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主席废寝忘食七天七夜创作《论持久战》,修改七遍方定稿 ...

2019-12-25 07:13|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25501| 评论: 1|原作者: 张其武

摘要: 到了第7天晚上,毛泽东还在继续写作。延安的天气还是较冷,特别是深夜,还很冻脚,翟作军弄来一盆炭火放在毛泽东脚边取暖。不知过了多久,翟作军走过来一看,毛泽东正在弯腰脱棉鞋,两只鞋上还在冒着烟,散发着焦糊味。原来毛泽东的棉鞋烤着了。

许孟雄不负重托,他以党外人士身份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对外宣传小组,夜以继日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英译任务。此外,他还翻译了许多有关抗战的通讯、报导,发表在美国的英文杂志《亚细亚月刊》上,对美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人民的抗日战争起了一定作用。周恩来曾对许孟雄说:

【“斯诺先生看到了你翻译的《论持久战》,大加赞扬,说你翻译的非常好。有人称许孟雄是最早把毛泽东著作翻译成英文的大学教授。”】

杨刚在上海翻译《论持久战》英文本。

在对外宣传小组进行《论持久战》英译的同时,当时地下党组织还决定将翻译《论持久战》的任务交给杨刚,以尽快的将《论持久战》英译本传播到国外。

杨刚,1905年生于江西萍乡,她原名杨秀征,曾改名杨缤,1922年入南昌的教会学校葆灵女子学校学习,学识超群,192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取学校推荐,免费进入燕京大学外文系。1928年,杨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南下香港,负责《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后来又留学美国4年,并任《大公报》驻美记者。杨刚在文化圈素有“金箭女神”之称,不仅是位文采斐然的作家,更是位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的优秀分子。1932年燕京大学毕业后,她就参加了上海的“左联”工作,结识了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周恩来也极为赞赏和信任她。当时,杨刚是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上的一幢花园小洋房里,也就是美国作家项美丽的家里,接受任务并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的。

女地下党员,多才多艺的杨刚,才华横溢,英文流利,当时年仅30多岁,其公开身份是香港《大公报》驻美国记者,由于工作关系,它与美国女作家埃米莉·哈恩(中文名字项美丽)结为好友。项美丽是美国刊物《纽约客》的资深记者和特约撰稿人,兼任上海英文报《字林西报》的编辑和记者。她得知杨刚将翻译一部中共最高领袖关于抗日的著作时,决定把杨刚接到自己的寓所中。杨刚在项美丽那幢花园洋楼上靠西的一间小屋里,对《论持久战》进行快速地英译。为了保证英译的准确性,杨刚常与项美丽以及项美丽的爱侣、精通英文的邵洵美一起研读参考,斟酌字句,切磋译文,项美丽提了些英语语法上的修改意见,邵洵美则为文稿做了一些润色,最后一起定稿。

邵洵美是新月社等文艺团体的核心成员,他开办书店、投资出版业,是20世纪30年代享有盛誉的翻译家、出版家、诗人等,他在协助杨刚翻译的同时,认真阅读了《论持久战》全文,他在英文版《自由谭》上撰文道:

【“这本《论持久战》的小册子,洋洋数万言,讨论的范围不能说不广,研究的技术不能说不精,含蓄的意识不能说不高,但是写得‘浅近’,人人能了解,人人能欣赏,万人传颂,绝不是偶然事也。”】

《论持久战》还未译完,邵洵美就开始在以项美丽名义创办的英文杂志《Candid Comment》(中文名为《公正评论》或《直言评论》)上予以连载发表,并在编者按中写道:

【“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物中,没有别的书比这一本更能吸引到大众的注意了。”】

《论持久战》从1938年11月1日至1939年2月9日在《公正评论》上分4次连载完毕。

杨刚在项美丽和邵洵美的帮助下,夜以继日伏案工作,不久便完成了《论持久战》的英译和定稿,她及时向中共地下党组织作了汇报。党组织决定把译稿的秘密排印和发行任务,郑重地托付给邵洵美。

毛泽东得知要出版英译本《论持久战》,于1939年1月20日在黄色毛边纸公文笺上用毛笔写了一篇1000字的序言,题目为《抗战与外援的关系》,其中写道:

【“上海的朋友在将我的《论持久战》翻译成英文本,我听了当然是高兴的,因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这篇序言,放在英文版的首页,曾在1939年2月15日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刊印。

邵洵美接受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他虽然办有时代印刷厂,但不能印刷外文书籍,于是他和挚友王永禄(时任上海时代图书公司总务)几经考察后,决定将译稿秘密交给与时代图书公司素有业务往来的一家印刷厂,邵洵美每天从送稿、往返传递校样到出书,先后两个月,终于印刷出500册32开本英文版《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英文本印出后,一部分由杨刚通过中共地下渠道发行,一部分由项美丽及其德国朋友,时为德国驻沪实习领事的皮特·华尔夫发送;另一部分是四五十本由邵洵美在夜间开车送到霞飞路、虹桥路一带,与王永禄一道将书塞到洋人寓所的邮箱里。《论持久战》英译本在寓居上海的外国人士中辗转传播开来后,反响极大,并迅速传到海外,引起世界上热爱和平人士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论持久战》英文版在海外发行后,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案头上都放着《论持久战》的英文版本。他们对这本书赞不绝口。斯大林的办公桌上则放着他专门请人翻译成俄文的《论持久战》文稿。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官史迪威将军只看了一遍《论持久战》,就认为这是一部“绝妙的教科书”,他更清楚地认识到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浴血奋战、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并认定抗战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他建议美国政府“加快对华援助”,向中共提供有限的武器装备,一定会加快胜利的到来。

奠定毛泽东领袖地位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身份的跨越,经历了三个阶段:1935年10月红军到陕北时,成为军事领袖;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时,成为政治领袖;1941年延安整风时,成为思想领袖。可以说,《论持久战》的发表,才真正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在《论持久战》发表之前,中共中央实行集体领导。毛泽东还是中共中央9名常委(张闻天、毛泽东、王明、周恩来、项英、张国焘、博古、康生、陈云)之一,负责军事工作,任中革军委主席,是党的军事最高领导人。张闻天任政治局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马列学院院长,并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王明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7年11月从苏联被共产国际派回延安,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增补王明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分工负责统战工作。王明以共产国际代表自居,凌驾于中共中央之上。那时,毛泽东虽处在主要领导岗位上,也发挥着实际领导作用,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还未正式确立。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后,王明将这本书送到共产国际,写信说这本书有原则问题,本想让共产国际批评和压制毛泽东,自己好取而代之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没想到弄巧成拙,共产国际领导看了《论持久战》,更欣赏毛泽东,给予了高度称赞,并指定毛泽东为中共领袖,明令王明不要再争了。这才使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明确下来。

《论持久战》的发表,毛泽东赢得了中共高层领导人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拥戴,才使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真正的建立起来。

一直位于中共中央集体领导的核心成员周恩来,得到了《论持久战》后,不仅自己看,而且还推荐给国民党的军政要人看;不仅指示新华日报馆印刷出版中文版的《论持久战》,而且还委托宋庆龄等人翻译成英文版的《论持久战》,在全世界传播。周恩来曾深有体会地说:

【“毛主席是从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教训,近百年的革命运动,近三十年来的直接奋斗中生长出来的人民领袖。”】

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在1943年11月4日的整风日记中写道:

【(他过去只觉得毛泽东)“有独特见解,有才干。”“读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认识到毛泽东一贯正确是由于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其实早在1939年9月5日,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任弼时,就在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持久战口号的意义》一文中指出:“依靠持久战,这是中国武装抗日的唯一正确的战略。”这表明任弼时当年对《论持久战》就是赞同的。

八路军总司令、毛泽东的老战友朱德,在学习《论持久战》之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写成《论抗日游击战争》,于1938年11月出版,对《论持久战》中关于游击战的思想和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充实和丰富,从总体战角度建立了一套反侵略的游击战理论,从战略到战术解决了应如何进行持久的总体战问题。这体现了“朱毛”的密切合作和高度融合。

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不仅自己学习《论持久战》,在八路军抗日战争中运用《论持久战》,而且大力向国民党军队宣传《论持久战》。他在武汉公开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演讲,宣传和介绍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参加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湖南衡山召开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他在发言中详细的阐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基本思想,并指出这就是八路军在一年多时间里不断取得胜利的指导原则。与会代表大多数表示赞同,蒋介石也亲自邀请八路军派出教官,帮助国民党军队培训游击战术。1965年,叶剑英重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曾赋诗云:

【“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可见,叶剑英元帅对《论持久战》是何等的钟情。

时任中共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在得到《论持久战》后,便组织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及时学习贯彻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论持久战》思想,并决定举办两期党训班,刘少奇亲自为学员讲解《论持久战》的内容和精神,武装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坚持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是主要贡献者之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作为毛泽东的革命战友,曾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方针,在关键时刻为毛泽东投了决胜的一票,为实现党的历史转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41年10月8日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陈云发言说:

【“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因为长征中遵义会议后的行动方针是毛泽东的主意。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毛泽东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王明回国后自以为政治上高明,对中央不尊重,犯了许多错误。我素来对王明是尊重的,但对他武汉时期的许多做法不同意。”】

这年12月22日,陈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讲道:

【“遵义会议前后,我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会前不知道毛泽东和博古他们的分歧是原则问题,对毛主席也只是觉得他经验多。遵义会议后,开始知道毛主席是懂军事的。红军南渡乌江后,方才佩服毛主席的军事天才。到莫斯科及回国后直至十二月会议,在独立自主问题上、徐州会战问题上,对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他是中国革命的旗帜。”】

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曾回忆说:

【“《论持久战》的发表,使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希望所在,我们这些在抗日战场上直接参加战斗的人,在战斗的间隙,土坑油灯,如饥似渴,欣然阅读,备受鼓舞。完全可以说,一部光辉的《论持久战》,鼓舞和指引我们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东北抗联战士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有人找到了一本《论持久战》,便按其战略思想,分成许多小分队,依托山地不断的骚扰打击敌人,既保存了自己,又牵扯了大量敌人不能进关。这说明《论持久战》在抗日队伍中的确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明在武汉失守后,在事实证明毛泽东《论持久战》完全正确面前,他也不得不宣传起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他过去认为毛泽东“只有一点实际的工作经验,多年在农村中活动,而没能够得到理论的学习,使经验不能得到总结,提到理论的原则”。但后来他在《新华日报》上刊登《论持久战》书籍广告37次,并将《论持久战》誉为“划时代的重要文献”、“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指南”。在真理面前,对《论持久战》持反对意见的王明也不由自主地宣传起《论持久战》了。

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论持久战》奠定毛泽东在党内领袖地位的,是“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的一段话。当时的“延安五老”是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吴玉章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时任延安大学校长和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吴玉章曾说:

【“《论持久战》的发表,使毛泽东赢得了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五体投地的赞许,佩服甚至崇拜,从而最终确立了在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
“《论持久战》的发表,毛泽东以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娴熟运用和对抗日战争的透彻分析,征服了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心。全党感到党十多年曲折斗争的历史,终于锻造并筛选出自己的领袖。这种感情上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的认同和拥戴,与一般的组织安排绝不可同日而语。”】

能让对手认罪折服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对手当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很多日本人折服毛泽东《论持久战》的高明。

有日本战犯说:

【“若十年前我看到《论持久战》,我就不会来中国了。”】

日军大本营参谋、陆军中佐山崎重三郎说: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抗日游击战,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他是全民总动员的攻势战略,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最早认识到:

【“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日本物资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都优于中国,武器优越于中国,但没有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日本的军队是速决战,中国的战略是持久战,结果,日本被中国的持久战打败了。”】

日本当局在《论持久战》发表不足3个月,便组织机构研究毛泽东的抗战思想,主要是为了找到对付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队伍战略战术的方法。战后日本各界一致认为,强大的日本帝国之所以败于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支那”之手,原因就在于《论持久战》战略之高明。为探寻该书奥秘,日本军方和各界学者共同组织了《论持久战》研究会,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但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也有日本人不服气、不认输给中国人。

原日本关东军参谋长、陆军中将远藤三郎,在中日战争中扮演过极其重要角色,曾以第三飞行团团长的身份,执行过轰炸重庆的任务,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血,担任过海军航空兵司令等职,特别是宜昌战役时,面对当时已经被陈诚的15个师重重围困的宜昌城,他单枪匹马坐着飞机赶去救援,甚至亲自突围去搬救兵,结果在他的拼命抵抗下,宜昌竟然奇迹般的保住了。甚至在日本宣布投降后,远藤三郎还嚣张的写到:

【“即使放下武器,赤裸裸的日本也不用惧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在1947年作为二战的二级战犯身份被关押时,远藤三郎还始终不肯低头,拒绝承认输给了中国人。一年后,他被监狱释放,从此,他平日里除了种菜、种地之外,常常闭门不出,苦苦思考着日军战败的原因。直到他看了《论持久战》后,才幡然醒悟,心甘情愿的服软了。用他自己的话说:

【“几乎在一夜之间觉悟了。”】

在看《论持久战》之前,远藤三郎认为,日军“中间突破,两翼齐飞”的大战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日本的失败归结于两翼战场的不作为,而非中国战场的原因。然而,他看了《论持久战》之后,被中国军队的步步为营,“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理念所折服,承认了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是日本失败的重要原因。他认为《论持久战》,起码从三个方面击中了日军的要害:一是《论持久战》揭示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胜利的思想(要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二是《论持久战》阐明了对日作战的形式,主要是采取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才能取胜;三是《论持久战》,把握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刚开始敌强我弱,接着敌战我进,再后来敌小我大,最后敌寡助、我多助的基本走向)。特别是《论持久战》中关于和平的论述:

【“战争将使全人类意识到,和平是全人类最普遍的价值;和为贵,和平超越了东方价值和西方价值。而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战争!”】

这使得远藤三郎彻底放弃了他曾固守的军国主义情怀,从一个打死都不认输的顽固分子,转而成为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和平大使。1956年,远藤三郎作为日方代表来华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他将一把家传的日本武士刀赠与毛泽东,显示了他对和平的诚意,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日友好交往的期待。毛泽东也回赠一幅齐白石的画,并亲书:

【“承远藤三郎先生惠赠珍物无以为答,兹以齐白石画作一帧为赠。”】

在告别之际,毛泽东还说了这样一段广为流传的话:

【“我们还要感谢你们,你们是我们的先生,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团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了起来。”】

远藤三郎回国后,他根据自己在战争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回忆录。在回忆录中他谈及了日军在战争中所犯的种种罪行,特别是揭露了“七三一部队”拿活人做细菌战实验的罪行。因此,远藤三郎被日本右翼分子斥为“赤色将军”。可见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仅让对手折服,而且还把一个打死不肯认输的顽敌教育成“赤色将军”。

世界十大军事名著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是当代东方军事理论巨著,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论持久战》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和国际意义。

在西方现代军事理论的代表著作中,如美国柯林斯著的《大战略》、美国陆军学院编的《军事战略》、鲍德温著的《明天的战争》、英国利德尔·哈特著的《战略论》等,都融进了许多《论持久战》中的重要思想,以改造西方传统的军事理论。

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国际战略专家基辛格,在他1957年6月出版的《核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道:

【“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的显著特点是善于作敌我情况的对比,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显而易见,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里所制定的战略,几乎被完全运用在朝鲜战争中。”】

他还高度评价道: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都是在三十年代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写的,这两篇文章在平衡观念以及使用列宁主义的正统学说适应中国情况的巧妙上,是很出色的。”
“毛泽东的军事学说反对那种以纯军事考虑为基础而进行的迅速决战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战略思想的基础。”】

美国研究毛泽东的著名专家罗斯·特里尔所著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记中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他在书中是这样议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这篇著作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另一位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贝卡·卡尔写的《毛泽东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翻译出版),她在这部著作中专门为《论持久战》写了一节,其题目就是《论持久战》。作者把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中心归纳为“群众路线”

日本研究战略理论的学者伊藤宪一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在1985年出版的《国家与战略》一书中,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思想归结为:

【“以动员人民的战略和游击持久的战略,来实现弱者对强者的战略。”】

法国陆军上将、军事理论专家安德烈·博福尔认为,毛泽东是持久战的主要理论家和持久战略运用最为成功的统帅。他在1963年出版的《战略入门》一书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战略理论。他认为毛泽东既是持久战最重要的创造者和理论家,也是采用这种战法最成功的军事统帅。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采用游击战的战术,是不断削弱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弥补物质手段不足的有效战法。

法国著名学者、法兰西学院院士蒂埃里·蒙德布里亚尔在《行动与世界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翻译出版)一书中指出:

【“战略是实践学的核心,战略学家和战略家有所不同,前者是理论家,后者是战略的实践者。20世纪中期之前,大部分战略理论家都是军人和外交官,很少有人既是伟大的战略理论家又是伟大的战略家。在以其卓越的行动和传世著作而闻名的少数特例中,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毛泽东是持久战的人民战争理论的创造者,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军事历史研究专家马克斯·布特在其2015年著的《隐形军队:游击战的历史》一书中指出:

【“毛泽东在20世纪堪称卓越的游击战争实践者和理论大师,他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明白要动员人们进行大规模的革命战争,就必须得到农民在政治上的支持。毛泽东的许多战争理论,比如说‘人民群众是水,而军队是鱼’至今仍被广泛利用,而他的相关著作,如《论持久战》如今也为人们所广泛的追捧。毛泽东对许多其他国家的革命者,尤其是亚洲国家的革命者带来了鼓舞和帮助。”】

许多亚、非、拉国家把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作为反帝、反殖民的民族革命实践指南。越南前党政军领导人武元甲曾说: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对于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有着重大的贡献。”】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说:

【“一本《论持久战》,使我终生崇拜他!”】

在非洲,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人民运用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开展游击战争,最后获得了民族独立。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还对古巴、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论持久战》对于现代战争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自从2001年开始发动阿富汗战争,直到现在快20年了,美军已经耗费上万亿美元,陷入了这个“帝国坟场”,坚持不下去了,下决心先撤走7000人。而阿富汗游击队搅得美军不得安宁,并使美军精神高度紧张,草木皆兵,美军不管如何用现代化的武器打击游击队,然而效果都很有限。美军一直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落后贫穷的阿富汗农民却成了游击战专家?曾有一支美军特种部队在搜索游击队驻留过的山洞时,找到了一本被翻烂了的阿拉伯语版本的《论持久战》,而且还是手抄本,显然阿富汗游击队也在学习《论持久战》。这才解开了一个长期困扰美军指挥人员的谜团:原来都是《论持久战》惹的祸。

《论持久战》和《孙子兵法》、《战争论》一样,被美国西点军校奉为必读之书,成为美国军人的教材。学习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之后,美国军人说,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思想化。上述可见,《论持久战》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中美贸易战 人们重读《论持久战》

2018年,是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80周年。在这个节点上,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杨信礼写了一本《重读<论持久战>》。人民出版社于这年10月16日出版了这本书,以纪念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80周年。

新华社报道:

【(该书)“对《论持久战》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书中贯穿的整体思维、过程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和主体思维,对我们在新时代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谋划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道路,发扬新时代不懈奋斗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6日出版发行《重读<论持久战>》的重要意义,被微博用户“履虎”注意到: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日子出版,是在向中国国民宣告中国不会做西方的附庸,会坚定走自己的路,所有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创意、自己的文化等,都将会像那个原子弹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个“日子”,指的是55年前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日子。

人民出版社原计划仅发行1万册,没想到《重读<论持久战>》一上架,很快销售一空,成为热门书,于是又加印了3万册,很快又脱销,出版社然后又加印了5万册,现在到很多书店,仍难买到这本书。既不是惊险小说、浪漫故事,也不是健康指南、营销奥秘,一本重读80年前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书,怎么成了今天的畅销书?这是书商始料不及的。书商也曾开玩笑说:

【“我倒不希望印这么多。印得越多,说明形势越严峻。”】

其实,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而引发的中国人民重读《论持久战》的热潮。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挥舞“美国优先”的大棒,对全世界打贸易战,特别是一次次的加征中国商品贸易关税,中美贸易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持久战。于是,人们又想起了毛泽东1938年写的《论持久战》,想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所以《重读<论持久战>》成了人们需要的热门书。

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任超说:

【“重新出版毛泽东经典论著,颇有先见之明。中美贸易摩擦不能与中日战争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他关于斗争策略的战略思维中学习。”】

他还提到:

【“如何应对新的时代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需要我们思考和实践,需要我们从《论持久战》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人民立场,发扬斗争精神,依然是我们的精神和血脉所系。”】

许多中国网友认为,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论持久战》的战略战术思想,完全适用于中美贸易战。一位新浪微博用户“墨洲博雅”留言道:

【“现在出版此书有其深刻的政治意义。自从贸易战开始以来,网上有很多理论认为我们注定要失败或者能迅速获胜。目前,我们的社会有必要重读《论持久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的看法更全面和深刻,他认为在当前背景下推出《重读<论持久战>》,“具有深意,思考也很成熟”:毛泽东当年写这部伟大著作,主要针对的是两种舆论和观点,一种是必败论,一种是速胜论,在批判这两种论调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而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各领域紧张加剧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必败论,还是速胜论,舆论上也都有一定的市场。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虽然与毛泽东当年有很大不同,对象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正确的战略方向和原则都是相似的。

中国人重读《论持久战》,也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有人在网上以“美媒大惊:中国人都在重读《论持久战》”为题进行报道。

国外有网友对中国人现在重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给予好评:“中国人有远见!”

美国《华盛顿邮报》也这样解读《论持久战》至今仍然具备能够对抗时间的魔力,并指出重新赋予毛泽东这篇著作生命力的,正是当前中美关系所面临的复杂局面。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不可能轻松结束,换言之,这是一场贸易领域的持久战。因此,

【“它呼吁中国人民准备打一场针对外国敌对势力的持久战,以及在通往最终胜利的道路上承受暂时的挫折。它讲的是耐力和毅力、周密的战术以及对胜利的绝对信念。”】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以“中美打贸易战,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意外热销”为题,转载了《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驻华记者安娜·法菲尔德以《随着特朗普时代的转折,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成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重温经典》为题,也有人把标题译为“中国最新的热门读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特朗普时代的新内涵”,直截了当地将重读《论持久战》与当前形势挂钩。美国记者发现,面对当下特朗普时代的中美矛盾,中国人民正在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书中重新发掘理论和经验以指导现实。

如何运用《论持久战》的思想来指导现实,就是要运用《论持久战》的战略思维、主体思维、辩证思维、过程思维,正确认清中美贸易战的形势,分析敌我力量,既不被“抗美必亡”的悲观声音所干扰,也不为“厉害了,我的国”的盲目乐观所轻信,而是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新的国内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和广泛的国际捍卫多边主义统一战线,坚守人民立场聚合力量,运用《论持久战》的斗争精神,坚定决胜信念,勇于斗争,同美国打一场“持久战”,中国人民也必定能够再次取得最终的胜利。

历史有些惊人的相似。当年日本军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特朗普也曾给中国发出过90天的贸易磋商期,虽说美日说的时间、内容不同,但性质一样,而那部原汁原味的《论持久战》却可能和当年一样,把貌似不可一世的入侵者送入失败的地狱。

【张其武,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现任国家移民管理局驻三江县扶贫顾问,原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政治部副主任,武警大校警衔。​1957年2月出生,河南息县人,中共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9-12-25 07:19
我们要学习毛主席七天七夜不睡觉创作论持久战的精神,做好宣传鼓动工作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6:28 , Processed in 0.03846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