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国际资产阶级的一次内部会议

2011-12-1 01:55|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086| 评论: 0|原作者: 远航一号编译|来自: 石油峰值网站

摘要: 比罗尔列举了当前世界能源领域的三大挑战:首先,尽管世界各国政府在口头上都高喊节能减排,实际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仍然在稳步增长。第二,所有政府都声称在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实际上世界能源效率在下降而不是在增长。第三,在未来几年,世界石油价格有可能上涨到每桶150美元,从而扼杀世界经济复苏。 ...

每年11月份,国际能源机构都照例派它的代表前往各主要西方国家的首都向各国政府领导人通报世界能源形势。上个星期,国际能源机构的代表来到了华盛顿。下面是现场某记者记录的会议内容摘要:

            首先发言的是国际能源机构执行总裁马里亚霍文。霍文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福岛核事故、阿拉伯人民起义和欧洲金融危机,世界能源形势因而变得十分严峻。霍文强调,在未来25年,世界必须累计在能源领域投资38万亿美元,才能满足预计的世界能源需求。

        国际能源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费思比罗尔做主题发言。比罗尔列举了当前世界能源领域的三大挑战:首先,尽管世界各国政府在口头上都高喊节能减排,实际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仍然在稳步增长。第二,所有政府都声称在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实际上世界能源效率在下降而不是在增长。第三,在未来几年,世界石油价格有可能上涨到每桶150美元,从而扼杀世界经济复苏。

            比罗尔指出,过去中国是煤炭出口国,世界市场上的煤炭价格一直保持在大约每吨60美元。然而,今年,中国成了煤炭净进口国,世界市场上的煤炭价格暴涨到每吨120美元。

            国际能源机构认为,未来的世界石油需求将主要来自经合组织以外的国家。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是中国的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有90辆,远低于欧洲的每千人500辆和美国每千人700辆的水平。

            美国的能源形势出乎意料地有了重大好转。美国政府计划在未来20年大量普及低能耗汽车,这将有助于减少汽油消费。通过对油页岩和墨西哥湾深海油田的开发,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有所增长。该记者写道,国际能源机构十分礼貌,没有提及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工业生产停滞是石油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

            关于世界石油生产的近期前景,国际能源机构认为取决于投资是否充足。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中东和北非地区需要每年在石油领域至少新增投资1000亿美元。问题是,慑于阿拉伯人民起义的形势,中东各国纷纷减少石油领域的投资,将资金转用于增加社会支出,以维持社会稳定、避免群众上街。

            比罗尔表示,如果没有大量的新增投资,至2015年,中东地区的日平均石油产量可能比现在下降340万桶,至2020年,可能累计下降620万桶。如果是那样,世界石油价格会上涨到每桶150美元,直至石油需求萎缩导致价格下跌为止。该记者写道,这几乎就是在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近期达到峰值。

            国际能源机构认为,由于页岩气的开发,世界天然气的生产可能迎来一个“黄金时代”。然而,页岩气的生产有着巨大的环境风险,可能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并释放出比一般天然气生产多得多的温室气体。该记者认为,国际能源机构的评估过于乐观。

            关于核电力的前景,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各国的立场分为三派。俄罗斯、印度、中国基本上不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决定继续发展核电站。德国和瑞士已经决定将现有核电站全部退役。而在日本和法国,仍在就这个问题进行激烈辩论。但是,如果没有核电站,使用煤或天然气的火电站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增加。

            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国际能源机构指出,如果俄罗斯能将它的能源效率提高到经合组织国家的水平,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可以翻一番。

            气候变化问题仍然是国际能源机构关心的主要问题。按照现在的趋势,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化以前时代上升六摄氏度,其结果将导致地球上的现有物种几乎全部灭绝。国际能源机构认为,我们仍然有机会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不到两摄氏度。不过问题是,这个机会很快就将不复存在了。如果在未来五年,世界仍然按常规增加汽车的产量、建设普通的发电站,我们就将很快地越过一个转折点。一旦我们越过了这个转折点,全球变暖就很难挽回了。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8:09 , Processed in 0.01170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