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有参考价值吗?

2018-11-20 23:5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43| 评论: 0|原作者: 王今朝|来自: 察网

摘要: 在私人资本决定之下,一切都服从于利润的需要。不管是劳动力的廉价、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收入的分化还是国家的入不敷出、整体经济的比例失调。这就难怪市场经济不是什么令人称道的经济模式了,这样也就难怪苏联解体,而中国市场经济出现两极分化、资源耗竭了。也因此,本节我们无需考虑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会成为中国企业交换的合理模式了。 ...
在私人资本决定之下,一切都服从于利润的需要。不管是劳动力的廉价、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收入的分化还是国家的入不敷出、整体经济的比例失调。这就难怪市场经济不是什么令人称道的经济模式了,这样也就难怪苏联解体,而中国市场经济出现两极分化、资源耗竭了。也因此,本节我们无需考虑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会成为中国企业交换的合理模式了。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有参考价值吗?

作为生产率超越私人企业的组织,国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交换。那么,国有企业之间(及其与其它类型企业之间)的交换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针对苏联东欧和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就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使用市场机制。而中国1992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的经济呢?西方宏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论是一种科学的企业交换方法理论吗?它是中国应该遵循的交换经济理论吗?攻击计划经济,而推崇市场经济。其实,市场经济并非西方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企业的优化的交换方法(王今朝、张艺、龙斧,2016),更不可能是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优化的交换方法。

一、西方市场机制的实质:私人(垄断)资本

市场是人们交换所赖以进行的系统、制度、程序、社会关系和场所。[2]亚当·斯密以“看不见的手”的隐喻著称于世,并被人广泛认为是一个市场主义者。哈耶克(Hayek,1945)等人把市场与个人自主权、效率最大化等价起来,认为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买卖,不受君王或官僚权力的约束,进而认为分权市场本身就会发现并发掘所有互利性的交易从而使科层指挥毫无必要(米勒,2003,第28、38页)。事实远非如此。

早在哈耶克之前,马歇尔(1994,第261-262页)就指出,(市场这种)自然组织学说被夸大就会产生很大害处,对于最爱好这个学说的人尤其如此。然而,在许多人看来,他的供求者在价格作用下的交互作用(即市场机制)将会带来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理论是基于类似概念的。马歇尔把供给和需求说成像一把剪刀的两刃一样独立,从而才有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而这个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导致一个均衡价格的出现。一旦把概念从“市场”转变到“市场机制”,马歇尔就可以在他认为必要、方便的地方把“机制”一词省掉,从而给“市场”一词带上代表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圣洁光环,从而也把其经济理论打造成一个以解释交换行为为中心任务的理论了,从而也就把生产(对交换、分配、消费的决定性)作用贬低了。其实,这个原封不动地被写进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教课书中的观点大谬不然。它用均衡价格这个假意识替代了私人(垄断)资本这个科学认识,并使其成为经济学的焦点概念。老实说,对于那些处于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而言,他们不担心生产,他们担心销售,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能够卖光,因而能否实现交换确实是他们关心的最主要问题。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通过论证市场均衡给了他们一种卖光其各自生产的产品的希望。这就难怪马歇尔的著作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得以流行了。

莱普尼斯(P. H. Lepenies,2014)指出,市场在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只是具有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属性,只是在汤森(J. Townsend)笔下,它才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哈耶克(Hayek,1945)笔下,它才成为一个奇迹(marvel)。如果假设市场真能配置资源,那么,马歇尔、庇古、熊彼特等新古典主义者或与新古典主义有这样那样联系者早就认识到垄断、外部性机制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新古典间接效用函数理论建立了消费者效用同时决定于价格和收入的机制(Mas-Colell et al,1995)。从作用力大小来看,很显然,消费者效用主要取决于他的收入,而不是价格(反映市场机制)。或者说,消费者效用取决于实际收入。把资本家和工人分别看成消费者,假设它们在其它方面都一样,请问,资本家的效用高还是工人的效用高?答案不言而喻。如果收入首先决定于生产方式(Marx,1959),那么,按照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初始分配成为保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适当性的机制。然而这种适当的初始分配机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可能存在,因而其资源配置即使达到帕累托最优也是一种工人阶级被剥削被压迫的最优,是一种资本主义由于其利润率降低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最优。这样来看,西方经济学术界对市场机制的研究传统不能随意地走出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不能成为一种推销价格机制、市场化万能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学术工具,更不能被歪曲为对社会制度的真理性认识。

马克思早就揭示了资本的积累、集聚的必然性,而列宁1916年的《帝国主义论》更是揭示了现实世界的垄断资本支配本质。不妨借用演化一词,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演化来说明供求的作用不对称和时间继起本质,来展示马歇尔均衡价格概念的假意识性质及其掩盖下的私人(垄断)资本本质。

造纸术的发明离不开需求,如果没有感受到需求,造纸术不会被发明出来。从这个角度看,先有需求D1(t1,再有供给S1(t2,其中,t1、t2分别表示时间,t2>t1。我们把这描述为演化关系:D1(t1→S1(t2。即供给滞后于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造纸产生需求到造纸术发明的过程中,价格没有起到任何明显的作用。这与计算机芯片的发明并不是取决于半导体的价格,也不取决于人力成本,而主要取决于相关的技术是否成熟一样。瓦特发明蒸汽机同样也不是受价格的激励或压迫,而是受为了使这种机器发挥其可能具有的潜在功能的想法的支配。这也就是说,在产品生产中,价格只是一个维持性变量,就如同吃饭对人维持生命不可缺少,但吃饭无法让人更聪明一样。

中国曾长期使用竹简等非纸产品来记载文字。这意味着,甚至t2>>t1,即供给远远滞后于需求。可以想象,那些阅读竹简的皇帝、大臣一定认为,这些竹简太笨重,为了减轻他们个人的负担以及行政成本支出,他们愿意出足够多的价格来支持造纸术的发明。但是,这种潜在的高价格也并没有很快地催生出造纸术。所以,我们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任何一种产品,必定有D1(t1S1(t2以概率1成立,即供求相等只能是偶然现象。在这个供求非均衡的过程中,价格根本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按照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算,假设1911-1949年和1978-2013年是市场经济,那它在中国的历史不过是1.46%。也就是说,市场价格对于中国的资源配置决定只起到非常微小的作用。

即使在需求引致了供给并且确定了一个价格P1,这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全部内容。实际上,需求引致供给,即D1(t1→S1(t2

一般不是演化的终结,而只是开始。就造纸术而言,在接下来,就开始了另一轮的演化。这轮演化可以称为“供给创造出自己的需求”,即先有供给,再有需求。[3]用与上面类似的符号,我们可以把它写为:S1(t2D2(t3。在这里,t3≥t2。之所以这样,这是因为需求可以对供给做出迅速的反应(而有了需求,生产需要花费时间)。比如,造纸术改进了,就催生了印书的需求。这时,会产生一个P2

有了第二轮的演化之后,接下来的演化就是在形式上重复第一轮的演化了。[4]但是,第三轮演化在内容上可能与第一轮演化有所不同。毕竟,由于需求的数量和内容在变化,可能引起供给的变化。比如,中国历史作品的增加会引起对书的需求的增加,人口的增加也会引起对书的需求的增加。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价格的无穷序列。请注意,在所有上述的演化中,价格的作用都是微不足道的,都不是价格在决定资源配置,相反,是资源配置的需要决定价格。这应该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对交换(对象和条件)的决定。

造纸术的发明史告诉我们,ti+1-t本身实际上也是演化的。随着技术的进步,ti+1-t在缩短。这些道理对于所有的商品都是适用的。比如,在计算机产业中就有摩尔定律。[5]

以上演化过程都是在供求非均衡下发生的,而且,考虑因素越多,供求的非均衡性就越强。比如,今天的计算机可能包括了购买者永远不会使用的功能,而购买者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叫作供求均衡吗?也有许多消费者购买产品出现这样那样问题之后,并不能退货,或者勉强使用,或者丢弃,这叫作供求均衡吗?答案是否定的。这种演化分析的结果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充满了矛盾,平衡是暂时的,矛盾是绝对的”的基本观点也适用于分析市场价格:一般来说,不存在什么均衡价格。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任何一个市场由供给者和需求者构成。一个市场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这个市场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吗?不是的。需求者,特别是作为家庭消费者的需求者,由于处于极为分散的状态,无法与高度组织的供给者平起平坐。这样看来,在日常消费品领域,一个市场就是由这个市场的供给者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在这个情形中,市场决定就是供给者决定了。如果这个市场的供给者已经形成垄断,那就是垄断供给者决定了。而如果这个垄断者是私人资本,那就是私人垄断资本决定了。在中间产品的市场上,有可能需求者起主导作用。但这个需求者也是生产者。如果这个需求者也是私人资本,那么,中间产品市场的决定也可以说是私人(垄断)资本决定了。[6]这根本不是那个看似匿名的、公平的看不见的手的机制。更何况,现代西方社会的需求者与中国造纸术发明时期的需求者的最主要的经济差别就在于他们是现代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大生产的产物,即他们是由供给方所决定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消费观点的应有之义。

在私人资本决定之下,一切都服从于利润的需要。不管是劳动力的廉价、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收入的分化还是国家的入不敷出、整体经济的比例失调。这就难怪市场经济不是什么令人称道的经济模式了,这样也就难怪苏联解体,而中国市场经济出现两极分化、资源耗竭了。也因此,本节我们无需考虑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会成为中国企业交换的合理模式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21:07 , Processed in 0.01975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