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1-16 01:51|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2942| 评论: 0|原作者: 张雷声|来自: 《马克思主义研究》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审视全球发展大势、以加强中国对外关系发展为基点提出的重要方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世界历史理论逻辑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webp.jpg

 

【内容提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审视全球发展大势、以加强中国对外关系发展为基点提出的重要方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世界历史理论逻辑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的次级范畴,生产关系性质决定社会共同体为始基范畴,而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命运共同体则为次级范畴。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下,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应对世界体系格局不平等、经济全球化复杂性等问题的现实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抉择,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反映的是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践逻辑的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审视全球发展大势,以加强中国对外关系为基点,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关注,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本文主要以唯物史观为视野,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世界历史理论逻辑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为视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义及践行的目标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马克思社会共同体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界有的学者将其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论断联系起来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两个必然”的当代形态,并且从社会制度的演化、更替角度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从而把“命运”指向了共产主义。对于这一认识,我认为,有必要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它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进行考察。

 

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习近平通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活动的实践,不断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全面阐述了在中华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坚持实行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战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他认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主张合作共赢、安全与共、包容互鉴、互商互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新时代,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内涵要求概括地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以世界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合作共赢的利益观”。这种新型的利益观强调把本国利益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谋求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长久大计。习近平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合作共赢的利益观”充分把握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即互利互惠的关系,展现了中国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理念。坚持合作共赢,追求人类共同利益,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以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等为内容,体现世界各国安全与共的“多种安全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型的安全观强调以平等合作推动世界经济走可持续的、平衡的、包容的增长之路,以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结合共同应对全球的共同威胁。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要求安全主体多样化、安全要素综合化、安全手段复合化,要求各国在安全领域相互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第三,以世界各国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文化与文明成果交流为基础的“包容互鉴的文明观”。这种新型的文明观要求对不同文明秉持平等、交流、包容的态度,文明既会因交流而多彩,文明也会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的国家相互启发和借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指出:“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内容。

 

第四,以坚持集思广益、共同参与、互利共赢原则为基础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的变革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任务。“共商”,在集思广益中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在共同参与中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形成新的合作优势;“共享”,在坚持互利共赢中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使合作成果惠及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共商”是起点和基础,“共建”是核心和方式,“共享”是目标和动力。“共商共建共享”就在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国际规则的制定权、世界秩序的重构权等,必须由所有治理的参与方共同享有,治理的成果也必须由所有治理的参与方平等地享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反映出来的。

 

以上分析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范围人的群体共同存在的状态,作为利益共同体与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统一体,与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所论述的社会共同体有着相同之处。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对“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真正共同体”等形态的分析,都抓住了共同体的内在要素即利益问题,进一步说,抓住了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问题。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虚假共同体”时,强调资本家和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前定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因此,不可否认,社会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部,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衡量共同体发展状况的一把标尺。

 

但是,社会共同体的实质则在于生产关系这一始基关系的变革,没有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没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就没有人的发展,也就没有共同体的演化和进步,更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志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乃至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共同体的性质。马克思之所以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虚假共同体”中,资本家和工人双方都只看到自己的特殊利益,就是因为他们受到“前定和谐”的制约,所谓“前定和谐”是马克思借莱布尼茨之语,以说明资产阶级眼中的由上帝事先已确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因此,社会共同体在本质上是特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共同体,是特定社会制度的共同体。可以认为,马克思对社会共同体的分析,是沿着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思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虚假共同体”进行全面批判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未来理想社会“真正共同体”的实质。如果从性质上来把握社会共同体,那么,在共同体这个范围内,社会共同体就是始基范畴,而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利益共同体等则为次级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反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合作共赢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强调的利益共同性虽然是和责任共担、安全与共、文明互鉴、共同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高于、超于民族利益的共同利益,但是,它并不承载社会形态演化、社会制度演变的任务,它只是一种典型的利益共同体。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共同体本身,而只是社会共同体的次级范畴。如果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同于社会共同体,从社会形态、社会制度角度来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向,势必会在世界范围内加剧和扩散“中国威胁论”“中国担忧论”等的影响,加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世界历史的演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拓展自身的活动范围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循着从狭窄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轨迹前行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

 

“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是推进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生产的发展、分工和交换的扩大,会把各个民族推向这种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和交往之中。正因为如此,“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民族性和世界性关系上的反映。世界历史形成以后,单个民族国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开始纳入世界范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整体。因此,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各民族国家内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和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相联系的,并在总体上受到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影响和制约。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在推动世界体系格局演化的同时,要求改变体系不平等状况,建立合理的国际秩序。自15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导致世界体系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主导下,跟随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不断发生演化,即由殖民时期的殖民者与殖民地的体系,演化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的体系,到20世纪初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则演化为“少数压迫国家”与“多数被压迫国家”的体系,20世纪下半期以后,形成了“中心”与“外围”的世界体系结构。

 

无论哪一个时期的哪一种体系格局,其实质都在于体系的不平等。殖民时期,资本逻辑以强制的方式“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在使欧洲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贸易范围扩大、贸易机会增多、商业利润成倍提高及对外贸易日趋大众化等巨大变革的同时,则导致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殖民者在使本国的社会经济走向发达的同时,却使殖民地的社会经济走向了不发达。殖民时期如此,而今的“中心”与“外围”状况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由对殖民地的“政治兼并”,即在公开的强权政治下的掠夺,转变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兼并”和形式上的平等的经济交往。这一转变不仅没有消除世界体系结构的不平等,反而使这种不平等披上了“平等”的外衣。在贸易、技术、金融等领域,“中心”对“外围”的支配和“外围”对“中心”的依附,反映了世界体系结构内部矛盾的深刻性和尖锐的利害冲突。发达国家是垄断者、支配者、掠夺者和压迫者,发展中国家是非垄断者、受支配者、被掠夺者和被压迫者。一方要利用现存的不平等的国际关系,要保存历史遗留的特权,搞霸权主义,另一方则要享有独立的主权,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国际事务决策,有效控制本国资源,获得经济的迅速发展,追求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由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中心”与“外围”的世界体系结构,经历了构建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正是打破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缓解南北矛盾,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种现实形态。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要求人类能够共同面对并解决全球问题。世界历史的发展使世界日益多样化,当代世界获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如信息技术的创新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快捷,以及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作用的增强等,从而“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趋于最大化,各国间的利益相互交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成为反映一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关系的“晴雨表”。

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复杂性使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日益凸现。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形成的资源全球配置,虽然在资源的共享性及比较优势的发挥上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利益,但是,全球范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却产生了红利分配不均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处于不断尖锐化的状态,表现在南北差距的日益扩大和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上。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形成的用以解决全球问题的治理手段,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调节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解决一国治理中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和全球公域治理中的问题,但是,由于全球治理中裹挟着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操控、发达国家制定和确定治理规则,以及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治理意图等问题,导致全球治理体系有效性不足,从而使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难以适应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形成的“地球村”现象虽然反映了世界的整体性、各国间利益的相融性,但是,移民潮的产生,特别是从较为落后的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人数的大量增加,产生了诸如移民人口融入异国文化的问题、移民人口对社会稳定的危害问题等。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形成的金融全球化,使全球金融市场趋于一体化,虽然可以促进分工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方面可以制约全球的经济失衡,但是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导致了贫富分化、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经济过分金融化、金融资本对经济的控制力过度增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各种金融泡沫积聚、随时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等严重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复杂性、寻求全球问题解决对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世界历史的发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带入到现实状态,从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成为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代的一种现实形态,成为对世界历史发展未来的一种合理追求。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3:27 , Processed in 0.01458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