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时代晚期经济政策的“左”与“右”

2019-10-26 01:1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2247| 评论: 0|原作者: 老田|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本文是在微群讨论历史话题的发言,稍加整理而成,主要就官场中间的“主流趋势”与“投机潮流”,不同政见之间的聚讼焦点与各种观点主张的现实寄托,以及事实证据、逻辑与结论的关系等方面,简要回顾一下毛时代晚期经济政策与执行过程中间的“左”与“右”问题。
当年非毛化或者揭批四人帮时期,因为找不到四人帮干预经济搞极左的证据,就搞张冠李戴把宣传大寨时期一些记者的口号化说法,扣到毛主席或者四人帮头上,说那些就是他们在经济上搞极左的证据。

  毛时代晚期经济政策的“左”与“右”

  老田

  在1980年代之后,以谣言支撑历史书写成为某些精英的努力方向,这个努力过程也显著地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历史的看书。谎言应当剥去,还历史以真实。

  本文是在微群讨论历史话题的发言,稍加整理而成,主要就官场中间的“主流趋势”与“投机潮流”,官僚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以及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干预的主渠道,不同政见之间的聚讼焦点与各种观点主张的现实寄托,以及事实证据、逻辑与结论的关系等方面,简要回顾一下毛时代晚期经济政策与执行过程中间的“左”与“右”问题。

  有人说,毛时代的左派没有能力治国,所以,不得不使用右派。这样看来,似乎治国的人力资本被右派垄断了,果真如此吗?邓小平、胡耀邦有能力?把一胎化的极端计划生育政策,确立为基本国策,这样的极端政策完全依据拍脑壳生产的谎言宣传材料而做出,今天事后检验的结果,到底怎么样?对了还是错了?此种反智状况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对立于人民且把人民视为消极因素的反动右派,很难具有真正的智慧。数学网友总结了一个“右派大笨蛋定律”,这个定律,在毛时代的官场也不见得就不适用。

  1979年,某些人为了边缘化陈云,开始迎合地方官僚的投资饥渴症,搞放权让利让各路诸侯都一起上马办企业,结果先后三轮投资都统统失败了,这也叫有能力!这也说明,一个人如果私心太重的话,往往会投机心理占上风,决策或者政策选择会偏离公认的常识。当然,官场机会主义的存在,给一些投机者以巨大启示:顺着官场机会主义的需要去操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主动跟随。也就是说,在一切政策中间,顺应官场机会主义的政策,会在执行环节得到最高限度的落实。

  说右派能力强,一个主要依据是在官场受欢迎,说话有人听,执行力占优。这个方面的差别,说到底是一个阶级阵线问题,在文革把阶级与政治阵线完全明朗化的条件下,左右翼的在官僚阶级中间的“市场行情”,是从属于阶级关系中间的对抗性与不兼容范围的,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能力与智慧的事项。彻底否定文革之后,有些马屁精宣传,把这个现象说成是官员个体能力和得人心与否问题,这是否弃“阶级斗争为纲”的分析框架之后,搞张冠李戴式的因果捆绑。有些自居左翼,也抄袭这样的分析方法及其结论,难道发现了什么新的事实依据吗?据你们所知,四人帮到底在政治方面认识错误,还是参与过经济决策提了错误意见?

  甩开混沌不清的事实,人云亦云的传言,还可以就官僚组织内部一般分工协作状况,进行对照检验。共产党执政时期的中国,拥有全球乃至人类历史上最大官僚组织机器,任何个体在这样的管理机器中间,都缺乏起码的信息与知识去介入全部管理事务,不得不按照分工协作的规则参与一部分组织运作,再高级别的官员,再能干或者喜欢到处伸手的跨界行为,也有其最高限度。个体官员,都只能在这个官僚组织担负一个方面的工作,从未有人能够干预一切,或者能够四两拨千斤去发挥超常影响力。按照郭松民的说法“毛主席给了四人帮几个人批判权,没有给过执政权。”这个很符合事实。这几个人也从未介入或者负责过经济决策或者经济主管工作,这些都是周总理和李先念等几位副总理的职权和职责范围。

  江青对毛主席抱怨过:九大之后她就是一个闲人,毛主席安慰她说:我也是看材料啊。从中央与国务院的具体分工看,四人帮中间张春桥主管过教育和意识形态,姚文元具体负责过编辑《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那些抄袭官方宣传资料的人士,也没有出示新的证据能够证明:江青等几个人曾经插手过经济工作,还产生过实际影响。至少在海量的深揭狠批四人帮的材料中间,至今也没有披露过哪怕是一条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这几个人参与过决策或者具体执行过什么样的极左经济政策。

  就高官的个体能力和素质而言,毛时代的经济体系,地方和企业运作中间的主动性较强,有一个较为稳固的微观基础。至于说某个上层的能干性,显著促进或者促退了宏观经济表现,还真没有发现过这样的案例,而且,不要说一个国家,就算是一个企业,想要具备促进其市场表现的显著提升,哪怕是技术进步业已到位的条件下,按照小钱德勒的看法,也得进行成功的“三重投入”(设备和厂房等硬件投入、市场购销网络的建设以及管理结构方面的投入),在三重投入中间管理结构投入耗费时间最长,平均而言一个企业在技术成熟后到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管理结构投入需要大约十年时间。

  一个高级别官员,做几次讲话,甚至还来不及完成决策程序或者政策下达,能够在几个月或一两年内,就能够显著促进或者促退宏观经济实绩,这是神仙也做不到的——一个神仙也没有能力创新性地改变大部分“非神仙下属”及其所在的管理结构。宣传干事或者秘书写的“首长英明伟大”之类的材料,看看就好,要真是信了,那就是反智了。而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运作实绩,恰好说明,文革期间在绝大多数省区执行军管职能的老军头们,虽然建国后一直身居军营,外在于经济管理过程也因此极度缺乏经验,但他们还真的没有把经济弄坏成咋样,与刘邓陈云这些被吹得很高的执政团队相比,也没有见到他们差到哪里去。甚至,因为这些军官对于教育和医疗行业没有定见或者偏见,他们在地方主政时期,没有主动和积极地去妨碍农村合作医疗事业与小学教育的普及过程,基层小干部们就能够起来热切地响应成功经验,结果短期内就普及了,这应该算是一个“外行们”的“消极”贡献。而文革刚刚一结束,卫生部和教育部一经恢复权力,官老爷就要按照他们的思维定势来搞,结果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就陷入快速的萎缩趋势之中。

  上面分析过:四人帮这几个人都不在经济管理部分任职,也为发现他们的主张进入决策或者政策执行过程。他们发挥自身影响的主要方式,主要是作为批判者或者宣传者在起作用,也就是说,他们透过宣传发布的观点如果需要产生实际作用的话,还必须透过决策与执行环节,如果仅仅只是有某种观点的话,那实际影响就很有限了。

  当然,如果拒绝独立思考,同时也拒绝深入搜寻准确的事实材料,仅仅依靠阅读深揭狠批四人帮时期的宣传材料,还是很容易得出谁谁极左印象的。问题反而是:那些东西说的是事实吗?要做点验证,普通人进不了中央档案馆,但如果他们的观点和主张至今依然只存在于档案馆——那就说明他们的主张对于现实的影响为零,因此,一个人的思想主张必须见之于社会现实之后,才能够干预现实。而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人的主张要发生影响,最重要的渠道是透过预算和投资分配、财税和金融政策去发挥作用,否则对于实体经济的运作就影响不大。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获得验证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思想主张是否发挥过作用了,作用到底是大还是小。

  我们可以对照检验一下姚文元主编《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面推出的正面文章和负面材料,各有些什么,到底是左了还是右了?如果降一等的话,与张姚关系密切的朱永嘉等人,主编了上海的《学习与批判》等杂志,他们在宣传阵地上又肯定或提倡了些什么,这些材料虽然对于实体经济运行影响不够直接,但肯定能够说明他们的一些经济主张,查阅这些文献,能够发现,文革期间支持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推广鞍钢宪法(检索光盘,发现1968年《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主题包含鞍钢宪法的文章,1978年最后一次出现),宣传工农业高涨的各种先进典型,始终是占主流报道,批判歪风邪气的文章也有,但极少且很有节制,多针对小概率的极端案例(多为接近于犯罪的恶劣案例),这很少会构成真正的思想障碍或者禁区。

  是否支持社队企业的发展,在毛时代的经济政策辩论中间,占据中心位置。这个方面的分歧,包含着是否支持向地方放权,是否肯定农民办工业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当时冲击一统天下的经济计划的主渠道。对于今天闻名世界的华西村,1970年之后《人民日报》几乎每年都有一次正面报道,1975年上海的《学习与批判》还发表过长篇的实地考察文章,并配有手绘图。

  毛时代是公有制企业的一统天下,这个方面没有不同政见,具体政见分歧集中于是否支持中央计划独断天下,以及对计划外的“准市场经济”的宽容度——对集体企业尤其是社队企业的支持度。在这两个方面,姚文元他们是支持毛主席“公社办工业”的主张的,支持集体工业肯定就要部分地肯定准市场经济——这没有别的原因,集体企业规模小,多数不能列入国家计划,其产供销一开始就得面对市场。去看看姚文元主持编辑的杂志和报纸,发过多少肯定社队企业的文章和先进典型。恰好相反,毛时代反对农村社队企业,反对准自由市场的是陈云李先念邓小平等人,他们死抱住建国初期反对通货膨胀的老经验不放,什么经济流与货币流都想要监控住,认为放开这个部分会冲击宏观经济计划;1970年代很多大国企,囿于投资计划的严苛与招工制度的僵化,往往与农村社队工业联手,把部分生产环节外包出去——此即所谓的“厂社挂钩”,结果国企在没有新投资、新厂房与新招工计划的情况下,生产成倍地扩大,上海的自行车等行业的产能急剧扩张,就是这个模式;与此同时,郊区罗店公社等地,出现了一批年产值千万量级的社队企业。

  不仅如此,相当部分社队企业的产品还直接进入市场,并不经过国家计划和商业渠道,短缺经济时代这些产品与货币的相向流动,主要是由产品销售地向产地派驻“采购员”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当时社会安定,骗子很少,银行等机构那时还有些积极的服务精神,为此创造了“托收承付”以及后来的“托收无承付”等结算方式,服务于社队企业的产品实现需要。所谓托收无承付就是无需付款方事先的正式承诺(无需正式合同与盖有公章的承诺书),仅仅凭借采购员手写的提货收据,银行即可代办委托收款业务;到了1970年代后期,毛周去世后李先念的发言权大幅度上升,他对此深恶痛绝,发表公开讲话反对“采购员满天飞”“白纸条满天飞”,此后银行停止过一段此类业务。

  据老田所知,上海地区的银行与税务部门放下架子,深入工厂调查研究,寻找新的服务空间,与上海造反派黄金海(纺织厂六级老工人)有关,他进入革委会且参与财贸管理之后,狠批银行、税务和商业部门对工厂和消费者,是长期的老爷作风与修正主义架子。此后上海地区银行、税务和商业部门,多有下厂劳动和调查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上海南京路的24小时商店营业试点,银行的新业务均与这一新的努力方向有关。应该说,这些加强老爷部门服务水平的努力方向,恰好是王张江姚所支持的文革胜利象征和“新生事物”,其出现多与造反派进入官场且狠批官老爷恶习的推动过程有关,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恰好是那些“一贯正确”的老干部群体。在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四人帮与毛主席一致,显属观点偏右,陈云李先念包括邓小平到是真正的“左派”。

  文革后揭批四人帮时期,说上海与河南都是四人帮影响的所谓重灾区,是所谓的“造反派掌权”的地方。但是,文革期间经济增长,恰好是这两个地区在全国领先,这也应该能够说明相当一部分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7:08 , Processed in 0.01281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