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中国拯救了资本主义世界

2019-7-18 23:4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4312| 评论: 0|原作者: 段兆轩、麦麦|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自07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到前几年的时间里,超过30%的世界经济增长都来自一个源头:中国;当时站出来稳定局面的核心力量,是中国。是中国将资本主义从1930年代式的大危机边缘救了出来。

谈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

几年前,我写了一本关于资本主义系统内部矛盾的书。在书中,我总结出了威胁整个资本主义系统的三个主要矛盾:第一个是对持续增长的追求,第二个是在面临环境问题时保持资本主义增长,第三个是普遍异化。在这次谈话中,我主要讲解前两点矛盾。

我有一点前言想补充: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资本家并非都是坏人——有些资本家确实是坏人,但也有些是好人;有些“好”资本家相信自己的举动可以帮助他人,造福人类。类似比尔·盖茨那样的资本家会高屋建瓴地四处宣传他们善良的想法与做法。这样的资本家们本质上并不坏,但是他们被困在了资本主义系统里,成为其傀儡。


剩余价值的诅咒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我持续研究了资本主义系统,得出了关于运行规律的一些不同见解,即资本家并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换言之,资本家们并没有能力运行资本主义系统,是资本主义系统在“运行”他们。因而资本家们的行为必然与马克思所阐述的资本主义系统的运行规律相符。这个运行规律很难被全面理解,但是我想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它。

资本主义系统的运行规律建立在这样一个逻辑上:假设你有一笔钱,你用这些钱购买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你将它们投入到产品生产中;经加工后生产出的新的产品,新的产品被高于初始货币量(你早上有的那笔钱的数额)的价格销售给他人,超额的部分即为马克思观点中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以不同方式分配给不同的人群:一部分流向地主*,一部分流向中间商,一部分支付利息……最后剩下来的部分属于你自己,这便是利润。到最后,资本家总要考虑该如何处理属于自己的利润。

*注:基于《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地租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个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如果我们把分配上的偶然变动撇开不说,只考察分配的调节规律,分配的正常界限——是作为一份份的股息,按照社会资本中每个资本应得的份额的比例,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的。在这个形态上,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应得的平均利润。这个平均利润又分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并在这两个范畴下分归各种不同的资本家所有。但资本对于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这种占有和分配,受到了土地所有权方面的限制。正如职能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吸取剩余劳动,从而在利润的形式上吸取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一样,土地所有者也要在地租的形式上,按照以前已经说明的规律,再从资本家那里吸取这个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一部分)

如果他们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他们会花掉这些钱来享受生活。不幸的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成为了资本家们的浮士德式困境——他们确实也想和普通人一样通过金钱来提升生活品质,但是他们做不到。资本家们处在市场竞争当中,所以不得不将额外资金进行再投资。这就是马克思经常谈到的——竞争的强制性。它强迫你按照其内在规律运行,而与你的主观意图无关。因此,资本家只好被迫拿出部分的所得的剩余价值重新投入到生产中,来赚更多的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无尽的资本积累;如果没有无尽的积累,资本主义系统就无法维持甚至从根本上无法存在。

*注:浮士德式困境,又作浮士德难题,指欲望与现实约束的冲突。

资本主义系统在18世纪晚期初露锋芒,在19世纪中期确立了它的地位。马克思对这一系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我认为他的分析十分有趣,并且仍然适用于当代世界。有趣的是,事实上,他的分析在今天比以往更加适用。适用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在马克思的时代,资本只统治了世界的一些角落——英国、西欧、美国东岸;在此外的地方并没有统治性的优势。当然,商业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但是商业资本并不遵循我刚才阐述的规律;我阐述的规律属于工业资本(包含再生产过程)。

大卫·哈维:中国拯救了资本主义世界-激流网巴黎证券交易所,建于1724年

(来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巴黎證券交易所,图片版权遵循CC-BY SA 协议)

工业资本主义系统是一个不断扩张的系统:根据一些经济历史学家的分析,工业资本增长率自1780年左右至今一直保持在每年2.25%。现在,工业增长率保持在3%及以上时人们才会感到满意。但是,请注意,这个3%是复合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意味着每年的增长是建立在前一年的增长之上的。我经常用一个故事对我的学生解释这个性质:

在古印度,有个智者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问他想要什么奖励。智者说:“我想要一些米粒: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之后的每个格子里放数量加倍的米粒。”国王答应了他。于是,在第一个格子里有一粒米,第二格里是两粒,然后是四粒,八粒,十六粒……放到一半数量格子的时候,国王已经用完了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米粒。于是国王突然明白,复合增长率是个严肃的问题。

在马克思的时代,复合增长率还不是个问题,因为整个世界是开放的;马克思时代的经济还处在棋盘的第一排方格上。时光流逝,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现在的世界经济处于棋盘的哪个位置上?我们在棋盘的第几排的方格里?我们会在什么时候耗尽一切?

2007年金融危机前,世界生产总值(GWP)是大约55万亿美元;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现在的世界生产总值仍达到了80万亿美元之多。这意味着在未来的20年内,世界生产总值可能将达到160万亿美元;在这之后的10到15年内,人们将会看到一个世界生产总值达到320万亿的世界。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钱那时究竟会值多少?我们又该用这些钱做点什么?320万亿美元能够投资些什么?这些问题背后是因为有一些这样的事实:资本家越来越难为其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找到有利可图的出路,世界正在面临资本长期过剩的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资本有很多出路,经济也在合理范围内增长;但是自70年代以来,大量的剩余价值开始无处可去;于是资本家们开始用购买东西取代制造东西,开始对资产价值进行投机投资。他们停止了生产商品,停止了创造价值;取而代之的是对价值攫取本身进行投资。

这种剩余价值分配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很容易受危机影响的经济体系。上世纪70年代之前,并没有那么频繁的金融危机。1930年代,一场严峻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便立刻走出了困境,并且资本主义在此之后运行良好。但战后,我们成功走出了困境,资本主义系统运转良好。而从1970年代开始,小型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接连不断——这段时间的美国股灾就是其中之一。即便现在,当我们面对股市震荡的时候也只是会说:ok,又来了。这种小型危机已经稀松平常:总是会有股市波动,总是会有经济崩溃……问题是,危机具体会在何时出现?无人知晓。这成了人们最害怕的事。

事实上,今天的局面是对“特朗普经济”的一个绝妙讽刺:看看1月1日以来的道琼斯指数*就能够了解“特朗普经济“的本质了。你们应该还记得总统一直说:“一切都好,一切都好,一切都好……”然后今天一夜回到解放前,道琼斯指数甚至跌到比今年年初更低的点。这就是特朗普经济的本质:经济周期。顺便说一句,总统先生不再吹嘘他的“特朗普经济”了。他说这次暴跌与他无关;股市上涨时,他吹嘘:“是我们让我们的经济闪闪发光……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体……之类的”,实际上无论涨跌这都和特朗普无关,只与资本主义系统的规律和运作逻辑有关。

*注:道琼斯指数,全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由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公司创建者查尔斯·道创造的几种股票市场指数之一,是历史最悠久及最有公信力的美国市场指数之一。

回到永续增长的问题:资本的持续扩张是如何实现的?遵循什么规律?有何结论?关于这点,我想举一个有趣的例子:1945年后,美国面临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产能过剩。在二战期间,美国产生了巨大的过剩产能;而产能过剩有可能将美国领向下一场1930年代式的大危机,这是美国绝对不能接受的。放任危机发生就等于对从二战(1939-1945)中归来的人们说:“你们为自由而战,凯旋归来,作为回报你们将得到另一次大萧条(1930年代的大危机)。”一大批人为更好的明天而战,但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更好的明天,那他们有诸多可行的做法;但是基于美国与苏联在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关系,在美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恐怕是美国人民最有可能选择的出路。

大卫·哈维:中国拯救了资本主义世界-激流网二战中美国的强大工业能力

(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solidated_B-24_Liberator)

二战后,美国开始出现各种政治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被以一种经典方式解决了:镇压左派,发动反共运动,实行麦卡锡主义等等,而过剩产能带来的经济问题仍需解决。美国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动机”。产能过剩问题迫在眉睫且需要保证经济增长和维持全球资本主义的情况下,美国执行了两个举措:

第一件事是发动军备竞赛——这导致了军工复合体*的诞生。冷战中的军备竞赛能够吸纳大量的过剩产能,而军事开支有一个特性:无穷无尽。军队总需要更先进的武器系统;总有一些事情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苏联人已经追上我们了……很多专家都探讨过军备竞赛的逻辑,我在此不加赘述。

*注:军工复合体,全称军事工业复合体,又名军事工业国会复合体(MICC),是指一国之军队与军事工业以相关的政治经济利益二紧密结合而成的共生关系。于此关系中,军队过分仰赖私有产业提供武器及军需,私有的国防工业企图以政治游说国会议员(如为地方创造就业机会)等政经手段来确保政府提供相关预算,导致军费高企,甚至鼓动政府高层发动战争或代为外销武器等。这个名词最常被用于美国,而且是由第34任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在其1961年的总统告别演说中首创的。(来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军事工业复合体)

第二件事是推动郊区化。“郊区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活结构;在这个结构中,郊区成为了一个新型生活空间,成为参战归来的人们理想中家庭生活的载体。同时,郊区化也是满足意识形态方面需求的方式——“郊区式生活”成为了完美吸纳人口潜在不满的黑洞,从而创造了支持资本主义系统延续下去的公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4:11 , Processed in 0.01372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