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从“两个中间地带”到“三个世界” —— 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吗? ...

2020-7-28 23:21|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6349| 评论: 1|原作者: 红烈|来自: 旗帜时评

摘要: 毛泽东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目前的国内舆论界,有些人百般裁剪历史、甚至不惜造谣,试图将毛泽东描绘成民族主义者,甚至描绘成民族利己主义者。这样的卑鄙企图,可以休矣!毛泽东决不能、也决不会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服务。



我们要牢记毛泽东关于“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的教导,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所有这些现象。但是同时,我们不可以教条主义地用阶级分析去排斥民族问题,不可将民族问题简单化,而应当像毛泽东那样,从“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回避现实,从而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革命”的原则运用到现实斗争中去。

  一

  《旗帜文萃》2019年第9期刊登了署名“张三南”的《列宁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三个层次》一文。该文首先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为了谋求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谋求人类的解放,提出了“世界革命”的思想。这一思想认为“工人没有祖国”。马恩指出:“民族问题和‘工人问题’比较起来,只有从属的意义”,“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该文接着指出,列宁首先继承了马恩的“世界革命”思想,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反对民族沙文主义,坚决主张资本主义强国的无产阶级不参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混战,而要把枪口对准本国的资产阶级,使本国的资产阶级在世界大战中败北。

  该文又指出,随着对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分析和洞察,列宁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思想却在不断地调整,最后提出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直至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主张支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服务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我们认为,该文的叙述是准确的、精辟的。但是,我们同时认为,列宁的思想,不是“调整”,而是“深化”。列宁关于“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主张不是对马恩“世界革命”思想的违背,而是对这种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一般认为,资本主义一来到人世间,就打破了各民族的界限,像《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那样:“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贸易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

  按照这种理解,全世界各国都正在变成和英国、法国、美国具有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同等国际地位的国家。然而,现实无情地告诉我们,这种理解错了!

  《共产党宣言》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民族失去了自身发展的独立性,全都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但是,一旦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之后,各民族之间的差别、乃至矛盾,决不是淡化了、消失了,而是大大地加重了。

  特别是进入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帝国主义的特点就是现在全世界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数几个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

  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又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程度的时代,少数几个大国对地球上将近10亿人口的掠夺,就是这样组织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也只能这样组织。”如今,全世界人口已远不止10亿,但“少数几个大国掠夺全世界”的情况,依然如故。

  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不仅大量存在着,而且这些矛盾无不以民族矛盾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没有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淡化、消失,而且使这些差别和矛盾加深了、激化了;没有使各民族之间原有的、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简单化,反而使之复杂化了。

  或者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是利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才得以确立下来;垄断资产阶级正是利用了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才得以从中渔利。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要反对世界资本主义、组织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开展世界革命,共产党人应当怎样做呢?是无视现实中的民族差别、民族矛盾?还是重视这些矛盾、利用这些矛盾?

  二

  有人硬说,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这从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战略就能看出来。

  可也有人反驳说,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是主张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呀!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说,那是新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刚刚取得政权,毛泽东没办法……

  认为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的人,他们的论据是,毛泽东晚年在国际战略上提出了“中间地带论”,后来又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有些人埋怨毛泽东说,毛泽东作为共产党人、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领袖,不致力于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斗争,却感兴趣于“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这难道不正好说明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吗?

  毛泽东晚年确实提出过“中间地带论”。

  1962 年1 月,毛泽东在同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理事长安井郁谈话时提出:

  “社会主义阵营算一个方面,美国算另一个方面,除此以外,都算中间地带。但是中间地带国家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有些国家有殖民地,如英、法、比、荷等国;有些国家被剥夺了殖民地,但仍有强大的垄断资本,如西德、日本;有些国家取得了真正的独立,如几内亚、阿联、马里、加纳;还有一些国家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实际上仍然是附属国。中间地带国家各式各样,各不相同,但美国统统想把它们吞下去。”

  

  1964年1月,毛泽东在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谈话时说:

  “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毛泽东最早提出“中间地带”的观点,恐怕是1954年8月他同英国工党代表团谈话时提出来的。他说:“美国的目标是占领处在这个广大中间地带的国家,欺负它们,控制它们的经济,在它们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最好使这些国家都弱下去,这包括日本、德国在内。”在这里,毛泽东的主要目的是要向英国朋友晓以大义,分化、瓦解帝国主义阵营。

  1958年9月,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谈国际形势时,又一次指出:

  “我总是觉得,它(指美国——引者注)是霸中间地带为主。至于我们这些地方,除非是社会主义阵营出了大乱子,它确有把握,一来,我们苏联、中国就全部崩溃,否则我看它是不敢来的。除了我们这个阵营以外,它都想霸占,一个拉丁美洲、一个欧洲、一个非洲、一个亚洲。还有个澳洲,澳洲也在军事条约上跟它联起来了,听它的命令。”

  由此可见,毛泽东提出争取“两个中间地带”,都是要给美帝国主义拆台。

  争取团结西北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日本、加拿大,是给美国拆台;

  团结广大第三世界,也是因为美国的战略是首先要征服亚非拉一系列小国家,以便更好地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那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要努力团结亚非拉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即使对亚非拉小国中一些亲美的国家,我们也要尽量分化、瓦解、拉拢它们;

  而对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中发生民族、民主革命的进步国家,我们更要团结它们,在它们同帝国主义作斗争时,给它们撑腰,在道义上声援它们、在物质上支援它们。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毛泽东,正是这样做的。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受到了亚非拉众多国家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尊敬,特别是一些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政党和革命领袖,更把毛泽东视为伟大导师。

  翻开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集》,以及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常会见各国尚未取得政权的共产党及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领导人的谈话。

  另外,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每当某个国家发生重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时,毛泽东都发表庄严的声明予以声援。例如,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多次接见日本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多次发表谈话声援日本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与此同时,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还曾对巴勒斯坦、津巴布韦以及东南亚各国正在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力量给予过大量的物质援助。

  毛泽东曾于1963年和1968年两次发表声明,声援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在1963年的声明中,毛泽东指出:“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1970年12月,美国朋友斯诺问毛泽东:“我记得你说过:‘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毛泽东回答说:“就是啊,什么叫民族啊?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上层、剥削阶级、少数,这一部分人可以讲话、组织政府,但是不能打仗、耕田、在工厂做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没有这些人就不能组成民族。”这句话,就充分表明了毛泽东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待一切民族问题、处理一切民族问题的。

  我们之所以做以上这些讨论,就是要向读者表明,毛泽东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目前的国内舆论界,有些人百般裁剪历史、甚至不惜造谣,试图将毛泽东描绘成民族主义者,甚至描绘成民族利己主义者。这样的卑鄙企图,可以休矣!毛泽东决不能、也决不会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服务。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无论是由来已久的中东地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还是20世纪90年代前南斯拉夫地区塞尔维亚族和穆斯林族的矛盾,无不是美国为首的垄断资本主义从中挑拨的结果,无不是它们企图从中渔利的产物。

  “一战”时,德国政府是用“大日耳曼主义”来忽悠德国人民,俄国沙皇政府是用“大斯拉夫主义”来忽悠俄国人民。“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用“大和民族神话”来忽悠日本人民。

  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目标是“美国利益至上”;欧洲各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则主张欧洲大联合、与美国若即若离;日本垄断资产阶级虽然“二战”失败后投靠美国,实际上却贼心不死,总想着有一天实现其“八纮一宇”的梦想;俄罗斯经过苏联解体大伤元气,但普京抱着“大俄罗斯主义”情结,也在悄悄与美国叫板;再加上我们中国也跟着起哄,玩一把“民族复兴”的游戏。

  如今的我们,要牢记毛泽东关于“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的教导,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所有这些现象。

  但是同时,我们不可以教条主义地用阶级分析去排斥民族问题,不可将民族问题简单化,而应当像毛泽东那样,从“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回避现实,从而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革命”的原则运用到现实斗争中去。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xm 2020-7-30 13:55
文章选题不错,但论证有欠缺。并没有对对方的全部主要论点加以批驳。比如中苏交恶的历史,拒绝援助、提前还贷、拒绝联合舰队等,很难说不带有民族主义成分。我并不是说“毛是民族主义者”的观点就正确,我现在是中立的,因为我还并没看到那一方能明显压过另一方。但你要批驳对方,就得针对对方观点作出全面的回应,而不是自己画个靶子打倒,然后宣布胜利。
无论如何,这文章能写出来是值得一赞的。希望能有更多的讨论。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5:01 , Processed in 0.03398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