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九十年代以来沿海私企工人的生存与集体抗争

2012-6-3 20:19| 发布者: 玉表| 查看: 6032| 评论: 1|原作者: 秦岭|来自: 秦岭

摘要: 沿海私企工人阶级(以下简称沿海工人)的形成,它的生存与反抗,与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工业发展、政府政策密切相关。几代工人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遭受了怎样的待遇,又有着怎样的反抗实践?如何与他们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3.3 经济危机期间的一次罢工案例

一个台资变压器厂的罢工情况简介

背景介绍

该厂生产各类电机的小型低频变压器,位于深圳。产品大部分外销,少部分内销。老板工友三个厂,其余两个在江苏和台湾。三个厂一共有五、六千员工,我们的受访者——该厂的一位拉长,此次罢工的带头人(简称J)——所在的厂有工人1500人左右。工人为女工;主要是80后、90后年轻工人,一个车间的三、四十岁工人少于十分之一。

20091月初,该厂发生了一次大转折。1、经常调休,加班费减少。2、管理收紧,处罚更多了。3、许多福利被取消。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工人敢怒不敢言。

J听来的小道消息,说是金融风暴之后,当地台资厂老板开会商定,各厂统一取消福利。很多工人采取了消极抗议——离职。在20091月之前,公司的流动性不大;大转折之后,流动性很大。

罢工

有一天,经理协理巡视车间,发现一名女工未戴防护用品,就拿过女工厂牌,责令J记过处理。J不同意处罚,与协理大吵,协理不停骂J。最后J忍无可忍了,关掉几条拉,吆喝着罢工了。一直以来累积了诸多不满的工人,积极响应了J的号召,罢工开始了。J又鼓动其他楼层的工人罢工,工人们陆续走出车间,来到厂内操场。

聚集在操场上的罢工工人,包括基层管理人员(班长、助拉等)、生产工、甚至包括车间里的清洁工。他们都很高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玩手机,还有的在唱歌,大家都把这次突发罢工当作难得的休息。

罢工不久后,协理弄来一个高音喇叭,让大家提意见,不提意见就回去上班。工人都没有动。

罢工40分钟后,平时很少出现的老板开车赶来了,在办公楼里与高管们谈了半小时。然后,人事主管跑出来,要求所有基层管理和工人推选代表,到办公楼协商解决问题。

选代表、谈判

工人们完全没有准备,选不出代表。J和一些老员工被指定为“代表”。老板问代表有什么要求,代表们面面相觑,即兴说了一些次要诉求:“宿舍有臭虫”、“住宿条件改善!”、 “吃饭加餐!”等,老板满口答应。

这些要求都得到同意后,工人仍不复工。当时是生产旺季,工人们既提不出要求,又不复工,让老板十分焦虑。此时J提了一些关于工资待遇的要求:

①加班按劳动法,不能搞调休;

②补发高温补贴

③公司保证提供防护用品

④不能胡乱罚款,只有员工自愿认可、签名之后才能罚款。

老板同意要求,并打印公告,贴在厂里。

引发邻厂罢工

J所在厂罢工之后,邻厂也罢工了。邻厂是一家约500多员工的港资企业,生产高频变压器。该厂生产楼与J所在厂的生产楼隔得很近,而且两边都是文职人员与生产部管理人员,不仅可以隔空对话,甚至可以递东西。

罢工发生当天,该厂老板二话不说,很快把500多名员工都带进了工厂食堂,叫来一大车“红牛”饮料,人手一罐。 老板主动提出提高加班费,罢工结束。

3.4 这一阶段工人集体抗争的特点

上面这个例子,可能在经济危机期间比较典型,具有以下特点:

1)            防御性和经济性:经济危机期间,老板组织共同商讨应对危机办法。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将危机损失尽可能转嫁给工人。工人处于被动状态,只有面临种种工作压力,减薪压力时,才被迫反应。

2)            而工人要求方面,也主要是反对导致减薪的不合理制度(如罚款,调休);要求支付欠薪、加班费。而对于工厂倒闭、老板逃逸的,则主要是通过堵路、拦厂门等方式,要求当地政府支付欠薪、加班费。

3)            老板群体的利益自觉与团结性明显增强:他们的协调组织程度向前迈了一大步。另外,老板对工人的态度也更带伪善性。冲突期间,老板表演爱护工人,批评直接引发矛盾的管理人员(例如制定工资制度的经理),对工人提的要求满口答应,这种伪善会让工人放松警惕,容易被老板牵着鼻子走,掩盖了劳资对立的本质。

4)            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使得工友有更多途经公开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一阶段,工人开始更加迷信媒体的报导,部分出于对媒体“正义性”、“中立性”的认可;部分由于媒体报道过的罢工,多半得到较利于工人的结果。近年来在笔者接触过的大部分罢工案例中,工人都有在罢工期间联系媒体。

4. 2010年至今

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09年“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1]10年之初,沿海各大城市主流媒体再次炒作“用工荒”,加之投资基建的若干万亿资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工人普遍对工资待遇有较高的期望。但现实是,工人待遇迟迟没有提升,这引起了56月的全国罢工小高潮,最为瞩目的莫过于51761的南海本田大罢工,以及此后汽车业要求加薪的一波工潮。

广州市花都区总工会的一篇调查报告[2]披露,在102月底到3月中旬,广州花都汽车城园区,就有数起因要求加薪而发动的罢工:227万宝井罢工;311,阿尔法、河西、西川、泰李等企业员工也效仿万宝井做法开始停工;312,马勒、力知茂、南条全兴等企业也相继罢工。该报告揭示了这一波罢工的根本原因:企业的效益和规模连年增长,为之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员工,其工资几乎八年没有增加,加之本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部分工人的实际收入甚至有所下降”。另外,超时加班、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也是罢工的重要原因。

罢工不仅发生在珠三角,也发生在其他工业区。“从2005年到2009年,大连开发区的工人工资,每年涨幅为5.7%,也就是每年增长45元左右。”这也引发了5月末到8月末,大连开发区70多个工厂7万工人大罢工[3],罢工后,工人工资平均上涨300元。

在此之前,101月份苏州联建科技,因传言公司取消年终奖,发生了两千人的大罢工。罢工的背后,是“员工长期超负荷工作但薪酬明显偏低。奖金、福利也时常遭到克扣。”,另外,09年出现的正己烷中毒风波亦是罢工重要原因。2月东莞台升家俱数千员工罢工;3月东莞大邦鞋业,珠海佳能罢工……我们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工厂、工人投入到10年上半年的罢工中。

下面简单分析这一阶段罢工的特点:

1)              更强的进取性。以前的罢工,往往以防御为主,在被欠薪,降薪等情况下发生;这次罢工浪潮,有着更为积极的要求,首要一条是提高基本工资。

2)              本田罢工历时半个月,过程曲折艰难,工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团结和坚持;工人提出重组工会需求,是一大进步。罢工工人成功加薪,激励和引发了各地同业工厂的罢工,包括丰富汽配、佛山变速器厂、小榄本田、武汉艾帕克、南沙电装、天津丰田、阿雷斯提、日正弹簧、阿兹米特欧姆龙等。因汽车行业利润高,资方作出有限让步,因此这一波罢工全部获得加薪。

3)              在本田罢工中,官方态度总体强硬,31日还发生了“工会人员”殴打工人的丑剧。后来的南沙电装罢工中,当地工会标榜“代表工人”,口头反对使用警力对付罢工者,还发出谈判要约,6天后平息了罢工。南沙工会的角色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吸取了本田罢工的教训(522资方强硬解雇罢工代表,激起工人怒火,罢工扩大到全厂;531“工会人员”殴打工人,使本已复工的大部分工人,再一次愤怒离岗——对工会来说,这都是前车之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工会需要确立自己在工人中的权威,从而更好地控制工人,为此他们开始努力尝试扮演红脸的角色。

4)              资方的态度。以南沙电装罢工为例,工人早在春节就提出了多项要求,但资方并无积极回应。南沙区总工会某干部说:工会收集了工人的四大意见,并提交给了公司,包括:1、提高工资100元;2、宿舍安排暖气;3、晚上加班费加倍。意见提出后,公司没有积极面对,只对晚上加班的晚餐免费供应。”621开始的罢工,员工并没有事先提出诉求。这位干部接着说:“公司老板很积极,老板表态说:‘如果马上复工,不追究责任,马上安装空调,并每月增加450多元工资。’……并说10分钟内完成表决,否则实行强硬措施。”据这位干部后来还说,老板态度强硬,说如果十分钟内工人不同意,就出警力。老板的压力并没奏效,工会干部担心老板一味强硬会激化矛盾,促使工人更坚决地罢工,于是从中斡旋,设法找出罢工带头人。刚以“调停人”面目摆平了本田罢工的广汽公司老总曾庆洪,也前来助力。或许出于阶级本能,老板更倾向于扮演黑脸角色;或许老板照旧以为只要一威吓,工人就泄气了;或许老板跟有产国家有着不言自明的默契: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无论如何,这一次罢工显示的斗争性、坚持和团结,令老板始料未及。



[1] 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00121_402615506.htm 2009年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2]关于广州花都汽车城园区多家企业劳资纠纷的调研与思考,黄桂福 王志广 中国工运2010 年第5

[3]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cxcmzk/20100919/2636845.shtml大连停工潮7万人参与波及73家企业 以工资涨34.5%告终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胸有不平要打油 2012-6-8 01:39
问万里大人

自私奸懒是小岗,狗屎怎能扶上墙?
弄虚做假补手印, 欺骗国人为哪桩?
发钱赠物修公路,书记招商醉酒亡。
三十余年仅温饱,何年何月真小康?

分田单干促产粮, 因地制异亦无妨。
为何强制一刀切, 合作再好也分光?
请君试看华西村, 集体经济发展旺。
若无小岗假模范, 多少荒村是粮仓?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8:03 , Processed in 0.020982 second(s), 13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