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列宁关于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2020-4-24 01:2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732| 评论: 0|原作者: 贾淑品|来自: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实质的把握是对马克思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的深化和完善,研究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可以为我们如何在“一球两制”的背景下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借鉴与思考。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实质的把握是对马克思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的深化和完善,研究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可以为我们如何在“一球两制”的背景下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借鉴与思考。

  作者简介

  贾淑品,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专著两部;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讨》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并获“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列宁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考察,批判了伯恩施坦的资本主义适应论,概括了帝国主义的实质特征,那就是垄断的形成,金融资本占据突出地位,腐朽性、垂死性以及快速发展并存的特征,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实质的把握是对马克思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的深化和完善,研究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可以为我们如何在“一球两制”的背景下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列宁  ;资本主义  ;批判与思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现象和新特点,爱德华•伯恩施坦根据他在英国对经济现象的考察,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做出了不同于马克恩格斯的判断与认识,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事实并不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资本不是在走向集中和垄断,而是越来越分散,有产者不是减少而是在增加,由此,得出资本主义不是即将崩溃而是越来越适应社会的发展的结论。列宁详细地考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但他得出了与伯恩施坦大相径庭的结论,研究列宁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认识,是我们全面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的有力武器。

  一、列宁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批评

  伯恩施坦对自己所做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判断是非常自信的。他认为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他对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材料”,并能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进行修正,感到比较自豪。但是,他是从一些街头小报中抄下的关于英国有产者人数增加的数字,并以此作为证明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崩溃的论据,这种论据肯定是没有说服力,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首先,从收集的材料看,材料没有代表性,他把不同时期、用不同方法得来的,没有任何代表性的材料拿来比较,这样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认为垄断资本统治的事实,已经改变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现状。其次,从实际情况来看,在1880-1912年的三十年间,工人的工资平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而在同一时期,生活费用至少上升了百分之四十,食品、衣服、燃料和房租都涨价了,因而工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像伯恩施坦宣传的那样得到根本改善。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垂危的病人,虽然有几天精神状态还不错,但不能说明他的整体状况是良好的。

  伯恩施坦特别看重卡特尔、托拉斯的调节能力,认为这是资本主义“适应论”的利器。伯恩施坦认为,随着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的增长,生产的社会化,逐渐分离的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增加的信贷工具、以及通讯与信息服务的巨大改善,都说明资本主义并没有消亡的迹象,几乎可以无限期地发展下去。伯恩施坦说,“不用担心,有现成的药方,因为资本主义自身已经产生了克服经济危机的种种条件,所以‘过去发生的危机不再重演了’”。

  列宁考察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中的新现象,批判了伯恩施坦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用经济发展的新材料为资本主义辩护的观点,批判卡特尔、托拉斯可能解除资本主义危机,用阶级斗争缓和论否定资本主义崩溃论的错误观点。

  列宁认为,在危机论和崩溃论方面,伯恩施坦是目光短浅的。列宁认为,“在工业高涨和繁荣的情况下,想要改造马克思原理的人,是最近视的人”。他指出卡特尔和托拉斯虽然具有把生产统一起来的功能,但同时又使生产的无政府状况加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危机的时代并没有过去”,他指出,资本主义所发生的社会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无法避免的,因为危机是和资本主义紧密相连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孕育的胎儿。“危机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导致危机产生的“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而危机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果”。这说明列宁找到了危机发生的真正根源,仅仅因为资本主义短期内的工业高涨和暂时的繁荣,就认为资本主义不会消亡,观点是非常荒谬的。危机只是改变了具体的形式、次序和情景而已。事实确实如列宁所料,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也无情地打破了伯恩施坦的美梦。19世纪末很多国家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经济危机,1899年俄国先是发生了波及全部的金融危机,随后又发生了工业危机。日本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同时期的美国也没有幸免,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3年,美国爆发全面危机,并转入萧条。资本主义危机发生的现实向修正主义者表明,危机的时代并没有过去。

  二、列宁对帝国主义特征与实质的探索与概括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代。何谓帝国主义?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和卢森堡从资本输出、资本积累和再生存等不同角度论证帝国主义是一种正常,库诺、拉法格和布哈林等人从资本形态发展论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解读,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对资本主义做出了新概括,可以说是帝国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一)一战前后列宁对帝国主义特征与实质的探索

  列宁是非常重视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新现象的研究的,他在《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1895)就注意到资本集中和积累的问题,注意到这些现象的出现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后列宁因为反对沙皇而被流放,在流放中他于1899年为《工人报》写的一组文章中有一篇《我们的纲领》,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在《中国的战争》(1900)一文中,列宁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向殖民地国家倾销工业品,而到处发动战争的丑恶行径。

  1901年在《危机的教训》中,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好像慢性病发作一样不时反复出现,经济危机的反复出现,说明俄国已经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且日益走向垄断。《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除了通过生产与资本不是走向分散而是日益集中,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加强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进行批判以外,还主要阐明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1912年《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说明了工人的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问题,列宁指出,“工人在财富迅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比重愈来愈小,因为百万富翁的财富增加得愈来愈快了”。

  《俄国的生产积聚》(1912)是列宁分析垄断资本主义在俄国的情形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用具体事实批判了伯恩施坦所认为资本正在走向分散的言论。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俄国和其它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生产正在集中到少数大企业和最大企业中。列宁认为,在俄国,通过股份公司吸收中等资本家的大量资本和“零钱”是那些少数百万富翁加强自己实力的一种办法。可以看出,列宁在当时就已经把垄断看作是帝国主义的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二)对帝国主义特征的概括与总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解决过度积累、处理过剩资本的方法,不是扩大内部消费,提高劳动者工资的办法,而是将过剩资本集中到几个资本家银行手中。银行家积累了“过剩资本”,去到国外去投资放贷,从而进行殖民掠夺、争夺世界市场,这种以金融资本扩张的方式,制造和扩大世界不平等,必然引起战争。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危机,国际上的动荡和矛盾交织在一起,而对帝国主义问题在国际上并没有形成共识,这个问题一时成为国际上最尖锐、最迫切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做出回答。为了回答现实中的帝国主义问题,批判第二国际一些陷入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右翼势力,列宁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潜心研究,终于1916年完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一书,1917年,该著作发表,列宁的著作是建立在对马克思《资本论》所奠定的磐石般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他还借鉴了以霍布森、希法亭金融资本和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的研究成果,比如《帝国主义研究》、《金融资本》、《资本积累论》、《帝国主义》等。

  列宁指出,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生产的集中和垄断资本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全面统治。首先,列宁明确对帝国主义的内在规定性进行了概述,他明确指出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说明了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并对这一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考察了资本在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及其呈现的新特点,他指出,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统治确立是帝国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自由竞争必然产生集中、集中必然导致垄断。因而,帝国主义的出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次,列宁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概括帝国主义的五大具体特征,就是垄断组织的出现、金融寡头和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资本输出开始、领土瓜分完毕。列宁关注资本主义内部具体特征的变化,在他看来, “垄断”仍旧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没有改变。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特征的把握是高屋建瓴的,他既感受到了帝国主义衰亡的气息,说明了资本主义正日益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因而寄生、腐朽和垂死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性,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和最后阶段的帝国主义必然体现的特点,但同时,他又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可延续性。列宁认为它们在一定时期内还存在迅速发展的可能性。列宁因而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排斥,认为其可以为社会主义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帝国主义实际上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1920年7月,他再次强调,在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产阶级收买工人贵族,并夺取工会中的领导地位,给工人运动造成严重危害。是机会主义的经济根源。

  (三)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金融资本的垄断者

  列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银行信用的分析,对德国和法国几家大银行集中和兼并的数据进行了系统考察,他论证了银行的集中与工业生产集中的必然关系,这样有利于实行工业资本同银行资本的“人事结合”,“垄断是从银行生长起来的”,这意味着银行本来是普通的中介人,现在由于垄断资本的形成,而摇身一变成为万能的垄断者。对银行新作用的关注在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中有明确地表述。列宁指出了银行是如何根据其特殊的业务职能将自己从一个普通的中介人而转变为万能的垄断者,从而控制工业资本家的经济命脉的过程。

  列宁通过对1907—1908年度,德国柏林仅仅9家银行就差不多集中了所有存款的一半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银行业的集中与垄断。比如列宁通过阐述银行的新作用,说明了资本集中的现实。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走向集中和垄断,资本家可以通过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实现在经济、政治上的领导。

  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体系中银行的这一特点尤为明显。当前,国际性的大银行不但掌握着工业资本家的经济命脉,还将整个世界的各个产业各个领域(电子、信息、金融、房地产等)都连接在一起。比如像高盛、雷曼兄弟这样的国际性大银行,在国际性的经营贸易中就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性大银行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一旦银行出现资金运转困难,出现呆账、坏账,世界性的经济劫难有可能就会引发。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由于一些银行在房价高涨的时候,贷款给一些购房者,当房价低迷的时候,这些购房者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由此银行发生了次贷危机,随着高盛、摩根、雷曼等投资银行陷入困境,全面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随后,由金融领域的经济危机逐渐蔓延至实体经济,也爆发了危机,不同程度的损失在电力、煤炭、钢铁等大型实体经济中纷纷表现出来,一些小型加工业被迫关门倒闭。列宁在20世纪初期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有什么样不同的银行法,银行总是大大地加强并加速资本集中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过程。”这说明了银行在金融资本统治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加强的事实。因而,列宁认为,德国没有托拉斯,“只”有卡特尔,“但统治德国的,不超过300个资本巨头。而且这些巨头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减少。”列宁举例说,比如美国的美联储,它的职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体系,如果我们仅仅根据它的职能判断,它起的作用相当于美国的中央银行,但谁能想到,它实质上却是一个私人银行家和大企业集团的组织,而且是不受政府控制的纯粹的私人组织。而这些私人组织成了根本不参与任何企业经营、以‘剪息票’为生,终日游手好闲的食利者阶级。这些食利者阶级以及所谓的“高利贷国”,他们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收买无产阶级的上层,并通过他们依靠垄断地位和殖民扩张所获取的高额利润来收买工人贵族,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对帝国主义充满幻想,而不愿意革命,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分子产生了动摇,变成支持这些代表垄断者利益的政策。因而,垄断的产生对工人革命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它不仅限制了技术的进步和革新,而且还从根本上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当今资本主义发展呈现日新月异之势,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寄生性”,相反,随着资本主义自身调节能力的增加,却愈演愈烈。

  (四)对帝国主义实质的提炼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恩格斯也对垄断组织、股份公司的作用进行了概括总结,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特征表现得并不充分,因而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列宁勇担此任,他在最重要经典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及特征的分析概括精辟入里,认为帝国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只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殊阶段,列宁从五个方面对帝国主义进行了科学阐述,揭示了帝国主义具备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性,它是在一般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和成长起来的,但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进而阐明了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对帝国主义主义的实质进行了经典分析,并指出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实质,垄断是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列宁指出不管是我们视而不见也罢,没有认识到也罢,垄断都是一个不可逃避、也无法否认的事实。这说明了垄断作为帝国主义的实质,是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生产社会化在垄断的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技术发明与改良的社会化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与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与竞争。这些少数的垄断资本家仍旧垄断着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他们要从国内、国外市场上,从全世界把竞争者排除掉。这样,就使得竞争空前残酷,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因而,列宁认为,垄断的存在不但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惨烈。

  金融资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和向社会征收贡赋的种种勾当,及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关系逐渐通过列宁对其的揭露显示出来。列宁指出,垄断商品生产虽然依旧“占统治地位”,“依旧被看作全部经济的基础,但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这种金融勾当和欺骗行为的基础是生产社会化,人类历尽艰辛所达到的生产社会化这一巨大进步,却造福于……投机者。”这段话一方面说明了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已经取代了商业资本主义时代和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另一方面也从一定意义上能够说明20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银行业的次贷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掌握着庞大资本的金融寡头掌握着总公司,并通过其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参与而实现全方位的统治。

  资本是以逐利为目的,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必然会导致资本的对外扩张。资本对外扩张必然会产生利益分歧从而激化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固有矛盾,当这种矛盾达到无法调和之态势,就会导致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战争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因此,帝国主义的所有具象都被列宁用垄断这个逻辑起点联系起来。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趋势的探索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五)资本主义发展的“腐朽、垂死”性与“迅速发展”趋势并存

  关于列宁所论述的“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论断,有许多人,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都对此论断存疑,认为当今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活力,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垂死性和腐朽性的论断已在当下失去现实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这些人的观点是片面的,这些人只片面关注到帝国主义“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这几个基本特征,而事实上列宁在论述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时候,并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腐朽趋势,他也论述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趋势。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偏概全地做出欠考虑的误判,而是“要全面准确理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既不能在帝国主义战争、危机和革命高潮中,片面把帝国主义的‘垂死状态’理解为马上死亡,也不能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片面得出帝国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结论。”事实上资本主义的“腐朽趋势”和“迅速发展”二者之间是并存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资本主义在此阶段的蓄势发展并不能阻止其内部机体的衰老。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诸多矛盾群中的主要矛盾,这类矛盾是资本主义自身难以克服的。就像一棵树干已经朽了的大树,虽然暂时还有枝叶,但丝毫也阻挡不住死亡的步伐。

  列宁倾向于把“垂死性”等同于“过渡性”,列宁这里所指的“垂死”仅仅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垂死,而不是说帝国主义的垂死(最终灭亡)。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矛盾以及无力解决的困境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的必然趋势,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也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其灭亡,他们还是千方百计的对其生产关系不断进行调整,当生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还会继续存在。这是列宁对“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虽然列宁通过一定的手段能人为地调节生产关系来缓解资本主义矛盾,进而延缓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时间,但马克思的预言终将会成为现实,帝国主义的垂死性和长期性表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人为地干预只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但绝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发展趋势的论断启发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应有的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正如当前所在的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还能彼此相适应,资本主义并未到达最终覆灭的境地。

  三、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的守正创新

  列宁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批判及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的分析,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资本主义制度是具有一定的调整能力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严重矛盾,西方世界也发生了像2008年那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存在着诸多破坏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因素,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范围内尚能被调解。这意味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必然是要经历与他们的长期的交流、合作、竞争与较量。

  (一)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和能力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又借助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使资本由私人垄断走向国家垄断、国际垄断。

  这与我们研究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00多年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当代资本主义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资本的逐利本性仍旧没有改变,雇佣劳动和私人所有制仍然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依然是不可能解决的,最终取而代之的必将是新的社会形态,而这种社会形态也不是空穴来风,而依然是在资本主义胎胞里孕育产生的。

  列宁的理论启示我们,一方面新社会因素的逐步产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不确定性。特别是“不靠谱”的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与全球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冲突越来越明显。美国发动贸易战,影响全球安全和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极大地增强。

  正如晚年恩格斯所言,我们要用辩证的、系统的、开放的眼光对待历史和研究现实。在考察生产资料所有制、劳资关系、分配理论和经济危机的变化时,我们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和历史环境来看待其变化的形式和实质。伯恩施坦等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为了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憎恨,而全盘否定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他的缺陷在于其跳不出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他不仅为了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所出现的问题盲目地歪曲事实,而且不择手段地从一些不具有权威性的小报上寻找论据,企图证明自己的论断正确,这实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垂死性、腐朽性及快速发展特征并存的理论则是比较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他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的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列宁曾经揭示帝国主义发展的“两种趋向”,一种是资本主义旧制度逐渐趋亡的趋向;另一种趋向是新社会因素逐步生长的趋向,两种趋向同时存在。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列宁在论证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腐朽性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资本主义还存在着“迅速发展”的趋势。他认为,如果我们以为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两种质变形式,即爆发式飞跃与非爆发式飞跃。一般说来,爆发式飞跃持续时间较为短暂,而非爆发式飞跃持续时间较为漫长。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也存在着两种质变方式,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通过暴力革命这种爆发式飞跃来完成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资本主义制度这种不经过革命的方式不可能像爆发式飞跃一样短期完成,它将经过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为什么东方国家会通过剧烈革命在较短时期内完成社会更替,而当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在于:俄国和中国在爆发革命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者在政治上全面反动。他们对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者实行残酷镇压,禁止无产阶级政党合法存在,拒绝同工会组织合作,对工人阶级及工会组织的要求不做任何让步,对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一味采取高压政策,国内充满了白色恐怖。在经济上,他们不对旧的社会关系进行重大调整,致使旧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维持着早已不适合社会化生产力性质的传统私有制模式,在企业经营中不给工人任何民主权利,完全将工人当奴隶来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新旧社会的更替只能通过剧烈革命的方式。由于采取剧烈革命的方式,矛盾迅速激化、迅速解决,旧事物迅速被摧毁,因而在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更替很快便完成。俄国在一战中,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在这种情况下,列宁为了结束一战,同时为了推翻俄国临时政府的统治,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统治,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与人民主体选择的,因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选择也和列宁对于帝国主义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分不开的。

  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他们的历史发展同上述东方国家有较大差异。这些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在平稳发展中的“嬗变”过程,是一个阶段性部分质变不断积累的过程,是新旧制度相互贯通的历史过渡过程。

  (三)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我们在较长时期内都要面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形态长期共存的局面,但是,我们也要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必胜的信念。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走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也更加突出,逐渐突破国家的疆域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被放大。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以新的表现形式暴露出来,这主要表现为:第一,从企业来说,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之间,它们生产能力较强,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成员之间高度协作,这与整个世界市场各自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无政府生产之间存在矛盾;第二,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能力来看,它们呈现无限扩大的趋势,而实际上,社会的真正有效需求在世界范围内,是不足的,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第三,从资本的逐利性来看,它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追求是无限的、无止境的,这势必与整个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之间也存在着矛盾;第四,从阶级队伍来看,跨国垄断资本家阶级被培养出来,他们与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也是一种矛盾的表现形式。各种新老危机就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刺激下一步步升级。

  上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形式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新现象最终也无法破解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必然冲破资本主义桎梏,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仅仅是个时间问题,我们需要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进行全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当今社会虽然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平衡、不稳定性增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因素,比如当代工人阶级和以前的传统工人阶级相比,他们的传统角色发生了变化,工人中的一部分已经由以前的蓝领工人变成了白领工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分化,工人阶级的上层的认同感和革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但是,不管是工人阶级的哪个阶层只要其被雇佣被剥削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那么,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依然是消灭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依然是其历史使命。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并没有随着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发生任何变化,这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各种垄断势力显著增强,新现象层出不穷,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垄断本质仍旧没有根本改变。那么,由于垄断的存在所衍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第三,现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和深化,而由矛盾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反而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开辟了道路。因而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终结了,“社会主义崩溃论”崩溃了,随之而来的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

  文章来源:本文首载于《理论与评论》2020年第1期。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2:57 , Processed in 0.01199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