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董存瑞的喊声传到每个人的家乡

2019-3-28 02:18|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32643| 评论: 1|原作者: 马前卒|来自: 知乎

摘要: 隆化之战,在战史上是冀热察战役的一部分,冀是河北,热是热河,察是察哈尔。热和察现在都是已经消失的地名,再加上同样消失的绥远,就是古代的漠南蒙古——燕山以北,大漠以南。之前解放军刚刚打过一场察南绥东战役,可以把隆化之战视为东野入关前争夺漠南战略的一部分。

董存瑞的喊声传到每个人的家乡——70年后回顾隆化战斗的意义【工作室作品】

山楂糕、枣泥饼、酸奶冰棍 ——微信公众号【马前卒工作室】

70年前的今天,1948525日,东野11纵队兵临热河省隆化县。凌晨时分,31师开始攻击县城附近的山地,32师从东北方向进攻县城。下午330分,32师总攻隆化中学据点,结束了城区战斗。笔者发文的此时此刻,解放军正在打扫战场。而3296266班的战士们,都在为自己的班长董存瑞痛哭。

隆化县城在1916年才选址于此,建城不过32年,即便在地广人稀的热河省也不算繁华,放到华北平原上只能算是一个大村子。但这样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却成为了解放战争中知名度最高的县城。

相信所有读者都都看过和董存瑞相关的电影或者文章,在这些作品中,董存瑞被固化为一个高举炸药包的英雄形象。至于为什么要打隆化,隆化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电影中的董存瑞会高喊为了新中国?这些历史信息都埋在了金光闪闪的英雄形象后面。本文将为您解析英雄背后的细节。


为辽沈战役揭幕

董存瑞参加的隆化战斗是解放军第二次进攻隆化,而董存瑞所在的东野11纵在隆化战斗后,作为主力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要理解董存瑞那一声怒吼的意义,就得把之前、之后的几场战役说清楚。

隆化之战,在战史上是冀热察战役的一部分,冀是河北,热是热河,察是察哈尔。热和察现在都是已经消失的地名,再加上同样消失的绥远,就是古代的漠南蒙古——燕山以北,大漠以南。之前解放军刚刚打过一场察南绥东战役,可以把隆化之战视为东野入关前争夺漠南战略的一部分。隆化同时还是滦河的上游,冀热察战役打到最后,解放军沿着滦河谷地南下,攻占了渤海沿岸的昌黎,等于断了山海关的后路。

冀热察战役的战场都是燕山山地,土地贫瘠,工业不发达,在解放战争中主要作用是连接东北和华北。华北-东北部队打这一仗,也不是为了急着解放这一线山地——实际上解放军很迅速地退出了昌黎县。整个战役真正的目的,就是切断东北和华北之间的交通,破坏北宁线和锦承线——今日的京沈铁路和锦承铁路,进而把东北卫立煌集团和华北傅作义集团在地理上分割开来。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最重头的两场大战就是辽沈和淮海,而而辽沈战役的核心,那就是打下锦州,把东北国民党军留在关外歼灭。但锦州本身是北宁线的重要车站,同时也是锦承线和北宁线的交汇点。如果东北民主联军南下进攻锦州,沈阳的国民党军主力必然西进救援,华北和热河的国民党军也会北上东进,和锦州守军共同作战。


v2-50d1315aae629669832aa2179f3fa7b6_r.jpg

辽沈战役,一切的关键在于迅速攻取锦州

19489月之前,林彪一直对于南下攻锦心存犹豫,最大的担心就是这种三面受敌,内外夹攻的局面。宋太宗第一次北伐,连战连捷一路击败多路辽军,结果顿兵北京坚城之下,遇到辽军生力军,就打出了高粱河惨败。但关内局势又需要林彪尽快在东北打出歼灭战,将四野作为总预备队投入关内战场。

为了给林彪南下攻锦创造条件,华北和东北南线(冀热辽)部队决定出手清除锦州西线和南线的威胁,至少要在锦州以西以南制造出足够大的安全距离,控制个几百公里区域,保证攻锦大军不会被突然而至的敌军突击。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作为承德的重要外围据点,一旦被攻下,锦承铁路等于被切断,解放军可以全力向渤海突击,去切断另一条京沈铁路。


v2-323f670e1051dd56f97e8381195efd01_r.jpg

冀热察战役,用缺乏火炮的部队硬啃一系列山城,为锦州之战做准备


游击队攻坚

和其他解放军相比,东北野战军是出了名的土豪部队,依靠东北大量日本残留武器和弹药,可以用其他军区眼中的败家子玩法来攻城。比如说锦州战役就用了360门重炮。

但华北野战军的火力就差多了,一个师未必有东北野战军一个团的火力强。至于冀热辽部队——比如董存瑞的东野11纵,虽然名义上也算东北野战军,但长期和东北主体分隔,只能依靠贫瘠的热河省补充,和林彪的东野主力比,只能算是叫花子部队。1947年,冀(察)热辽部队第一次打隆化的时候,总共只有36发山炮炮弹来啃国军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第二次打隆化,冀热辽军区炮兵旅参战。之前2个月还搞了地方部队主力化,把各种杂七杂八的游击队拼一起组织了11纵(董存瑞部队)。名义上看,解放军派来了主力野战军和重型火力,但实际上还是游击队和一个很弱的炮队上阵——冀热辽军区炮兵旅只有21门山炮,4门榴弹炮,没有同时支援几个师进攻的能力

游击队打大战,一切顺利是不可能的。上次打隆化。指挥部以为隆化县城是敌军设防重点,但实际上敌军主要在和县城隔伊逊河相对的苔山部署主力,剩余部队都在伊逊河桥头的隆化中学,县城内反而基本不设防。解放军主攻县城,攻进去被山头敌军和隆化中学的火力夹攻,被迫退出。

这次,解放军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主要力量用于打苔山,11纵队31师配合军区炮兵旅主力,从苔山西北面突袭,还使用了特种战术爬断崖奇袭。33师加强了32师的炮兵营(4门山炮的营),从南面县城方向切断苔山和和隆化中学联系。而32师步兵主力部署在隆化中学以北,作为全军预备队,准备在另外两路得手后从东北方向夹攻,一门火炮都没有。

31师对苔山的突袭很顺利,而33师也迅速打入县城,这时候董存瑞所在的32师发起了对隆化中学的总攻。



英雄开路

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以董存瑞牺牲说事,吹嘘民国的隆化中学建筑质量高。但实际上,隆化中学只是刚刚迁入这个建筑群,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学还有护城河。这个据点本来的名称是日本兴亚院蒙疆联络部所属蒙古善邻协会西北研究所。兴亚院是日本的殖民地统治机关,研究所是日军在此地的一个殖民据点,当然也包含了驻军要塞的功能。1945年八路军解放热河后建立了隆化中学,把日军西北研究所——隆化当地最好的房子分配给学校使用。1946年国民党军北犯,解放军撤退,中学师生就被国军第13军给撵出去了,把校舍重新变成了要塞。

为了保卫热河省会承德,也为了掩护锦承铁路,国民党军当时在苔山和隆化中学都构建了大量的碉堡群,董存瑞牺牲的桥型碉堡设置在横跨护城河的北方正门上,向两侧开火可以覆盖1/4护城河。


v2-b0c55a08450e0334b312a3f7f328c7fd_r.jpg

桥型碉堡不是唯一的火力点,本身可以得到其他碉堡的火力掩护,而且因为设在河道内,实际上低于周围的地面和堤坝,除非把火炮推到碉堡前面的平地上,否则就算有炮也无法威胁它。而32师已经把自己的火炮给了33师,只能靠步兵爆破战术来摧毁工事。董存瑞是三十师九十六团的爆破手,在炸桥型碉堡之前已经连续完成了三次成功的爆破。

11纵是一支从游击队升级的新部队,编成才两个月,之前没打过什么正规战斗,缺乏进攻组织经验。隆化战斗后进攻昌黎,出现了部队拥堵在破城突破口被敌军集中杀伤的问题,甚至到了辽沈战役结束,进关打平津战役,在密云还是吃了类似的亏。

隆化战斗作为成军后的第一次大战,11纵的经验和火力都更缺乏,步兵攻坚只能用更惨烈的代价来前进。31师攻击苔山,副师长李荣顺中弹牺牲。如果董存瑞没有及时炸掉碉堡,32师毫无炮兵掩护的步兵必然会拥挤在隆化中学护城河内被密集杀伤,整场战斗甚至冀热察战役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董存瑞是唯一突破到桥型碉堡下的爆破手。在总攻开始后的一瞬,他大声呵斥部下远离碉堡,用身躯炸掉了这个关键的火力点,32师步兵从干涸的护城河一拥而入。隆化战役因此一天内结束。11纵这支二线部队随后迅速进入南线昌黎方向,截断了关内关外交通线。为辽沈战役做好了准备。


v2-59b5f40990f6155a99adfc0dc33a7752_r.jpg

参战指挥员手绘示意图


从隆化到全中国

此时林彪还在犹豫。中央原定计划是六月份林彪率领大军南下,却因为林彪坚持先攻长春等问题,一直拖延到了9月中旬。期间林彪几次企图更换计划,最终毛泽东勃然大怒——缺乏武器弹药的兄弟部队用肉身为你清理了西南两路,傅作义已经没有可能全军援救东北了,你还在等什么!于是东野几十万大军发起了解放战争以来最庞大的一次远征,南下锦州。然后是北京、武汉、长沙……直到三亚的天涯海角。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林彪率领主力围攻锦州的时候,华北傅作义集团由于燕山诸要点或者被解放,或者被破坏,已经不能直接作为通道使用。所以傅作义集团先海运到葫芦岛,才能组成11个师的东进兵团向锦州进发。而在他们进攻的终点——塔山,冀热察战役的主力11纵和冀热辽军区独立第4、第6师正等着他们。

整场辽沈战役,以最弱的11纵攻坚作为序幕,以11纵击退华北援兵收尾。这支从游击队升级的二线部队千里转战,连战连捷,从未因为攻坚受挫而停顿。在这一系列战斗中,董存瑞的壮烈事迹既是物质上巨大的助力,也是强大精神力量的源泉,让11纵的前游击队员快速成长为能攻善守的正规军。考虑到辽沈战役对整个中国解放的影响,可以说,董存瑞的牺牲和每个人家乡的解放都有关系。所以电影导演把他牺牲前命令部下后退的怒吼改成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台词:为了新中国!

细读战史,对我这个热河省平泉人来说,董存瑞的故事还有另外一重含义:

隆化解放,使承德守军更加惊慌不安,紧急收缩兵力,妄图固守承德。526日,平泉守敌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两个营弃城西逃,在上、下板城之间被我地方部队截击,歼敌406名,收复平泉县城及上、下板城两镇。

怒吼声传百里,敌人闻风而逃,古人云三军夺气,不过如此。

70年前的英雄致敬。


v2-e8ffcfc028b144ae2557f60f44fd5b7f_r.jpg

本文首发于马前卒工作室公众号,欢迎关注。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項觀奇 2019-4-1 04:17
向英雄致敬!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21:24 , Processed in 0.02118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