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何谓“帝国主义”?语境、面向与反思 —— 主要基于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评析 ...

2019-10-19 22:5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8016| 评论: 0|原作者: 朱亚坤|来自: 激流网

摘要: “帝国主义”是一个我们经常使用的但在具体应用中含义又相当模糊的概念。因此,回到“帝国主义”的原初语境和内涵,可以帮助我们考察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理念距离以及原则持守所在,从而更加清晰地把握当下。

(三)情境指称多样性:帝国主义体系论和金融资本时代概念


除以上对“帝国主义”的界定外,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论述还有明显的侧重点,这些侧重点既是对“帝国主义”的内涵和外延的重新界认,也是对帝国主义发展趋势的片段式捕捉。其中,值得加以深入研究的是列宁受到布哈林的影响而提出的帝国主义体系论和受到拉法格、希法亭的影响而提出的金融资本时代的概念。

布劳特(J.M.Blaut)指出,列宁的帝国主义分析的原创性和重要性在于其将帝国主义视为一个社会系统加以考察。[42]列宁注意到,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家同盟之间不但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而且在领土上瓜分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关系。与此同时,金融资本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政策不仅形成了殖民地占有国和殖民地两大类国家,而且也产生了各种形式的附属国(比如半殖民地)等国家形式。[43] “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44]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瓜分世界而形成的一定的关系网络,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不平等的经济政治体系。这一体系论视角是对阶段论、特征论的高度凝练。

此外,列宁还从金融资本的角度来界定帝国主义,他分析指出:“大银行靠数千亿资本统治整个世界,把整个整个工业部门同资本家和垄断者的同盟联结起来,——这就叫作帝国主义,它把全世界分成了三个极富有的掠夺者集团。” [45]这三个掠夺者集团分别是以英国为首、以德国为首和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本垄断集团。在1919年2月起草《俄共(布)纲领草案》时,列宁总结道:“世界资本主义现在(约从20世纪初开始)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或金融资本时代,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46]这指出了金融资本统治世界的强度及其集团化方式分裂世界的极化趋势,强调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在原先提出的帝国主义的五个特征中凸显出了金融资本及其重要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尽管列宁此时没有对垄断和金融资本作出细致的区分  [47],但他极具洞察力地注意到了金融资本与垄断资本之间互为增强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世界历史事件与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由此更加确证了他的帝国主义阶段论。

综上所述,列宁与霍布森、希法亭、卢森堡、布哈林和考茨基等人给“帝国主义”下定义的角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批判性继承又有独创性发展,既有对政治或经济的单方面强调也有对社会发展某阶段的综合性论述。从帝国主义政策论跃迁至关注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具象层面的特征论视角,关联到指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阶段论视点,而后强调帝国主义也可用来表示一种新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不平等的世界体系,最后又在不同的语境中突出金融资本的特殊时代意蕴,列宁正是通过深化阶段论意蕴从而有力地增进政策论与阶段论的共同性,又通过弱化政策论而力图消弭政策论与阶段论的差异性,创新性地实现了对多元视角的高度综合,彰显了其理论创新能力的卓绝超拔。


四、“帝国主义”定义的当代发展与现实反思


列宁的帝国主义定义对不同视角的整合使我们认识到,无论是政策论、阶段论,还是特征论、体系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看作是帝国主义多样化形态的体现。起初,帝国主义表现为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采取的殖民政策,而后,随着自身力量的膨胀,帝国主义从整体上推进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帝国主义与各地域的社会的具体特征相结合,进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历史形态,而无论何种形态又总是处在形成、变化和更替当中。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纵深发展,列宁在帝国主义特征论中所揭示的五大特征也发生了历史性演变。例如,他所强调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瓜分殖民地的特征在当代业已消失,其典型历史案例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但殖民型帝国主义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过时。在对帝国主义的综合考察和多维定义当中,列宁突出强调了垄断和金融资本等帝国主义的核心特征及其可能的发展,其有关帝国主义是一种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乃至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不平等结构的资本主义实质。上述核心论点依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武器。以帝国主义的经济垄断这一本质特征为例,列宁当时着重揭示的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已发展成国际垄断和全球垄断,乃至普遍化的垄断资本。[48]这表明:帝国主义的某些外部特征虽然消失了,但其本质特征深化了,因此,我们对“帝国主义”概念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罗纳德·奇尔科特(RonaldH.Chilcote)分析指出:“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人们广泛地使用帝国主义这个术语,但赋予它的含义却很不同。” [49]使用一个词与定义一个词虽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关联,但下定义本身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在今天,“帝国主义”一词一般是指更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控制[50],而这种控制是多面向的。从保罗·巴兰(Paul Baran)对世界经济发展中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剥削体系的强调,到冈德·弗兰克(Gunder Frank)有关一体化垄断性帝国主义时期的依附性问题的分析,再到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部与外部的区分和讨论,这些理论或视角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对列宁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特殊历史阶段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落后国家而形成的世界体系等相关论点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对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过程中帝国主义的持续性影响所做的当代反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伦理帝国主义、生态帝国主义、科学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算作是帝国主义概念的新变种。[51]从21世纪初开始,“新帝国主义”一词逐渐被学界用来概括不同于经典帝国主义的一种新特征和新趋向。哈维分析指出,新帝国主义是权力的领土逻辑和权力的资本逻辑这两个要素的矛盾的融合。[52]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和安东尼奥·奈格里(Antonio Negri)虽然肯定了列宁对帝国主义概念的政治再阐释的意义,但他们认为,民族国家主权已经衰落,一种脱胎于经典帝国主义的帝国——全球化的主权形式已经开演。[53]埃伦·伍德(Ellen Wood)则批评奈格里和哈特有关民族国家主权衰弱的论点,认为在新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国家仍是资本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  [54],传统殖民型帝国主义已经发展成为经济资本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在本质上是对资本逻辑的强化以及对其蔓延趋势的强调,这实际上与列宁的帝国主义定义并没有太大区别,两者都是从资本扩张的本质出发,只是对资本扩张的程度及其影响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新帝国主义所揭示的国家与资本的复杂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55]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帝国主义”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其内涵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会吸收、融合与产生新的认识和见解,由此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作用和理论意义。[56]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秉承列宁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视角而提出的有关帝国主义的多样化观念,即确立一个基准线,由此来清醒地评判各种帝国主义观点,这会使我们获得某种程度上的理论自觉,避免在理论多元化幻象中迷失。列宁坚持从马克思对生产的基本关注出发,极具洞察力地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资本集中发展到垄断这一新现象入手,进而详尽地考察了银行及其新作用、金融资本及其统治的确立、资本输出和多种形式的殖民统治,依此构筑了一幅帝国主义势力发展的时代图景。帝国主义这一宏大景观容纳了政策论、阶段论、特征论和体系论等多重视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帝国主义理解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外扩张的一种手段或政策,而应当将其理解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彰显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矛盾及其特征的一种概括。只有从这个意义来审视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观念,才能明白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特殊贡献之处。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时代条件下,跨国生产与出口削弱了对帝国主义的辨识和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的认知,[57]如何“重新发现帝国主义”[58]显得更为紧要。一系列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使帝国主义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突出了一个核心的命题:形势越是复杂多变,就越要回到“帝国主义”的原初语境和内涵,以此考察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理念距离以及原则持守所在,从而更加清晰地把握当下。


注释:

1.Murray Noonan,Marxist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A history,London /New York: I. B. Tauris & Co. Ltd, 2017,pp. 255 - 256.

2.《大美百科全书》编委会编:《大美百科全书》第14卷,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479页。

3.参见谢大任主编:《拉丁语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71页。

4.《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修订版第8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7页。

5.参见马健行:《帝国主义理论形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9页。

6.参见罗伯特·格沃特、埃雷兹·曼尼拉主编:《一战帝国:1911—1923》,梁占军、王燕平、钟厚涛译,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7.李兴耕:《俄学者科洛米伊采夫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载《国外理论动态》1997年第14期。

8.实际上,在霍布森之前就已有一些理论家对帝国主义展开了深入研究。参见Richard B. Day and DanielGaido,“Discovering Imperialism: Social Democracy toWorld War I.”,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ook Series,Vol. 33, Leiden: Brill,2012.

9.参见约·阿·霍布森:《帝国主义》,纪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2、85—86、116页。

10.保尔·拉法格:《拉法格文选》下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3页。

11.参见《列宁全集》(第2版增订版)第54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66—267页。

12.参见奥托·鲍威尔:《鲍威尔言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13—16页。

13.参见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福民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92页。

14.参见安东尼·布鲁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陆俊译,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

15. 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舜、吴记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59页。

16.同上。

17.参见罗莎·卢森堡、尼古拉·伊·布哈林:《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柴金如、梁丙添、戴永保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9—160页。

18.政策和手段两个概念虽有很大区别,但两者也有意义通约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指涉一种或多种为达到某种特点、目的而采用的方法的具体化过程。

19.参见熊敏:《罗莎·卢森堡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之辩》,载何萍主编:《列宁思想在二十一世纪:阐释与价值》,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89—398页。

20.参见尼古拉·伊·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蒯兆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8—89页。

21.同上书,第51页。

22.参见尚伟:《布哈林帝国主义论解析及其现实意义》,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 年第 10 期。

23.卡尔·考茨基: 《帝国主义》,史集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4 年版,第 24 页。

24.卡尔·考茨基: 《考茨基文选》,王学东编,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296 页。

25.《列宁全集》( 第 2 版增订版) 第 27 卷,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 404 页。

26.参见马健行、高峰等: 《垄断资本概论——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论·历史与当代》,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21 页。

27. Hitoshi Shizuta,“Imperialism as a concept”,Kyoto University Economic Review, Vol. 31, No. 1 ( 70) , 1961,pp. 1 - 13.

28.《列宁全集》( 第 2 版增订版)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 194 页。

29.《列宁全集》( 第 2 版增订版) 第 22 卷,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 125 页。

30.《列宁全集》( 第 2 版增订版) 第 27 卷,第 118 页。

31.约翰·威洛比( John Willoughby) 质疑列宁将帝国主义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的定义,他认为列宁的定义太普通又太特别。太普通是因为这一定义会使我们偏离或者忽视当今领土统治和压迫以及民族国家冲突对于理解帝国主义的重要性;太特别是因为这一定义受制于 20 世纪早期的历史情境,国际资本主义被当作理解帝国主义的基础条件。参见John Willoughby,Capitalist Imperialism Crisis and theState, London: Harwood Academic Press,1986,p. 7。

32.《列宁全集》( 第 2 版增订版) 第 27 卷,第 401 页。

33.同上。

34.同上。

35.陈其人: 《帝国主义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62 页。

36.《列宁全集》( 第 2 版增订版) 第 27 卷,第 401 页。

37.参见《列宁全集》( 第 2 版增订版) 第 27 卷,第 324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11:18 , Processed in 0.013965 second(s), 1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