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与“改变世界的一周”

2020-2-28 23:3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527| 评论: 0|原作者: 胡新民|来自: 党史博采

摘要: 《亲历‘改变世界一周’》报道中,有一篇是对尼克松访华时的美方翻译傅立民(后担任过助理防长)的访谈。傅立民说:“后来40年也证明,尼克松在中国的7天,千真万确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进程。”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亲历‘改变世界一周’》报道中,有一篇是对尼克松访华时的美方翻译傅立民(后担任过助理防长)的访谈。傅立民说:“后来40年也证明,尼克松在中国的7天,千真万确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进程。”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中美关系的突破为中国打开全新的外交格局创造了必要前提。毛泽东说得很透彻:“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胡新民:毛泽东与“改变世界的一周”

2019年5月,《尼克松回忆录:时代的破冰者》中文版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上市。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家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尼克松访华日记再现“破冰之旅”》的文章予以推荐。文章写道: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飞机降落北京,飞行时长不过十几个小时,但尼克松的这次旅程却用了22年的时间。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外交关系,由此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关于“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这样叙述的: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到70年代初,我国的国际战略实现重大调整,外交工作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建交高潮。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和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出现,对中国此后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局势转变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同美国关系的缓和。”“1971年4月,毛泽东根据美方的要求,决定邀请参加日本名古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以中美人民之间的交往作为打开两国官方关系的序幕。被人们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周恩来总理同他举行会谈。中美双方经过会谈于2月28日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两国在1973年互设联络处,双方的贸易关系、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在几年间有较大发展。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着重大影响。”(见该书604页-607页)】

毛泽东为缓和中美关系运筹帷幄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斗争。接着又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还操纵联合国排斥新中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切,都使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国人民感到悲愤难平。

尽管如此,在朝鲜半岛停火后,考虑到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毛泽东还是毅然选择了和平外交政策,支持世界局势的缓和。对于美国,也多次表达善意,希望进行经贸往来。著名外交史专家章百家在回顾新中国外交史时指出:

【“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提出向美国学习,向西方国家派留学生,掌握先进技术,可那时难以实行。首先是美国不愿意。”】

毛泽东期望“化干戈为玉帛”,在军事上对美国保持克制。《毛泽东年谱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第2卷》记载:(1954年)6月2日 审阅粟裕六月一日关于在舟山群岛南部海面发现美舰的处理情况的报告。报告说:据华东军区报告,在舟山群岛南部海面发现美巡洋舰和驱逐舰共八艘,并有飞机在该海区上空盘旋,显系美帝向我军进行挑衅。当即指示华东军区转告我陆海空军,严密注意监视,随时报告,如敌不向我炮击或轰炸,我军不得向其射击,以免引起冲突。如大陈岛的蒋军乘机向我守岛部队进攻,则应坚决予以还击。毛泽东批示:

【“处理正确,不要先向美军开炮,只取守势,尽量避免冲突。”(第244页)】

毛泽东还通过外交渠道向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释放善意,希望建立类似今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和平公约”。1954年8月2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以艾德礼为团长的英国工党代表团。毛泽东说:

【“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如果能得到几十年和平就好了。你们赞成吗?如果赞成,就让我们订一个条约,当然不是今天下午订,订个几十年不打仗的条约。”“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有两个基本条件使我们完全可以合作:一、都要和平,不愿打仗;二、各人搞自己的建设,因此也要做生意。和平、通商,这总是可以取得同意的。”“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大国都靠拢些,也包括美国在内。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要和平,我们就不得安宁,大家也不得安宁。”“我们希望工党朋友们劝劝美国人:一、把第七舰队拿走,不要管台湾的事,因为台湾是中国的地方;二、不要搞东南亚条约,这也是违反历史的,要搞就搞集体和平公约......。”(第273-274页)】

毛泽东在1956年4月在会见丹麦驻华大使时也表示,中国虽然地广人多,但力量还很弱,愿意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学习,

【“如果美国人愿意的话,我们也愿意向他们学习。”】

遗憾的是,美国方面并不领情。他们认定中国的共产主义比苏联的共产主义更危险。1954年9月8日,在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策划下,打着防止来自中国“侵略”的旗号,纠合英、法等八国组成东南亚条约组织。除了这个条约,美国还搞出了针对中国的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美韩条约、美台条约等。

这些条约都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特别是美台条约,即《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为了表明中国的严正立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于1955年初一举攻克国民党军队盘踞的一江山岛。此役震惊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美国放出空气,威胁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美国已经不是一次地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了。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一味释放善意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过硬的实力,别人是不会把你当回事的。在当时,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实力的就是核武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强调:

【“(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在报告中还提出了降低军政费用,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意见。他说:

【“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还是按老章程办事。这是战略方针的问题”。】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不得不面一个无可改变的事实,不管愿意不愿意,中国因为握有核武器而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和参与核裁军等国际事务的谈判,只是个时间问题了。美国国务院的托马斯10月28日在给助理国务卿邦迪的备忘录中写道,美国必须记住的两个重要事实是:

【(一)中国早晚会进入联合国和参加核裁军的国际谈判;(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和交往正在越来越迅速地增加。】

因此美国必须设法改变仅仅是“遏制”的对华政策,逐步打开同中国交往的大门。这项建议毋宁说是中国核试验给美国未来的对华政策带来的启示。

因此可以说,1972年中美关系的解冻,第一个因素应该归功于毛泽东及时果断的发展核武器的决心。

生于上海,长于台湾,成名于美国的的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汪荣祖评价道:

【“尼克松开启大陆门户,完全为了权谋,为了解决越战,为了联华制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北京而言,当时中苏冲突愈演愈烈,尤其1969年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之后,已到战争的边缘。中国打消苏联动用核武念头的,是由于毛泽东大胆的氢弹试爆。因为莫斯科虽有能力摧毁中国核子,但难保没有漏网之鱼,承受不起万一的反击。于此可见,即使没有裤子穿也要原子之远见,否则偌大的中国只能作霸权的附庸,联美根本无从谈起。”(汪荣祖:《阅读的回响》 文汇出版社 2017年3月 第213-214页)。】

应该指出的是,至今为止,核武器作用,仍然如当年邓小平所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就在2019年6月11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文件称:

【“使用核武器可以为取得决定性成果并恢复战略稳定创造条件。具体来讲,核武器的使用会从根本上改变战斗范围,并创造会影响到指挥官如何在冲突中取胜的条件。”】

回顾历史,我们不能不为当年搞成“两弹一星”而庆幸。如果没有当年的决心,中美缓和之路、改革开放之路、中俄伙伴之路等等,还不知怎么走。

1972年中美关系的解冻,第二个因素应该归功毛泽东对抗美援越的审时度势,因而促使美国“为了解决越战”而向中国发出和解的信号。

从1954年的东南亚条约,直到1965年美国直接参与越南战争,其主要目的都是针对中国的。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逐步使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美国领导人几乎无一不信奉所谓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而且将这种理论同对中国的敌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是美国也因此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想不断加大力度,打赢这场战争,但他们又不能无视中国的“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的警告,以免重蹈朝鲜战争的覆辙。

需要指出的是,对中美关系史颇有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少书教授在其代表作、曾获得美国顶尖智库外交史学家协会斯图尔特·L.伯纳斯图书奖的《朋友还是敌人?  1948--1972年的美国、中国和苏联》(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中指出:

【“虽然在越战进行至中期,当明显地看出中国共产党并非东南亚暴动的起因时,美国默默地抛开它和中国共产党开战的基本缘由。但已经为时过晚----因为美国还需用几年时间才能从越南脱身。”(见该书第297页)】

毛泽东当年站在战略高度对中、美、苏和越南关系的处理,成为促使美国不得不向中国寻求缓和的重要推力。

在越战爆发之前,中苏关系已经破裂。美国方面开始以为,在这种情况下,被越南视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的援越物资,将无法借道中国。而这些物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又是中国提供不了的。本来就迷信武器装备的美国方面据此作出判断,美国在后勤装备上具有的极大优势,打赢这场战争是不难的。此时他们也还没有把中国卷入战争作为主要顾忌。

但是,美国人显然低估了毛泽东的政治智慧。后来的事实证明,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尽管时有互相“指责”,但主动权一直掌握在中国手中,而且能基本够随着越南战事的变化进行“调度”。在中国反帝反修达到高潮的1967年,苏联的援越物资急剧增加,但一路畅行,其数量远远超过中国,其中包括先进的战斗机、坦克和地对空导弹,还派出了3000名军事技木顾问。

美国在越南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预想效果,遭致国内外一致反对。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爆发大型游行示威,民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震动了全美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由于战争的久拖不决,中国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成为了尼克松最为头痛的事情。连美国空军都不得不十分谨慎。尼克松曾自嘲道,

【“没有我的准许,他们连一间厕所都不敢炸”。】

这样,美国的军事优势受到极大的掣肘,无法发挥。雪上加霜的是,越南北方由于得到中国的有力支持,一再拒绝了美国关于和谈的建议。中国支持越南坚决抵抗和反对美国“和谈”阴谋的政策,使美国政府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

美国政府内部要求结束这场战争的呼声不断。一直关注亚洲事务的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曼斯菲尔德认为,解决越南问题的办法“靠北京,而不是莫斯科”。1967年4月,他建议总统“向中国明确地表示和解”。他甚至准备本人前往北京。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小。但随着形势变化,以曼斯菲尔德为代表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最后促使尼克松决心访华,可以说是中国用武力打开了美国的国门,毛泽东警告美国:

【“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可靠后方。”。】

“主席用生命书写那段历史”

2019年6月29日,习近平与特朗普在日本大阪会晤。习近平在开场时说:

【48年前,也就是1971年,就在离这里100多公里的名古屋,参加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美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友好互动,于是就开启了中美“乒乓外交”,创造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

当时讨论到底要不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访,我国外交部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是主张不邀请的意见占了上风。4月3日,外交部和国家体委将关于美国乒乓球队访问问题的请示送呈周恩来,其结论是:现在,美国队访华的时机还不成熟。周恩来在报告上写了“拟同意”,还在旁边用铅笔添上一段话:

【“可留下他们的通信地址,但对其首席代表直接接触中应表明,我们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活动。”】

4月4日,周恩来将文件送毛泽东审批。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写道:

【“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是毛泽东决定的”。】

并引用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回忆,详细还原了这个历史佳话的细节。后来毛泽东提到这件事时说:

【“那个文件(指关于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请示),我本来也是看了的,划了圈。后来到了晚上,考虑还是要请,就叫打电话。”】

关于中美关系解冻历史,《毛泽东年谱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第六卷》(以下简称《年谱》)有一条注释:

【“周恩来1972年3 月初在一次传达尼克松访华及宣传报道问题的会上说: 基辛格在上海吹风会上说,尽管尼克松见毛主席只一次,但是尼克松跟中国总理会谈,中国总理每一个步骤都向毛主席报告了,所以等于毛主席亲自参与了这个会谈。他说的是合乎事实的。”(第428页)】

美国急于从越南脱身,对中国的实际威胁逐渐转弱。而苏联霸权主义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并挑起一连串武装冲突,构成了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历来对国家安全极为重视的毛泽东,着手调整中国的对外战略,开始考虑加快改善中美关系的步伐。

1967年10月,准备竞选总统的尼克松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文章《越战之后的亚洲》说道:

【“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了尼克松的这个倾向变化,要周恩来等人阅读该文。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提出:

【在本届政府任内,我们的沟通路线是敞开的。】

毛泽东立即指示《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尼克松的演说。随后美方又发出一系列的缓和中美关系的信号。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指示有关部门摸清美国的战略意图。九大以后,毛泽东交给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元帅研究国际形势的问题,周恩来进行了具体安排。陈毅后来说,

【“只有主席才会下这个决心,只有主席才敢打美国战略这张战略牌。主席下这着棋,全局都活了。”】

当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消息传到名古屋后,立刻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消息很快传到美国白宫。美国总统尼克松后来回忆道:

【“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

“小球转动大球”,中美运动员的友好互动带动了中美两国官方的互动。

《年谱》记载:

【7月9日一 11日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三天内,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基辛格进行了六次会谈,着重就台湾问题和尼克松访华安排等进行磋商。
7月9日 晨零时,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周恩来谈话。晚十时,听取周恩来汇报同基辛格进行的前两次会谈情况。
7月10日 阅周恩来本日晨七时报送的关于同基辛格会谈事项的请示报告。
7月11日 上午九时二十分,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周恩来谈话。十时半,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第六次会谈。
7月14日 晚上,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周恩来谈话。此前,周恩来于十三日乘飞机到河内,同黎笋、范文同会谈,通报中美会谈情况。
7月16日 中美双方发表基辛格访问中国公告......同日 晚上,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周恩来谈话。此前,周恩来于十五日乘飞机到平壤,同金日成会谈,通报中美会谈情况。】

据2002年2月19日外交部魏史言《基辛格秘密访华记详》一文,周恩来与基辛格的第一次会谈,直至9日晚11点20分结束,周恩来随即去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作了三点指示:

第一、当周恩来说美国还想在台湾保留点军队时,毛泽东说: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

第二、听了美国要从印度支那撤军的汇报时,毛泽东说:美国应当重新做人。多米诺骨牌是什么意思?基辛格英文比我们好。让那些骨牌倒了算了。是进化嘛!当然不打它也不倒,不是我们打,是他们打。美国要从越南撤军,台湾不慌,台湾没打仗,越南在打仗,在死人呀!我们让尼克松来不能就为自己。

第三、汇报到日本问题时,毛泽东说:要给基辛格吹天下大乱,形势不好,不要老谈具体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们来的。

从第二次会谈开始,周恩来的发言充满了毛泽东前一天晚上的指示精神,这使基辛格感到意外。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

【“我故意粗暴地逐点驳斥周恩来的观点。”】

但是周恩来毕竟是外交高手,在关键时刻抓住基辛格最关心的事情突然宣布,尼克松可以于明年来访。基辛格马上冷静下来,以务实的态度一次接一次地谈下去。当兴高采烈的的基辛格一行离开北京时,将钓鱼台国宾馆招待他们的香烟、糖果一扫而光全部带走。非常有意思的是,1972年2月尼克松一行访华,在上海称赞宾馆房间的大白兔奶糖味道很好。当时负责尼克松来访警卫工作的武建华的在其回忆文章《尼克松访华安保揭秘:坐中国飞机和红旗防弹车》中写道:

【“毛主席听工作人员说,来访的美国人都喜欢吃中国的糖果,毛主席就告知礼宾方面,赠送来访的每位美国人10 斤糖果。大气恢弘的毛泽东,居然会注意到美国人爱好糖果这样一个细节。”】

1972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松一行到达北京。当天下午,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和基辛格。当时毛泽东健康状况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九天前他曾突然休克,此时随时都有恶化和发生危险的可能。但毛泽东以极大的意志力,谈笑风生地与客人进行了谈话。那天尼克松在日记中写下他初次见毛的印象:

【“他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尽管他说话有些困难,他的思维仍然像闪电一样敏捷。这次谈话本来料想只会进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却延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吴旭君回忆道:

【“......甚至于我们把给他用的强心剂都抽在了针管里头。我认为,我们的准备工作是相当充分,因为要分秒必争啦,是处于临战状态。可是我们的毛主席,他又很顽强,他跟衰老跟疾病作斗争,表现得非常顽强,也很惊人。在他跟尼克松会谈的整个时候,他表现出伟人的气魄,统帅的风度,他的思维是敏捷的,他是在谈笑风生的,我想他也是在顽强地进行着斗争。所以这一点,让我们所有的人看到了,都非常敬佩他,也很感动。当时外交部给主席安排只是接见十五分钟,可是主席跟尼克松谈了六十五分钟,我觉得毛主席真是费尽了心啦。”】

在后来连续几天的中美会谈期间,在北京时,周恩来每天深夜或次日凌晨都要去毛泽东那里汇报情况,交换意见,往往一谈就是一两个钟头。这段时间里,周恩来经常带着王海容、唐闻生一起频繁出入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的住地,除了向毛泽东汇报当天的情况外,还要磋商下次谈判的对策。

2012年2月,为纪念中美关系解冻四十年,新华社记者以《亲历‘改变世界一周’》为题,发表对几位当年亲历者,例如毛泽东会见尼克时松唯一在场的翻译唐闻生、负责礼宾接待工作的唐龙彬等人的访谈录。报道的开场白写道:

【“无论时光怎样荏苒,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那个瞬间,都注定要被后来的人一再提起。”】

访谈唐闻生的的题目是《主席用生命书写那段历史》。文中说:

【“尼克松访华前,外宾来访时通常是外宾和周恩来总理先见面,在双方加深了解后,毛主席再会晤。”“‘为什么(这次元首会晤)要放在最前头?我想中美双方都认为这次会见是至关重要的。’唐闻生说。一方面,是尼克松此前通过媒体等多渠道、多方面主动提出来希望访华,而且他认为中美之间的问题有些只有在最高层谈才可以沟通和解决;而中方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毛主席也找斯诺谈过五个多小时,除了国内问题外,很重要的是表达对尼克松来华的欢迎。”“1972年2月21日下午三时许,尼克松抵达中南海。按常理,当时已进入暮年的毛主席和周总理身体状况并不乐观。但在唐闻生的记忆中,当天毛泽东在见尼克松的时候,红光满面,谈笑风生,而且整场谈话下来,几乎可以用‘举重若轻’来形容。”“‘我觉得主席是用生命在书写当时那段历史。’唐闻生说。这一点,她记得清楚:以往会见外宾后,周恩来还会留下来和毛主席谈些事情。但尽管在会见尼克松时主席红光满面,尼克松走后,主席的脸色一下子灰暗下来,似乎已经耗尽全身的力气,当周总理问还要谈点什么事情吗,主席摆了摆手。还没等工作人员离去,主席就扣上了摆放在旁边的氧气罩。”】

《亲历‘改变世界一周’》报道中,有一篇是对尼克松访华时的美方翻译傅立民(后担任过助理防长)的访谈。傅立民说:

【“后来40年也证明,尼克松在中国的7天,千真万确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进程。”】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中美关系的突破为中国打开全新的外交格局创造了必要前提。毛泽东说得很透彻: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胡新民,察网专栏学者。本文主体部分原载《党史博采》2019年第11期。作者授权察网全文发布。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6:54 , Processed in 0.018824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