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关于LPR贷款转换说点个人看法

2020-3-5 23:1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722| 评论: 0|原作者: 安生|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一旦央行为了控制物价,收缩货币,利率必然上涨。一旦利率逆转,选择浮动利率的人是否有应对手段。截至目前,我看到的绝大多数分析,都是鼓励大家把固定利率转化为浮动的LPR利率。



一旦央行为了控制物价,收缩货币,利率必然上涨。一旦利率逆转,选择浮动利率的人是否有应对手段。

  截至目前,我看到的绝大多数分析,都是鼓励大家把固定利率转化为浮动的LPR利率。

  这些分析的大多数依据,是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必然会想方设法变相降低利率。

  这话不能说没道理。截至目前,确实如此。

  利率的设定,涉及至少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借新还旧,寅吃卯粮,是必然的选择。利率越高,这种滚雪球的游戏越容易穿帮。

  历史上,加息往往直接导致金融危机。一旦金融危机出现,银行系统停摆,经济循环就要回到文艺复兴,现金交易的时代。

  那时,大量债务暴露出来,大量产品没有销路,大量人口失业,社会化大生产重挫。

  从这个角度考虑,自然是利率越低越好。

  另一方面,在价值符号的时代,货币是法币,与金银谷物不同,没有内在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和货币总量、商品总量、货币流速有关。利率越低,货币供应越多,越容易出现通货膨胀。

  历史上,通货膨胀有自我加速的趋势。随着物价上涨,大家为了保值,往往乐于购买实物,脱手货币,这会直接导致两个后果:货币流速加快,货币交易范围下降。生产各个环节,更愿意持有商品而不是脱手商品,兑换货币,这必然会进一步导致商品供应短缺,刺激物价上涨。

  有人认为只要有闲置产能,就不会有物价大幅上涨,这是蠢货拍脑门的想法。在垄断时代,控制核心环节的大企业,施行闲置产能推高物价的经验策略是常态。何况,即使整个行业充分竞争,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天灾人祸,导致产能短期内剧烈下降,无法恢复。再说,闲置产能不等于现实产能。闲置产能转变为现实产能,需要时间。

  货币供应长期领先于经济增长,而没有导致物价剧烈上涨甚至失控的恶果的实例,截至目前,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历史上,长期货币供应超过经济循环增长需求,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甚至剧烈上涨。物价上涨一旦进入自加速阶段,就离恶性通货膨胀不远了。一旦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建立在货币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经济循环全部中断,复杂的社会分工无法存在,经济回到中世纪小农生产加易货贸易时代。

  那时,货架上空空如也,黑市上的生活必需品既少且贵,而且往往不能用法币交易,大量人口失业,绝大多数人手里除了纸片什么也没有,社会化大生产不复存在。

  金融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杀伤力哪个更大是不言而喻的。

  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因为金融危机亡国的一个也没有,因为恶性通货膨胀亡国的一大串。

  所以,虽然知道加息会导致金融危机,但是1929年,美联储还是选择加息了。

  事实上,如果可以不断增加货币供应,就能避免金融危机的话,那么资本主义早就不存在危机了。

  当然,也有坚持不收缩货币的,比如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当时民国的央行行长张公权曾经忿忿地说,军事独裁者对金融知识一无所知,却掌握最高决策权,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通货膨胀失控。

  张公权作为央行行长,不谋全局,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他把视野放大,就会发现,代表大买办、大地主阶级的蒋介石集团先天不足,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国民政府当时没有办法收缩货币,如果收缩货币,那么财政就无法维持,尤其是惊人的军费开支没有着落。大买办大地主阶级和列强,把大量剩余产品化为己有,中国经济严重落后,这样的经济基础根本无力支持一支准现代化的军队,打一场大规模的长期的内战。为了努力维持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国民政府从来就没有一个稳定、可靠、可持续财政来源,在税收之外,外债、内债、货币整理、增发货币是重要的维持财政平衡的手段。

  抛开军事较量不说,国统区城市经济崩溃,解放区小农经济影响有限,国共胜负在经济上已经可以判断结局了。

  抛开蒋介石领导下的奇葩政权不说,大多数国家的央行的操作都是先不断放松货币,创造繁荣;随后,是不断放松货币,维持“温和”通胀,避免金融危机爆发;然后,在经济增速下滑和货币增速滚动上涨的双重作用下,通货膨胀出现加速的趋势;最终,央行为了避免恶性通货膨胀,保住本币不变成废纸,一脚刹车闷到死。

  前期的放松货币,往往是在最高领导人的压力下,被迫采用的。任何一个领导人,为了选票,都必须制造虚假的繁荣。比如胡佛吹嘘美国梦,每家一栋房,一辆车,晚饭两只鸡。比如特朗普不断给美联储施压,说美联储造成了经济增长缓慢。

  有时也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压力下,被迫采用的。比如,最近突然降息50点。

  只要物价别出现失控的苗头,增加货币就是大趋势。

  物价一旦出现失控的苗头,那就只能踩刹车了。利率飙升,房倒屋塌,上吊自杀,是债务人自己的事情,自己投资不谨慎,怪谁呢?债务人享受降低利率的好处的时候,怎么不把好处分给美联储呢?——话怎么说都行,而且似乎也有道理,只是债务人自己的苦果只有自己知道。

  当然,也有完全不踩刹车的政权,除了前面提到蒋介石,还有委内瑞拉。

  这种情况下,债务也好,房产也好,已经都没有意义了。如何活下去,找到每天糊口的生活必需品,是更重要的事情。许多委内瑞拉人背井离乡,逃到邻国哥伦比亚。

  如果没有来自境外大国的支持,委内瑞拉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前面这些,不是说社会主义国家也会爆发金融危机或者恶性通货膨胀,而是说利率不会单向运动,而是有逆转的可能。一旦央行为了控制物价,收缩货币,利率必然上涨。

  一旦利率逆转,选择浮动利率的人是否有应对手段。

  1988年价格闯关失败,出现了抢购风潮,大家纷纷囤积生活必需品,第二年的事情不说,说说随后的1990年代。

  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人早就用光了储蓄或者用掉了储蓄的大部分,换购了大批生活日用品,国内内需不旺,外加美国的经济制裁,出口困难,市场疲软。许多企业陷入困境。

  一方面,为了稳定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国家收缩货币,利率一度上涨到两位数。许多贷款升级改造的企业,一下子无法偿还贷款。

  相当一批中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在那次经济巨震之中灭绝。

  国家不是不考虑这些企业及其员工的利益,而是有更重要的利益要维护,选择牺牲这些企业。

  新中国建立以来,物价总体保持平稳,不过也有例外:当时,因为物价上涨,农民惜售粮食。粮食价格如果不稳定,那么通货膨胀无法控制。

  没记错的话,当时的对策是大规模提高粮食收购价,敞开收购。于是,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增强,大丰收以后,无法惜售。从那以后,风调雨顺,粮食总产量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加上国际粮价低迷,国内粮价很难再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抛开国内生产情况不谈,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非洲蝗虫肆虐,今年的全球粮价大概率会走高。这种背景下,物价会不会再次出现加速上涨的趋势,如果会,会达到什么程度?如果农民惜售,怎么让农民把粮食拿出来?毕竟现在不能像斯大林时代早期那样,强制征收粮食。再说,即使农民再次增加粮食生产,粮食供给增加也是明年的事情,物价上涨则是不断加速的事情。

  这些风险是需要考虑的。

  获得好处,就意味着承担风险。

  当初有人用公积金偿还每个月的贷款,现在企业缓缴公积金,不知道他们的每个月的月供能不能缓缴。如果不能缓缴,他们就要自己用工资支付月供的缺口。

  他们可以说,制订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他们的处境。别人也肯以说,做出选择承担风险,他们应该愿赌服输。

  我不是说哪种选择更好,而是说,做出决策以前,应该多估计各方面因素,如果自己没有太多的冗余量的话,更应该慎重。

  再说点别的。

  人们往往乐于相信,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向对他们有利的方向。现实之中,这往往是一厢情愿。

  社会潮流的快车在山路上急转弯的时候,司机不会提醒乘客扎好安全带。

  从年初到现在,两个多月了。从最初的“不会人传人”到“治愈者不会再感染”,再到现在的席卷全球,昨天看到消息,病毒出现了感染性更强的变种,今天看到消息,香港出现宠物狗感染的病例,出现病毒伤害大脑的病例。

  我们没有把握这次的病毒一定会像当年的非典一样自然消失。在疫苗出现前,我们很可能要和病毒长期战斗。

  昨晚看到消息,巴基斯坦蝗灾肆虐。美国、印度、法国这些农业大国的粮食生产会受到什么影响,截至目前,还有待观察。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那种模式更有利,不如考虑如何提高安全冗余量。

  有人嘲笑美国人囤积枪支弹药,但是,美国人总结的,在美国,每一次灾难都会演化为骚乱,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6:59 , Processed in 0.01822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