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下午,激流网邀请唐利群老师为大家作了一场题为“从‘左联’的历史看左翼的内部冲突”的讲座,试图在历史中寻找某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或教训。

唐利群:从“左联”的历史看左翼的内部冲突-激流网讲座现场

“我们之所以回顾历史,往往是因为历史的幽灵重现,或者是现实发生的种种情形把我们拉回到遥远的过去的现场,使我们重温某种熟悉的滋味。”正是在现实的集体中所面临的一些冲突和矛盾,让唐老师决定和大家探讨这一话题。

她首先讲述了自己的思想转变历程:“在一个冷漠的、自私自利的、尔虞我诈的时代和社会中,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还有另外一群人,居然还有共同的信仰与理想,居然还要追求被世人弃之如敝履的真理,还要为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社会正义而奋斗,这个发现让你有一种找到了同志、同道、同类的感觉,而且这种认同会超越性别、年龄、地域的种种限制,让你有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到最后甚至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天下左翼是一家。”

“当然,再后来你也会发现这个感觉可能是个幻觉。左翼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冲突和斗争。虽然我们常说正是因为左翼有信仰,所以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而左翼好争辩,也是重民主的体现;但是,也有大量的冲突和争斗,却是无谓的内耗,会对左翼事业造成阻碍和伤害。”

“讲座的内容分三部分,一、‘左联’是个什么组织,二、内部冲突举隅,三、做一个(真正的)左派真难”。

唐利群:从“左联”的历史看左翼的内部冲突-激流网“左联”召开成立大会旧址 上海虹口窦乐安路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

一、“左联”是个什么组织?

因为不知大家对于“左联”有多少了解,唐老师先简要介绍了一下“左联”的基本情况。让大家对“左联”到底是一个什么组织有所认识。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彼时约有盟员四五十人;1936年春,因形势变化,“左联”自动解散,此时盟员已达四五百人。它独立存在6年有余,是当时文坛中一个极为显赫的存在。

在此第一个要明白的是“左联”乃一文学组织,作家团体;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个要清楚的是当时是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因为这三点,“左联”与之前(五四时期)或之后(建国后)的文学团体和组织都不太一样,具有一定特殊性。

同之前相比,五四时期涌现过大量的文学社团,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湖畔诗社等等,这些文学社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学运动,它们是具有同人性质的、有相似文学主张的作者的聚合。而“左联”则是作为共产党的文化战线存在的,组织化程度要高得多,盟员很多同时是共产党员。“左联”成立时通过了一个《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号召左翼作家们“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把文艺“作为解放斗争的武器”,向“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作斗争,可见它是具有鲜明阶级立场、为了人类解放事业而存在的。

今天的主流学界常常会说因为有政党或政治的干预,会使文学的发展受到阻碍,但“左联”的历史恰好表明:如果没有这种组织化,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左翼文学运动的蓬勃展开。“左联”当时发展很快,除了上海左联,1930年9月北平也成立了左联组织;此后远在日本东京的进步中国青年也组织了左联;在全国另外一些地区,也曾一度出现过左联组织。同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也是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东方分部。

唐利群:从“左联”的历史看左翼的内部冲突-激流网“左联”结构及组织图解

而除了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代先后成立的还有社联(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美联(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乐联(中国左翼音乐工作者联盟)、语联(中国左翼世界语工作者联盟)、教联(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影联(中国左翼电影工作者联盟)等八个左翼文化团体,(一说除左翼作家联盟、戏剧家联盟、社会科学家联盟外,其他尚系小组),“左联”与它们关系密切,时常往来,相互参加彼此的活动,形成了文化革命的浩大声势。文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是上述左翼文化团体的直接领导。文委(中国共产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是文总的上级领导,是上述所有左翼文化团体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

“左联”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化战线之一翼,是中国的三十年代之所以为“红色的三十年代”的标志和原因。“左联”在文艺大众化运动、左翼文学创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和传播、与国际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联系……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将“左联”与建国以后的文学组织相比,也有不同。1949年后成立作协、文联,这些机构是全国性政权建立之后党直接领导的。而1930年代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共产党尚在生死存亡的艰苦斗争中,不可能对“左联”做全方位、制度化的领导,所以“左联”自我决策的自由空间要大一些;另一方面,“左联”也是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文化围剿下曲折发展的,它成立后不久便遭取缔,可以说一直处于半地下状态,左翼书刊屡遭查禁、焚毁,左翼作家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如果考虑到上海这个半殖民地都市的特点,那么租界空间的存在,又往往为左翼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这些都是与建国以后很不一样的因素。

通过对比,我们对“左联”的性质有了大致的了解:“左联”是一个文学团体,而且是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对政治、对现实的介入是高度自觉的。但是文学如何介入政治?“左联”内部又是有分歧的。下面唐老师主要从“左联”成立之“始”、发展之“中”、解散之“末”各选取一些事例来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