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以史为鉴,看看美国如何利用贸易战称霸世界

2021-1-7 23:1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024| 评论: 0|原作者: 彭波 施诚|来自: 《千年贸易战争史》

摘要: 美国历史上挑起过很多次贸易战争,这些贸易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目标,也有政治上的目的。美国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贸易战打垮其他国家,遏制或者阻断他国产业升级的道路,从而确保美国在全球独大,消除他国的竞争威胁。  



美国历史上挑起过很多次贸易战争,这些贸易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目标,也有政治上的目的。美国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贸易战打垮其他国家,遏制或者阻断他国产业升级的道路,从而确保美国在全球独大,消除他国的竞争威胁。

  以史为鉴,看看美国如何利用贸易战称霸世界

  文/彭波 施诚

  本文摘选自:《千年贸易战争史》

  美国历史上挑起过很多次贸易战争,这些贸易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目标,也有政治上的目的。美国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贸易战打垮其他国家,遏制或者阻断他国产业升级的道路,从而确保美国在全球独大,消除他国的竞争威胁。

  下面,我们就看看美国是如何利用贸易战实现大国崛起并保持大国地位的。

  独立后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在经济上异常困苦。但战争期间英国对贸易的封锁,客观上刺激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纺织、酿酒、玻璃制造、面粉加工、印刷造纸等行业都因英国的封锁而得到发展。

  然而,在美国正式独立之后,英国对美国的外部封锁解除,双方开始进行正常的贸易,美国国内的初生工业反而受到极大冲击。英国企图通过倾销摧毁美国弱小工业,那些与英国厂商联系密切的商人将大量的英国五金、陶瓷、纺织品等以低价在美国市场“倾销”。

  利用关税促进经济自立

  为了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真正自立,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思想,包括:

  1.现有国际体系中并不存在真正互惠的自由贸易;

  2.鼓励兴办制造业;

  3.工商强大的国家才有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4.国家有针对性地调整贸易政策可有力地促进制造业发展;

  5.鼓励技术装备的引进;

  6.用商业和航运推动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并让美国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在汉密尔顿的推动下,联邦首届国会通过了有关关税、吨税和消费税的法案。其中要求外国船只入境时支付每吨50美分的税费,而对于美国船只仅征收每吨6美分。

  在某种程度上,由于这一歧视性立法,美国人拥有的商船吨位迅速增加,并超过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到1800年,美国人拥有的商船吨位已比1789年增长54倍,外贸航运收入已比1790年增长52倍。如果按人口比例计算,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航海大国。

  与此同时,美国的出口在1792后的三年间增加了一倍,到1801年再翻一倍。

  用纺织业拉动工业化

  吸引英国人才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业是各国竞争的焦点。为了获得纺织技术,美国人曾在英国私下散发告示,承诺重奖赴美制造纺织机械者。美国吸引到了众多技术人才,其中包括日后被誉为“美国制造业之父”的塞缪尔·斯莱特。斯莱特自制机器设备,在18世纪90年代初促成美国首家棉纺厂投产,由此“工业革命也在美国拉开了序幕”。

  著名的投资者、工厂主弗朗西斯·洛维尔在对英国兰开夏的棉纺厂进行刺探后,于1814年在家乡马萨诸塞州建厂,首次将纺纱、织布、印染安排在同一厂房内,实现了纺织加工的一体化。

  关税保护

  然而,光靠技术推动还远远不够,为了提升本国的纺织业发展水平,美国的纺织制造商在1816年大张旗鼓地要求关税保护。事实也证明,美国的纺织业“几乎完全依赖保护”,突然和激进的贸易自由化会对发展中经济的工业部门产生巨大冲击。

  到1825年,美国已经建起了世界上规模第二的以工厂为基础的纺织业。

  用纺织业拉动上下游

  纺织业不仅自身重要,而且对工业化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发挥了战略性作用。一方面带动了消费品行业,例如服装生产等。

  更重要的是对制造业的带动。早期的许多棉纺厂自己造机器,但随着市场的扩大,机器工场从厂里分离出来并开始集中发展机械制造业。而纺织机械本身又继续产生进一步推动效应,带动铸铁、机械工具、金属制造等行业。

  由此可见,美国前期产业优势的积累主要还有赖于对自由贸易的背弃和对保护主义的应用。

  内战中的贸易谋略

  农场主vs.制造业主

  1861年,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爆发,其最主要的根源是美国南北双方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的争夺。

  美国独立后,在政治上是独立了,但在经济上并没有完全独立,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经济还是具有强烈的“欧洲的殖民地”性质。南方种植的棉花、烟草、粮食等,多数输往英国、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以谋取高额利润。南方的奴隶主们非常有钱,但是他们太有钱了,以至于不愿意消费美国北方相对低劣的工业品,而是宁愿购买欧洲更加高级的消费品。

  北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制造业发展,一再试图提高关税。而南方也多次以脱离联邦作为威胁,压迫美国政府降低关税税率。

  南北方之间深刻的经济矛盾导致了美国内战。

  灵活封锁打破“棉花外交”

  南北战争在开始的时候,南部同盟大搞“棉花外交”,力图依靠英法武装干涉夺取胜利。但是,林肯领导北方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政策,从而使北方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林肯采取的政策一是灵活的封锁措施。

  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封锁海口,打击南方的贸易利益,但是只禁止反叛南方船只进入,却不禁止外国船只进出海港。

  二是放开对英国粮食的出口。1861年到1862年期间,英国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严重的歉收,对粮食的需求已逐渐超过对棉花的需求。而美国北部的小麦生产则出现了大丰收,不仅能满足战时需要,还能出口。

  这时林肯政府不计前嫌,抓住机会大量向英国出口小麦。这样做不仅能赚取外汇,缓解财政压力;还能满足国内农民的需要,提升农民的收入,并且能够稳住英国。

  三是严守中立,中立法国。

  美国内战开始后,拿破仑三世乘机干预墨西哥内部事务,这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威胁到美国的南方边境。

  但是,在法国的挑衅和扩张面前,林肯再次保持了冷静的态度,没有被法国的侵略行动激怒得失去理智,而是决定采取中立策略。

  这样一来,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列强就没有非常合适的借口和时间窗口去积极干涉美国内战。

  大萧条后美国扣动全球贸易战扳机

  一战前,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重创。而美国由于有利的地理位置,远离欧亚大陆,在一战中隔岸观火,不仅未受损失,反而获得巨大的利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一战之后,欧洲在重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进口各种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于是美国大量向欧洲出口,获得了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

  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相较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进步神速。到1929年,美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具有空前的重要性。美国打个喷嚏,世界就要感冒。

  提高关税,扣动贸易战扳机

  随着战后欧洲生产的逐渐恢复,国际市场的供给开始过剩。为了应对1921年出现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上升到38.2%。这已经是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极大破坏了。

  到了1929年,美国进一步提高关税,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触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但是也给处处想占他国便宜的美国带来沉重的打击。

  美国的胡佛总统于1929年上任,将平均关税提高至47%。资本市场应声下跌至283点。参议院内展开了激烈博弈,股市也有短暂反弹。但10月23日,有16名原本反关税的议员倒戈,转而支持把从加拿大进口的电石的关税提高一倍。受国际贸易局势恶化的影响,股市受到打击,在当日最后1小时交易大跌,而第二天便是著名的“黑色星期四”。

  提高关税的法案不断推进,最终通过,股市也一路下跌至1930年。

  由于美国的提高关税法案破坏了国际贸易体系,极大地损害了主要贸易伙伴的利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忍无可忍,被迫纷纷提高关税予以回应,在全世界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大规模的贸易混战由此爆发。

  而这场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全球自由贸易体制,损害了世界贸易秩序的稳定性,而美国所遭受的损害尤其突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此有了美国“萧条的一代”。

  贸易混战演化为货币战

  随着贸易战的不断深入与恶化,国家之间的争斗开始向货币领域渗透。

  西方各国为了应对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除了提高关税外,竞相贬值货币以扩大出口,使贸易战从商品领域向货币领域蔓延。

  在大危机之前,英国是世界金融中心,英镑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国际收支状况迅速恶化,英镑大幅贬值,多国央行遭受严重的资产损失。

  1933年罗斯福上台,美国推动了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二战后转而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引起了美国人的反思。罗斯福在1933年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就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来恢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很多美国人也呼吁各国废除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

  二战让美国实力大增

  二战中,美国由于没有作为主战场,受到的战争破坏微乎其微。在战争中,美国大做军火生意,又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194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量为英、法、德、日四国之和的2.7倍。

  在资本输出方面,1945—1960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增对外投资120亿美元,其中70%左右来自美国。在国际收支方面,美国也是唯一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美元是唯一受欢迎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

  这时候,美国也顺理成章地开始考虑根据自己的利益打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强大的经济实力使美国在世界上积极推行经济扩张而无一点阻力。

  马歇尔计划加深了美国对欧洲的影响

  此时社会主义国际阵营建立,并具备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实力。为了应对这种形势,避免更多资本主义阵地丧失,美国不得不担负起帮助欧洲复兴的重任。

  二战胜利后,美国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盟国恢复经济,并同时抵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进一步渗透和扩张。

  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之后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马歇尔计划”削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也使他们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关贸总协定的出现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几件大事:

  成立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立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元和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其他的货币再与美元挂钩。

  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目标是建立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使它们能够共同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的三大支柱。

  但是,贸易自由化却进展得并不顺利,美国很多国会议员担心开放国内市场,其他地区的廉价商品就会大量涌入,从而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

  为了绕开美国国会的阻挠,在1947年,各国政府制订了一份临时性文件,这是一种低等级的协定,不需要国会审批,只要各国代表签字即可生效。这个临时性文件就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同时成立了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即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

  关贸总协定宗旨就是互惠互利,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推行贸易自由化。

  自此,关贸总协定建立了这样一项在国际上共同遵守的规则:你要想获得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让人家也得到来自你的东西。也就是说,你要获得别国的市场,你就必须让出本国的市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双赢的局面。

  在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间摇摆

  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为美国产品提供了潜在市场。但是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的商品给美国带来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逐渐恶化。

  肯尼迪:促进自由贸易

  肯尼迪政府将扩大贸易出口视为一种减少支付逆差的手段,因此特别强调继续削减剩余的世界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尼克松:回到贸易保护轨道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严重的“石油危机”,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由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

  外国产品竞争的加剧和外贸形势的恶化,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连一向支持自由贸易的劳工组织和农场主也加入了贸易保护阵营,一致要求对外国产品进行限额,保护国内就业。

  受此影响,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宣布对进口物品一律征收10%的附加税,表明了美国自由贸易时代的结束,美国外贸政策又逐渐回到贸易保护的轨道上。

  里根:强调 “公平”贸易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贸易形势更加恶化。造成高额外贸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强烈的产业界和国会则强调这是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造成的结果,认为美国战后降低关税,开放国内市场,而外国则对美国商品设置种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且以国家补贴和倾销为手段向美国出售商品,使美国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里根政府强调贸易的“公平性”,要求贸易必须遵循机会平等的原则,为贸易保护寻找借口。保护主义的贸易立法也随之相继出台。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一次达到高潮。

  苏联解体,克林顿又向自由贸易倾斜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滋长,又因为世界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的萎缩,使从1986年开始的第八轮关贸总协定多边谈判“乌拉圭回合”长期陷入僵局。

  但是由于苏东集团的突然崩溃瓦解,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外贸政策的天平又向自由贸易倾斜。克林顿政府提出“我们将继续欢迎外国产品和劳务进入我们的市场,然而我们坚持认为,我们的产品和劳务也应该在同等条件下进入它们的市场”。这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由贸易政策。

  一方面,它坚持了自由贸易的方向,另一方面,所谓 “公平”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标准,只能由美国单方面决定,因而,克林顿政府的贸易政策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结语:美国一贯的态度——强烈的自身利益至上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美国对全世界发动了贸易战,并招致强烈反对,结果把世界经济带入19世纪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形成之后最为严重的危机当中。危机又导致二战爆发,给美国及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是,吊诡的是,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却因为远离亚欧大陆,一开始隔岸观火,然后渔翁得利,发了战争横财,并确立了世界领袖地位。

  在这当中,存在这样一个链条:受迫于内部困难→美国发动贸易战→他国反击→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全球受到沉重打击→美国单独受益。

  从美国立国,到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美国对于贸易的态度基于强烈的利益至上的考虑。假如自由贸易的实践对美国有利,美国就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假如自由贸易对美国不利,美国就会反过来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在大力推进自由贸易的同时,也不断出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一点不但是从来如此,在二战之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自古以来,贸易就事关到大国兴衰。贸易关系可能带来和平,也可能触发战争。中国在“大贸易时代”,必须更清醒地认识贸易的作用及其影响。《千年贸易战争史》挑选了世界历史上重大的贸易冲突事件,用丰富的历史细节、鲜明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以及大量相关图片,帮助读者一本书看懂贸易战争史来龙去脉。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运变化和世界未来与每一个人相关,读《千年贸易战争史》,理解当下的世界经济、贸易、金融格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2:31 , Processed in 0.019501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