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中原逐鹿,破局序章 —— 豫东战役(上)

2019-3-17 12:46|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26983| 评论: 0|原作者: 马前卒

摘要: 为了调动国民党兵力,寻求前所未有的歼灭战机会,粟裕把自己的一半兵力摆到了非常不利的作战空间。国共双方都带着必胜的信心进入战场。南线决战(豫东-淮海-渡江)就此拉开序幕。

中原逐鹿 破局序章 —— 豫东战役(上)

本文为庆祝中国大陆解放70周年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后续文章尝试将文字化的战史图像化,把一维的文字叙述二维化,让孤立的战役描述融入战争大背景,全景化展示解放战争后半程的胜利。有兴趣的读者请关注“马前卒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1 战争的数量级

大多数战争统计以元旦作为年数据的起点,但在新中国战争史上,解放战争的统计都以年中——6月末计算全年数据。因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共打打谈谈接近一年,直到1946年6月26日谈判破裂,国民党在兵力最强的华中地区突袭中原解放区,大战才正式开始。所以解放战争的分期一般按如下标准计算:

  • 第一年:1946年6月26日——1947年6月30日
  • 第二年:1947年7月1日——1948年6月30日
  • 第三年,1948年7月1日——1949年6月30日
  • 最后一年:1949年7月1日——战争结束

在我军统计中,四个营或者一个旅部相当于一个整团,三个整团相当于一个整编旅(师),按此标准统计如下:

整编师=军 整编旅=师 整编旅是解放战争兵力计算的基本单位

解放战争开始时,解放军只有127万人,到了1948年增长到200多万。但是,统计数字表明,第二年的歼敌数字反而低于第一年。而同期国民党还控制着3亿人口,在人口密集的长江流域拼命征集部队补充前线的损失。可见第二年战局开始进入僵持状态。这就是毛主席说的:“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爬山意味着开始不算累,越到山顶越难;翻越山顶之后才能越走越轻松。

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就是爬坡阶段最累的后半程。

到了第三年,9月份进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横扫半个中国,显然是好走的下山路。8月份,三大战役尚未开始,毛主席就说:“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这说明,解放战争在第二年末到第三年初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经常被忽视的豫东战役。


2 南线僵局

第二年的僵持有两个原因,国民党战术变化和战略力量平衡。

开战第一年的上半年,国民党军盲目自信,对自己低下的野战能力毫无认识,处于比较“浪”的状态,所以搞出了“全面进攻”战略,企图在所有战线上取得突破。反应于具体战术,就是每条公路分配一个师(整编旅),三四条平行公路容纳一个军(整编师),在宽大正面上摧垮解放区。

这意味着战场兵力密度不大,解放军可以从公路之间的山野渗透进来。因此在解放战争第一年的前半段,解放军的胜仗几乎都是利用机动性渗透,以主力围攻这些单独行军的师级单位,一口吃掉转身就走。粟裕著名的“七战七捷”,每一次都基本歼灭一个师级单位。

由于连续挨打,第一年的下半年,国民党军转向“重点进攻”,不再追求全战线推进,只攻击重点地区。在重点地区的进攻面上,过去一条道路放一个师(整编旅),现在放一个军(整编师)。

这意味着每一股国民党军比之前更强,同时也有一定余力控制公路两侧的山地。解放军打歼灭战越来越难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胜利都被称为“万军之中斩上将”,是全国通报表扬的大胜仗。

“重点进攻”拿下一些解放区,必须分兵把守,前面又丢了几个精锐师,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也停顿下来,准备消化胜利成果。于是第二年进入“分区防御”阶段。即用大量普通国民党部队驻守在中等城市,然后由战略区(绥靖公署、剿匪总部)控制几个军级精锐野战军,沿着铁路或公路机动,往来支援。

所以,解放军第二年要想打歼灭战,就得硬啃城市要塞,或者一口气吃掉两个共同行动的军级单位,而无论选哪种目标,都会被交通线上的其他部队侧击。所以第二年的歼敌数量反而下降,很难打出第一年那种歼灭战。


3最艰难的时刻

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1948年6月距离辽沈战役只有3个月,国民党的总崩溃就在眼前了。但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看来,局势还相当不错。

从地理数据分析,1948年的的中国有近40个省级单位,完全为解放军控制的只有黑龙江一省。其他所有省份的精华地区尤其是省会都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开战以来,国民党未丢失任何省会城市,倒是在解放军手中抢下了承德(热河)、张家口(察哈尔)两个省会。按历代惯例来说,解放军此时只能算“流寇”。

从部队来说,国民党五大主力,只损失了74(整编)师一个,其他两个在东北,两个在中原,都是解放军无法正面对抗的力量。所以,尽管损失了一些机动兵力,战略上还算“一切尽在掌握”。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召开盛大的就职典礼,成为“中华民国总统”,志得意满,准备利用控制区的人口优势压倒解放军。


在解放军视角来看,前两年的歼灭战固然战果不小,但往往是以放弃部分解放区为代价。最富庶的苏北解放区完全失陷,粟裕带着江苏部队退到山东。陕北解放区一度只剩下一个县城。关内稳固的农业区和中等城市只有河北南部的邯郸。

解放军规模扩大,控制区却相对缩小,这意味着养兵越来越困难。所以毛泽东催促各解放区尽可能外线出击,在国民党控制区获得粮食和补给。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兵团挺进豫西,还有48年初计划的华野渡江作战,都是为了把战争引向国民党控制区。

但外线进攻也有问题。前面提到国民党的分区防御很难打破,而解放军的外线兵团离开了解放区,无法救治伤兵,也无法就地组织农民参军,兵力和士气下降都很快。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又出来,实力下降了4成,被夹在人口稀疏的豫西山区休整。蒋介石有理由认为自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然,全国有一个战略区解放军胜券在握,那就是控制唯一完整省份的林彪东北野战军。事实证明,共产党在发展经济和组织动员方面远胜于对手,林彪凭借完整的黑龙江省,全面压制控制沈阳-辽南工业区的国民党部队,以每个月一个纵队的速度增强实力,改变兵力对比。不意外的话,1948年下半年,东北野战军的优势将转化为胜利,有全歼(赶走)沈阳附近国民党军,入关支援的可能性。这也是正是1945年解放战争的预定战略模式——南线顶住,北线进攻,最终北线支援南线取胜。

所以,1948年夏天,解放军南线将领如粟裕、刘伯承、陈毅等人面临一个严肃的选择:是按既定战略采取守势等林彪入关,还是主动进攻,提前打破僵局?


4 力量对比

南线战场的骨架是津浦铁路(京沪铁路江北段)、平汉铁路(京广铁路江北段),陇海铁路构成的交通网。国民党以黄河、大运河作为护城河,把解放军主力(华东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挡在河北和山东。虽然这个防御网内部还有突入的刘邓中原野战军,但实力已经明显下降,可以慢慢用机动兵团压缩空间,赶走或歼灭。

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兵力分布 点击看大图

1948年5月,在南线中原战场上,除了保安部队,国民党军有正规军25个军(整编师),共57个师(整编旅)。其中13个整编师(30个旅)守备重点城市,另外12个整编师(27个旅)加上四个摩托化快速纵队,组成4个野战兵团往来支援。

四个野战兵团组成如下:

  • 徐州方向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控制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交汇点)。
  • 确山信阳方向胡琏的整编第十八军(控制平汉铁路南段和大别山)。
  • 郑州方向孙元良兵团(控制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点,掌握黄河铁桥)。
  • 南阳张轸集团(依托武汉,向北压迫刘邓野战军)。

国民党“五大主力”包括74师(被歼),新1军、新6军(都在东北)。还有两支是整编第五师和整编第十一师。前者是邱清泉整编第五军的骨干,后者是胡琏整编第十八军的骨干,即关内最强部队都在南线中原战场。尤其是整编第五军,控扼徐州,能同时支援山东和河南两个战场,是整个东部战场的心理支柱。

在豫东战役之前,解放军攻击中型城市都很吃力。西北野战军全军突入关中,占领宝鸡,在国民党军夹击下几乎全军覆灭,所以2天后就放弃宝鸡,全军撤回陕北。徐向前兵团围困临汾,从3月打到5月,2个月才用坑道爆破磨下来。中原战场如果展开类似的攻坚战,国民党最精锐的野战兵团会在几天内赶到,内外夹攻。

总而言之,在国民党一方看来,中原战场上解放军总兵力劣势,就算集中于一点求突破,手里也有机动兵团增援,不太可能发生严重失败。只要维持当前的局面,国民党可以慢慢动员南方人口,同时求美国给更多的武器,组建新部队北上。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粟裕等将领选择等待林彪入关再打大仗,届时国民党军也会更强,在更多的城市中塞满守备部队。必须用重武器逐个攻坚,破坏大多数基础设施才可能解放全中国。至于美军直接干预的风险,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明显增加。

粟裕显然不喜欢这个选择。

5 破局须犯险

要打破南线僵持局面,解放军要么快速攻克敌军城市,要么打掉敌军以兵团级猬集的机动兵力。粟裕意识到,解放军总体上兵力劣势,但大多数部队有机动能力。而国民党军虽然兵力多,但只有4个野战兵团敢于离开城市野战。如果抓住机会歼灭其中一支,就会有很多中型城市成为没有援军的据点,被解放军逐个攻占,打破国民党在中原的防守网。

基于这个需求,粟裕为首的华野外线兵团,开始策划一场大歼灭战,目标是邱清泉或胡琏兵团,这就是豫东战役的出发点。

48年上半年,华东野战军抽调部队西进,华野3、8、10纵队插入豫西,配合被削弱的中原野战军作战。到了5月,为了打破中原僵局,粟裕率领华野1、4、6纵队、特种兵(炮兵)纵队和两广纵队(只有三个团,相当于三分之一个正常纵队)组成华野第一兵团进入河南省。

5月24日,粟裕部队在濮阳渡过黄河。解放军第一次在一个省集中两个野战军的主力,准备联手出击。国民党军意识到不能让粟裕与中原部队主力汇合,迅速地把最精锐的邱清泉兵团开进到菏泽方向,挡在了粟裕兵团正面。

此时,粟裕兵团西北面是黄河,东北面是大运河和微山湖,南面是陇海铁路,处于一个三角形狭窄地带。在邱清泉兵团看来,粟裕把自己装进了一个纵深140公里的口袋,口袋内部有微山湖水系和大量河流,支离破碎,不利于机动,唯一的选择是南下正面攻打邱清泉兵团。

“广”字半圆为两广纵队,实力约为其他纵队一半

为了调动国民党兵力,寻求前所未有的歼灭战机会,粟裕把自己的一半兵力摆到了非常不利的作战空间。国共双方都带着必胜的信心进入战场。南线决战(豫东-淮海-渡江)就此拉开序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19 18:01 , Processed in 0.01708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