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公有制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 重读《共产党宣言》

2019-1-21 23:1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2699| 评论: 0|原作者: 贺汉魂|来自: 察网

摘要: 共产主义的通俗理解是关于“共产”的主义,“共产”的主体应是人民,人民的主体是劳动人民,共产主义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共产”的主义。“产”既指财产,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也指生产。全面的“共产”包括共生活资料,共生产劳动,共生产资料,这样的经济就是全面的公有制经济。
共产主义的通俗理解是关于“共产”的主义,“共产”的主体应是人民,人民的主体是劳动人民,共产主义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共产”的主义。“产”既指财产,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也指生产。全面的“共产”包括共生活资料,共生产劳动,共生产资料,这样的经济就是全面的公有制经济。共享的一般含义是“共同拥有”和“共同分担”,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共同享受生产劳动,共同享有生产资料,才是真正全面的共享经济。《共产党宣言》实际上阐明了公有制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确保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是共享经济的根本特征;公正分配劳动义务确保人民共同享受生产劳动是实行共享经济的根本途径;做强做优做大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确保人民共同享有生产资料是发展共享经济的根本基础。

公有制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重读《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宣言》提出了“两个必然”的核心思想,即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何谓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通俗理解就是关于“共产”的主义,其核心问题是“共什么产”、为什么要“共产”、“由谁共产”及如何“共产”。就“共什么产”而言,人们容易想到的是共财产,财产总体上可分为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两大部分,所以“共什么产”指的是共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就“由谁共产”而言,人民是社会真正的主体,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自然应由人民来“共产”。这些理解当然并不为过,但“产”也可指生产,即生产劳动,所以“共产”也包括共生产劳动。这样,真正全面的“共产”应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即共生活资料,共生产劳动,共生产资料。“共享”、“公共”也,所以真正的“共产”经济就是全面的公有制经济。对生活资料,人民在意的是消费带来享受,故可称其为享用;对生产劳动,人民在意的是劳动带来愉悦,故可称其为享受;对生产资料,人民在意的是所有或占有,故可称其为享有。共享的一般含义是“共同拥有”和“共同分担”而不是同时拥有或享用(受),所以真正全面的“共享”也可以概括为:生活资料共同享用,生产劳动共同享受,生产资料共同享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共同享受生产劳动、共同享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就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进行生产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只是人类初级的共享经济。私有制出现后至近代社会,使用权的借用租赁物物互换取代了人们对所有权的共享,只是有一定共享意义上的分享经济。互联网的出现深化了使用权的共享进程,生活资料共享的意义更加明显,产生了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但这种并不涉及生产劳动共同享受、生产资料共同享有的经济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吗?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滴滴车司机性侵顾客,淘宝成为假货集散地等事件难道没有体现这种所谓共享经济的某些内在必然性?既然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享经济就应是其重要特征,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自然更应具有共享性。这就需要讲清楚何为真正的共享经济,如何发展真正的共享经济。回到马克思,重读《共产党宣言》,从中可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共享经济的根本特征

享用一词意指使用某物并由此获得享受,生活资料无疑是人民享用的最基本对象。共享经济的根本特征和直接表现就是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消费是享受生活资料的基本途径,消费大多是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当然不是指所有人一起享用同样的生活资料,而是指同样的生活资料可以为大家享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共产”就是指人民共同享用生产成果,特别是共同享用生活资料。

不必讳认人性论是马克思论生活资料应由人民共同享用的重要依据:其一,马克思明确指出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最根本的需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强调人是感性的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1]209
“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1]189
是享受人生的根本基础,
【“人的现实也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器官同其所作用的对象的关系“是人的能动和入的受动,因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1]18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更明确指出,生活资料是人民希望占有,由此享受人生的基本对象,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1]527
相反,
“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538

其二,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指出,自由是人的本质追求,

【“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因此就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自由的现实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2]

享用生活资料是实现自由的根本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

【“如果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对对象化劳动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对象的关系,那么他对这一对象所以发生这种关系就在于有另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人是这一对象的主宰。”[1]165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其丰富,但由于生活资料没有实行“共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逃不脱“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和“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的窠臼,人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共产主义社会对生活资料进行按需分配,确保了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因而奠定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

从人是感性存在体的人性论出发容易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一是人性自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共产党宣言》着力批判的资产阶级人性观;二是扬弃私有财产实现人民均有“私有财产”的公有制,从而使人民充分享用生活资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

“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就是说,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产品的感性的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1]189
他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充分扬弃私有财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1]185

扬弃私有财产的重要表现是人民均有私有财产,人民均有私有财产的直接表现是人民能够充分享用生活资料,这就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实质所在,

【“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助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4]874

这里所谓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基础上的“重建”指的就是人民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享用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表述得更清楚:

【“对任何一个懂德语的人来说,这就是说,社会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涉及产品,也就是涉及消费品。”[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也作了详细说明:

【“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一个社会产品。这个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4]96

可见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基本内涵是:联合体的生产资料产品归于社会占有,消费品则分配到个人,由劳动者真正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6]

当然人性论并非马克思论证生活资料应由人民共同享用的根本依据。马克思比空想社会主义者高明、伟大之处在于他从社会人的角度分析人的感性需要,由此形成了唯物史观。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531

由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可见,人民以何种方式享用生活资料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反过来说人民以何种方式享用生活资料就是判断社会生产方式文明进步的根本标准。从人类历史发展看,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实行的是群体共享优先于个体享用的“群享”方式,“群享”之后个人大多一无所有。生产力一定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后,实行的是私人享受优先的“私享”方式,这同时意味着多数人对生活资料的享用置后了,甚至没有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是按需分配,人民充分共同享用生活资料,这既是对“私享”的否定,也是对“群享”方式的扬弃,《共产党宣言》指出:

“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3]46
“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3]46

这里所谓的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显然就是指生活资料。

人民的主体是劳动人民,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主要指劳动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因为财富,包括生活资料是劳动者消耗一定的体力与脑力,牺牲一些安宁、自由和幸福生产而成的。共产主义的重要表现便是劳动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马克思在反驳剥削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时指出,

“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3]45
“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3]45

劳动人民首先指直接生产领域的劳动者,但并不仅仅指直接生产领域的劳动者,而是指一切为创造财富作出贡献的人民,因为任何生产劳动均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离不开社会管理的作用,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

【“孤立的劳动(假定它的物质条件是具备的)即使能创造使用价值,也既不能创造财富,又不能创造文化。"[7]430

财富是劳动人民共创而成,自然应由一切为创造财富作出贡献的劳动人民共有共用,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是实现“按需分配”的重要基础,“各尽所能”实际上已经说明了人民是财富的共创者但未必都是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任何社会,获取生活资料是享用生活资料的根本基础,分配与交换是获取生活资料的基本方式。交换的客体或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或是分配而得到的,生产越社会化,分配而得的便越多,所以合理分配才是人民有效获取,充分享用生活资料的最直接方式,反而言之,充分实现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分配才是合理的分配。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原则,这是最充分保障人民共享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基本内涵是依劳动的质与量对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和不劳不得的分配方式,虽然“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7]434。人民的主体是劳动人民,实行按劳分配无疑是有效保障广大劳动人民共享生活资料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同时指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先得扣除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然后再从剩下的总产品中扣除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学校、保险设施等共同需要及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基金等,而且这些满足人民共同享用的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7]433可见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原则,而且按需分配在先,其程度随生产力发展应越来越充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既然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生产力越发展,在生活资料方面,人民就越应该按真实需要越来越多地免费地共同享用,这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就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8]

这同时也意味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了保障人民能够共同享用基本的生活资料,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色彩自然会相对明显一些。当然,人们可以批判式反思计划经济下平均主义分配的弊端,但也不应该忽视它的历史必然性与道义合理性。同样,人们在言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也应该认识到所谓的“多种”理应包括按需分配,而不仅仅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且应确认生产要素贡献者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

生活资料因劳动生产而成,发展生产力自然是保障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根本前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的根本基础,

【“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7]435,436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进一步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52

他还重点论述了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创新,基础是教育;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科学技术、经济机制、思想观念创新的意义不吝笔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实践中还提出了以人为本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原则,

“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3]49
马克思强调教育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3]5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肯定了在实现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方面“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3]33:其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36'从而为建立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扩大了世界人民共同享用现代生活资料的范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35其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3]33,34。同时马克思也深刻批判了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妨碍着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其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剩余价值最大化而不以实现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为根本目的,“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3]43其二,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必然产生无法克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3]37

其三,征服自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式与重要表现,《共产党宣言》对此论述说: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3]36。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这种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损害着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自然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在“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4]579'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4]580其四,资本主义社会交换关系发展使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异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3]34,甚至人本身及其器官也成了交换的对象。

再看现今人们热议的共享经济,这种共享经济实际是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使供给者与消费者更便捷、实惠地进行点对点的交换,使更多的闲置资源能为更多人民享用。人们一般将这种共享经济按共享的对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通过借用、租赁等方式暂时获得产品及服务的使用权;二是通过交换实现对旧货、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形成二手货市场;三是共同分享或是互换使用权,如拼车、物物互换等方式形成的协同式生活的方式。无疑,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的确具有促进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因为就提供共享产品或服务者而言,实质是想通过交换尽量实现剩余生活资料(生活服务)的利润。《共产党宣言》对这种情况也是有所说明的:”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3]39总之,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充其量只是分享经济,这一点共享经济概念提出者自己实际上是有过备注式说明的。一般认为共享经济概念是1978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Spaeth)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在《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一文中首次提出。其实他们提出的是合作性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并且明确指出其实质是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或合作经济(Collaborative Economy)。[9]更重要的是,在看到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具有通过分享方式实现共享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发展恰恰表明当代经济呈现出明显矛盾的局面:一方面,闲置资源供需两旺的情况证明一些人之所以购买他人的剩余产品是因为购买者实际上缺乏这些生活资料。这倒不是说这种共享经济不应发展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生产力已经较为发达的当今社会,这些产品或服务中的不少部分完全可以,也应该是社会为人民大众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不应成为一些人新的发财手段。另一方面,现今的共享经济中,提供共享产品的重要主体是私人企业,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所以人民虽然因此分享了一些生活资料与生活服务,但这种共享经济的发展恰证明社会存在着马克思所批判的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体现的是资本所有者为了尽可能减少利润的损失把社会大众变成“消费机器”的努力,正如鲍得里亚所说:“消费社会需要商品来存在,但更确切地说,需要摧毁它们”,因为“商品只有在破坏中才显得过多,而且在消失中才证明富有。”[10]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7:49 , Processed in 0.01469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