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人物故事 查看内容

蓝博洲:人间之前--陈映真1984的台独批判 分享到:

2018-11-30 23:3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9753| 评论: 0|原作者: 蓝博洲|来自: 寻找祖国三千里

摘要: 映真先生后来在回顾历史时一再说过:在“台独”运动和以他所属的《夏潮》为中心的左统派都同受当局“严重的虎视”的当时的条件下,左统派在道德上、在政治上却无法对民族分离派的论述开展针锋相对的批判斗争。于是,他只能就“台独”意识产生的社会构造和历史根源,展开思想的清理与批判。因此,基于策略需要,在政治禁忌犹存的年代,他的创作从批判消费社会与夸国公司的“华盛顿大楼”系列转为表面上较无批判意味的“自然主义风格 ...
映真先生后来在回顾历史时一再说过:在“台独”运动和以他所属的《夏潮》为中心的左统派都同受当局“严重的虎视”的当时的条件下,左统派在道德上、在政治上却无法对民族分离派的论述开展针锋相对的批判斗争。于是,他只能就“台独”意识产生的社会构造和历史根源,展开思想的清理与批判。因此,基于策略需要,在政治禁忌犹存的年代,他的创作从批判消费社会与夸国公司的“华盛顿大楼”系列转为表面上较无批判意味的“自然主义风格”的系列,其实是直指台湾问题核心又禁忌的历史根源---50年代白色恐怖,及其背后的国际冷战与国共内战的双战构造。通过,他勇敢地展开揭露50年代白色恐怖历史的系列创作与批判。

1983年8月底,陈映真先生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之邀赴美短期访问。也就在这次访美期间,面对已经渗透党外阵营的岛内外台独势力,为了维持民主运动统一战线的团结,隐忍已久的他终于不得不准备对台独主张的意识根源展开思想的清理与批判。

党外统一战线

其实,早在1967年同一个写作计划已经邀请过映真先生。但是,他却在准备赴美之前的1968年被捕入狱。1975年,因为蒋介石逝世的“减刑特赦”,刑期10年的他提前出狱。

映真先生说,系狱期间的1970年春节前,他在“四面环山,被高大的红砖围墙牢牢封禁的”台东泰源监狱,“头一次遇见了百数十名在一九五0年韩战爆发前后全面政治肃清时代被投狱、幸免被刑杀于当时大屠的恐怖、在缧绁中已经度过了二十年上下的政治犯。”从而“终于和被残酷的暴力所湮灭、却依然不死的历史,正面相值了。”这时候,对身系监牢的青年小说家陈映真来说,那些在“50年代心怀一面赤旗,奔走于暗夜的台湾,不惜以锦绣青春纵身飞跃,投入锻造新中国的熊熊炉火的一代人......再也不是恐惧、神秘的耳语和空虚、曲扭的流言,而是活生生的血肉和激昂的青春。”

出狱后,作为小说家的陈映真的再出发,首先还是通过文学。同年10月,远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小说集《将军族》与《第一件差事》。就像经过组织严格审核后所写的<自传>那样,他也通过许南村之名的自序<试论陈映真>,对自己前一阶段的思想与作品做了阶段性的总结,并针对小资产阶级的许信良、张俊宏等人的《台湾社会力的分析》(1971,大学杂志),做出更有社会科学性(阶级观点)的台湾社会分析。

与此同时,严家淦继位。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法律上的过渡,真正的接班人则是“行政院长”蒋经国。

尽管,在泰源监狱时,身历台独派政治犯欲以统左派政治犯祭旗,向美国主子投名输诚的未遂暴动事件。此时,面对主要矛盾的强大“国家机器”,出狱后的陈映真还是随即投入方兴未艾的党外民主运动,与暗藏台独主张的异议人士建立统一战线。而当时的客观形势是这样的:

1975年8月,黄信介、张俊宏、康宁祥创刊第一本党外政论刊物《台湾政论》,主编是主张台独的政治犯黄华。据1950年白色恐怖时期系狱十年的“老红帽”陈明忠先生(1929-)说,因为黄华排拒社会主义统一派倾向者的文章,所以陈映真与老台共苏新(1907-1981)的女儿苏庆黎(1946-2004)找上他,说要另办一份自己的刊物。陈明忠答应负责筹募创刊的经费。10月,白雅灿发表声明,提出蒋经国率先公布私产等29项唿吁而被捕入狱。12月20日,台湾省第一届增额立委第二次选举,陈明忠与陈映真等统左派不遗余力地在幕后助选的黄顺兴顺利连任。宜兰地区参选人郭雨新落选,23日支持者示威抗议。据陈明忠先生透露,他把郭雨新的秘书陈菊(1950-)提供的有关选举不公的资料交给陈映真,陈映真据此写了一篇题为<台湾政坛老兵郭雨新>的报导,以化名戴乃民刊载在香港《七十年代》杂志。国民党当局从文风知道此文肯定是陈映真所写,但苦无证据处理(王拓被捕后的刑讯主要也在追查此文的作者)。而两陈当时的政治考虑,除了揭发老K选举舞弊的做法之外,主要是想团结帮郭雨新助选的有“台独”倾向的一批党外年轻人(也就是以邱义仁(1950-)为首的后来的新潮流系)。选后,陈明忠又经常到新当选立委的黄顺兴家里,和党外人士郭雨新、康宁祥等人喝酒、聊天、议论时政,创建统一战线。

《夏潮》创刊与乡土文学论战

1976年。陈映真39岁。

3月,《将军族》被查禁。尽管如此,陈映真的再出发也通过文学作品与<试论陈映真>这篇文论在青年群体中取得了重大的影响。

7月1日,从日本秘密去了一趟大陆的黄顺兴的女儿黄妮娜被捕。7月2日晚上,黄妮娜的家人把她被捕的消息透露给了陈明忠。7月3日晚上,陈明忠把难友蔡意诚(抗日前辈蔡惠如的孙子)捐赠的创办杂志的第一笔款项交给陈映真。7月4日清晨,47岁的陈明忠第二次被捕。陈映真得知消息后也做了“二进宫”的心理准备。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情治单位的鹰犭一直没有找上门,他知道陈明忠挺过去了,于是放手与苏庆黎团结保钓一代的知识分子(陈鼓应、唐文标、王晓波、王拓、王杏庆等等),为开展第三周期的台湾左翼运动而迈进。

8月,青年作家王拓出版小说集《金水婶》。

10月《夏潮》接续已经办了三期的苏庆黎前夫的精神病专业杂志,改头换面问世。陈映真及其战友们创建了出狱后的第一个统左派阵地。他们同时刻意在《中央日报》刊登广告,让囚禁在太平洋的绿岛的陈明忠及已经系狱近三十年的林书扬(1926-2012)等同志得知此一历史性的发展。

11月,蒋经国在国民党十一大强调面对中共的“三不政策”。

12月,陈映真出版第一本评论集《知识人的偏执》。通过其中的〈鞭子与提灯〉,他刻意提到中国认同的理念,也就是在他首次入狱第一年的初次面会时,“饱含着热泪听受了”父亲留下的一句话:“孩子,此后你要好好记得:首先,你是上帝的孩子;其次,你是中国的孩子;然后,啊,你是我的孩子。”

时序进入里程碑的1977年。

以《夏潮》为阵地的乡土文学思潮已经成为台湾社会运动的主流。诚如陈映真所云:

【从70年到80年,是台湾第三波左翼运动的十年。1970年,台湾和海外知识分子中间发生一个很大的思想运动,就是"保钓"。当时,甚至有人称它为"新五四运动"。那一年,出现了钓鱼岛问题,大家很愤怒,是非常单纯的民族主义,咱们中国的土地,怎么让美国送给日本了?从此作为出发点,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国民党告诉青年人,你不要被共产党利用,美国和日本是我们的重要盟邦,谁要这么调皮,就有共产党嫌疑。北京当时是在文革时期,调子很高,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呀,打倒美帝国主义呀。在两边这样的情况下,运动分裂了。留学生应该"站边"了,你选择哪一边的中国?产生了"我是谁?"的问题,"中国是什么?"的问题。一批人,像马英九,是反共爱国联盟,他们要求的只不过改革保台,但还是要反共,还是以前《自由中国》的老问题,就是怎么才能更有效地反共?更多人是向左转,觉得北京才是我们的政府,你看立场站得这么稳!大量的人去找30年代的文学和共产党的文件学习,真是产生了触及灵魂的改变,有的人因此离婚了,有的人放弃学业了。这种情况,后来侵染到岛内来。那时已经有各种复印技术,他们把大量的宣传品寄到台湾,虽然受到邮检的拦截,但终究还是流进来不少。第三波左翼运动,就这样起来了。跟过去两波的左翼运动完全没有关系,是台湾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再加上左翼思潮突破了冷战和内战的思想框框,看到了社会,看到了阶级,看到了国际上的帝国主义问题。这是一个完全新的视野。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杂志,《夏潮》。以《夏潮》为中心,集结了一批"泛左翼"的知识分子,跟当时台湾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在当时起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逆流涌动,情势险恶。

5月7日,蒋经国声明:不放弃对大陆主权,不与“匪伪”谈判。

6月16日,长老教会发动“一人一信”运动,号召民众写信给美国总统卡特,要求支持“台湾人”建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

8月17日,彭歌在《联合报》发表<不谈人性,何有文学>,针对以陈映真为首的《夏潮》与《文季》集团的乡土作家及其作品,发动整肃的第一声。同月20日,余光中又在《联合报》发表<狼来了>,指控乡土作家的作品是“工农兵文学”。陈映真等人以《夏潮》为阵地迎面展开论辩,并获得胡秋原、徐复观等外省籍先行代知识分子的声援而幸免于难。陈映真历史地成为乡土文学论战的主将,也被公认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也因此成为《中华》杂志的同仁,扩大了反独统一战线。

乡土文学思潮取得表面上的胜利。一时之间,乡土不再是乡间土臭的落后象征,反而是过度西化之后的矫枉性的时髦。从挂斗笠摆水缸的啤酒屋装置到不分阶层的口咬槟榔时尚,台湾的表情跟以前不一样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6 21:13 , Processed in 0.026867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