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中国将采取“制度性、结构性”安排,扩大开放

2019-6-17 01:1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5998| 评论: 0|原作者: 人民日报|来自: 人民日报

摘要: 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一年多来,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并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给两国经贸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围绕这场罕见经贸争端的是是非非,海内外已发表了大量言论,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经贸摩擦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还有不少,中国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国人不怕讲道理,真理愈辨愈明。

  一、中美经贸关系是“零和博弈”吗?

  美国一些人挑起对华经贸摩擦,最直接的一条理由,就是认为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吃了亏”,中国从中美经贸关系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中国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经济安全甚至整个国家安全。这种充满冷战偏见的观点,反映了霸权主义的“零和博弈”思维。中美经贸关系究竟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

  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正常的贸易关系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互惠互利关系,而不是你多我少、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国际贸易有利于推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国际贸易的历史早已证明这样的实践是有效的,实践经验也早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中美经贸合作的事实也作了同样的验证。中美建交以来,在双边贸易方面,1979年至2018年,双边货物贸易额从不足25亿美元增长到6335亿美元,增长了252倍;在双向投资领域,过去40年,中美双向投资由几乎为零到累计近1600亿美元,中美互为对方重要投资伙伴,投资的双向性和互惠性进一步显现。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历程证明,中美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双方经贸往来是惠泽彼此的关系,而非中国让美国“吃亏”的过程。

  更进一步看,国际贸易在整体上会增进参与国利益,但这种利益在参与国之间的分配可能是不均等的。国际价值理论证明,在国际市场上,商品价值取决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商品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一方在交换中更具优势,会分得更多利益。国家之间可以不断进行交换,甚至反复进行规模越来越大的交换,然而双方的赢利未必因此相等。毫无疑问,美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高,在国际交换中是获利更多的一方。在外贸领域,曾有个说法,中国需要出口上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美国波音飞机。这样的例证虽令人震动,但也是贸易规律的反映。长期以来,美国在货币、技术、市场乃至行业标准等方面拥有垄断权力,因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取超过正常利润水平的垄断利润,美国企业和家庭也充分享受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的丰富产品,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当然,中国也从中美经贸中获得了利益,但这都是中国人民以勤劳苦干获得的,根本不是因为占了美国的便宜。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处于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美国处于价值链的中高端,中国在经贸交易中是付出了更加巨大代价的。

  为什么美国一些人不顾事实,固执地认为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吃了亏”呢?要害就在于霸权主义的“零和博弈”思维作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超强实力取代西欧老牌帝国主义列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唯一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思维深入到了美国一些人的骨髓中。他们以霸权主义的思维来考量,中国在任何方面获益都会被看成使美国“吃了亏”,中国在任何领域接近甚至超过美国都会被当作对美国的“威胁”。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将中国长期锁定在依附地位,压制于产业链中低端,而美国则永居垄断地位,永保霸主权威,永享垄断利润,才算得到了“公平”和“安全”;一旦认为中国与美国之间有可能形成平等竞争的关系,即便这种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也不符合其霸权主义的目标,一定要加以遏制和打压。

  有如此荒谬的“零和博弈”思维,怎么可能塑造正常的中美经贸关系?

  二、美方所强调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

  美国一些人指责中国采取不公平、不对等的贸易政策,导致美国出现对华贸易逆差。他们试图以“公平贸易”为理由,在国际舆论上占据道义制高点。然而,究竟什么是“公平贸易”?

  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具体条件以及利益诉求不同,为了让贸易顺利进行,国际上形成了通过平等协商建立贸易规则的规范。也就是说,公平与否不是某一国说了算,规则如何改也不应取决于某一国的利益,而应通过各国平等协商来决定。实现公平贸易,必须秉持协商一致、互利互惠的原则,尊重国际贸易中的契约精神和国际规则,摒弃任何唯我独尊、唯我独大、唯我独占的错误想法。

  美国一些人强调的“公平贸易”不是基于国际规则,而是以“美国优先”为前提,以维护美国自身利益为目标,其核心是所谓“对等”开放,即各国在每个具体产品的关税水平和每个具体行业的市场准入上都与美国完全一致,寻求绝对对等。这种绝对对等表面上似乎公平,但由于它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事实上是极不公平的。

  美国某些人强调的所谓“对等”开放,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纵观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在开放问题上,美国一些人从来都实行双重标准:在需要国家支持以进行资本积累时,就大行保护主义和国家干预之道;在拥有明显竞争优势时,则要求他国无条件开放市场,强行推进自由贸易以从中渔利;当其竞争优势因后发国家的追赶慢慢削弱时,又重新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一方面,在世界市场上利用自由贸易发挥本国垄断资本对后发国家的优势,竭力维护本国资本在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利用国家力量,采取各种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措施,竭力打压、遏制他国有实力的资本——不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私人资本。这种经济霸权逻辑以意识形态“正统”自居,把竞争对手的优势解读为意识形态“异端”。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李斯特用“抽梯子”的说法,对这种伎俩进行了绝妙讽喻:一个人当他已攀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攀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上来。这就是美国一些人所谓的“公平贸易”双重标准的实质。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这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和垄断性权力,在国际贸易中从发展中国家低价获取资源、劳动力和产品,高价卖出其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这种不公平的贸易格局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让发展中国家蒙受了重大损失。事实上,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利用这样的优势占尽各国的便宜,但美国一些人却喋喋不休地抱怨贸易不公平,这到底奉行的是“强权”还是“公理”?

  回顾历史,美国一些人曾多次给竞争者扣上“不公平”的帽子。当欧盟实力上升时,欧盟被看作“不公平竞争者”;当日本有超越之势时,日本被看作“不公平竞争者”;现在,中国又成了美国一些人眼中的“不公平竞争者”。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美国一些人主张的“公平”与“不公平”完全是站在一己私利的立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不公平贸易”已成为美国一些人推行霸权主义的万能工具,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拿出来,哪个国家强大了就扣在哪个国家头上。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规则是经各经济体协商同意、普遍认可的,如果成员国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应在世贸组织框架内解决,这是维护国际经贸关系公平的基本原则。美国作为世贸组织的创始国之一,理应遵守这一基本原则。然而,美国一些人并没有这样做,相反却绕开世贸组织大搞贸易霸凌主义,不断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挑起经贸摩擦。如此作为,当然绝不可能带来公平贸易。如果他们真有解决经贸问题的诚意,就该好好反思自己强调的“公平贸易”是否真的公平,走出自设的“公平贸易”篱笆,在与各国平等协商中寻找解决经贸问题的切实办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18:55 , Processed in 0.01777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