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自愿失业”还是被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

2019-1-20 23:4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381| 评论: 0|原作者: 李达希|来自: 察网

摘要: 此次印度爆发的大规模罢工原因是印度社会矛盾积累一定程度的结果。但在梳理印度近年来的就业情况,不免发现印度严峻的失业问题才是此次大罢工的导火索。
不止莫迪政府在掩盖失业问题,实际上整个西方经济学都在刻意回避和掩盖失业问题,因为失业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失业率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经济统计数据,实际上确实与人民生活最切身相关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获得维持生活的工资,而失业则意味着不能获得最起码的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收入。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一、严重失业导致史上最大规模罢工

自去年12月底发布罢工预警以来,印度罢工范围从水运和港口工会,扩大到全国总工会。为抗议莫迪政府提出的公共部门企业私有化、拟修订《工会法》等一系列“反劳工”政策,印度全国总工会1月8-9日发起全国大罢工,包括银行业、农业、通讯业、公共服务业等10个印度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参与。

工会称,此次罢工得到了所有主要的政府机构职员以及银行、保险、电信和其他服务部门雇员的支持。全印有约2亿人参与了此次的抗议活动。这是莫迪上台后爆发的第二次规模浩大的示威抗议活动。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罢工之一!

 “自愿失业”还是被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印度2亿人罢工作出回答

此次印度爆发的大规模罢工原因是印度社会矛盾积累一定程度的结果。但在梳理印度近年来的就业情况,不免发现印度严峻的失业问题才是此次大罢工的导火索。

印度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印度的就业率并没有得到增加。印度的就业状况十分严峻,根据数据显示,印度的劳动力就业率从2016-17年度的4.397亿人,下降至2017-18年度的4.261亿人,2018年印度的就业市场增长为零。而根据印度经济检测中心(CMIE)的数据,印度今年10月份的失业率创新高至6.9%。印度经济增长数据好看,实际就业率反而在下降,普通劳动者并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

更关键的是莫迪政府为了维护企业主的利益,修改了《1947劳资纠纷法》,过去雇员100人以上的公司,不能随意解雇工人,必须要得到政府的同意和批准。而经过莫迪政府修改的新法,则允许公司老板随意解雇员工,莫迪偏向企业主损害了打工者利益。特别是在印度整个就业率不看好的情况下,这个矛盾非常突出以至激化。

《印度时报》报道,罢工组织者之一、全印度工会大会秘书长科尔就罢工活动对媒体表示,“政府没有能够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严重忽视了工会的诉求”。印度全国总会称,政府严重忽视了工会提出的12点要求。

作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印度却并没有为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到2021年,印度15至34岁的人口预计将达到4.8亿。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要高于父辈。然而,印度的就业依然低迷。不久前,印度铁路系统宣布招工,发布了6.3万个职位空缺,而申请入职的人数高达1900万。

 “自愿失业”还是被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印度2亿人罢工作出回答

分析显示,2011年至2016年,印度几乎所有邦州的失业率都在上升。“印度有大约1.04亿‘剩余’劳动力。”政府需要创造出每年600万至800万个就业岗位。然而,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具体创造了多少个就业岗位迄今都是一个谜。因为莫迪政府从2016年以来就不再公布全国就业数据。

、“自愿失业”?

不止莫迪政府在掩盖失业问题,实际上整个西方经济学都在刻意回避和掩盖失业问题,因为失业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失业率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经济统计数据,实际上确实与人民生活最切身相关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获得维持生活的工资,而失业则意味着不能获得最起码的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收入。

1803年,萨伊提出“供给会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论断,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萨伊定律”。他认为,劳动的供给,在市场供求机制的自发作用下,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会出现劳动供求的长期失衡,即长期内不存在失业。

新古典就业理论依据“萨伊定律”也认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货币工资率的自动伸缩可调节劳动的供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如果出现产品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物价下跌,就会使货币工资中的实际工资率相应上升,从而打破劳动供求均衡,使劳动市场供大于求,这表明经济形势不能为所有愿意工作者提供足够的职位。但由于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使价格和货币工资率具有完全伸缩性,供求的失衡必然会促使实际工资率降低,表现为既定物价水平下,货币工资率下降,从而抑制劳动供给,刺激劳动需求,直至劳动市场重新回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所以自由资本主义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也就不存在失业问题。

但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使古典就业理论自动充分就业的论断不攻自破,也使将资本主义经济描绘成一部可自行调节的美妙机器的传统西方经济理论无以自圆其说。然而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本质矛盾,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更加荒唐的“失业理论”。首先是所谓“自愿失业”,这是由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提出的经济概念,认为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或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这种说法的目的在于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把失业的责任归于工人自身。其次是所谓的“自然失业率”,这是由新自由主义的旗手弗里德曼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只要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工资就是有伸缩性的,劳动力的活动性也比较大,而且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的信息能较普遍、较容易地被获得。这样,一切有就业技能而愿意工作的人迟早都会有就业机会,而一切缺乏就业技能又不被雇主需要的人不管产量如何变动,他们也不会得到就业机会的。因此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失业都是摩擦性的。他们甚至还煞有介事的计算出了所谓自然失业率应该在2%左右。但是即使承认所谓“自然失业”,但是像印度这样的高的失业率显然不是“自然”的,更不是“自愿”的。

被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

只有马克思科学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失业问题。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大量失业的悲惨状况,马克思根本不相信资产阶级经济学那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早在1844年马克思最开始研究经济学的时候就一针见血的指出:

【“当国民经济学主张需求和供给始终相符的时候,它立即忘记,按照它自己的主张,人的供给(人口论)始终超过对人的需求;因而,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比例失调在整个生产的重要结果——人的生存——上得到最显著的表现。”】

到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从劳动价值出发,围绕着资本与劳动关系这个轴心,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科学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马克思指出,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促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而推动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是通过资本积累来实现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的途径由单个资本家积累的资本积聚方式越来越发展为多个资本联合积累的资本集中方式,从而新的、更大资本的形成时间也就越来越短。资本家用资本积累形成的新资本来购买生产要素进行扩大再生产,在这一过程中,新资本中的新增资本同样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中可变资本是用于劳动力的购买,所以其在新增资本中和原先相比所占比例的多少就决定着新增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减。然而,资本增殖的目的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使新增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成为资本家的必然选择即他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更注重新一轮生产技术设施的改进,以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这样可变资本份额不断减少的趋势和特点愈来愈为突出,由此新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当新增资本中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的速度要快于总资本的增长时,劳动力供大于求、相对过剩人口即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失业就出现了。

 “自愿失业”还是被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印度2亿人罢工作出回答

从劳动力需求看,资本对劳动力需求是减少的。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当原有资本更新和新增资本同时进行、两者有机构成提高时,如果原有资本更新排斥出来的劳动力等于或少于新增资本吸收的劳动力,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与原来相比,会不变甚至于增加,但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的增加不会使劳动力需求同比例的相应增加,所以相对于资本增加而言,劳动力的需求量呈相对减少的趋势,相对过剩人口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减少,即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当原有资本更新排斥出来的劳动力,不能为新增资本的可变部分所吸收时,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表现为绝对减少。另外,资本集中使新增资本形成的速度大大加快,迅速形成的新资本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会出现劳动力技术适应性滞后,从而产生结构性相对过剩。

从劳动力供给看,在资本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的同时,劳动力的供给却在增加。新技术的采用使劳动力的一般作业趋于简单化,从而出现不熟练劳动力排斥熟练劳动力,妇女、儿童代替成年劳动力的情况;还有“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这成了各个资本家致富的手段,同时又按与社会积累的增进相适应的规模加速了产业后备军的生产”;再有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也不断将其中失败的中小资产者推入无产者行列。这三方面都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绝对增加,形成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的供给大于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过剩劳动力,也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失业。

由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产业后备军不仅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赖以维系的一个条件,它使其可不受人口自然增长的限制而随时有劳动力的后备条件,并随着其周期性的变化而调节。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劳动力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是必要的和有利的。这种必要性和有利性首先体现在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写道,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这成了各个资本家致富的手段,同时又按照与社会积累的增进相适应的规模加速了产业后备军的生产。”

其次体现在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波动的需要。

“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忙、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就是建立在产业后备军或过剩人口的不断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后再形成这样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人口自然增长所提供的可供支配的劳动力数量是绝对不够的。为了能够自由地活动,它需要有一支不以这种自然限制为转移的产业后备军。”

因此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政府都不可能真正解决失业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他们不仅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试图千方百计的掩盖这一问题,莫迪政府从2016年以来就不再公布印度就业数据是如此,资产阶级经济学提出的各种荒唐的“失业理论”也是如此。如今印度人民以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宣告了这些谎言的破产,他们不是“自然失业”,更不是“自愿失业”,而是被迫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

【李达希,察网专栏作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7:32 , Processed in 0.02275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