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千方百计私访群众的毛泽东

2019-3-11 23:0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1288| 评论: 0|原作者: 孟红|来自: 党史博采

摘要: 每当他身边的同志(无论是卫士们或是秘书等各种身份的工作人员),凡有回家探亲的请假时机,毛泽东专门布置给他们一项重要而特别的任务,就是要他们深入基层和群众中了解家乡人民生活情况、生产和干部情况以及沿途所见所闻,待他们返回北京后毛泽东不是让他们写成书面材料,就是抽空详细问询来了解和判断第一线的真实情况。 ...
除了通过微服私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外,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和卫士们也是他了解人民生活情况的直接和有效渠道。每当他身边的同志(无论是卫士们或是秘书等各种身份的工作人员),凡有回家探亲的请假时机,毛泽东专门布置给他们一项重要而特别的任务,就是要他们深入基层和群众中了解家乡人民生活情况、生产和干部情况以及沿途所见所闻,待他们返回北京后毛泽东不是让他们写成书面材料,就是抽空详细问询来了解和判断第一线的真实情况。真可谓用心良苦。

千方百计私访群众的毛泽东

众所周知,毛泽东经常派身边人员深入工厂农村,到第一线去收集民情民意;毛泽东自己也在国事繁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尽力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到一处,他总是不辞辛劳,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市场,调查问题,研究问题,其目的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避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及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的滋生,防止脱离群众,确保中国共产党历来形成和倡导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优良作风的一贯传承与发扬光大。可是也有一种无奈: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毛泽东从早到晚日理万机,加上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不再像过去在延安、西柏坡时期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对此,他曾经长叹一口气,发牢骚说:

【“我都成了笼子里的老虎了,一点自由也没有。不能随便外出,不能随便看戏,不能随便干我想干的事情,整天是这个警卫、那个警卫,我干什么非得你们那么多人同意么?”】

这样一种警戒特殊、纪律严格的工作生活常态,对一贯提倡和重视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获得真实可信第一手情况的毛泽东来说情何以堪?!而鲜为人知的是,针对此,毛泽东有时不免要做一些“反抗”和“叛逆”——瞅准机会数次脱身,千方百计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私访性的调查研究。

戴着大口罩深入田间地头视察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毛泽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是与国家领导人谈话、交换意见、研讨问题,就是批阅秘书送来的一叠叠文件和案卷。周围的同志出于一种很朴素简单的心理,替毛主席担心他的身心健康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毛主席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呢?一天,身边的秘书实在忍不住了,向毛主席提议道:

【“主席,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散散步吧!”】

毛泽东听后满心欢喜,他想:我当然巴不得能到广阔的天地之间、广大的群众中间去走一走呢,求之不得呀……可是,他想到了自己身不由己的“位置”,便转换了一种口气,风趣地说:

【“我可没你那个自由,我可不能随便动地方,我走,得通过汪东兴呢!”】

秘书听后,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一天,经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公安部第九局局长(先期为公安部第八局副局长)汪东兴精心安排,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身边的工作人员跟着毛泽东去北京东郊田野散步。

千方百计私访群众的毛泽东

远远地看到前面有一草亭,毛泽东就向着草亭方向走去。近前,见到一位老农,年纪大约70多岁,正赶着一头骡子拉着水车灌溉水田。毛泽东走近前去很有礼貌地和老农打招呼,并亲切地与他攀谈起来,问他姓名、年龄、何村人、家庭人口、收入情况,今年的收成如何,村里干部如何等等。那位大爷一边与毛泽东交谈,一边仍然埋头料理着牲口。

毛泽东一边聊天一边走上前去帮大爷料理牲口,而且帮着查看抽水的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过了一段时间,大爷忽然抬起头来,眯起眼睛打量着毛泽东,并看了看立在旁边的人群。见毛泽东身材魁梧,戴着一只大口罩,只露出一双和蔼可亲的眼睛。他也许心想着这可能是县里或是市里派来的检查生产情况的干部吧,因而,心存疑虑地问道:

【“你们是城里来的吧?”】

毛泽东温和地回答说:

“是的,我们是从那边(回手指了一下北京城的方向)过来的。”】

随后又继续与老农热情地闲谈起来。

路遇老妇被问:斯大林来了没有

1952年10月,一辆专列横卧在简陋而寂静的兰封车站的岔道上,毛泽东一行就在这黄沙土地间的小站旁边过夜了。

大自然在晨曦中苏醒过来,从小车站一二里外的村庄传来一声声的报晓鸡鸣。从农舍屋顶上的烟囱里,向着鱼肚白的天际,袅袅飘起了稀疏的炊烟。

值班卫士通知大家,毛主席走下车去了。随行的同志们都急忙地跟了下去。毛泽东一行在初升的阳光沐浴下,正朝着一二里之外的村庄走去。

看上去像父子模样的两位农民,正在打谷场上卖力地劳作着。

毛泽东向农民们亲切地打着招呼并与他们握手。农民们青铜色的脸上展开了笑容,显得特别激动。毛泽东与他们亲切随和地交谈起来。

毛泽东与农民们握别后,离开了打谷场向村里走去。毛泽东由省里的同志陪同,掀开沉重的有许多补丁的棉门帘,进入中间一家的房子里。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农妇正坐在一个小矮凳子上,往一个大柳笸箩里搓玉米。

千方百计私访群众的毛泽东

◆1952年10月,毛泽东在兰考。

毛泽东坐在长凳上,弯下腰和农妇交谈起来。

在交谈过程中,农妇一直埋着头搓玉米,头始终没有抬过一下,她并不知道对她问寒问暖的人是毛主席。

毛泽东迈着沉着的步子离开了农妇家。顺着原路下坡,卫士李银桥和孙勇走上前去搀扶着毛泽东。

这时,突然背后传来了急促而又高亢的妇女的声音:

【“毛主席!您来啦!”】

只见一位瘦高个儿的老太太已经站在了土坡边上,正笑眯着眼,看着毛泽东一行人。

毛泽东微笑着举起右手,轻轻地上下摆动了几下,向她致意。

那位老太太看清楚了毛泽东那高举的手,也看清楚了毛泽东的面孔,高兴地笑了起来,大声地说:

【“毛主席呀!斯大林来了没有哇!?”】

这一句话把毛泽东一行人都逗笑了。罗瑞卿笑着说了一句:

【“哈!这老太太还真有点国际主义精神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14:01 , Processed in 0.05660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