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九十九)

2019-12-30 10:10|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27197| 评论: 2|原作者: 虎丘讲古

摘要: 根据志愿军作战处统计,1952年1-2月,“联合国军”以营以下小部队以夺取阵地为目标,发动进攻273次,仅成功11次,其余均告失败,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进攻仅6次,全部成功。在坑道进一步完善的3-5月。敌军发动进攻90次,全部失败无一成功,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进攻16次,成功10次。

【1952年1-9月】中朝方面作战计划及情况变化——————————————————————————————从五次战役结束开始,到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的结束,双方进入了战争相持局面,谁也吃不掉谁,谁也打不破对方绵密的战线,朝鲜战场有其特点,山地众多,三面环海,在双方兵力都较为充足的情况下,难以通过运动战撕开对方的缺口并包围歼灭对方的大兵团之敌,因此,任何一方都难以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对志愿军来说,尽管在武器装备上比开战之初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相比美军,差距依然极其明显,因此,志愿军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但难以歼灭美军的重兵集团,中国刚刚结束战争完成大陆上的统一,国内经济千疮百孔,受到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在短期内也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不顾实际情况来支持朝鲜的统一是不可取的,因此,我方最终确立了以三八线为目标,进行停战谈判的战争目的。坦率地说,这一目的有些损害朝鲜方面的利益,然而,对中国来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一年前,如果不是志愿军紧急入朝参战,朝鲜早已遭遇灭顶之灾,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此外,对比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敌我的伤亡比,可以明显看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术战法,不仅同样能够大量消灭敌方有生力量,还可以大大减少我军伤亡,较好地保持阵地、节约兵力,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士气,从这个角度来说,进行阵地防御作战也比大规模进攻更为有利。我军从五次战役结束后,对六次战役一直在进行准备,然而,很多客观事实说明,六次战役确实难以展开,例如空军,受到空军数量、训练、飞机性能等诸多原因,我方空军的活动范围仅仅被局限于平壤以北,米格机的航程短、滞空时间短,在朝鲜北部的机场始终未能进驻空军,新义州的机场曾经进驻过一个大队的朝鲜米格机进行试验,但很快就被占绝对优势的美军轰炸殆尽。因此,我方空军难以在进攻时对我方陆军提供空军掩护。这同样导致炮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难以跟随部队推进。在反复权衡和思考后,中朝方最终决定暂停六次战役的准备,转而以积极的阵地攻防战斗来打击敌人,争取和平。

今晚先写到这里,明天继续,本周争取把这九个月的情况介绍完,争取下周开始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和上甘岭战役

在坚固防御的思想指导下,志愿军和人民军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

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东线长津湖以南的阻击作战中,以及第四次战役西线汉江南岸的阻击作战中,就已看出,武器装备落后,依托野战工事,面对“联合国军”飞机、大炮和坦克的猛烈火力攻击,组织坚守防御是相当困难的。“联合国军”在进攻中对志愿军1个连至1个团防守的阵地,在一天之内即可发射炮弹和炸弹数百发(枚)至上万发(枚),志愿军伤亡极大,多数连排阵地只能坚持数小时,许多阵地在弹药耗尽,人员大部或全部伤亡的情况下失守。但这时志愿军实行的是运动战,在战略全局上主要是反攻性质的战役作战,带坚守性质的机动防御作战属局部性和辅助性的作战,其在战略全局上还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转入阵地战以后,特别是关于军事分界线问题的谈判开始以后.如何守住战线,在战略全局上已其有决定的性质。中朝军队虽i然大力加强了阵地工事,但基本还是野战工事。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志愿军打得英勇顽强,给联合国军以惨痛打击,但“联合国军,’往往向志愿军的一个阵地就倾泻炮弹和炸弹数千发甚至数万发,导致工事被毁,人员伤亡而失守。这就给志愿军提出了能不能坚守、如何坚守的问题。

500在1951年6月中旬,第47军第140师接替第65军第一线防务后,就在阵地上大量构筑“猫耳洞”式的防炮洞,在交通沟内每人构筑2个宽0.8一1米、深1米多、顶厚2-3米的“猫耳洞”,这样构筑的1个连或1个营的阵地,可以抗住“联合国军,""1000一2000发炮弹的轰击和美军10架飞机用轻型炸弹的轰炸。1951年7月3日,志愿军司令部曾将第47军的经验向各军作了通报。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后的9月16日,又以联司名义向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出指示,要求“以后我重要阵地必须是隧道式的据点,特别是核心阵地。要求能抵御榴弹炮炮弹的攻击”。第一线各部在要点上构筑坑道式坚固工事刚刚开始,“联合国军,’即发动了秋季攻势,志愿军第1线部队转人了艰苦紧张的防御作战,但已有的坑道式工事,在防御作战中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特别是第64军第191师坚守马良山和216.8高地的战斗,从10月4日到 7 日 .英联邦师平均每天向这两个阵地发射炮弹1万一2万发,但志愿军防守该两阵地的分队,顽强抗击4昼夜,阵地始终屹立未动。其中坚守216.8高地的1个连,从5日至7日,依托坑道式掩蔽部,顽强抗击3昼夜,击退英第29旅先后共两个营兵力的21次冲击,毙伤敌700余名,自身仅伤亡26人。

鉴于此,在秋季防御作战结束时,志愿军总部士10月21日指示第一线各部:工事最好是隧道式的,厚度要达五米以上。

这样,在停战谈判达成关于军事分界线的协议后,从1951年12月开始,志愿军和人民军利用战场上相对平静的机会,在正面全线,展开了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的大规模筑城活动。

这时.志愿军在第一线的部队,西起礼成江口东至北汉江以东文登里一线,依次为:第65,第63,第64,第39(1951年11月底接替第47军防务)、第42,第26,第12、第68军共8个军,文登里以东至东海岸,展开人民军3军团。志愿军第15,第60、第67军为第二线部队。

500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土石坚硬,缺乏炸药,缺乏作业工具,缺乏作业经验,志愿军构筑坑道工事,遇到了许多困难。各部队便积极发动官兵想办法,发扬创造精神,自力更生解决问题。作业工具数量缺,就自设小铁匠炉,搜集各种废弹、弹片和废铁,扫造及修理工具。仅第12军就设铁匠炉42盘,打制各种作业工具1.06万把(个),修理作业工具3.25万把(个)。无煤则自烧木炭,无运土工具就自制手推车,自编土筐,自搓草绳。缺乏炸药,就组织有经验的工兵拆卸联合国军”投射后未爆炸的炮弹和炸弹。仅第15军的1个师即拆卸炮弹200余发、炸弹近百枚,取炸药近1万公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炸药缺乏的困难。在工兵部队的指导下,逐步摸索和掌握了许多有效的施工方法,如打锤法、掌钎法、放群炮、空心爆炸法等。政治机关也深入构筑工事的现场做鼓动工作,组织相互参观学习。各部队及时总结,讲评技术,交流施下经验,改进作业办法,提高工效,保证工事构筑的进行。

志愿军在“联合国军”飞机大炮袭扰下作业,为了不影响工事构筑,各部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第63军为避免日间运土遭“联合国军,‘空军和炮火袭击,便在自天把土运至洞口处、夜间再将上运到山脚,拂晓前进行彻底伪装,大大提高了工事构筑的速度。该军在施工中还发明了炭灯,用铁筒钻若干个小孔,内燃木炭代替油灯,取得了同样的照明效果,并节省了照明用油。

 

 

1952年4月-5月,志愿军组织了二线部队和一线部队的轮换,4月,15军换下了位于平康谷地——上甘岭一线的26军,这里即将迎来整年最大的一场战役;5月上旬,40军接替64军在临津江-马良山一线的防御工事,5月下旬,38军接替42军进入铁原以北地区,三个军的防御正面均在15公里左右。

4月26日至5月1日,志司给各兵团、各军参谋长召开了会议,全面部署坑道工事的挖掘工作,要求每个连必须有至少两个坑道,但也不能过多以被敌军利用。每条坑道有3个以上的出入口,坑道顶部厚度在15-30米以上,具备指挥所、卫生所、仓库及各种生活设施,抗敌榴弹炮和航空炸弹攻击,对各军结合部,预备队,交通,通信等作了规定,并对二线工事进行了部署。

500截止到1952年5月底,志愿军共构筑坑道7789条,长度达198。7公里;修筑各种坑道式、掩盖式、露天式掩体工事75。29万个;构筑掩蔽及露天式堑壕3420公里;构筑避弹所、指挥所、观察所、掩蔽部、地堡等8。5万个。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东海岸的杆城,正面233公里、纵深15~20公里的第一线阵地,形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各种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

坑道的优点是坚固耐久,能抗拒敌空炮轰击,便于保存有生力量和进行持久作战的准备,在不得已情况下可以进行独立坚守作战。缺点是射界窄,死角大,不便发扬火力,不便观察瞭望及通讯联系,口部易被敌空炮、坦克摧毁。如果其他工事丢失后,退守坑道时极为被动。因此,在以坑道为依托进行阵地攻防作战时,我军少摆多屯,表面阵地上仅以少量兵力对付敌人冲击,大部兵力屯于坑道中,有利于保持有生力量,减少伤亡。

坑道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如真正做到与各种射击工事密切结合即可相对减少缺点,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有了坚固的坑道工事,即具备了坚守阵地的首要条件。敌空炮居优势,每次进攻集中大量炮火与空军配合,对我前沿工事实行轰击。掘开式工事往往易被敌摧毁,如果没有坚固的坑道,即造成人员过早伤亡,武器弹药遭到损耗;有了坚固坑道,即可事先囤积足够粮弹饮水,战时可保存有生力量,这样便能持续作战。达到既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击退敌进攻,又可守住阵地之目的。坑道工事形成后,敌人空炮火力对志愿军的杀伤大大减少。1951年夏季,敌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可杀伤志愿军1人,在1952年1月至8月间则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1人。

对于坑道的作用,同期双方进行的营级以下阵地攻防作战战果可以印证:根据志愿军作战处统计,1952年1-2月,“联合国军”以营以下小部队以夺取阵地为目标,发动进攻273次,仅成功11次,其余均告失败,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进攻仅6次,全部成功。在坑道进一步完善的3-5月。敌军发动进攻90次,全部失败无一成功,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进攻16次,成功10次。在袭扰作战中,“联合国军”发动袭击154次,全部失败,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袭击120次,成功作战73次。这充分证明了坑道防御工事的有效性,也诠释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真正含义。

有了坚固而可以依靠的坑道阵地工事,志愿军就开始以小规模袭扰攻击当面之敌。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yiou 2019-12-30 12:22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引用 yiou 2019-12-30 12:15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2:09 , Processed in 0.01388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