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观点

2018-10-27 23:3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0780| 评论: 0|原作者: 何干强|来自: 昆仑策网

摘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这种自觉性,当前尤其应当体现在维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尤其要体现在宪法所规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上。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命根子”。 ...

7.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才能促进就业稳定增长

 

现在的舆论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有人只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而不提振兴被削弱了的公有制经济。其实,民营经济除了个体户,指的就是私营经济。与此相联系,还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只有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才能增加就业。殊不知,《资本论》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私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也就是揭示了全社会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必然产生的现象,一是两极分化,二是产生相对过剩人口。[⑦]也就是说,如果公有制不断削弱,私营经济不断增长,社会经济的性质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那么,失业率的增长和两极分化就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实,只有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并逐步增加比重的这种条件下,追加私人资本(这种私人资本不是由公有资本私有化而形成而是私人自己投资),才能有助于增加就业,才能有助于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8.维护农村集体经济,必然

要求城市工商业坚持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的条件下,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这是因为,中国国情决定了,土地集体所有制比土地私有制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更要求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新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但是,如果在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城市经济改革中却搞私有化,放任发展私营工商业经济,那么,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从而工农联盟的基础也就难以巩固了。从历史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关系侵入农业领域,正是因为城市工商资本家掌握了比农业生产领域更先进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方式。从现实看,目前农村出现的“‘龙头’企业加农户合作经济”的模式,其中有不少“龙头”企业都是有一定实力的私营企业,尽管说,这种模式有利于组织农户进行协作生产,有利于农产品走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的收入相对于从事封闭的家庭土地经营有所提高;但是,总体来说,农民在这种模式中从事协作性商品生产产生的利益,却让私人‘龙头’企业的企业主拿了大头。这意味着,私营工商企业充当“龙头”企业,结果就是让私人企业主取得了对集体农民的控制权,占有了农民创造的剩余价值,使农民不能获得应得的利益。相反,如果城市工商企业以公有制为主体,到农村作为“龙头”企业的主要是公有制企业,那么,“‘龙头’企业加农户合作经济”的模式,就可以依据工农联盟的制度要求,合理地分配利益,从根本上增进集体农民的物质利益,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形式。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要求城市工商业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实,那种认为只要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城市以私营经济为主就没有害处的观点,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其实是十分错误的。

 

9.农村集体经济要振兴,

必须发展集体工商企业

 

农村“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这是现阶段农村工作得出的符合实际的经验。问题在于,是着力于发展集体工商业,还是着力于发展私营工商业。现实中的情况是,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10多年来,许多农村原有的集体工商企业纷纷进行私有化“改制”,这造成了集体工商业经济严重削弱的后果。尽管如此,从原有的集体工商企业置换出来的集体资本,仍然有一定的数量。这些集体资本转化为实物形态的借贷资本,也就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盖成厂房,租赁给私人工商企业,以取得租金(利息)的方式,仍能取得一定的集体收入。在党中央强调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下,现在农村基层干部越来越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初对集体工商业搞私有化“改制”,要求“改彻底”,是有弊病的。但是,他们目前还不敢直接组织农民发展集体工商企业,认为那样风险太大;而靠现有集体资本盖厂房拿租金,可以没有风险。殊不知,根据这种认识来经营集体资本,就使集体资本变成了依赖于私人资本、外商资本的附属物。须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出,借贷资本的利息是依赖于工商业资本带来的利润的,工商业资本的风险,迟早会反映到借贷资本上。因此,要壮大集体经济,就应当敢于发展集体工商资本,唯有如此,才能直接取得工商利润收入,才能根本改变集体非农经济依赖于私营、外资经济的被动状况。应当认识到,既然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大环境,就理应促进集体农民树立敢于竞争的风险意识,坚信只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就一定能使集体工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10.扩大就业,应当积极推动城市

集体工商业经济发展,有利于

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

 

目前,城市集体经济经过私有化“改制”,比重已经显著缩小,这是不利于维护、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是不利于扩大就业的。面临劳动者就业的困难,目前各级领导正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这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却鲜有鼓励劳动者自主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的,倒是鼓励人们“当小老板”的言辞不绝于耳,这就形成一种不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倾向。其实,片面地鼓吹人们“当小老板”创业,是不科学、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小老板”除了工商个体户,就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主。毫无疑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拿出自己的积蓄,设法成为“小老板”,这不应当受阻止,而应当制定政策予以支持。但是,其一,成为私营企业主毕竟要以人数更多的雇佣劳动者存在为前提,那种人人都当“小老板”的主张,不过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一种幻想而已;其二,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小老板” 在市场竞争中,必然要产生两极分化,不可能“稳坐钓鱼台”,可能其中许多人会重新变为雇佣劳动者;其三,从价值观导向来看,这种宣传会助长私有观念的发展。所以,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过程中,绝不应当把重心放在鼓励人人充当“小老板”上。从共同富裕的大目标来看,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人民群众来看,我们的重心,应当放在鼓励、支持和帮助劳动者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上。发展集体经济,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因为这样做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1.集体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

要求扩大集体土地的统一经营

 

现在农村实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全面地说,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相结合的集体土地双层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因而要求逐步扩大集体统一经营。邓小平同志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农村集体经济要实行“第二个飞跃”。[⑧]现在有一种提法,叫做“土地向大户集中”,也就是把土地经营权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让他雇佣其他农民来实行土地的集中经营。这其实是用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形式,来取代集体土地双层经营体制要求的集体统一经营形式。实践证明,这不利于农民的共同富裕,只会造成农村居民的两极分化。令人宽慰的是,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市县级基层干部已经发现了“土地向大户集中”的弊病,开始在当地农村实施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以此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扩大集体统一经营。这就端正了方向,实际上开始实践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第二个飞跃”。这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12.要制止个人收入差距的不断

拉大,必须坚决制止公有制比重

不断缩小的趋势

 

近些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舆论的热点。从报刊对解决问题提出的主张和措施来看,众说纷纭。其中,有主张用再分配来解决的,有主张二次、三次分配乃至四次分配来解决的。近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舆论主张要重视初次分配的公平,这已朝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走前了一大步。但是,总的来看,这些主张仍然停留在分配关系的层面上。其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揭示出,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和结果,而生产关系的核心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⑨]用这个基本观点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正是与私有制经济比重不断扩大、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缩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受到削弱,成正相关关系的。因此,着眼于调整所有制关系,把被削弱的公有制经济重新振兴起来,这乃是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根本性科学途径。

 

13.所有制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必须重视维护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

 

当前,遵照党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国各地都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但是,不难发现,报刊舆论在谈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普遍重视的是生产力层面的结构,很少提到所有制关系或生产关系这个层面的结构。这是有片面性的。唯物史观揭示出,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和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这三个基本层面,而这三个层面又是相互联系的。[⑩]如果不调整好失衡的生产关系结构,就不可能调整好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化。例如,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不科学现象,产能过剩是与市场产品供过于求联系在一起的;市场需求不足的经济学解释只能是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人们的购买力又是取决于分配关系的;而分配关系不过是所有制关系或生产关系的表现和结果。因此,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必须与解决所有制关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而保证按劳分配关系在分配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提高大多数人的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从根本上促进消费与生产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所以,决不能撇开生产关系来谈调整经济结构。在这方面,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0:09 , Processed in 0.01318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