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另类革命家小传(下)

2019-10-16 00:5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0838| 评论: 0|原作者: 破折号|来自: 激流1921

摘要: 伟大领袖毛主席则将“托洛茨基派”与“日本帝国主义”、“中国汉奸”、“亲日派”并称为抗战期间四个“我们的敌人”,托派居于“四敌”之一,可见主席老人家对该派的“重视”(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

另类革命家小传丨“不断闹腾”托洛茨基——下篇·从统帅红军到流亡他乡(1917-1940)

 激流1917 激流1921 Today

激流原号已阵亡,请关注新号。


作者︱破折号


作者按



说起苏联革命家托洛茨基,相当一部分中国读者是不熟悉的(啥?“脱落刺激”?),但在上世纪前半叶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浪潮中,“托洛茨基”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举几个中国人熟悉的例子:总统蒋公的大少爷经国在苏联留学期间就曾是一名“托洛茨基主义者”;中共的缔造者之一、民国核心期刊《新青年》总编兼主笔陈独秀不但曾经是托洛茨基派(简称“托派”)成员,而且还长期担任中国托派的领袖;还有1921年促成中共建党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是开一大时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紧急让代表们转移会场从而躲过一劫的那位)后来也加入托派并成为荷兰托派组织的创始人;而伟大领袖毛主席——吸一口气,他不是托派——则将“托洛茨基派”与“日本帝国主义”、“中国汉奸”、“亲日派”并称为抗战期间四个“我们的敌人”,托派居于“四敌”之一,可见主席老人家对该派的“重视”(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令世界各地的托洛茨基粉丝都欢呼雀跃,认为这实现了老托在1920年代关于苏联“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预言。直到今天,国内外还有不少“托洛茨基主义者”活跃着,时不时地放出一些“惊人”言论刷新一下我们的眼球。那么,托洛茨基究竟何许人也?这位传奇人物在当年又有何惊世骇俗之举?本文将分三篇展开回顾,介绍这位苏联革命家“不断闹腾”的一生。


这三篇分别是:


上·从参加革命到崭露头角(1879-1904)


中·从中派领袖到加入布党(1905-1917)


下·从统帅红军到流亡他乡(1918-1940


下篇·从统帅红军到流亡他乡(1917-1940)



一、再次当选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




1917年夏,前线俄军遭遇失败,对继续战争的不满情绪蔓延开来。7月3日-4日,彼得格勒士兵和工人群众进行了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盛大游行,约有五十万人参加。在当时,由于认为武装起义的时机尚未成熟,布尔什维克党计划将这次游行组织为一次和平示威活动,而不立即转入起义。4日当天,托洛茨基协同季诺维也夫在塔夫利达宫向游行群众发表演说,号召他们在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后便立刻解散,这一演说也得到了列宁的认同。然而,就是这样一场完全和平的游行活动却让临时政府惊慌不已,哥萨克部队和士官生被匆忙派去实施镇压,数百群众被打死。次日,彼得格勒被宣布全城戒严,《真理报》编辑部被捣毁,涉及一批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名单的逮捕令被下达。这一事件被称为“七月事件”,它表明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实际已经结束,国家政权已经完全转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手中,同时临时政府的反动面目也彻底暴露。七月事件后,布尔什维克的活动暂时转入地下,加米涅夫等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中的代表相继被捕,列宁与季诺维也夫乔装为农民乘火车逃往靠近芬兰的拉兹里夫隐匿。


托洛茨基于7月23日被捕,法庭给了他和列宁、季诺维也夫同样的罪名——曾加入“德国间谍组织”,是“德国的奸细”就在托洛茨基入狱后不久,布尔什维克召开了半秘密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六大”),大会由斯大林主持,在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党的领导人缺席的情况下,总结了自二月革命以来直到七月事件党的革命斗争经验及教训,分析了七月事件后国内面临的新形势,对党的工作做出了若干调整。大会不但将狱中的托洛茨基吸收为布尔什维克,而且选举他为中央委员,得票数仅次于列宁和季诺维也夫。这使刚刚加入布尔什维克的托洛茨基一跃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因而,“六大”在托洛茨基的政治生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多月后,托洛茨基获释出狱。此时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有利于布尔什维克的变化。全国有二百五十多个苏维埃倒向了布尔什维克,而布尔什维克也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重新提了出来。8月31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正式通过了将政权转归苏维埃的决议,提出“唯一的出路是建立由革命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代表组成的政权”,并要求立刻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对几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如石油、冶金、煤炭等)实行国有化,等等。苏维埃中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对这项决议进行了拼命的抵制。为了增强布尔什维克在斗争中的影响力,列宁同意提名托洛茨基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这既是考虑到他曾经担任过这一职位(1905年),也是因为他当时已经公开地站在布尔什维克一方。提名顺利获得了彼得格勒苏维埃的批准,于是,刚刚出狱的托洛茨基就立即成为了全国最重要城市苏维埃的领导人(这一身份为他日后在十月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埋下了伏笔)。


此后,托洛茨基先是在布尔什维克是否要参加预备国会的问题上支持了列宁【注:预备国会是1917年9月份由一些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首领召开的以“民主”名义实现资产阶级联合政府目标的会议上所建立的议事机构,当时也被讥讽为“预备洗澡堂”。加米涅夫、李可夫、季诺维也夫等党的领导人支持布尔什维克参加这一国会,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则反对】,后又在是否立即开始准备武装起义的问题上站在列宁一边【注:在10月10日举行的讨论武装起义问题的中央会议上,列宁提出了把武装起义提上日程的决议案,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对该决议,斯大林、托洛茨基等人支持决议】,表现了对列宁主张的积极拥护。列宁当时也说:“好极了,托洛茨基同志!”而在10月10日中央会议上新选举的政治局七名成员中,托洛茨基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这七人是:列宁、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索柯里尼柯夫和布勃诺夫)。



二、参与领导十月革命




10月16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再次商讨武装起义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并选出了党的起义领导核心“革命军事总部”(成员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捷尔任斯基、乌里茨基和布勃诺夫)。托洛茨基因正在主持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全体会议而未能参加这次中央扩大会。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他提请苏维埃批准成立彼得格勒城市的武装领导机关“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但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员在委员会中占据多数,该委员会的活动实际上处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之下,接受来自布尔什维克党的指令。因此,“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名义上只是隶属于彼得格勒苏维埃的机构,但它的活动从一开始就带有全俄的性质。”在随后的起义准备期,托洛茨基协同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为实施起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起义的成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托洛茨基尤因职务便利多次提供重要帮助。例如,他曾以苏维埃主席的名义签署命令让工人到塞士特洛勒茨克武器制造厂直接领取武器,这一举措让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工人们迅速获得了大量武装)。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托洛茨基还是其他领导人所做的起义准备工作,都是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的,都是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召开会议,对在彼得格勒进行起义进行最后布置。当晚,起义爆发,托洛茨基整晚待在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到10月25日早上,彼得格勒大部分地区意见被起义军控制,只剩下临时政府掌握的冬宫和玛丽娅宫等几处还在负隅顽抗。25日下午,玛丽娅宫(预备国会所在地)被占领。晚上,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的炮声,冬宫也被起义军攻陷,临时政府彻底垮台。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


25日晚10点45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举行。大会宣布建立了新的全俄苏维埃政府,并通过了列宁宣读的《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大会讨论了中央政权的组织机构,并决定在立宪会议召开前,成立人民委员会即苏维埃政府来管理国家。列宁当选人民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为外交人民委员,李可夫为内务人民委员,斯大林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其他职务如教育人民委员、司法人民委员、财政人民委员等也各有其人【注:将“人民委员会”作为新中央政府的名称也是托洛茨基的提议,列宁支持了这一提议,认为“这个名称有浓厚的革命气息”】。


总结可知,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是做过大量贡献的,他本人作为苏维埃主席也是多项起义措施的决策者和领导人之一。斯大林曾在1918年评价说:“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卫戍部队之迅速站到苏维埃方面来,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的这样好,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但是,托洛茨基后来并不满足于这一评价,他在多个场合夸大自己在起义中的作用,竭力把自己描绘成十月革命的最高决策人和组织者,认为自己的作为决定了起义“十分之九”或四分之三的胜利,则明显是言过其实的。托洛茨基在后面的著作中避而不谈列宁和党中央在十月革命中的领导作用,而只一味强调自己所在的彼得格勒苏维埃对起义的直接指挥,表现出了鲜明的个人夸耀心理和英雄主义思想。而他对斯大林等人参加的“革命军事总部”作用的否认,也成为了日后他与斯大林发生矛盾的因素之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05:08 , Processed in 0.014509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