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弘扬钱学森的民族自尊和和自信精神

2019-11-27 00:4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943| 评论: 0|原作者: 岳青山|来自: 察网

摘要: 陈赓大将问我:“钱先生对我们‘哈军工”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我说:“钱先生对我们新中国有这样装备新颖和管理井井有条的军事工程学院非常高兴。但他对学校里请了那么多苏联专家来教书,很不以为然。他说,难道我们中国人不会教书啊,请那么多外国人来做什么
陈赓大将问我:“钱先生对我们‘哈军工”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我说:“钱先生对我们新中国有这样装备新颖和管理井井有条的军事工程学院非常高兴。但他对学校里请了那么多苏联专家来教书,很不以为然。他说,难道我们中国人不会教书啊,请那么多外国人来做什么!‘哈军工’的教师好像事事都要听从苏联专家,显得很被动。这对学校的发展很不利。”陈赓一听,就兴奋地站了起来说:“哎呀,钱先生民族自尊心这么强,多么可贵啊!”​

【本文为作者岳青山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岳青山:弘扬钱学森的民族自尊和和自信精神——读《钱学森传》札记

今年是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同志逝世十周年。随着时光流逝,我国人民对钱老愈加思念,更加崇敬。钱老作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伟大“人民科学家”,不仅创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国面临着世界的百年大变局,学习和弘扬他的的民族自尊和自信精神,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集《钱学森传》(中国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有关民族自尊和自信精神的若干片断,以飨读者。

一、哪个“敢和我比,期末看谁的成绩好?”

1929年9月,钱学森本着“铁路救国”的理念,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但经历过1932年发生在身边的“1.28”沪淞抗战后,他的思想发生重要的转折,从“铁道救国”,转向了“航空救国”。于是,他便在1934年交大毕业后,走出国门,来到美国西雅图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机械工程。

那几年里,

【“最不能让钱学森忍受的是种族歧视。他难以忘记上海外滩公园门口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的牌子。到了美国,这种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甚至到了愚昧的地步。”】
【钱学森晚年回忆说:我年轻时也争强好胜。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一个美国同学当着我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不讲卫生、愚昧无知等等。我听了很生气,立即向他挑战说:‘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敢和我比,到了期末看谁的成绩好。’
在场美国同学听了,都哑口无言。
事实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有位教授对学生进行考试时,出的都是偏题、怪题,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出来。同学们气愤不已,认为这位教授有意让他们难堪。于是聚集起来,要找这位教授抗议。他们来到教授的办公室门口。教授似乎知道他们要来似的,关着门,门上贴着一份试卷,卷面干净整洁,每个题的运算过程和答案,清晰正确,没有一处修改或涂抹的痕迹,可见是一口气轻松地做出来的。卷首上面,教授打了一个大的“A”,后面还有三个醒目的“+”号。这份答卷考生的名字,清楚写着:钱学森。
本想闹事的学生们,看着试卷全都呆了。钱学森这个名字,从此深深地刻印在他们的脑子里,让他们再也不敢小视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第61-62页)】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成为年轻学子的翘楚。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顺利取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第63页)】

二、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气愤地离开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实践性很强,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实践经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就要被安排到飞机制造厂实习。但当时美方规定,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允许美国学生去实习。这就引起外籍学生的不满。经过交涉,最后,欧洲学生可以去了,但中国的学生依然不能去。钱学森被排斥在实习的门外。

在美国这个标榜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度,居然存在如此程度的种族歧视,这对钱学森是个强烈的刺激,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他向校方提出抗议。但得到的答复是:你可以不学,回到中国去。

不学就不学!钱学森气愤地离开那个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第63-64页)

但学业未成,又何以回国?

三、所想所做“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

“既然学习航空工程受到限制,钱学森决定改变专业方向,学航空理论。”这就无须去飞机制造厂实习了。

美国航空理论研究中心在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那里有一位冯·卡门教授,是大名鼎鼎的航空理论权威。钱学森决定去找他。

他此次去见冯·卡门完全是毛遂自荐,没有导师推荐,之前也没有与他有过交往。冯·卡门后来在自传中,回忆了这次见面:

【“1936年一天,钱学森来看我,征询关于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见,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抬头面对这个身材不高、精神严肃的青年打量了一下,然后向他提了几个问题。所有问题他回答得异常正确。顷刻之间,我就为他的才思敏捷所打动,接着我建议他到加州理工学院来继续攻读。”(第66页)】

加州理工学院,名声很大,聚集了不少精英。“它的重点是培养有见识的人,培养在科学技术前沿打头阵、冲锋陷阵的人。”据说,该院至今共有27名校友和教授获得28次诺贝尔奖。

钱学森后来回忆说:

【“在这里,拔尖的人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局限于迈小步,那是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第68页)】

那么,一这场“航空理论”的竞赛中,究竟是谁“想的、做的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事实就是铁证。

钱学森在读博期间,就在“科学技术前沿打头阵”,为世界航空界作出了两大杰出贡献。

一是创造了著名的“卡门——钱近视”公式。

【“20世纪30年代,老式的螺旋桨飞机正在向喷气式飞机发展,飞行速度不断提高,已经开始接近,甚至超过音速,即340米/秒。
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或超过音速时,空气的可压缩性开始产生作用,致使飞行阻力急速增加。这时飞机的机翼就会出现抖动和震动,严重时会使飞机突然失去攀升力,急速坠落。这一现象航空学里称为“音障”。”】

冯·卡门要求钱学森把这个课题作为博士论文研究课题。这显然是太难了。要知道,这是当时航空界许多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课题,何况是一个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呢。

但冯·卡门不这样看。他说:

【“我发现他(指钱学森——作者注)非常富有想象力,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他的这种天智我是不常遇到的。”】

在大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两年的艰辛探寻,钱学森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采用来流状态处的切线作近似,得到亚音速气流中的压缩性对翼型压强分布的修正公式,成功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机身、机翼会发生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

这就是著名的“卡门——钱近视”公式。

而这就是钱学森在博士论文《可压缩流体二维亚音速流动》中提出的。

这个公式公开发表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以后长时期里,被广泛用于机翼型的设计。年轻的钱学森由此在世界航空界名声鹊起。(第72页)

二是科学地解决“热障”难题。

在此之前,航空界普遍认为,飞机要飞行时,周围空气是冷的。而钱学森通过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他认为,飞机在高速飞行下,对飞行体起到了加热作用,由此造成飞行表面温度升高,甚至损坏飞行体表面材料。这就是“热障”理论。它同样是飞机高速飞行时必须排除的一个障碍。

钱学森给出了一个算例,即飞行体以6倍音速飞行时,未采取防热措施的飞行体表面,温度可以达到外界空气温度的8倍!必须对飞行体表面采取有效的冷却或防热措施,才能实现高速飞行。这一结论,不仅对飞机实现高速飞行,以至对后来火箭、导弹的研制,都有重要的意义。(第72页)

1939年夏天,钱学森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并被任命为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顺理成章地成了冯·卡门教授的“亲密伙伴”。他在加州工学院还“为弹性薄壳理论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第76页)

可见,钱学森作为中国留美学生,在读博期间,和同学“竞赛”还真做到了“比别人高一大截”!

四、“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越过了我”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的20年,在航空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火箭专家。在反法西斯二战中,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

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十分兴奋,毅然决然回国参加建设。“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准备回去了”。但美国却敌视新中国,千方百计地阻挠钱学森回国。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甚至恶狠狠地叫嚷:

【“钱学森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到共产党中国!”】

于是,美国就无中生有,编织罪名,污蔑钱学森是中国间谍,将他逮捕关押、软禁、严密监视长达5年。

在此艰难痛苦期间,钱学森还创立了“工程控制论”这门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这样写道:

【“工程师偏重于实际,解决问题,不擅于上升至理论高度;数学家则擅长理论分析,却不善于从一般到个别去解决问题。钱学森则是集两个优势于一身,高超地将两个轮子装在一架战车上,碾出了工程控制研究的一条新途径……”(第150页)】

钱学森在软禁期间取得了另一重大研究成果,就是《物理力学讲义》。在这部《物理力学讲义》里,钱学森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提出了物理力学这一新概念,主张从物理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了过去只能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传统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新中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在1950年10月25日,还毅然决然出兵抗美援朝,五战五捷,把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逼得“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签订停战协定。

正是在此历史条件下,由于新中国的强力帮助,美国不得不释放钱学森,准其回国。

【“此时的钱学森,真可以用归心似箭来形容。美国是他的伤心之地,他一天也不想待下去了。离开美国之前,钱学森携夫人……向恩师冯·卡门告别。”】

见到冯·卡门时,钱学森送上自己撰写的两部学术著作。一部是《工程控制论》,另一部是《物理力学讲义》。

冯·卡门迅速翻阅《工程控制论》这部著作后,充满情感地对钱学森说:

【“你现在已经超过了我,我为你感到骄傲!”】

须知,冯·卡门教授乃世界上大名鼎鼎的航空理论权威,是世界上研究空气动力学的顶尖人物。早在第一次大战期间,他在德国致力于飞机设计和航空理论的研究,就提出过著名的“卡门涡街”理论。这一理论成为飞机、船舶、赛车设计的理论基础。30年代之初,希特勒上台后,身为犹太人的他,只好来到美国。1963年2月,美国授予冯·卡门科学勋章,以表彰他对美国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是美国授予科学家的第一枚科学勋章。

冯·卡门如此赞誉钱学森,“你现在已经超过了我,我为你感到骄傲”,应当是发自内心的“实话实说”,并非过誉不实之词!

临别时,冯·卡门拿出自己的一张近照,题上了“不久再见”几个字,又签上自己的名,作为分别礼物送给钱学森。(第155页)

五、不能依靠苏联专家,“要做最先进的、前人没有做成功的研究”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国土,回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值得骄傲的国家,有着4000多年文明的国家”(第172页)

中国科学院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了让钱学森更多地了解新中国,从1955年11月22日起,又安排钱学森到东北地区参观。

在东北地区,钱学森先后在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鞍山、大连七个城市,参观了全国最大的钢铁厂、煤矿、水电站、炼油厂、汽车厂、电机厂、飞机厂,还和不少教授、专家进行了座谈。

看了这些,钱学森非常兴奋,并开始考虑更高层次的问题。在参观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和建议:

【“科研机构应当研究应该研究关键的问题,而不是去研究那些具体的细节问题。”
“目前工厂中严重的问题是缺乏设计人员。不能靠苏联专家,否则一定要已经有的我们才能够有,永远跟在后面”。要大力培养设计人员,而且赶快下手,培养的方法要像工人那样,订师徒合同包教包学。不应该有依靠苏联的思想,好像没有苏联专家就什么也搞不起来了。”
“做科学研究工作要发扬集体智慧,不能各搞各的。任何成就都离不开群众的智慧。”
“从事科学研究,要有这样的抱负,要做最先进的、前人没有做成功的研究,要把自己的见解提高到世界水平,要以这样的的水平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基础。”
“目前国家给教授、专家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条件太好了,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好的条件,但是,教授、专家们的勇气很不够,总觉得自己无把握,彷徨,这太保守了。”(第185页)】

在当时中苏关系尚处在“蜜月”时期,提倡学习苏联,钱学森直言,“不能依靠苏联专家”,许多人听了感到剌耳,但后来历史发展证明,钱学森的这种观点真不失先见之明。

六、“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了一截不成”

1955年11月25日,钱学森在中科院朱兆先的陪同下,驱车到“哈军工”办公楼前。他刚下车,只见一大群穿着将校军服的军官们迎到车前,为首的一位首长,肩佩大将军衔,和颜悦色地伸出右手,大声地说:“欢迎钱先生来学院参观指导,我是陈赓!”

钱学森一下子愣住了……

陈赓虽然担任“哈军工”的院长,但他依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时主要在北京总参谋部办公。

钱学森急忙握住陈赓的手,激动地说:“你好,陈院长,你这是……”

陈赓率真地说:“我今天起了大早,刚从北京飞来哈尔滨,我要为钱先生接风洗尘啊!”

在陈赓的陪同下,钱学森参观了“哈军工”的各个重要单位。

炮兵工程系副主任任新民教授,引导钱学森看了火箭实验室,引起钱学森极大的兴趣。

钱学森对陈赓说:“任教授是你的火箭专家,我今天有幸认识了他!

这时,陈赓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面对钱学森,认真地问道:“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望着陈赓,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不假思索地说:

【“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了一截不成?”】

陈赓大喜过望,紧紧握住钱学森的手,大声地说:

“好极了!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一诺千钧!

钱学森后来回忆同陈赓这次会面时说:

【“我那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呢,中国人不行啊?所以,就回答得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了一截?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第192页)】

七、“钱先生民族自尊心这么强!”

1955年12月23日,在东北地区参观考察一个多月的钱学森,由朱兆祥陪同钱学森来到北京。

朱兆祥回京后,按科学院办公室通知,立即去一个指定的地方,即中南海附近灵境胡同一座四合院。院门口有军人站岗,不知是哪位领导会见他。忽然一阵熟悉而爽朗的笑声传来,陈赓大将亲自到门口,说:“欢迎科学院的同志光临!”

原来这是陈赓大将的家。陈赓特地请科学院朱兆祥来是想专门听取一下钱学森在“哈军工”参观考察,有些什么宝贵意见和看法。

朱兆祥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陈大将在家里召见他的情景:

【陈赓大将问我:“钱先生对我们‘哈军工”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我说:“钱先生对我们新中国有这样装备新颖和管理井井有条的军事工程学院非常高兴。但他对学校里请了那么多苏联专家来教书,很不以为然。他说,难道我们中国人不会教书啊,请那么多外国人来做什么!‘哈军工’的教师好像事事都要听从苏联专家,显得很被动。这对学校的发展很不利。”
陈赓一听,就兴奋地站了起来说:“哎呀,钱先生民族自尊心这么强,多么可贵啊!”(第197页)】

八、美国搞出第一枚导弹用了近10年时间,我们用5年时间是可以的。

1955年12月26日下午,钱学森在陈赓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医院看望彭德怀。彭德怀亲切地拉着钱学森坐在自己的身旁,没有寒喧和客套,谈话直入主题。

彭德怀说:

【“钱先生,我是个军人,今天找你来,想谈谈打仗的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想打人家。但若是人家打来,我们也要有还手的能力。”】

彭德怀又说:

【我想和钱先生探讨一下,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如果研制300公里到500公里的导弹,需要多长的时间?……】

钱学森说:

【“搞导弹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支搞研究和设计的队伍,需要建立一些场面试验设施,也需要有专门的工厂,原材料需要全国有关部门的支持。至于人力、物力还需要仔细估算一下。时间嘛,美国从军方开始搞导弹算起,到搞出第一枚导弹,用了近10年时间。我想,我们比他们快,用5年时间是可以的。”】

彭德怀听了很满意,高兴地说:

【“好,钱先生,有你这些话,我们就放心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就靠你们这些知识分子。”】

接着,他坚定地说:

【“就是当掉裤子,也要上导弹!”】

这让钱学森感受到新中国领导人身上,有一股震掝的力量。(第199页)

九、“要上天,请找钱学森”

钱学森和毛主席的心是相通的。他坚信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的能力,豪迈地提出,外国人能造的,中国人也能造,中国人并没有比外国人矮了一截。

这是放大炮吗?吹牛皮吗?

不是。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走完了漫长的百年人生。新华社在《钱学森同志生平》,用11个“第一”,概括了钱学森的对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做出的卓越贡献,就是对客观实际的如实反映。

⑴、1956年,钱学森参与筹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院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枚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兼任院长。

⑵、1956年,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

⑶、1960年2月,指导设计的第一枚液体探究火箭发射成功。

⑷、1960年11月,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⑸、1964年6月,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一起组织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

⑹、1966年10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⑺、1970年4月,牵头组织实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

⑻、1971年3月,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中国研制应用卫星、通讯卫星积累了经验。

⑼、1972年至1974年,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⑽、1975年指挥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⑾、1980年5月、1982年10月、1984年4月,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首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飞行试验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讯卫星发射任务。

钱学森回国后,总共创造的11个“第一”充分地证明,他回国之初,答陈赓将军所问“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说的那句震聋发聩的名言:

【“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了一截不成?”】

何况,中国不仅“能造出来”,还“造”得更快、更好。

在导弹研制方面:中国人研制导弹,如果从中央1956年10月15日批准研制导弹规划算起,至1960年10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圆满成功,只用了4年;而美国从军方开始搞导弹算起,到搞出第一枚导弹,用了近10年时间。

再以研制人造地球卫星而论:中国1970年4月发射成功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重量达173公斤,超过苏、美、法、日四国此前发射卫星重量的总和,并且,中国的卫星还能播送出“东方红”乐曲。在研制速度上,从成功爆炸原子弹,到成功发射人造地地卫星,美国花了12年,苏联花了8年,而我国仅仅用了五年半时间。

马克思有句名言: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惧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资本论》第一卷,法译本之序与跋)】

钱学森就是这样!

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一个人如能在尖端科技方面做出一、二个“第一”,那就够“伟大”了。而钱学森总共创造了11个“第一”,就更是“伟大中的伟大”了。

何况,他“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新华社:《钱学森同志生平》)

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专门邀请了一批客人与他一起过生日。其中,有中央几位领导同志,还有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三位科学家,和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山西大寨全国劳模陈永贵。

毛主席特意把钱学森安排坐在自己的身旁。他说:

【“今天是我的生日,过了年就71岁了。我已经老了,也许不久要去见马克思;所以,今天请大家来,一不是请客,二不是祝寿,而是把大家请来一块谈谈。】

那天,毛主席很高兴。平时很少喝酒的他,破例喝了三杯茅台酒。他端着酒杯,看着钱学森,对大家说:“想上天,请找钱学森!”(第372页)

言简意深,既是毛主席对钱学森的高度褒奖,也是毛主席对钱学森寄予的深切期望。

综上所述,钱学森是我国现代史上的科学巨人,他的一生贯串着强劲的民族自尊和自信精神。早在美国求学期间,美国推行种族歧视,禁止中国学生到飞机制造厂实习,他的民族自尊心遭受严重的伤害,就气愤地告别著名麻省理工学院。他后来在加州工学院在读博时,就能在“科学技术前沿打头阵,冲锋陷阵”,成功地破解了当时航空界许多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音障”难题,这就是著名的“卡门——钱近视”公式。其后在美国教学研究,乃至被软禁、监视期间,又创立和撰写了《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讲义》,在世界科技界引起了轰动,连冯·卡门教授也当面赞扬他,“你已经超过了我。”钱学森回国之初,在同陈赓将军的那一段关于“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的经典对话中,震聋发聩地提出“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了一截不成”, 集中地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信精神。他一诺千金,说到做到,竟先后创建了11个“第一”,为保卫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毛主席高度褒奖,“想上天,请找钱学森!”现在,我国正面临着世界的百年大变局,更须学习和弘扬钱学森的民族自尊和自信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国家遏制不了的。还是那句老话:让人家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

(2019-11-25)

【岳青山,察网专栏作家,湖南省委党校教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3:24 , Processed in 0.03957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