于资本和土地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而是取决于财产权,即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本质上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要素价值论者之所以抱着“资本创造价值”、“资本创造剩余价值”等错误理论不放,本质上是由于他们否认剥削的立场,由此必然产生一系列的理论错误。总结起来,理解要素价值论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明确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素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当前表现;二是自然物和死劳动对使用价值生产有什么作用,对创造价值和形成价值有什么作用。

六、如何看待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论的集大成者是庞巴维克,在19世纪末西方庸俗经济学掀起“边际革命”,要用边际效用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以利息时差论否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目前这一理论在知识界仍有很大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庞巴维克的那些理论。庞巴维克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根本缺陷就在于只考虑交换价值,不考虑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将影响商品的交换价值;还认为劳动不是商品间的唯一共同属性,此外还有稀缺性、作为供求的对象、被占有以及引起人们消费欲望等属性。庞巴维克把利润、利息、地租等各种剥削收入都归结为人在不同时期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不同的结果。
9.jpg
庞巴维克
如何批判庞巴维克的理论不详细说了,一些关键问题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仅举一个例子,在以效用为基础的各种理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无法回答。同一商品,在不同时间、地点等条件下,对使用者的效用都是不同的。例如一个人吃了7个饼吃饱了,他吃的第1个饼同第7个饼对他自己的效用是不相同的,但为什么在市场上不同效用的饼却以同样价格出售,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出发可以解释,但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效用理论无法解释。全面分析各类商品关系,只能回到劳动价值论才能解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庞巴维克先后出版《卡尔•马克思体系的终结》和《资本与利息》两本书,有体系的否定劳动价值论。仅两年后,希法亭就写了《驳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对其理论进行批判。希法亭的批驳也很到位,在《驳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一书第3章《主观主义的观点》中,希法亭揭示了以庞巴维克为首的经济学心理学派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希法亭指出,生产价格变化的现象说明孤立的考察商品或资本,绝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只有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才制约并能阐述个别资本的运动,这些个别资本本身只不过是总资本的一部分。但是,政治经济学的心理学派的代表没有看到这种社会联系,因而必然对那种旨在揭示经济现象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论产生误解,总是从自己个人主义的观点上来理解和表述这种理论。在马克思看来,经济现象不从属于个人愿望,而受社会关系支配的客观规律决定。庞巴维克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矛盾其实只是他自己对马克思的理论做出的主观主义解释的结果。商品形式是考察经济现象的起点,但是在商品形式中存在着迷惑人的假象,这是由人的社会关系采取物的客观属性而产生的。商品只有作为社会物,它才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使用价值不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每一种从使用价值出发的价值理论,都是从物与人的个别关系出发,而不是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出发,因此就陷入了从主观的个人关系得出客观的社会标准的错误。

总结起来,对于边际效用价值论,关键在于两个问题:一是使用价值对价值创造是否有作用;二是个别人对物的效用的主观评价,能否影响作为社会关系的价值的标准。

注释:

1.马恩选集3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马恩选集3卷,反杜林论,第二编 政治经济学,七、资本和剩余价值
3.资本论1卷,第二版跋
4.吴易风. 理解、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南开经济研究,2001(5)
5.资本论1卷,第5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
6.资本论1卷,第1章 商品,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7.资本论1卷,第1章 商品,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8.资本论1卷,第13章 机器和大工业,2、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9.资本论1卷,第14章 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
10.吴易风.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当代经济研究,2001(10)
11.资本论1卷,第5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价值增殖过程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7页
13.资本论3卷,第23章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14.《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51年版,第266页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2:36 , Processed in 0.01721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