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农药残留何其多

2012-6-18 00:55|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039| 评论: 1|原作者: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22

摘要: 2009年4月,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采购日常蔬菜,送往青岛一家国家授权的、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化验。结果发现:在45个送检的蔬菜样品中,40个检测出农药残留;农药种类高达50种,其中5种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高毒农药。
蒋高明
 
再来看农药残留。2009年4月,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采购日常蔬菜,送往青岛一家国家授权的、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化验。结果发现:在45个送检的蔬菜样品中,40个检测出农药残留;农药种类高达50种,其中5种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高毒农药。北京一家沃尔玛超市一颗草莓上竟残留有13种农药。无独有偶。杭州某知名食品企业生产的“姚太太烤鳗鱼”、“姚太太香烤小黄鱼”,被北京工商局检出亚硫酸盐(亚硝酸盐吧?)超标,不合格批次产品在北京市场已撤柜。
此外,还有4家企业的4批次食品被检出不合格。其中,亚硫酸盐、甜蜜素、糖精钠、苯甲酸等食品添加剂超标。
蔬菜农药残留是笔者预料之中的事情,所惊诧的是业已严重到如此程度。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只要认真排查起来,那些问题食品就会大白于天下。然而,为什么农药能够大规模进军食物链呢?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
第一,生产方仅管生产,他们不消费自己的产品。农民不吃自己种的蔬菜,种出来是卖给别人吃的;养鸡养猪户不吃自己的鸡肉和猪肉,需要时到市场上购买放心一点的肉。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就危险了。有一个笑话让我笑不起来。这个笑话的大意是,两个人碰在一起喝酒,一个是种蔬菜的,一个是养猪的,都用自己生产的东西做下酒菜。菜上来了,养猪肉的不吃自己的猪肉,而挑对方的蔬菜;而种菜的不吃自己的蔬菜,专挑对方的猪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民留给自己吃的蔬菜和粮食是不打药、不上化肥的。目前在农村,农民定亲、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请客,谁家如用养鸡场的鸡招待客人,是被乡亲们耻笑的,这家会在村里抬不起头来的。养鸡场的鸡肉是卖到城市去的,城里人没有选择。
第二,优质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经营方不愿营销成本稍高的放心食品。按照农业部门的分类,食品分为有机、绿色、无公害和普通食品等,生产这些食品需要投入的成本有较大区别,因此价格上差异也大。如规定生产有机食品不能有化学类物质添加,农药自然是不允许用的,这样生产成本就增大了。然而,由于管理不严,许多打着“有机”或“绿色”品牌的食品,其实就是普通食品。仅外面的商标是真的,内容却是假的。假的成本最低,利润空间大,许多商家都愿意卖,包括一些大型超市。
第三,消费方不可能对购买的食品进行化验,从消费终端控制农药是奢望。尽管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如消费者发现了有害农产品,可索取10倍以上的赔偿。但普通消费者很难做到为了几元或几十元的食品,花几千元去找第三方鉴定。在食品消费方面,消费者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只要超市卖什么,他们就买什么,唯一的希望就是质检部门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四,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严重问题。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是现代农业的“常规武器”,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普及转基因“新式武器”。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中。
第五,监管力度不大,无法从源头控制食品污染。由于农产品生产多为农户经营,销售渠道也五花八门,食品安全监管起来困难很大。目前的做法多在超市或农贸市场末端监管,但农药和添加剂早已混进食物了;检出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会成“漏网之鱼”。即使检测出问题食品,地方政府部门为稳定老百姓情绪,多是“大事说小,小事不报”的,或多搪塞语言。必须充分发挥民间监督力量,让农药、激素和有害添加剂远离健康。
第六,科学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些令人眼光缭乱的农药和添加剂,多为科学家的新发明。科学家有意夸大其发明物的正面作用,有意隐瞒其负面影响。三聚氰胺就是良心缺失的科学家的“杰作”。目前,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农学家的发明瞄准与人类性命攸关的食物生产,让人感到十分不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fuxidaoxue 2012-6-19 10:05
中国科学家们如果缺乏道德的话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21:36 , Processed in 0.01705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