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带领中人民创造的经济奇迹

2019-12-22 00:2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8786| 评论: 0|原作者: 林爱玥|来自: 林爱玥

摘要: 毛泽东为新中国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遗憾,总是有那么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不遗余力地抹黑毛泽东攻击毛泽东。那些抹黑毛泽东攻击毛泽东的人的理由可谓千奇百怪,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通过抹黑攻击毛泽东达到抹黑攻击新中国的目的。
毛泽东为新中国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遗憾,总是有那么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不遗余力地抹黑毛泽东攻击毛泽东。那些抹黑毛泽东攻击毛泽东的人的理由可谓千奇百怪,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通过抹黑攻击毛泽东达到抹黑攻击新中国的目的。坦白说,抹黑毛泽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毛泽东实在太伟大了,就算不是最完美的也肯定是最接近完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挺“佩服”那些不依不饶抹黑毛泽东的人的,他们这是明知山有虎,越向虎山行,越是困难越向前啊。

林爱玥:毛泽东带领中人民创造的经济奇迹

再过几天就是毛泽东诞辰126周年的日子了,这几天,网上肯定会有鼠辈跳出来抹黑毛泽东,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乱吃饭坏的是自己的肚子,乱说话伤害的是别人的感情,希望那些鼠辈能够明白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时间许可,近期我会陆续将此前的一些文章分享给大家。我的读者很多都是多年的老读者了,如果文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说明那只是以前的旧作,不必太在意,都说好东西不会过时,虽然我的文章算不上什么好文章,但是,这样的时候对于澄清网络上一些抹黑毛泽东的谣言还是有些作用的。

毛泽东为新中国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遗憾,总是有那么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不遗余力地抹黑毛泽东攻击毛泽东。那些抹黑毛泽东攻击毛泽东的人的理由可谓千奇百怪,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通过抹黑攻击毛泽东达到抹黑攻击新中国的目的。坦白说,抹黑毛泽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毛泽东实在太伟大了,就算不是最完美的也肯定是最接近完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挺“佩服”那些不依不饶抹黑毛泽东的人的,他们这是明知山有虎,越向虎山行,越是困难越向前啊。

说起来,抹黑毛泽东的那些人也算是挖空心思的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多数抹黑攻击毛泽东的人都是拿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说事,试图用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贫穷来“证明”毛泽东在经济领域的“外行”。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除了经济领域,其他领域那些人能说什么呢?

论军事才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近乎神奇的胜利,让毛泽东不仅在中国战争史上,就算在世界战争史上,不说数一数二,那也肯定是出类拔萃的。他们还能说什么呢?论外交才能,“三个世界划分思想”、“小球撬动大球”,纵横捭阖,翻云覆雨,看似一团乱麻的国际局势谈笑间风轻云淡。他们还能说什么呢?论诗词歌赋,别的不说,一首《沁园春·雪》让多少历史上的诗词大家黯然失色,又让多少后来者自愧不如?除了极个别心理阴暗到极点的人坚持“代笔”的说法,他们能说什么呢?至于琴棋书画,毛泽东的“毛体”更是自成一派,不敢说比肩王羲之,那也是一代宗师级别的了。他们还能说什么呢?论文学哲学,《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矛盾论》、《实践论》……我还真不是针对谁,谁不服,谁站出来试试?如此,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如此看来,经济领域似乎成了唯一的突破口……但是,经济领域就能“证明”毛泽东的“无能”了吗?恰恰相反,毛泽东用自己独特的经济思想为新中国的经济上演了一幕化腐朽为神奇的好戏。

新中国前三十年比起当下肯定是贫穷的了,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但是,首先,穷不穷是相对的,其次,穷并不丢人,关键看为什么受穷。如果一个人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这样的人就算穷死了也没人会可怜,相反,如果一个人勤勤恳恳辛劳了一辈子,或者因为起点太低,又或者因为负担太重而贫穷的话,相信还是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尊重的。如果这个逻辑没毛病的话,那么,我们显然能够理解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贫穷并尊重新中国前三十年为改变贫穷的面貌而做出的艰辛探索和努力。

说起来,新中国的底子实在是太烂了点,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身上就像附了个吸血鬼一样,将中国的财富榨了个一干二净,更不要说,从30年代的中原大战算起,将近20年持续的战争将中国搞得千疮百孔,甚至就连最后一点黄金还被蒋介石运到台湾去了,找谁说理去?

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负担太重”就更容易理解了,工业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农业的水利设施、国防的两弹一星、交通的铁路公路……哪样不是近乎无底洞的投入啊?更不要说,新中国前三十年人口近乎翻翻三十年多了四亿人口,多个人就多张嘴啊,别说新中国刚成立那会一无所有,这就是守着金山银山也遭不住啊。

理解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起点太低”和“负担太重”有助于我们理解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贫穷,同时,也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中国前三十年经济成果的来之不易。很多人都羡慕“富二代”、“富三代”的富足,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和理解“富一代”筚路蓝缕的艰辛呢?更不要说,没有“富一代”的筚路蓝缕又哪来“富二代”、“富三代”的富足呢?吃水不忘挖井人,新中国前三十年经济条件虽然不能与现在相比,但毫无疑问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新中国前三十年打下的。

“起点太低”注定当不了“富二代”,但是,毛泽东的想法就是既然当不了“富二代”,那就争取当“富一代”吧。因为是“富一代”,毛泽东更能明白“勤俭持家”的道理。我们都知道,新中国前三十年是个高积累、低消费的时代,没办法,白手起家如果再大手大脚的话,还拿什么去发展工业?拿什么去建设国防?拿什么去研发两弹一星?毛泽东曾多次感慨“社会主义是艰苦的事业”,由此就可见新中国那点家底来得多么不容易了。

那毛泽东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点一点的攒下丰厚的家底的呢?这就离不开毛泽东独特的经济思想了。

要理解毛泽东的经济思想,首先就要搞明白经济在于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在毛泽东看来,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只有发展好经济,民众才会满意,政权才会巩固。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多次提出:

【“中国必须发展经济,否则就要被人欺负,人民不会拥护我们,人民的政权也不能巩固。消灭落后,是全民族的任务,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心目中,经济是否发展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存亡的关键问题。

正因为经济如此重要,毛泽东才会多次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战略方针。例如,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说: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与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的。但是,若民主革命不成功,生产力的发展便无从谈起。”】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民主革命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认识,那就是民主革命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夺取政权”,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翻三座大山只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同时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共产党将赢得人民充满信心,因为,“若民主革命不成功,生产力的发展便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生产力能否发展取决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的成功与否。

在1949年2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

【“党在这里(已经解放的北方地区)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

针对城市地区,毛泽东指出: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从以上左一个“中心任务”,右一个“中心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早在建国前,毛泽东就已经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不敢妄言,还请读者自行判断。

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八大明确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同时指出,三大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的主要任务应转到大力发展生产力上来,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是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结合国内矛盾。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与国际国内环境的好坏有着直接关联的,我们试想一下,在抗美援朝、土改、镇反的建国初期,我们拿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理,在改革开放后,如果没有前三十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相对友好的国际环境,我们恐怕同样没有资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并理顺了在前三十年的很多政治和经济政策。如果没有“土改”、“三反”、“五反”,我们拿什么在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苏自卫反击战以及波谲云诡的台海局势和国际形势面前发展经济呢?如果在我们正努力在夹缝中发展经济的同时,一些人跳出来公开发难,毫无道理地指责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打击民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于这些人,我们是该放任自流还是加以约束加以改造?说白了也就是“反右”的必要性问题。至于到底是必要还是不必要,我相信答案并不复杂。

毛泽东创造的经济奇迹离不开人民的鼎力支持,众所周知,人的因素始终是毛泽东考虑问题的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毛泽东的战争叫“人民战争”,毛泽东的建设同样可以用“人民建设”来形容。在毛泽东看来,既然短时期内无法改变工业落后、农业落后的局面,那么,要想发展经济就只能首先从人入手,毕竟一切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激发民众的建设热情,唤醒民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成了毛泽东的“秘方”。

毛泽东的“秘方”说起来平平无奇,但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想激发民众的建设热情,首先要与人民群众一条心才行,你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才会把你捧在手上。在旧社会,中国的阶层已经完全固化,黄世仁永远是黄世仁,杨白劳永远是杨白劳,但是,到了新中国,在旧社会饱受欺凌的雷锋、焦裕禄们迎来了新生,陈永贵这样的普通农民、吴桂贤这样的普通工人成了高级领导人,邢燕子张秉贵王进喜成了众人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事例说明了一个事实,在新中国“泥腿子也有春天”,任何人只要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流汗就可以赢得荣誉赢得尊重赢得地位。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虽然极其高明,却是很难用经济数据量化的,因此,那些只会根据数据“来料加工”的书呆子看不懂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很正常。实话实说,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接二连三的抗美援朝战争、三年自然灾害、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苏自卫反击战……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毫无疑问将更加惊人。

这么说似乎又与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贫穷矛盾了,其实一点都不矛盾,贫穷不贫穷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足够诚实的话,就一定会承认,相比旧中国,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民生条件已经不知好了多少倍了。更不要说,在各种国际国内矛盾纷至沓来,美苏核讹诈阴魂不散的情况下,当时根本没有条件全力发展经济。还有一个因素同样不能忽视,那就是经济发展的效果是有滞后性的,并不是说今天国家的经济发展了,明天民众的生活就能改善了,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1973年花了2亿美金从美国引进的八个当时最先进的大型化肥厂,要到76年后才能慢慢体现在粮食产量上。这么一说可能就很容易理解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能直观感受到的恐怕就是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吧,话说,不到30年,毛泽东就将中国能从一个5亿人都养不活的农业国家发展到9亿人吃饱穿暖的工业大国,如果这都不算奇迹,那还有什么可算奇迹?

【林爱玥,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林爱玥”,原标题为《毛泽东的经济奇迹》,授权察网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03:42 , Processed in 0.018132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