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论“五七”指示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8-7-15 23:2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8210| 评论: 0|原作者: 钱昌明|来自: 红旗网

摘要: “五七”指示,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是毛泽东思想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如今,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一理论自然会遭受来自修正主义叛徒与世俗庸人的垢病与冷落,但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的光辉。
钱昌明:构建共产主义大厦的清晰蓝图 ——论“五七”指示的伟大历史意义                                                            作者:钱昌明  2018/7/15

“五七”指示的诞生,是毛泽东主席作为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崇高信仰矢志不渝的集中表现,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共产主义千秋伟业做出的伟大又卓越的贡献。
  钱昌明:构建共产主义大厦的清晰蓝图
  ——论“五七”指示的伟大历史意义
  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在审阅了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主张把人民解放军办成为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同时也要批判资产阶级。还提出:不仅是军队,其他工农学商各业也一样,应以一业为主,兼顾他业。此一文件随后下发至全党,史称“五七”指示。
  “五七”指示是毛主席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立足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对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长期思考的宝贵成果,是构建共产主义大厦的清晰蓝图。
  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动摇
  “五七”指示,是毛主席高擎共产主义旗帜,坚持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更是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科学共产主义思想问世。从此,不惜牺牲、前仆后继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成了无数共产党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追求的革命宗旨与人生目标,这也就是共产党人的原始基因——“初心”。
  为了这一崇高理想,年轻的苏联共产党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与瘫痪之躯,凭借惊人毅力完成了世界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传世格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为了这一崇高理想,年仅28岁的中国共产党员夏明翰,在遭叛徒出卖、面临反动派杀害,临刑前慷慨地留下了《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为了这一崇高理想,全世界无数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付出牺牲,这才有了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才有了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才有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进。
  然而,所有上述的斗争与成就,还只是社会主义革命征途走了第一步:解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剥夺者”的问题;而要完成解放全人类的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走好第二步: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解决建设共产主义大厦的问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共产主义是人类文明从感性低级阶段,向理性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是历史发展的未来,是必定要实现的。
  然而,在经历了五千年私有剥削制度以后的人类社会,要真正实现《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两个“决裂”,让它由充满剥削、压迫苦难的传统社会,转变成为公平、正义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谈何容易!这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共产党人只有始终如一地坚定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目标,坚持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坚持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在漫长的社会主义革命征途中,五千年来形成的私有观念不可能马上消失;相反,它会不断侵淫、腐蚀人们的心灵,会消沉许多人的革命意志。一些未能自觉改造世界观的领导人,更会越来越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直至堕落成为修正主义头目,成为蜕化变质分子,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耻叛徒,并最终在他们手里毁弃整个共产主义大业。
  革命意志消沉也好,堕落成为修正主义头目也好,这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人,所以会“倒”在社会主义阶段革命的征途上,归根结底,是他们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与背叛。
  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共产主义叛徒勃列日涅夫,曾有过一句“名言”:
  “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听的空话。”(据勃氏侄女柳巴的《回忆录》,转引自辛子陵:《红太阳的陨落》)
  中国也有人公然质疑过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谁能说清楚?对资本主义又有谁能说清楚?反正,我是不懂,我说不清楚。”
  原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权威”教授王长江,更是狗胆包天,公然调侃、攻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看不中用!”
  正是因为有像勃列日涅夫这样共产主义叛徒,窃取了苏联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权,苏联怎么可能不垮?(勃氏以政变手段上台,统治苏联近20年,期间官场全面腐败。借用叶利钦的话说:“勃列日涅夫时代,贪污腐败之风到处盛行,被揭发出来的人也很少丢官,因为最高领袖本人就是一个腐败分子”。)
  正是因为有像王长江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叛徒,一度掌控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官方话语权,中国的发展方向与主流思想,怎么还可能不陷入混乱?
  据《戚本禹回忆录》披露,他在中南海工作18年,“参加过会议无数,却很少听到有哪个领导像主席那样不断地思考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共高层领导人中,大多都是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唯有毛主席,不仅关心着现实的革命方向,还一直思考着长远的共产主义大业。
  “五七”指示的诞生,是毛泽东主席作为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崇高信仰矢志不渝的集中表现,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共产主义千秋伟业做出的伟大又卓越的贡献。
  马恩的共产主义草图
  理论是实践的产物。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来自于五千年的社会实践,但同样需要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得以检验与完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集中在1847年的《共产主义原理》、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1871年的《法兰西内战》、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和1877年的《反杜林论》等有关著作中。概括起来大致有:
  1、建设共产主义社会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亦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思想:
  (社会主义)“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哥达纲领批判》)
  2、两个“决裂”的思想: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就是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所以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各种观念”。(《共产党宣言》)
  3、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统一的社会生产的思想:
  “第十个问题: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指共产主义制度)是怎样的?答:首先将根本剥夺互相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管理权。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全体成员参加下来管理。┄┄私有利益同工业的个体经营密切联系着的,因此私有制必须废除,代替他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分配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共产主义原理》)
  “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
  4、实现公平、正义,创造“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5、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管理人员是人民公仆的思想: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国家高级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警察┄┄成为公社的勤务员,像所有其他行政部门公职人员一样由公社任命,而且随时可以撤换”。(《法兰西内战》)
  6、生产力高度发达,“三大差别”消失,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思想:
  “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对立逐步消灭”;“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哥达纲领批判》)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4:14 , Processed in 0.01853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