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14省98县调查报告 —— 被地方防控封冻的产业工人

2020-2-22 00:1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1024| 评论: 0|原作者: 贺雪峰等|来自: 南风窗

摘要: 重大疫情之下,全国上下展现出一幅共同抗疫的“临时共同体”画卷。但是,随着春节渐行渐远,画卷之外的张力也愈来愈显现出来,这张力无所不在:“全国一盘棋”与地方执政能力、公共卫生安全与资本积累、劳动力输出与输出省份、劳动者的健康与生存压力。

二、输入端:浙江、广东两省情况

1.浙江省

截至2月16日,浙江企业复工率指数达到42.87%。超五成规上综合企业、超两成规上线上服务业企业已复工。全省内各类企业的产能仅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随着企业复工审批政策放宽,劳动力回流难,无工可用成为制约浙江经济恢复的主要矛盾。

(1)慈溪市为例

以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市)的宁波慈溪市为例。截至2月17日12时,慈溪市1300多家规上企业中,累计开工数量达到923家,复工率为70%。细看之,这些规上企业实际复工人数十分有限,导致复产率很低。

以该市最新批次复工企业为例,246家复工企业中,复工总人数仅有8084人次。其中,复工人数达到100人的企业仅8家,占总数的3.3%,50人以上的41家,占总数的16.7%,少于30人的企业达到143家,占总比例的42.3%。具有强大生产产能的规上企业,绝大多数的生产人数都无法达到50人,远远少于正常用工量。详细数据见表1。

14省98县调查报告:被地方防控封冻的产业工人-激流网

(2)工人没有回来的原因

推动劳动力的进一步回流,刻不容缓。目前,浙江省出台了大量鼓励农民工返程的政策文件,不少地(市)和县(市)级政府更是通过财政手段,试图以包车、包机、包专列等形式接外地农民工返工返岗。但这一措施的效果并不显著,仍然无法实现农民工大规模回流。

就浙江情况来看,当前地方政府复工复产的重点仍主要集中于规上企业,规下企业的复工数量有限,未形成整体性的复工氛围。沿海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对规下企业复工帮扶力度不足,导致地方整体性的复工氛围难以形成。

再者,地方政府接纳外来人口能力不足。地方政府难以保证农民工返程后正常的居住、生活需求,各类行政检查过多,增加了农民工的返程顾虑。同时,基层也未能做好与本地居民的沟通工作,引发部分本地居民对外来农民工的排斥,造成了较为负面的影响。

2.广东省

(1)政策情况

广东省是劳动力输入重地,前期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广东省常住人口达1.13亿,其中外省流动人口2000多万。

从2月初至今,全省每日新增确诊患者数新增疑似病例、在院患者数、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等呈下降趋势,康复出院的患者数逐日增加。全省救治和防控情况总体平稳。

近期,广东省在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1月26日,广州等地就已经开始积极行动,保障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畅通,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逢车必查、逢人必查”,也为接下来推动复工复产打实基础。此后,广东省又推动了一系列的复工复产政策。

1月28日,广东省建立起了“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实施“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依托于这一疫情防控体系,结合广泛地群众动员实现群防群治,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进展相对顺利。

(2)企业复产不足

在复工复产,推动劳动力流动方面,广东省部分地区如广州、佛山和东莞等力度较大。据统计,从广东省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来看,广州87.0%,珠海73.0%,佛山49.9%,其中肇庆19.0%,中山14.4%。

目前广东省劳动力流入状况并不理想。启信宝根据百度地图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年后第一周全国平均线下复工指数约为42%,东莞、广州、佛山、深圳和中山分别为35%,32%,32%,23%和22%,低于全国水平,中山、东莞、佛山等城市则成为了缺工率指数最高的城市。

券商中国记者近日对深圳市百旺信工业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该工业区入驻企业15个,入驻总人数为1.2万,目前仅2500人左右上岗,不少员工上千人的大型企业复工人数不足200人。

2月17日,南山区已提交复工备案企业数超过2.1万家,这和总数为几十万的商事主体相比仍属少数,而且其中达到申请条件且通过申请的极少。以科兴科学园为例,该科学园有350家企业,只开工了6家,开工率仅2%。

(3)问题根源是工人还未回流

大量外来劳动力未返城是城市缺工的主要原因。2月17日为深圳第二批复工潮首日,但深圳北站依然未能迎来返深高峰。

截至2月16日,深圳北站到达3.3万人次,客流量甚至比2月10日还要低。对比2019年2月10日(正月初六),深圳北到达旅客已达23万人。大量外来人口未返城,劳动力不足,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外省人口中,湖南人排第一,达到404万。河南人排第三,达到300万。江西、安徽、陕西等地的人数也不少。由于流入地和流出地信息不对称、交通阻断、审核困难等原因,绝大多数省份农民工还未返回。

目前,广东已经开始与四川省成立省级层面的专班来解决劳动力回流问题,总体力度较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农村劳动力被封冻的原因

1.政策严控是劳动力封冻根源

前一段时期,为切断新冠病毒扩散,借助春节假期经济社会相对静止的时机,全国建立起一套“管死”的疫情防控体系,有效抑制疫情。这套体系一直延续至今,与节后经济社会复苏的发展趋势不匹配,造成劳动力被封冻。

2月份以来,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疫情防控逐步升级,在10号左右进入决战阶段,带动全国疫情防控氛围升级。不少省份以湖北省和武汉市为标杆,逐步升级防控措施,越来越严,越来越死。

一些地区在2月5号之后,开始搞社会封闭管理,措施落地再滞后几天,正好赶上10号之后的复产复工。晚到的硬核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错位,形成早期不严、后期不松态势。至今,中西部地区普遍采取一刀切的硬核管理措施,严重限制劳动力流动。

2.宁左勿右的政策执行方式阻碍劳动力流动

近期,按照中央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恢复的最新精神,各省纷纷出台省级配套文件,一些省份开始松动政策。但是政策落到县市、乡镇,最后到村庄,还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涉及各层级各部分之间博弈。

自1月下旬疫情爆发算起,一些省份花费近两周时间,才将全部疫情防控体系建立起来。前期管控慢腾腾,后期松绑也必然慢腾腾,工作效率低下。基层采取不出事态度,执行政策宁左勿右,明松暗紧,明放暗卡。

如一些地区规定,农民工经过复杂审批,获得外出资格证明之后,规定限时离境,准出不准进,且明文规定,返回立刻隔离14天,每日数百元费用自理,农村劳动力不敢申请流出。

沿海大部分省份对劳动力流入设置高门槛,要求外来人口一律隔离十四天,劳动流入与企业复工被捆绑在一起,未获得复工审批的企业老员工不允许返回工作地。

一些地区规定,未获批准的外来劳动力,落地隔离,且需自理费用。疫情防控是一套复杂体系,魔鬼在政策细节中,处处都是细节。

3.两头设卡形成劳动力流动梗阻

流出地和流入地两头都存在问题。近期,除江西、安徽、贵州等少数省份逐步取消全省内各类路卡设障之外,其他大部分省份继续实施封闭管理,一些地区公共交通暂停,普通车辆禁行,农村劳动力缺乏外出的交通工具。河南某乡镇常年外出劳动力超过8000人,截止到2月16日,外出仅200余人,且几乎都是通过驾驶私家车外出。

流入地存在的问题在于,沿海部分地区存在当地居民对外来人员排斥现象,外地劳动力返回后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地方政府未建立劳动力大规模流入的接入机制。

4.地区之间缺乏协调

本次调查的全部村庄都属于新冠肺炎零确诊病例村,所在乡镇90%以上零确诊病例,所在县市70%以上确诊病例在10人以下,一些村庄所在县市为零疫情。经过春节以来的20多天封闭管理,零疫情村庄基本进入安全状态。这些村庄劳动力流动依然受到极大限制,说明基层疫情防控措施过于粗糙。

总体来看,沿海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疫情防控存在一定程度不信任,地区之间缺乏协调,大部分沿海地区规定所有新入人口落地后隔离十四天,人为降低劳动力流动效率。

5.基层政府向企业转移压力

自2月10日各地陆续启动复工复产以来,一些企业主要利用本地劳动力和春节留厂劳动力从事生产,外地返回劳动力很少。各地政府严格控制企业复工,规定谁复工谁负责,将疫情防控压力转嫁到企业,一些地方政府要求企业签下责任书,规定发病即停工,要求企业承担全部责任,造成企业不敢大规模复产,也不敢通知外地劳动力返回。

6.社会氛围造成农民不敢动、不愿动、不急动。

目前社会上总体保持疫情防控高压态势,劳动力流动政策不明或是操作性不强,造成农民不敢外出,农民反映的问题有:

(1)流入地复工复产政策不明朗,担心进入流入地后找不到工作;

(2)不了解公共交通情况,担心走不了,或者要半途折返。

(3)不了解流入地的疫情防控措施,担心进入流入地以后没有地方居住、没有公共交通和没有饭吃。

(4)进入流入地后还需要隔离14天,费用自己承担,成本较高。

网络媒体对农民影响较大,微信、抖音等一些媒体推送的疫情防控中的各地极端事件,甚至谣言,影响农民外出心态。少量企业管理人员和做生意的农民着急外出,一些有房贷和车贷的年轻农民工也开始着急,大部分流水线工人和建筑工目前不愿意外出。农民工不愿意外出主要是因为延迟几个月外出务工对收入影响不大,还可以避免感染风险。

14省98县调查报告:被地方防控封冻的产业工人-激流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18:26 , Processed in 0.01469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