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太湖之痛

2012-6-24 02:09|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379|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28

摘要: 然而,专家们的这些建议依然未被采纳,人们能够采取的措施,也是立竿见影的措施就是,引长江水将太湖一冲了之,太湖暂时干净了可海洋增加了污染,水由绿色变成了红色(近海爆发赤潮)而已。但对于上游来说,这是个最好实现的措施了,有钱就能办事。今后的太湖还会不会爆发蓝藻,这取决于太湖的营养源是否真正被切断。 ... ... ... ...
蒋高明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哎嗨唷太湖美呀太湖美”。笔者在这里抄录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很广的一首江南民歌——《太湖美》,歌词中展示的是一首生态诗:蓝天、碧水、白帆、红菱、芦苇、鱼虾、稻香、诗境般的江南水景尽在歌中展示。那时候,笔者同学们有来自江苏无锡的学生,每当他忘情地唱这首歌的时候,曾引起笔者无限的遐想。那个时候的太湖,那真叫个美。
然而20多年以来的2004年9月,笔者到太湖现场,看到的不是太湖美,而是污水朝湖里排放,甚至连沿岸居民的粪尿也是王湖里倾倒的。我们接受了国家863重大专项“太湖污染水体修复与疏竣工程”之子专题“挺水植物与浮水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及其在太湖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任务前来太湖的,有关部门已经感觉到了太湖污染问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2007年6月,太湖大面积爆发蓝藻,造成沿湖居民饮水困难,该事件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环境污染到来的时候,也会像火山爆发一样不可收拾。
太湖蓝藻爆发造成的不良后果,市民饮水源,首当其冲。当地政府虽然进行了现场打捞,无奈蓝藻爆发太严重而无法控制。遭到蓝藻污染的、散发着恶臭味的水最终还是涌进了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据无锡市政府公布的统计,除锡东水厂之外,其余占该市供水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影响到200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那些散发着浓浓腥臭味的水,令人作呕,不仅让市民无法做饭,而且使洗漱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让很多无锡市民只能望水兴叹。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很多市民只能选择到超市排队购买纯净水。纯净水,一跃成为无锡市面最为抢手的商品。
太湖蓝藻不仅在无锡引发了水危机,也引起太湖流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目前,太湖蓝藻已呈全湖性分布;在东太湖苏州水域,蓝藻爆发还导致了大量鱼类死亡。面对蓝藻污染,人们能够想到的办法是技术治污,包括具体有机械去除蓝藻技术、电磁波处理技术、化肥控失技术、水体氮磷藻移出技术、黏土除藻技术、化学固磷方法、生物酶分解技术等几十种技术与方法。然而,在大自然对人类实施的报复行为面前,人类采取的这些技术有效吗?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云龙教授,是研究藻类的专家,我与他也因为从事北京生物多样性研究认识快十年了。到太湖爆发蓝藻时,他已经从事蓝藻水华研究49年。他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水华问题,仅靠技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污染源得到控制,技术还是有效的,如果污染源得不到控制,技术将毫无用途。事实也是如此。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蓝藻水华研究至今,该领域内的科研专家已经开发和提出许多项技术成果,但是,不管是化学杀藻、生物抑藻,还是生态治藻,也不管技术有多先进,效果有多好,还是未能阻止蓝藻的频繁爆发。技术并没有发挥出认人信服的巨大威力。
2007年6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就整治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作出指示:要下决心进一步加大太湖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太湖流域的污染物排放,坚决淘汰关闭超标排污企业。他要求无锡市委、市政府切实关心民生大事,处理好当前城区自来水恢复正常和保证饮用水市场供给等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提高警惕,高度关注高温季节蓝藻爆发情况,防止反复。随后,江苏省政府在无锡召开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暨蓝藻治理现场会,部署当前太湖蓝藻治理应急处置措施,并把太湖治理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实行生态环境指标“一票否决制”。
小小的蓝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能够引起共和国副总理的高度关注呢?蓝藻危机爆发的背后,其实是太湖水被严重污染的事实。从1991年起,国家便启动第一期太湖治理工程,十数年间投资逾百亿,其中包括专项治污的”零点行动”。这个“零点行动”更具有讽刺意义,在2000年某月某日零点,江苏省人民政府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已经彻底治理了太湖污染,就这这个宣布后的7年,蓝藻带来的污水当头波在了江苏省官员头上。十几年来,太湖几乎成为我国江河湖海污染水处理难的负面标本,太湖蓝藻更是年年爆发。江浙沪三地政府多年来重视对太湖环境治理,但目前尚未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太湖的水污染依然严重,太湖生态系统结构持续恶化。
2005年以来,太湖夏季出现严重蓝藻水华的面积大幅南扩和东扩;2007年,蓝藻基本覆盖整个太湖。以前太湖蓝藻爆发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至11月,但2006年12月,部分水域仍漂浮着大量的藻体颗粒,太湖首次出现超厚蓝藻水华,沿岸带几百米水面上的蓝藻厚度达10厘米左右,湖面上如同盖了个厚厚的绿色泡沫棉被。2007年,蓝藻爆发更是比往年提前了近3个月,蓝藻爆发的严重性也在增加。
蓝藻来源于水体污染,是大量的不加控制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水体严重污染。由于污水中包含有大量的氮、磷、硫等元素,它们与水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如果水体不流动,再加上适宜的温度,会造成蓝藻爆发。但是,仅温度适宜并不会造成蓝藻爆发。蓝藻又,称蓝细菌,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迄今为至,蓝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33亿多年。目前已知的蓝藻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产。除少数蓝藻能够生活在60℃至85℃的温泉中外,大部分蓝藻生存的温度在30~40℃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蓝藻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机制,能够在各种不同生境包括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衍,使其比其他生物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某些蓝藻能快速生长,当达到一定生物量时,这些藻类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在水面形成藻类聚集体——一层肉眼可见的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即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是水体富营养化不断加剧和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结果,其巨大的生物量又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蓝藻会造成水体缺氧,引起水生动物窒息死亡,还会影响自来水厂的生产和自来水的质量,破坏水体景观。值得注意的是,蓝藻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此。蓝藻还会不断产生和分泌次生代谢产物,如毒素、异味化合物等。毒素可引起水生和一些陆生动物中毒,并可能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异味化和合物可严重影响饮用水以及水产品的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科学治理蓝藻的措施是,下大决心,采取强有力措施,切断工业、生活污水、农田氮磷等污染源,使水体流动起来。待污染源中断后,尊重自然的选择,实行生态自我修复,仅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即可。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绝不能靠单一技术,还要靠诸如外源污染源的甄别和控制等诸多包括技术、法规和管理各个层面的措施。只有控制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并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去除水体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恢复水体生物的食物链与湖水的生态修复功能,让湖水自净,才能让技术发挥效用,从而根治蓝藻。
事实上,实现上述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需要市政工程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排污管道,以便将污水全部通过污水管道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必须要求有关企业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要求排放的废水必须达标。甚至对于一些生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和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对于政府,这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
遗憾的是,国家的治理经费在上层被分解,最需要经费和最直接参与的弱视群体农民得不到好处,只好继续污染。企业则与政府捉迷藏,甚至干脆政府与企业同流合污,任污染继续下去。以此来看,要根治蓝藻污染,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做到少排或不排污染,实行循环生产、清洁生产;政府则需要进行政策引导和立法控制,进一步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源头控制,保护生态,凭借科技的力量,防治蓝藻污染。
然而,专家们的这些建议依然未被采纳,人们能够采取的措施,也是立竿见影的措施就是,引长江水将太湖一冲了之,太湖暂时干净了可海洋增加了污染,水由绿色变成了红色(近海爆发赤潮)而已。但对于上游来说,这是个最好实现的措施了,有钱就能办事。今后的太湖还会不会爆发蓝藻,这取决于太湖的营养源是否真正被切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6:06 , Processed in 0.01835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