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政策与“和平土改”问题评析

2018-11-28 00:5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9538| 评论: 0|原作者: 叶明勇|来自: 当代中国史研究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最终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共同纲领》中“耕者有其田”的基本目标,使旧中国的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项功彪史册的伟大变革。土地改革,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终身作为奋斗目标而无力进行,其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完成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伟大运动。土地改革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共产党对此也进行了长期的摸索。 ...

三、如何评价土地改革的伟大功绩?

理论界对土改分歧不多,对其的评价本来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何文不仅借邵阳地区的个别事例否定土改,又进一步以此延伸否定了土改以后建立的新中国的社会制度。所以,本文也必须再用一些篇幅来说明土地改革的伟大功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最终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共同纲领》中“耕者有其田”的基本目标,使旧中国的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项功彪史册的伟大变革。1951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作的政治报告中对新中国土改作了精辟的评价。他认为,第一、在广大农村,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群众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与镇压反革命运动相结合,依据各区惩治不法地主暂行条例和人民法庭的处理,就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反动势力,使被压迫的农民翻身成为农村的主人,完全掌握了农村政权,巩固了农村中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二、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因此农民生产热情十分高涨。农民把土地改革中所得土地以外的果实十之七、八投于生产,又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扶助,所以农村生产得到显著的恢复和部分的发展。1951年全国农业生产,普遍比1950年增产5%左右。新区土地改革后,农民购买力一般提高50%,城市工业品销路日畅,日用百货供应不足,说明土地改革为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第三、土地改革使得农民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在“保卫翻身果实”的号召下,农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广大农民普遍订立爱国公约,自动报名参军,踊跃进行爱国增产捐献和缴纳爱国公粮,到处表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表现了他们对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由衷爱戴。第四、土地改革使得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四大行政区农民协会会员约达8800余万人,其中妇女约占30%左右。农民积极分子在运动中大量涌现出来。四大行政区的民兵有750余万,加上其他地区,全国民兵发展到1280余万。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保卫“翻身果实”的重要力量。第五、土地改革使得农村文化逐步开展。1950年冬,全国农民上冬学的增至2500万人以上,1951年上常年夜校的有1100余万人。新的科学知识在开始传布,劳动光荣逐渐成为风气。

周恩来从非常具体的层面上对土改作了客观准确的评价,这个评价是令人信服的。薄一波40年后在总结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时认为:“通过土改,不仅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几亿亩土地和其他大量生产资料,每年不必再向地主交纳几百亿斤粮食的地租;更加重要的是: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我们民族贫困落后的一条重要根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24]

我们今天根据有关史实和资料从更宏观的角度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25]

1,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农村积习千年的土地不合理的占有关系,使得中国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根本变化。新中国土改后,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包括老区)大约有3亿多人,他们分得了为地主阶级占有的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农村中贫农、中农占有的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重上升为91%以上,原来地主、富农占有耕地面积的比重则下降为8%左右,原来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而农民无地少地的局面彻底改变了。过去有田者不耕而耕者无其田的不合理现象从此彻底被消除了。

2,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获得解放,生产积极性大增,从而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后,农民除获得必需的生产资料——土地外,还免除了过去每年必须向地主交纳的约600亿斤粮食的苛重的地租。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增加投资,改善经营,提高技术,辛勤耕作,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粮、棉等产量都超过解放前最高水平。粮食由1949年的2263.6亿斤增至1952年的3278.3亿斤,增长44%,年均增长14.6%。棉花由1949年的888.8万担增至1952年的2607.4万担,增长近2倍。1952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亩产量由68.5公斤增至88公斤,棉花由10.5公斤增至15.5公斤。人均农产品产量,粮食由209公斤增至288公斤,棉花由0.82公斤增至2.29公斤,肉类由2.05公斤增至5.95公斤。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483.9亿元,比1949年增加48.5%,年均增长14.1%。在短短3年里,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26]

3,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已经被消灭,进而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农村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制度。广大农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政府得到亿万翻身农民的信仰和拥护,乡村政权进一步健全和巩固,工农联盟得到了加强。因此,土地改革有力配合了当时全国各地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反、“三反”、“五反”等运动及各条战线的民主改革,在巩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近代中国,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是一种落后和腐朽的制度,是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农业生产力以及全部社会的生产力就不能解放,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就没实现的可能。后来的实践表明,没有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中国的工业体系就不可能在短期里建成。当然,中国的现代化需要诸多方面的条件并进行一定的历史积累,但土地改革的完成,毫无疑问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一个基本障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本前提。

研究历史,必须尊重事实,而不是断章取义甚至虚构;回顾历史,必须尊重个人经历,但是更要站在整个国家和历史的全貌上来回顾,而不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注释:

[1]指1945年9月至大反攻以前解放的地区,通常称之为老解放区或老区、半老区。

[2] 主要是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1947年9月大反攻后新近解放的地区,通常称之为新区。

[3]《炎黄春秋》2006年第8期,第14页、第16页。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132页。

[5]同上,第111页。

[6]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14日。载《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26页。

[7]政务院:《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及征收公粮的指示》,1950年2月28日。见《人民日报》1950年3月1日第1版。

[8]《中央转发中南局关于土改工作的通知》,见刘少奇:《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9]光军:《湖南土改典型试验即将完成  将取得成熟经验指导全省土改》,见《人民日报》,1950年10月19日,第2版。

[10]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会:《邵阳市志》第四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187页。

[11]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会:《邵阳市志》第四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

[1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4页。

[13]人民日报,1950.10.21,第1版。

[14]《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史组编:《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04页。

[15]同上,第16页。

[16]《炎黄春秋》2006年第8期,第14、15页。

[1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4-505页。

[18]《炎黄春秋》2006年第8期,第30页。

[19] 山西太谷人,(1913-),时任中南局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初,调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任秘书长,兼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

[20]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页。

[21]《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81页、604页。

[22]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会:《邵阳市志》第四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191页。

[23]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会:《邵阳市志》第四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

[2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25]参见《当代中国丛书:中国的土地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编第十二章,第559-578页。李成瑞主编:《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26]《中国统计年鉴》(1985),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版,第255、263、264、273、238页。

【察网www.cwzg.cn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07.0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19:07 , Processed in 0.01759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