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护 —— 对晏智杰教授质疑的质疑

2018-12-5 00:0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2309| 评论: 0|原作者: 丁堡骏|来自: 察网

摘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有各种不同理论层次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相应地,这一理论的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有不同理论层次上的各种条件构成的一个完备的条件系统。

晏智杰教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说明价格决定观点的否定主要集中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所谓“转形问题”上。晏智杰说:“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证的劳动价值论所谈的不是价格决定原理,那么,第三卷所提出的生产价格论就不是这样了。……马克思肯定了自由竞争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是一种趋势或者说规律,换句话说,这也就是肯定了等量资本必获等量利润,肯定了剩余价值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的重新分配。……说到底不外乎是指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变动推动着资源的重新配置。其结果是除了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一致的部门以外,其余部门的生产价格不再同各该部门的耗费劳动成比例,而同各自的资本量成比例。这其实是对劳动价值原理的背离和否定,但马克思以其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以及两者在总量上的相等,以各部门的利润之和同其剩余价值总量的相等为由,作出了否定之否定的结论,从而坚持了劳动价值论。然而,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尚未见有谁能够提出一种解法,从理论上证明上述两个相等关系可以同时成立,除非再作出某些假定,此点不予详述。” [21]

在这里晏智杰教授有两个主要论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晏智杰教授把生产价格决定误解为价格(市场价格)决定。第二,晏智杰教授以所谓中外学者未能证明两个相等关系可以同时存在否定生产价格理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初期,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充分展开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时生产价格取代价值而成为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表现形式”说明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而用“转化形式”说明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价值本身的平均化问题,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而绝不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现在我们看晏智杰教授是如何混淆二者的。他说:“如何正确理解价值和价格这两个范畴在历史上和理论上的关系。以往有一种观念,认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学说是历史上交换关系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论概括。根据这种说法,在简单商品生产阶段,曾是只按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量)来交换的,进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阶段后,才按生产价格交换。这样,价值和价格就在历史上和概念上被分离开来,并且把前者认为本质和源头,把后者视为现象和形式。”他进一步说“这看法有商榷之必要。将价值和价格在概念上加以区分有其合理的一面,尤其是观察价格在短期和长期水准时;……”这里显然混淆了市场价格和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马克思认为,撇开价格和价格变动受价值规律支配不说,“把商品价值看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历史上先于生产价格,是完全恰当的。”对此,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增补》中又进行了补充论证。[22]关于生产价格范畴的性质,在转形问题研究中常常受到误解。例如鲍特凯维兹和斯威齐在列出著名的转形方程组后发现,方程式有三个,然而未知数却有四个,为了使方程组有唯一解,鲍特凯维兹和斯威齐假设第Ⅲ部类的价值价格系数Z=1,理由如下:“生产一单位货币商品需要的劳动单位数量,会给这两种会计体系提供一个直接纽带。让我们假定,价值表式已经按照货币单位计算出,而被我们选作货币商品的则是属于奢侈品一类的金子。因此,一个单位(比方说,三十五分之一盎司)的金子,就成了价值的单位。为了简单化起见,我们还要假定,其他奢侈品的单位都是按照和金子一对一的比例来选定的;换句话说,所有奢侈品,包括金子在内,它们的单位都等于1。” [23]在这里鲍特凯维兹和斯威齐完全误解了马克思的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把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误解为价值到货币的转化。这就充分暴露了他们根本不懂马克思的方法论。一方面就再生产来说,马克思认为货币在再生产过程中只起媒介作用。另一方面,就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来说,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假设商品都能实现,因此,根据没有必要引入货币。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论研究的是,从市场价格的调节者——价值到市场价格的调节者——生产价格是如何转化的,而不是研究价值到市场价格的形式变化。必须把价值的转化形式和价值的表现形式区别开。晏智杰教授混淆了价格和生产价格,对马克思关于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历史和逻辑关系的论述进行指责完全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西方学者从鲍特凯维兹开始,许多人从混淆价格和生产价格出发得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结论。其中两个等量关系不能同时存在就属这种情况。对此,晏智杰教授不做细心的研究,也跟着喊:“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尚未见有谁能够提出一种解法,从理论上证明上述两相等关系可以同时成立。”并以此作为否定马克思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论的依据。这不过是庞巴维克和萨缪尔逊之流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旧调重弹。

事实上,关于转形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种解法。就国内来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晏智杰教授的前任院长胡代光教授是最早关注和研究转形问题的经济学家,他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著作研究转形问题。[24]近年来,白暴力教授[25]和杨玉生教授[26]也对转形问题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转形问题研究》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分别研究了要素投入按价值计算和要素投入按生产价格计算的转形问题。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九章以图表模式所阐述的价值转形理论是以要素投入按价值计算为条件的。笔者将马克思的这一分析称为简单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并进一步用数学方程式模式进行了新的概括。证明了在简单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中两个相等关系的同时存在性。其次,笔者将要素投入按生产价格计算的价值转形理论称为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这是笔者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和《剩余价值理论》中的若干原则提示而创立起来的。笔者分别以图表模式和数学方程式模式概括了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研究的是在生产要素必须在市场上按生产价格购买的条件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情况。在这里分别以图表和数学方程式证明:1、平均利润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相等依然成立,即∑P=∑S。2、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相等,则转化为某一横断面分析的生产价格总额减去价值总额等于按生产要素计算的不变资本总额与按价值计算的不变资本总额之差即:

丁堡骏: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护——对晏智杰教授质疑的质疑

在这个式子中,      丁堡骏: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护——对晏智杰教授质疑的质疑表示时间序列t期n个生产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总和,   丁堡骏: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护——对晏智杰教授质疑的质疑表示时间序列t期n个生产部门产品的价值总和,     丁堡骏: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护——对晏智杰教授质疑的质疑表示时间序列t-1期的用于t期产品生产的不变资本的m个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      丁堡骏: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护——对晏智杰教授质疑的质疑表示时间序列t-1期的用于t期产品生产的不变资本的m个部门产品的价值)。就前者来说,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中,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在各资本家集团之间分配的结论依然正确。后者作为一个迭代方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和发展。如果我们把各个相互影响的价值转形体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那么,在这里考察的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的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同样会作为投入要素影响下一个价值转形体系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这种影响的界限受第Ⅰ部类[27]的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的差额调节。若在时间序列t-1期的价值转形体系中第Ⅰ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越是高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则时间序列t期的价值转形体系的不变资本投入的生产价格就越是高于其价值,因而时间序列t期的价值转形体系的产出品的生产价格就越是高于其价值;反之,若在时间序列t-1期的价值转形体系中第Ⅰ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越是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则时间序列t期的价值转形体系的不变资本投入的生产价格就会越低于其价值,因而时间序列t期的价值转形体系的产出品的生产价格就会越是低于其价值。若在时间序列t-1期的价值转形体系中第Ⅰ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相一致,则时间序列t期的价值转形体系中不变资本投入生产价格与价值相等,因而和简单马克思模型的结论相同。因此,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着一个稳定的数量差额。如何认识这一差额?这一差额存在是不是意味着价值规律遭到了破产?首先,这一差额与“虚假的社会价值”不同,它是有劳动作为它的价值实体的。它是时间序列中t-1期的生产过程或价值转形体系剩余价值分割的结果。如果这个差额为正,则意味着为时间序列t期生产过程提供不变资本的t-1期生产过程中的一定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因此,多实现的这个差额以t-1期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的生产部门的较多的剩余劳动作为实体。如果这个差额为负,则说明为时间序列t期生产过程提供不变资本的t-1期生产过程中的一定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因此,少实现的这个差额就以t-1期生产过程中的这种生产部门中较多的剩余劳动为实体。其次,如果我们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进行的各个价值转形体系排列起来,则每个价值转形体系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上述数量差额都可由前一个即时间序列t-1期为之提供不变生产要素的价值转形体系中的剩余价值来说明。这个动态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仍然相等。因此,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并没有否定简单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它比简单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更丰富、更具体,是简单的马克思模型的发展形式。

显然上述分析与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结论是有差异的。它是对马克思转形分析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它也是对西方转形论者关于两个相等关系种种错误结论的一个回答。因为晏智杰教授也用两个相等关系不能同时成立作为理由来否定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所以,在这里我不得不向晏智杰教授提出邀请,希望他能就转形理论中的两个相等关系不能同时成立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反驳我,否则就不要再谈转形问题,不要在以转形问题作为立论来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必须指出,转形问题的两个相等关系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首先分析简单商品生产,揭示了商品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接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又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由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同发展阶段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转化进行了分析,指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初期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到了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充分展开以后,商品价值平均化为生产价格,这时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这使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一步比一步更丰富更具体了。尤其是生产价格范畴中的平均利润部分它是各生产部门中的资本竞争的结果,它的形成体现了一定的供求关系。因此在生产价格的形成中,供求和竞争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社会范围内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也同时说明了供求和竞争作用的局限性,它们只能对已经形成的价值的实现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它们本身却不能创造出新价值。总之,是价值调节生产价格,生产价格调节供求关系,而不是相反,供求关系调节价值和生产价格。

晏智杰教授基于他所谓的马克思割裂了价值与价格关系和转形两个相等关系的不能同时成立,又得出结论:“价格决定是比价值决定更高层次,更带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价值决定只是价格决定中的一种,并且理应从属于价格决定的一般法则。”“这最终的基础和法则是供求均衡价格或供求论。” [28]这种观点第一混淆和颠倒了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第二,关于均衡价格论和供求论也不是什么新鲜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此早有批判,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必重复。那么,是不是人们因为有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就要从头否定牛顿定律?将牛顿定律产生时人们对他的攻击、甚至将牛顿定律后来在中小学课程学习时中小学生所产生的种种误解都一一加以推崇?晏智杰教授时常也谦虚称自己所拥护的要素价值论不一定正确。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和萨伊的要素价值论真的有本质差别,即便是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真的是正确的,但只要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那么,他的理论生命力就不在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在逻辑的根本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巨大理论意义在于其对认识世界的实践的指导,而不在于其对牛顿定律的辱骂。晏智杰教授指责我们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绝对真理”,就是奠定在其自身对所谓“相对真理”的误解的基础上的。在晏智杰眼里,“相对真理”就是可以随意批判、随意否定、随意辱骂的到处是矛盾、到处是漏洞的“理论”。事实上,生产要素价值就是这样一种理论,晏智杰教授就是这种“相对真理”的理论家。我们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商品经济的理论,商品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产生的,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当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商品经济必将成为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必然消亡。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劳动价值论也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劳动价值论的相对真理性。那么,是不是人们因为有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就要从头否定牛顿定律?将牛顿定律产生时人们对他的攻击、甚至将牛顿定律后来在中小学课程学习时中小学生所产生的种种误解都一一加以推崇?晏智杰教授时常也谦虚称自己所拥护的要素价值论不一定正确。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和萨伊的要素价值论真的有本质差别,即便是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真的是正确的,但只要晏智杰的要素价值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那么,他的理论生命力就不在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在逻辑的根本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巨大理论意义在于其对认识世界的实践的指导,而不在于其对牛顿定律的辱骂。晏智杰教授指责我们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绝对真理”,就是奠定在其自身对所谓“相对真理”的误解的基础上的。在晏智杰眼里,“相对真理”就是可以随意批判、随意否定、随意辱骂的到处是矛盾、到处是漏洞的“理论”。事实上,生产要素价值就是这样一种理论,晏智杰教授就是这种“相对真理”的理论家。我们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商品经济的理论,商品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产生的,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当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商品经济必将成为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必然消亡。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劳动价值论也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劳动价值论的相对真理性。

注释:

[1] 晏智杰:《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对一种传统观念的质疑》,《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第38页;

[2] [3]晏智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适用范围的再探讨》,《经济日报》1999年3月1日,第6版。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1页。

[5]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7页,第119页。

[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页。

[7]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39页。

[8] 晏智杰:《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第18页。

[9] 晏智杰:《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第19-20页。

[10]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7页。

[1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9页。

[12] 参见 E·K·亨特和马克·格利克:《转形问题》,《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四卷,1992年,第743页。

[13] 晏智杰:《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第36-37页。

[14] 晏智杰:《重温马克思的价值劳动论》,《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第19页。

[15]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0页。

[1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8页。

[17] 晏智杰:《古典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74页。

[18] 晏智杰:《古典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74页。

[19] 晏智杰:《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第35页。

[20] 晏智杰:《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第35页。

[21] 晏智杰:《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第35页。

[2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98页、第1005—1028页。

[23] [美]保罗·斯威齐著《资本主义发展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35页。

[24] 参见胡代光著《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计量学评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胡代光、魏埙、宋承先、刘诗白主编:《评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25] 白暴力著《论价格直接基础或价值转化形式》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价值与价格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26] 杨玉生著《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对西方经济学界各种观点的评析》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杨玉生著《西方经济理论及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27] 这里所说的第Ⅰ部类是从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它包括转形表中的m个生产部门,以下所说的第Ⅰ部类也是这个意思。

[28] 晏智杰:《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第37页。

【丁堡骏,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经济学二级教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3:50 , Processed in 0.01631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