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2018-9-18 04:5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6004| 评论: 0|原作者: 李栩然|来自: 红旗网

摘要: 一种像毛泽东这样,基本上没有拿过枪,也没有好好学过什么军事课程,但就是天生会带兵打仗,“用兵真如神”。除了四渡赤水这些经典之作,就是在井冈山上兜圈子,毛泽东都能兜出一套先进的游击战理论来,许多年以后还能指导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斗争。
毛泽东: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栩先生
2018.09.18文 | 李栩然

世界上一直都存在着两种“牛人”。

一种像毛泽东这样,基本上没有拿过枪,也没有好好学过什么军事课程,但就是天生会带兵打仗,“用兵真如神”。

除了四渡赤水这些经典之作,就是在井冈山上兜圈子,毛泽东都能兜出一套先进的游击战理论来,许多年以后还能指导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斗争。

遵义会议上,曾经有人嘲笑毛泽东,说他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去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

毛泽东当时就反驳了:呵呵。老子明明没有看过《孙子兵法》。

我觉得以主席的天赋之高,别说是拿着《三国演义》了,就算是拿着一本《金瓶梅》,估计也能打胜仗。

第二种像林彪一样。虽然林彪在政治上已经成了反面典型,但不得不承认他在军事上的才华。

与毛主席不同的是,这种才华更多靠的是黄埔军校扎实的理论学习,长期的战斗经验积累,以及超越常人的勤奋。

关于打仗,林彪有一句名言:思考、判断、定决心、下命令。

说白了就是谋定而后动,所以他战前往往做足功夫,而且不厌其烦地关注细节。

林彪有个小本子,记满了每次战斗的缴获、歼敌数量和损失等情况。

打完一天仗所有人都累得要死,他却经常一个人对着这些枯燥的记录搞“人工大数据分析”,研究战术。

除了记数据,林彪还特别喜欢记地图,硬生生记住了许多作战地图,有时候就凭着脑子里记的地图来作军事部署。

天赋之外,光是这种勤奋都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当然,不管是天才如毛泽东,还是人才如林彪,说实话,这种能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离我们都很远。

但我却从他们身上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质。

再然后,我发现生活中许多优秀的人,同样也有这样一种特质。

喜欢搞总结。
1.jpg

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接见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和夫人时,突然问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程一脸懵逼,正要弱弱地问一句:“靠手?”

毛泽东却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井冈山时,毛泽东总结了武装斗争的经验报给中央,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遵义会议时,又亲笔题注了《中央关於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打头第一句就是: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博古同志的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

一耳光扇得是掷地有声啊。

遵义会议后土城打了败仗,毛泽东又总结出三条教训:一是敌情没有摸准,二是轻敌,三是分散了兵力。

直到1960年,还亲笔写了一篇《十年总结》。

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我的那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没有经验。所以,那些失败,那些挫折,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没有那些挫折,我们是不会被教育过来的。”

作为毛泽东的“学生”,林彪自然也学到了这一招。

打完仗后,其他人都会打扫战场、修整部队或者分发战利品,只有林彪干一件事:

总结。

他要求6小时出简报,24小时内出详报,逼着下面的人搜集材料。

他则反复研究,进行复盘。

辽沈战役的时候,他就是根据某个不起眼的战斗缴获报告,准确判断出了敌指挥部所在地。

平型关大捷后,他甚至亲自写了一篇《平型关战斗总结》。

没什么修辞,全是干货。

比如“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为了避免他们的炮兵和飞机,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使敌人的炮不好放,”

从上面这些大实话,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林彪同志不会写鸡汤。

2.jpg

我上高中时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关头,都是靠我党的会议串起来的?

一大,洛川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八大,乃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好的同学,可以继续往下数)。

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因为每一次开会都是对过去的总结梳理,都是对未来的思考谋划,也都是一次新的起点。

再去看看国民党,对比非常明显。

我看到的一段史料里就曾经写过:

国民党自1894年兴中会创立,1913年正式定名国民党,直到1924年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召开一大之前,整整三十年时间从未召开过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未制定出一部统一的行动纲领,内部思想涣散,山头林立,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开会总结,也是我党能战胜国军的一大法宝。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谈到个人成长时,提到自己的一个方法:
回馈分析法(feedbackanalysis)。

德鲁克说: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 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
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

所以说,做一次总结,就有一次收获。古今中外,好的方法都是通用的。

3.jpg

比克服困难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克服困难的动机。——尼采

我曾经说过,人生虽然参差多态,却总是有迹可循,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像是已经提前写好的程序,按照既定轨道走下去。

要想跳出那些既有条件的影响,往往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

所有的努力,又都需要内心有强大的意志和旺盛的斗志。

乔布斯说的,你必须要意识到,这个世界,是由一群并不比你聪明多少的人所组成的。

大多数普通人能做的事,你也可以做到。

真正决定你们之间最后差距的,往往就是内心深处的动机到底有多强大。

而在我看来,总结除了能发现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也是在寻找内心深处的动机,在回顾自己的初心。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了达成目标我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我还是不是当年那一个我?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我大学里有个曾经优秀的同学很颓废,经常挂科。

大三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看望快十年没见的小学班主任。

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就已经年纪很大了,现在早已退休,身体不好,很多事记不住了。

但却记得我大学同学,不停地说起他当年是多么优秀,讲了他一年级第一次考了双百分,三年级第一次当大队长,五年级时到市里去演讲……

我同学当场没忍住,哭了。

他说,“如果不是老师提起,我都早已经忘了自己当年曾经那么优秀过。”

这种深达内心的情感是最底层、最基础的动力。支撑着他后来玩命考研,并最终改变了人生轨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3:59 , Processed in 0.02040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