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共产主义社会离我们还远吗?

2020-6-30 22:5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322| 评论: 0|原作者: 迎春|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现在,无论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看,还是从社会制度看,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是被绝大多数人已经看到了,另一方面,当今的技术、生产力的发展,马列毛主义者为共产主义革命所做的理论、思想准备也有了一定基础。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在官僚资产阶级的经济被没收之后,本来就很弱小的民族资产阶级,随着国营经济的不断壮大,广大农业经济实现了集体化,1956年就比较顺利的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这样,在我国的广袤的土地上,就消灭了雇佣劳动经济制度,既没有依靠利润收入的“老板”,也没有了出卖劳动力的“打工仔(妹)”了。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产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不断壮大:其次,商品经济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商品经济受到公有制国营经济的制约,出现了商品——货币(计划价格)——商品的形态,自发的资本主义趋势受到了限制;

  虽然还存在着集市贸易这种纯粹的小商品经济:商品——货币——商品,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而涨跌。但是,这种经济关系在整个社会所占的比重很小。这些都表明我国的经济关系在朝着限制私有制商品经济、向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

  2,对于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曲折

  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必然经历曲折。

  苏联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在斯大林领导下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斯大林认为在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生产资料已经全部公有化,从此苏联社会内部就没有阶级斗争了;“商品生产------它决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而且注定了要和它的‘货币经济’一起共同为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的事业服务。”并且在和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  单行本)由此,出现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阶段,认为在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再过渡到共产主义,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增加了一个社会主义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时,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同一个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用的都是“共产主义”;而恩格斯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的也是这种社会制度和理论,可见,在他们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说的是同一种社会,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物,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后出现的新社会。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预言,在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不可能立即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出现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他还对过渡时期的经济和政治进行了分析。那时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等的理论,只是批判旧世界以后对于新社会的一种预言。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选集》第四卷   第84页)这时的过渡时期已经成为了客观存在的实际社会。

  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那里,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外,不存在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形态。有的只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是新生的共产主义因素与残存的资本主义因素斗争的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的实际进程以后,得出了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的结论,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就阐明了的一条历史规律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以后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   第196、197页   第13册    第486页    《毛泽东年谱》第6卷  第640页)“一九四九年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十三年后重提阶级斗争问题,还有形势开始好转。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的?阶级斗争嘛。”(《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86页)

  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和过渡时期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关键是承认不承认这个历史时期存在阶级斗争。承认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不论说是过渡时期或者叫社会主义,都必然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阶级斗争的主要对象;阶级斗争的经济、政治、文化内容;斗争的经济根源等等。毛泽东对于这一系列问题上作出回答,并且进行了实践,形成了继续革命理论,把马列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三,新起点

  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重申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这就是重新发出了向共产主义进军的号令,而文化大革命则是向共产主义进军的新起点。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毛泽东紧紧地抓住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的主线,发动了“五反”、“四清”运动;发起了以《海瑞罢官》为代表的文化革命;最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文化大革命。

  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毛泽东领导在全国城乡发动一场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城市是“五反”,(反对贪污浪费,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农村是“四清”运动。这个运动主要是经济领域的斗争;接着是发起文化领域的革命:“在‘四清’运动开展以后,特别是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作出后,从一九六四年夏季开始,在意识形态领域,从文艺界逐步扩大到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许多方面,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领域内规模最大的批判运动。”

  1965年的九、十月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的中心话题是“如果中央处理修正主义,应该起来造反”。“作为‘文化大革命’导火索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发表的。”(《毛泽东传》1949—1976   下  第1396页);而任何阶级斗争,最终必然发展为政治斗争,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就是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总爆发。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刘少奇为首的司令部就推行了一条复辟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路线:“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确保私有财产”。(《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第81、82页);反对农业合作化;“三年困难时期”主张单干;反对“四清”运动的社会主义性质,说是什么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党内外矛盾交叉等等;(参看《毛泽东传》1049—1976   下   第1372页)“一九六四五年一月,二十三条发表,二十三条中间第一条就是说四清的目标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场刘少奇就反对”;文化大革命开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等等。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73页    第十二册   第90页)毛主席不断地对此进行批评、教育,但他们仍然坚持资产阶级的路线,文化大革命就是两个司令部、两条路线斗争的集中爆发;是把我国继续推向共产主义,还是倒退回资本主义的决死斗争。

  文化大革命是向共产主义进军的新阶段:它把国家机器的消亡、与私有观念的彻底决裂、与私有制的彻底决裂等的理论问题,都作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活生生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面前;提出了政治领域消灭国家机器的问题;涉及教育、文艺等文化领域的革命问题;提出了商品经济、货币关系是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问题,涉及限制和消灭商品经济的问题;明确了过渡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以及斗争的形式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采取的措施,如政治方面的建立“三结合”革命委员会;选拔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工农分子参加领导工作;干部到“五七”干校学习;取消军衔制;军官下连当兵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提出了教育、文艺领域的革命问题,提出了“斗私批修”的总纲等等;特别是他总结了国际国内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后,提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革命的主要对象,为继续革命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实践,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向共产主义进军,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四,历史发展的曲折

  历史的发展总是在两个阶级的不断斗争中前进的,必然是曲曲折折的。过渡时期国内存在着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势力的斗争,国际上的两个阶级的斗争,必然影响国内的力量对比。

  解放前,我国仅有很少的一点现代工业,小农经济像“汪洋大海”,经济十分落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国内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压迫,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国共产主义战士,成立了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推翻了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并且进行了农业集体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要不要继续革命?很多人包括很多领导人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当时,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国际上占统治地位: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国内就不存在阶级斗争。所以,中国共产党也接受了这种观点,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宣布:“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   上   第531页)毛泽东在“十三年后重提阶级斗争”,又有几个领导干部能够真正理解?!所以,他在《重要指示》中指出:“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对文化大革命两种态度,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87页)等等。这个事实,一方面显现出毛泽东作为领袖个人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把我国乃至人类社会的历史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另一方面又证明任何个人都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最终是由广大的群众决定。因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轻松地通过了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即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   人民出版社   第315、31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就沿着资本主义的、“外向型”老路亦步亦趋的爬行。首先是解散农村人民公社,实行单干,为恢复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准备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条件;以后是引进外资,赤裸裸地恢复雇佣劳动制度;发展“民营企业”,也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后,国营经济实行“减员增效”,解雇几千万职工,实际上也是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只不过产权仍然属于国家。总之,整个经济已经资本主义化了,不过还顶着“特色”社会主义的招牌。

  社会的发展变化,除了由国内的阶级力量对比外,也与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有关。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世界的资产阶级打得“精疲力竭”,因此,俄国的无产阶级在坚强的俄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举夺得了胜利;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存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有关。当时,世界资产阶级也被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意大利等发动的战争打得“精疲力竭”。当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由武装斗争转入和平共处时,经济水平的差距就鲜明地显示出来。赫鲁晓夫到美国访问以后,来到我国就大谈美国的富裕:“-----一位农场主还送他三头良种牛,有位资本家还送他一盘古银币。他说,美国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汽车,一家都有几间房子,住的很好,吃的也很好,生活水平很高。他的结论是,我们跟美国只能在经济上搞竞赛-------毛主席写了一首打油诗讽刺赫鲁晓夫访美----‘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门,一辆汽车几间屋,三头黄犊半盘银。举世劳民同主子,万年宇宙绝纷争,列宁火焰成灰烬,人类如此入大同。’”(《十年论战》吴冷西  上   第21、228页)邓小平则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选集》第三卷   第377页)等等。他们只看财富多少的表面现象,根本不懂经济制度,不懂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是腐朽、垂死的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等,他们打着共产党的旗号,却根本不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所以,这些修正主义的头头,大搞“特区”、“开发区”等,吸引外资,公开搞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把我国的劳动群众重新推入雇佣奴隶的境地,把全国都搞成资本主义的“特区”了。正是走资派这种倒行逆施,用反面的事实教育了劳动群众,使人们在实际生活的教育中接受了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为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进军准备了主观条件。如果说毛泽东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太低,人们还很难把那时的社会与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现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生产关系又重新恢复成雇佣劳动制度。目前,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经严重阻碍生产的发展,“下行压力加大”,债务沉重,都表现随时有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国际资产阶级也是“气息奄奄”,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至今仍处于萧条状态。国际国内形势的这种形势,完全有可能再一次爆发新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国重新引上继续革命的轨道。

  历史将会证明,中国人民曾经在继续革命理论的指引下,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锤炼,今后必将沿着毛泽东指引的道路向共产主义进军,毛泽东的旗帜一定会在中国这片热土上高高飘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1:09 , Processed in 0.01530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