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驳沈志华的恶毒谣言 —— 皖南事变后,斯大林阻止了毛泽东要全面内战的意图? ...

2019-3-15 03:48|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21324| 评论: 0|原作者: 长河红阳

摘要: 这个事件最后以和平方式解决,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以民族前途为第一,用极大的宽容做出牺牲后得来的结果。这是中共、毛泽东的智慧与胸怀所致。不过,现今有“名师”精研学问得出了“不俗”的结论 —— 斯大林对中共决策的干预,使皖南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皖南事变是抗战期间蒋记民国发动的、性质最恶劣的反共事件。几乎使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崩解。这个事件最后以和平方式解决,这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以民族前途为第一,用极大的宽容做出牺牲后得来的结果。这是中共、毛泽东的智慧与胸怀所致。不过,现今有“名师”精研学问得出了“不俗”的结论——斯大林对中共决策的干预,使皖南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这个“不俗”结论在这本书上:

驳沈志华的恶毒谣言:皖南事变后,斯大林阻止了毛泽东要全面内战的意图?

驳沈志华的恶毒谣言:皖南事变后,斯大林阻止了毛泽东要全面内战的意图?

驳沈志华的恶毒谣言:皖南事变后,斯大林阻止了毛泽东要全面内战的意图?

如第三幅图片所言:斯大林干预毛泽东/中共的决策,所以,才避免了毛泽东“集合全军之力”与蒋介石开战,才有皖南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阵线才不至于破裂。

据说这位“名师”是以倒腾俄罗斯档案在学界立足的,这个结论应该是从档案中来的。可是,他对皖南事变的这个论说首先没有拿出什么俄罗斯档案做证据,再次也没有其他来源的佐证,翻遍全书什么证据也没有!难道“信马由缰”式的瞎扯,扯到哪儿算哪儿?

一、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和中共是如何顾全大局、灵活斗争的

当时中共的武装多大规模?50万(胡大牛《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史论》人民出版社 2008年10月 151页)。皖南事变之后,50万人齐上阵和蒋记民国决一死战?那么,日寇呢?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毛泽东是一流的战略家,岂能不知个中利害?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想法?

皖南事变期间,中共和平解决皖南事变的决策过程,在修订本《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中》(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年年12月版)记载的明明白白,根本与斯大林无关!

皖南事变的大致过程,我用“年谱”的内容:

【1月4日 夜 新四军皖南部队九千余人由安徽泾县云岭凡三路向南出发。按照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新四军军分会的决定,具体的转移路线是:由云岭驻地先向东南行进,绕道茂林,经三溪、旌德、宁国、郎溪,沿天目山麓进至溧阳苏南根据地,然后待机北渡。六日,新四军行至泾县境内的丕岭一带后,突遭国米党军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智慧的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被迫抵抗,殊死奋战。至十四日,除二千余人突围外,其余六千余人大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252页)】

在闻知新四军军部被敌围攻数日危在旦夕之后,毛泽东做出了最初的决策,决策中有军事打击蒋记民国的部署:

【1月13日 和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陈毅,彭德怀、左权,叶挺、项英、饶漱石,周恩来、叶剑英,指出:同意刘少奇、陈毅十二日电,苏北准备包围韩德勤,山东准备包围沈鸿烈,限电到十天内准备完毕,待命攻击,以答复蒋介石对我皖南新四军一万人的聚歼计划。如皖南部队被蒋介石消灭,我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韩德勤、沈鸿烈部,彻底解决华中问题。电报还指出:周、叶正在重庆抗议,我们正用朱、彭、叶项名义发出抗议通电,望电达茂林被围部队,如无法突围应再坚持十天,可能有办法。为应付严重事变,华北机动部队应加紧,重庆、桂林、西安、洛阳办事处应即刻准备好对付蒋介石袭击。皖南事变应公开宣传。】

首先,对苏北韩德勤、山东沈鸿烈等反共最积极的顽军包围,准备围歼;其次,华北八路军抽调精锐组成“机动部队”“应付严重事变”。在“国统区”几个大城市的办事处做好抵抗蒋介石突袭的准备。

这两个军事部署都只是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对蒋进行军事打击的准备——山东、苏北,华北抽调机动部队。这也仅仅是反击、报复——“以答复蒋介石对我皖南新四军一万人的聚歼计划。”沈志华所谓的“集合全军之力决定跟蒋介石开战”从哪里说起呢?

这是13日得知叶挺部处境危急的时候做出的部署,后来根据事态变化做出的决策是不是有沈志华说的那种,与蒋介石全面开战的部署呢?那就再看相关记载:

【1月14日 和朱德、王稼祥发电给彭德怀、左权,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彭真,刘伯承、邓小平,吕正操、程子华,朱瑞、陈光、罗荣桓,刘少奇、陈毅,周恩来、叶剑英,指出:“中央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做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粉碎反共高潮。”“除已令苏北、山东迅即准备一切待命消灭韩德勤、沈鸿烈,同时发出最严重抗议通电,并向蒋介石直接谈判外,我华北各部须尊前令提前准备机动部队,准备对付最严重事变。”(257页)】

14日的决策与部署和13日大有不同,不同处在红字部分。13日军事部署占绝对、唯一,但是14日的决策中,军事准备固然一如13日命令,但是政治解决已被提到了第一位,政治手段成了首选。这一个不同就为后来事变的和平解决定了基调。这是毛泽东,这个中共领袖从抗日大局出发,以冷静的思考对初闻事变后的震怒、愤怒做的克制之举。

不过,在另外一通致周恩来、叶剑英电报中却强调了军事部署。这是要他们不亮政治解决的底牌,以强硬立场向蒋介石提出交涉,要求蒋介石撤围,态度不可示弱:

【同日 致电周恩来、叶剑英,指出:“现在不是走何路线问题,而是救死问题,如不停止攻击,即将全军覆灭。请立即要蒋下令停战撤围。”(同页)】

现在当先不是顾忌什么“统战路线”,而是如何想法子保住被围攻的新四军!对韩、沈的包围只为了“救死”!

中共、毛泽东决没有与蒋介石全面开打的意思,包围韩、沈只是要拿住两个“人质”。这都是局部的作战准备,局部而已!不知道沈志华从哪里得知毛泽东准备“集合全军之力”与蒋介石开打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斯大林对毛泽东“决心”的“否决”又从哪里来呢?!

从13日电文里只有军事部署,到14日电文政治解决放在首位,军事手段跟进,这样大的转变,是否受了外部的影响,比如斯大林用了什么特殊的渠道与毛泽东沟通后发生的?

那不可能!斯大林是怎么知道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决策?皖南事变,叶挺部被围攻,苏联有可能知道:苏联有驻华使馆,任何一国的驻外使领馆都是公开合法的“情报机关”。而围攻战斗打了七八天,消息不可能被封锁得密不透风。但是,中共中央、毛泽东在13日的决策,苏联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中共向苏联方面透露中共中央的决策,是由在重庆的周恩来、叶剑英这个渠道向苏联驻华使馆转达的,时间在1月15日。叶剑英向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军事总顾问崔可夫通报了皖南事变的情况后,向潘友新发问:

【延安极其关注这一问题,是否开始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潘友新发问:是否掌握蒋介石与汪精卫或日本人进行和谈的情报,你们是否向蒋介石抗议,延安有何指示?

周、叶回答,除已通报的情况外,不知道蒋介石有无与日本和谈的情况。对蒋介石提出抗议。……中共中央决定公开发表抗议,并下令在10天内做好进攻沈鸿烈和韩德勤部队的准备。

潘友新回答:

【我认为,当前日本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敌人。如果中共对国民党开始主动的武装进攻,那只会扩大中国内战,不利于中国对日抗战。无论如何要保持合作。但这不是说你们应当白受欺负。如你们所说,你们已经开始了对国民党的政治进攻。就是说,你们必须继续政治进攻,以便从一方面回复自己的合法地位,同时向广大民众揭穿皖南事变真正的祸首。】
以上材料(薛衔天 金东吉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中》 129-130页 )

周恩来、叶剑英的通报中,首先提到“中共中央决定公开发表抗议”,这是政治解决事变的举动,而后才提对韩、沈的进攻。苏联人的建议,你们(中共)已经决定的政治进攻足矣,千万不能主动军事进攻,哪怕是在局部对韩、沈采取行动。这是1月15日的事情。也就在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议召开,会上对皖南事变的处置做了决定,“年谱”这样记载:

【1月15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关于皖南事变的发言,指出:……对于皖南事变,我们要实行全国的政治反攻,像前年我们反对第一次反共高潮时那样的非常强硬的态度。……
同日 致电周恩来、叶剑英并告彭德怀、左权,刘少奇、陈毅等,指出:“蒋介石一切仁义道德都是鬼话,千万不要置信。”“中央决定发动政治上的全面反攻,军事上准备一切必要力量粉碎其进攻。”只有“坚决猛烈的全面反攻,方能打退蒋介石的挑衅与进攻,必须不怕决裂,猛烈反击之,我们‘佳电’的温和态度必须立即终结。”(258页)】

红字部分,政治上主动全面反攻,军事上准备一切必要力量粉碎其进攻——对反共军事行动进行防卫式的迎头痛击。固然,这与潘友新的建议有不同,但是,主动的政治进攻是首选。同一天,两个地点,不同的人,对事变的处置做了大致相同的安排、建议,这只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而且,以我们一般的常识,重要的会议都是在召开日的早间进行,那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做出的政治反攻为首的处置安排,至少不晚于重庆潘友新对周、叶的建议。那么,皖南事变后,中共发动的全国范围的以政治大反攻为主、为首的对蒋斗争,是毛泽东、中共中央独立做出的正确决断,没受任何外界的影响。

但是在1月17日,事态进一步恶化:

【1月17日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通令,污蔑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并将叶挺交军法审判。 258页】

蒋介石更进一步压迫中共,已经不打算和中共再有转圜的余地了。对这样变本加厉的压迫,毛泽东、中共也并不做军事上的以攻对攻针锋相对,为了防止蒋介石以此作借口发动大规模内战,给日寇渔利的机会:

【1月18日 为改变包围韩德勤、沈鸿烈的作战计划,和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陈毅,朱瑞、陈光、罗荣桓等:“前因援救皖南,同意胡、陈建议包韩、沈。现皖南已失败,华中汤恩伯(淮北区)、李品仙(淮南区)、王仲廉(鄂中区)、冯治安(襄西区)已开始向我进攻,因此我华中、山东各部须为适应反共军进攻而分别作具体部署,统由刘、陈规定指挥之。” 259页】

先前对韩、沈的包围仅出于对皖南被围新四军的急救。皖南无可救,对韩、沈的包围就没了意义,反而在政治上也失去了道义上的优势,对政治解决不利。对韩、沈撤围,并严防蒋军进一步的进攻。军事上采守势。

到一周后,更加明确了处置事变的方针:

【1月25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复周恩来电,指出:……“政治上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 262页】

这样的处置方针前后连贯一致,而且,政治解决的方针越来越明确,完全没有因为被外力强行阻碍,改变原定计划导致的生硬变化的痕迹。那么,斯大林对毛泽东“决心”的否定从哪里说起呢?沈志华做出这样的“学问”,和造谣也差不多!

二、皖南事变时,斯大林不可能对中共有扭转乾坤的影响力

说到苏联、斯大林,在抗战期间对中国的影响,不能不提一下历史:

抗战时期的中共,早不是土地革命时期对苏联指令言听计从的中共了。从那个时候开始,苏联干预中国革命,干预中共的抗战方针路线难度极大。这是中共用鲜血和牺牲得来的免疫力。

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遥控指挥,从中共初建到土地革命时期是很有效的。但是,远离中共,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苏联政府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的遥控指挥基本上是瞎指挥。而它遥控中国革命的“遥控器”中,一个叫做王明的人作用奇大。此人代表的“左倾”冒险路线,对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用毛泽东主席的话:

【白区损失了百分之百,苏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

作为中共、红军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对这样的不明中国国情的外来瞎指挥有切肤之痛,力主中国革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但是,苏联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所以,在抗战初期指令王明带着苏联的使命回国(1937年11月29日),攘夺对中国的领导权,继续做苏联的遥控器指引中国的抗战方向,以极堂皇的旗号:“抗日高于一切”、“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督令中共和红军迁就蒋记民国政府。而这时蒋介石顺风扯旗发动宣传攻势:“一个领袖”、“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军队”,迫令中共放弃武装割据,把军队交给国民党指挥。这实际上是断绝中共生路,灭绝中国革命一线生机。王明转达的苏联指示该不该听,明摆着:不能听!中国革命自有自己的路子要走,谁也强迫不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的领导地位后,会议重点批判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独立自主在敌后扩大军队、发展根据地的抗战方针。(以上参考《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中》等书)

独立自主的抗战道路已经确立,在皖南事变这样的巨变时,毛泽东自有自己对事变的处置,他怎么会听从一个不熟悉中国国情的斯大林的意见,做对中国革命、抗战不负责任的事情?斯大林真能左右了中共的抗战?和胡扯差不多!

三、颠倒历史意在制造两岸历史对立、激化台独倾向:沈志华的演讲时间地点有深意

沈志华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学问?在翻找沈志华这个“不俗”的研究成果的出处时,找到了答案,这一讲文章的最后,我截了图,各位请看图:

驳沈志华的恶毒谣言:皖南事变后,斯大林阻止了毛泽东要全面内战的意图?

沈志华这是在台湾什么“中大”的演讲,时间在2008年年末。这一年,马英九做了台湾省省长,两岸关系一片祥和亲切。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两岸关系会越走越近。很多很多想在两岸关系上种蛊的人也这么以为,所以想尽了法子破坏表面上一团和气的两岸关系。包括这个沈志华,这个做别样“学问”的“名校名师”。他的法子就是在讲说历史的时候,掺进自己的谣言,杜撰历史,炮制历史上国共两党间的一段深仇大恨,用以史为鉴的套路影射、警告台湾的国民党:历史上的中共对国民党有很深的敌意,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的中共对你们也有敌意!所以,你们国民党要提防现在的共产党!两岸关系不要走得那么近!

没有这么一层歹毒用心,沈志华会瞪着眼睛造谣么?!

说起来,沈志华也算名校“名师”,可是这样的“名师”做学问,实在让人觉得齿冷!而把他的“学问”推评为“精品”的那帮人,到底是不是有水准的智识者,可以怀疑!

【长河红阳,察网专栏作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3:16 , Processed in 0.01165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