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学点马克思主义(四)—— 从伯恩斯坦到列宁

2020-1-12 09:51|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124460| 评论: 5|原作者: 红色中国网理论编写组

摘要: 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如下这一点:俄国、印度、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正是这个人口的大多数,最近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卷入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是不可能有丝毫怀疑的。

学点马克思主义(四)—— 从伯恩斯坦到列宁

 

红色中国网理论编写组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工人运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8649月,欧洲几个国家的工人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在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章程》中提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的响亮口号。

            在第一国际中,马克思、恩格斯与代表小私有者利益的蒲鲁东主义和主张无政府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巴枯宁主义做了斗争。1871318日,法国巴黎的工人阶级利用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国资产阶级被严重削弱的时机,夺取了巴黎市的政权并成立了实质为工人政府的巴黎公社。马克思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榜样。

            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进入政治上的反动时期。1876年,第一国际宣布解散。

            在十九世纪最后的三十年中,欧洲资本主义陷入严重的生产过剩和长期萧条。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迅速增长,逐渐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力量。

          1869年,在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的领导下,成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1875年,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在哥达代表大会上合并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哥达代表大会所采纳的纲领,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拉萨尔主义采取了调和的态度,包含了一系列错误观点。马克思为此专门写了《哥达纲领批判》

            1878年,当时在德国执政、号称“铁血首相”的俾斯麦政府颁布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严禁社会主义的组织和宣传活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经历了在非法条件下斗争的“英雄年代”。在德国工人阶级的支持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发展壮大。1890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得到了143万票、占总得票数的五分之一,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889714日,来自世界上22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决定成立社会主义国际(史称“第二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所作的序言中,曾经欣喜地写道:“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第一次动员起来的战斗力量,他们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在一个旗帜下,为了一个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今天的情景定会使全世界的资本家和地主看到: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已经真正联合起来了。如果马克思今天还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呵!”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全世界已经有30个社会主义政党、1000多万工会会员和700多万合作社社员。第二国际中最大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已经有100多万名党员,在国会选举中得到400多万票,得票率上升到35%

          然而,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修正主义思潮也泛滥开来了。1895年,恩格斯逝世。1899年,曾经担任恩格斯秘书的爱德华·伯恩施坦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的任务》,系统地阐述了修正主义的理论观点。

            在这部修正主义著作中,伯恩斯坦认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已经过时,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工人阶级没有贫困化而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个中产阶级没有消失而是不断地从工人阶级中得到补充。伯恩斯坦一方面认为资本没有变得更加集中,另一方面又认为随着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的发展,资本主义已经变得更加“有秩序”,从而可以避免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伯恩斯坦主张,随着民主制度的巩固,无产阶级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而是可以在民主制度下争取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改良,从而推动资本主义逐步地“演进”为社会主义。

            在当时十分重要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问题上,伯恩斯坦站在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立场上,主张德国工人阶级应当与“国家”站在一起,反对“外部威胁”。他还认为,殖民主义对于亚洲和非洲有着“正面的”和“文明的”作用,支持德国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公开宣扬反动的种族主义观点:“那些对于文明采取敌对态度或者没有能力接受文明的种族,当他们反抗文明的时候是不配得到我们的同情的”;“那些野蛮人必须被征服,然后才会服从高等文明的规则”(据英文维基百科Eduard Bernstein词条)。

            在罗莎卢森堡和列宁的领导下,第二国际左派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进行了斗争。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一方面在表面上批判伯恩斯坦,另一方面在实际上纵容修正主义的发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纷纷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持各自的资产阶级政府参加帝国主义大战,卷入各国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国际大屠杀。

            1916年,正在瑞士流亡的列宁完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论》)的创作。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指出,自十九世纪晚期以来,原来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经被垄断资本主义所代替。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向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大量输出资本,以攫取新的市场、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为了争夺资本输出场所,新老帝国主义必然要将帝国主义国家以外的整个世界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且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斗争。

           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特别分析了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派别的问题。列宁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阶级,不仅能够剥削本国的工人阶级,而且通过剥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人民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阶级又用这些“超额利润”来收买作为工人阶级上层的“工人贵族”,使得后者成为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 

 

帝国主义意味着瓜分世界而不只是剥削中国一个国家,意味着极少数最富的国家享有垄断高额利润,所以,它们在经济上就有可能去收买无产阶级的上层,从而培植、形成和巩固机会主义。... 帝国主义有一种趋势,就是在工人中间也分化出一些特权阶层,并且使他们脱离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 帝国主义分裂工人、加强工人中间的机会主义、造成工人运动在一段时间内腐化的这种趋势,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前很久,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为英国从19世纪中叶起,就具备了帝国主义的两大特点: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在世界市场上占垄断地位(《帝国主义论》第8章)。

 

           在列宁于1920年为《帝国主义论》法文版和德文版所作的序言中,对于这一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现在,整个工人运动的国际性的分裂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 这个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象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而这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历史阶段即帝国主义所特有的。正如本书所证明的,资本主义现在已经划分出极少数特别富强的国家(其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1/10,即使按最“慷慨”和最夸大的计算,也不到1/5),它们专靠“剪息票”来掠夺全世界。... 很明显,这种大量的超额利润(因为它是在资本家从“自己”国家工人身上榨取的利润之外得来的)可以用来收买工人领袖和工人贵族这个上层。那些“先进”国家的资本家也确实在收买他们,用直接的和间接的、公开的和隐蔽的办法千方百计地收买他们。这个资产阶级化了的工人阶层即“工人贵族”阶层,这个按生活方式、工资数额和整个世界观说来已经完全小市民化的工人阶层,是第二国际的主要支柱,现在则是资产阶级的主要社会支柱(不是军事支柱)。因为这是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真正代理人,是资本家阶级的工人帮办,是改良主义和沙文主义的真正传播者。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国内战争中,他们有不少人必然会站在资产阶级方面,站在“凡尔赛派”方面来反对“公社战士”。如果不懂得这个现象的经济根源,如果不充分认识这个现象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那么,在解决共产主义运动和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的实践任务方面,就会一步也不能前进。

 

          这里,列宁指出,如果不懂得国际工人运动中修正主义的“经济根源”,那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会一步也不能前进”。

          应当说,在1920年,德国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才刚刚失败不久,列宁和当时的国际共运领导人还没有完全放弃欧洲工人阶级起来革命的希望。所以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仅仅分析了帝国主义超额利润对于西方国家工人阶级上层(“工人贵族”)的收买作用。从后来的实际历史发展来看,从帝国主义对全世界的剥削和掠夺中受益的,除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贵族以外,实际上还包括了这些国家工人阶级中的大部分。随着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成为帝国主义剥削的受益者,这也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理论和政治问题,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到底还能不能进行社会革命?

          事实上,在列宁临终前创作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列宁已经提出了未来世界革命的中心将是在东方而不是在西方的观点:

 

现在我们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这种小农和极小农的生产条件下,在我国这种经济破坏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支持到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那一天呢?不过,这些国家完成这一发展过程,不会像我们从前所期待的那样。它们完成这一发展过程,不会是经过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里平衡“成熟”,而将是经过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进行剥削,经过对帝国主义战争中第一个战败国进行剥削,再加上对整个东方进行剥削的道路来完成的。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东方已经最终加入了革命运动,最终卷入了全世界革命运动的总漩涡。... 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如下这一点:俄国、印度、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正是这个人口的大多数,最近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卷入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是不可能有丝毫怀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

 

          这里,列宁已经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很可能不是靠这些国家内部阶级斗争条件的“成熟”,而是要通过这些国家“对整个东方进行剥削的道路来完成的”。就是说,通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整个世界“东方”的剥削,进而激化整个世界范围资本主义的矛盾,引起东方的革命,再反过来引起全世界革命的道路。列宁预言,世界范围阶级斗争的结局,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俄国、印度、中国等世界东方的人民构成了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正是这个绝大多数才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

         列宁的这些观点,后来在世界体系理论关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分裂为核心、外围、半外围几个结构性层次的论述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7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xm 2020-2-22 14:10
“从后来的实际历史发展来看,从帝国主义对全世界的剥削和掠夺中受益的,除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贵族以外,实际上还包括了这些国家工人阶级中的大部分。”这句话应该要给出具体材料和论证吧。。。我觉得发达国家收买本国上层工人协助维稳是讲得通的,但是收买大多数工人,凭什么要收买他们?如果认为仅仅因为国籍/民族相同,资本家就会优待他们,不对他们进行残酷剥削,岂不是回到了民族大于阶级的理论。不过“受益”这个词很模糊,中国也可以说改开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是改开的受益者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20-1-14 01:12
列宁写的帝国主义论,在当时具有大量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情况下必然是要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联系起来思考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是当时考虑帝国主义的一个因素,当时帝国主义国家比如英国可能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可以直接掠夺,就如一个强盗直接到一个民家去抢东西一样,或者比如对战败的国家直接要求赔款2亿俩白银,其实这些不是正宗的资本主义逻辑,和过去封建王朝占领他国抢东西一样,是前资本主义逻辑。目前世界这种方式已经完全退化,但是可能有些变种,但是这种东西转为货币的形式的东西,可能在当时也叫利润,列宁在这种情况下提到的超额利润和现在的资本主义逻辑下的利润不是一个概念,比如我通过有着某种技术的垄断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和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提到的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直接抢的超额利润不是一个概念。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20-1-14 00:20
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阶级又用这些“超额利润”来收买作为工人阶级上层的“工人贵族”
---
这个被红中网说为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阶级又用这些“超额利润”来收买帝国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工人贵族”,其实工人阶级上层只是一小部分不是整个工人阶级,但是红中网以前的文章基本认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整个工人阶级成为了工人贵族。
引用 无产阶级 2020-1-13 16:26
毫无疑问,文章中引述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考虑到中美贸易战的起因这一前所未有的的新情况,对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腐化,发达国家资本家阶级对本国工人阶级实现腐化的条件,可能不仅仅是文章中所分析的那个非常中肯的原因,很可能还包含另外一个原因,而这个原因与文中所分析的原因在性质上相同,但在表现形式上却相反。
引用 井冈山卫士 2020-1-12 13:40
“ 从后来的实际历史发展来看,从帝国主义对全世界的剥削和掠夺中受益的,除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贵族以外,实际上还包括了这些国家工人阶级中的大部分”这是本文中最有创见的部分,任何一个左翼人士对这一句话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她/他对未来革命爆发地和形势的基本判断。期待下一部分!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20:21 , Processed in 0.01238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