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从中共党史学点马克思主义理论

2021-7-3 23:2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518| 评论: 0|原作者: 任中杰|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纲”是相对“目”说的。政治挂帅和以阶级斗争为纲其实是一个意思。以阶级斗争为纲,才能使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最后的胜利。“纲”与“目”是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的。  

“纲”是相对“目”说的。政治挂帅和以阶级斗争为纲其实是一个意思。以阶级斗争为纲,才能使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最后的胜利。“纲”与“目”是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的。

  从中共党史学点马克思主义理论

“以阶级斗争为纲”正名

  任 中 杰

  一提起“以阶级斗争万为纲”,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极左”。“文革”时期出现的所有错事、坏事,统统被认定是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路线”的结果。而“以阶级斗争为纲”又是毛主席一再强调和维护的,这样一来,所谓“毛主席晚年错误”似乎也就被“铁定”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真的错了吗?错在哪里呀?一说是它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说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了经济建设等多项中心工作。真是这样吗?我要说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这是在歪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本意,是有意无意地想让我们党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

  先说说应当怎样正确理解阶级斗争,它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1页)马克思正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分析历史上的阶级斗争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这个概念虽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各阶级也做过经济上的分析,但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所以他们无法认识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他在阶级斗争理论上的新贡献在于他证明了:“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32─333页)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是这样说的:“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一卷,第237页)

  这就是说,阶级差别、阶级斗争不是从来就存在的,是原始公有制社会解体,产生了私有制,私有制使社会出现了阶级不平等,才有了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它催生了历史阶段的更替,新旧社会的代谢。不同性质的阶级斗争,标志着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性质。马恩所处时代的社会,是资产阶级处在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通过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消灭造成剥削、压迫的根源──私有制,无产阶级才能使自己同全人类一起进入一个没有阶级不平等的新社会。这就把阶级斗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和发展规律说清楚了。《共产免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关系的分析,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宣言》指出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最近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夺取政权后共产党成了执政党,还有阶级斗争吗?《宣言》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就是说只要消灭私有制的任务没有完成,就不可能有人人平等,社会就摆脱不了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私有制的存在,对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影响,所以彻底消灭私有制,使其没有复辟的可能,就不是简单地剥夺资产阶级的资产就能办到的。《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只要这“两个决裂”的历史使命没有彻底完成,阶级斗争的存在就不可避免。马克思将这个从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到进入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整个过渡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马克思对这种社会主义是这样说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与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革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一卷,第479─480页)

  社会主义意味着无产阶级专政、意味着不断革命、意味着进行“两个决裂”的阶级斗争。意味着要与旧社会留下的各种关系──阶级关系、生产关系、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以及与这些不平等的关系相联系的各种观念彻底决裂。也就是说,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就是要从人与人关系的方方面面,从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全面终结不平等。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进行阶级斗争,别无他途。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结论。当然,除了这些,无产阶级的政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要组织经济建设,“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还要组织社会文化建设、还要为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创造条件……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工作都十分重要,有些甚至会是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那么,为什么马恩在《宣言》等著作中对共产党人的这些任务有的只是只言片语带上一句,有的甚至一字不提呢?这是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眼中这些工作是一切社会管理者的社会职能。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管理经济,管理各种社会事务的职能,不同的是哪个阶级在履行管理职能,按照哪个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管理,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执行无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资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方向的正确,保证“两个决裂”历史使命的最终实现。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使用过“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词,但在他们眼中什么是“纲”什么是“目”是分得很清楚的。

  不过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见到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能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当然也就无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去不断补充、发展和完善这方面的理论。他们只见过仅仅存在了短短两个月的巴黎公社,并由此得出了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著明论断。那么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不同国家的工人阶级,共产党人,应当怎样根据各自国家的特殊情况,进行“两个决裂”的阶级斗争?将会面对哪些复杂问题?以及应当采取怎样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马恩不可能凭空想象,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列宁和毛泽东的身上。应当说他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使命。

  列宁曾明确指出:“我们将立刻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一次行动,不是一条战线上的一次行动,而是充满了阶级斗争冲突的整个时代。”(《列宁全集》第22卷,第138页)“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在着复辟的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成复辟尝试。”(《列宁全集》第35卷,第255页)他还指出当时的苏俄社会还存在大量小生产者,而“小生产经常的,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可见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有清醒认识的。只可惜他过早逝世,他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不断革命的思想没有能在苏联贯彻到底。

  我们的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继承、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辩证关系有极深刻的认识,他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上,都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中国社会,根据中国革命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的不同情况确定党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探索,他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和关于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学说,就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继承、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党的工作重心将要从乡村转向城市,毛主席就对进城以后,特别是人民政权建立之后党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社会方方面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斗争,以及相对应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关于不断革命的理论作了全面的预判。他特别强调人民政权的建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革命斗争的路更长,斗争更艰巨。他指出进城以后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进城以后要恢复和发展生产,要抓经济,抓城市管理。恢复和发展经济是中心工作,但决不能忘记阶级斗争,我们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必须首先把发展国营企业放在第一位,必须“节制资本”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私营企业必须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必须加强革命队伍自身的革命化建设。警惕阶级敌人的“糖衣炮弹。”他要求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毛主席及时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使命无疑就是《宣言》所要求的进行“两个决裂”的阶级斗争,而绝对不能告别革命、告别阶级斗争。在建国后的二十多年中,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心工作,50年代初党提出了“一化三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并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又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炔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无论哪条战线的建设事业毛主席都倾心关注。甚至连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他都注意到了,比如影响当代中国农业20多年,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管、工)就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所以根本不存在毛主席只重视阶级斗争,不注重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中心工作的问题。更谈不上用阶级斗争冲击经济建设工作。但是无论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社会文化领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都必然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两条道路的斗争。正是因为毛主席坚持了这些领域的阶级斗争,在这些领域坚持无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资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才确保了这些领域建设事业的胜利。我们党才较为顺利地完成了“一化三改”的任务。在消灭私有制的斗争中取得了初步胜利。初步建立起了比较扎实的工业化基础,从什么也不能造的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毛主席将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阶段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概括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在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进行所有制领域和思想观念领域的革命。为逐步改变广大劳动者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事实上仍然存在的不平等地位,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富裕,政治上的真正当家作主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毛主席逝世的这近三十年的毛泽东时代,在毛主席领导下既抓革命、抓阶级斗争,又抓生产、抓建设。革命、阶级斗争保证了建设事业方向的正确,抓纲促目成就了建设事业成绩的辉煌。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对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中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有重要指导意义。1957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系统论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他指出:“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63─364页)“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同上书第364页)“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同上书第365页)敌我矛盾处理方法是专政的方法。即“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同上书第366页)专政不适用人民内部,人民内部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同上书第368页)这个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可以“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同上书第369页)毛主席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是他长期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因看不清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认敌为友,丧失警惕,导致大批革命者遭屠杀,大革命失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几次“左”倾路线对内部矛盾的处理都是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法,错杀错关押了不少好同志。而毛主席一直是坚持对革命队伍中的争论问题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进行处理,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疵后冶病救人的方针。重在分清是非正误,而不是注重个人责任的追究。“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就是1942年延安整风时提出来的。“文革”中他一直强调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是好的或者比较好的,但真懂马克思主义,深刻了解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阶段历史使命的人不多,工作中有缺点错误,受点群众冲击有好处,应做自我批评,深刻检查后就应解放,重新工作。连当时被认为是第二号走资派的邓小平同志,在承认错误,做了检讨,并表示永不翻案后都很快得到解放,并被委以重任。“文革”中的确出现了怀疑一切、打倒一大片,抓走资派扩大化,伤害了不少好人的事件。但这不是什么因为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所以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而是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将人民内部矛盾按敌我矛盾处理,将非对抗性矛盾按对抗性矛盾处理,造成了对抗性矛盾的扩大化。这本身就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这是我们队伍中长期存在的一种小资产阶级顽疾。文革后期毛主席花了很大力气纠正这种“左”倾错误,解放老干部,反对打派仗,号召革命群众组织大联合。应当说成绩不小。不过与此同时又出现了反“左”打击面过广,误伤好同志的情况,可见要治愈这种顽疾并非易事。

  毛主席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通过批评或者斗争,为什么人民内部也要批评要斗争?批评什么、斗争什么呢?最常见的有如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之类的旧思想、旧作风,包括前面提到的党内常有的易走或“左”或右两个极端的现象。其实人民内部矛盾也是社会阶级矛盾在党内和在人民内部的一种反映,也属于在社会主义阶段要与之决裂的内容。所以不应一说阶级斗争就和暴力联系起来,弄得不敢讲阶级斗争。不敢讲阶级斗争,不等于阶级斗争不存在。而放弃阶级斗争的结果则是阶级对立日益严重。贫富对立、劳资对立、干群对立、社会道德滑坡、私欲澎涨、一切向钱看……等等等等,这些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相容的。

  以上分析论证旨在说清楚阶级斗争理论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论,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是根据当时国内外阶级斗争关系的实际情况,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抓阶级斗争这个纲,从而保证了革命斗争的胜利。也许有人会说,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我赞成,但以阶级斗争为纲就“左”了。“文革”中就是因为贯彻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造成了打倒一大批老干部,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我要说,这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有意或无意的曲解。“纲”是相对“目”说的。一张渔网,要有“纲绳”也要有“网目”,缺一不可。古人云“一引其纲,万目皆张”。纲举目张才能捕到鱼。共产党夺取政权后治国理政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所有这些应当都是“目”。其实所有国家,不管其阶级属性是怎样的,都有这些工作要做。但是其指导思想,其方向、路线、方针、政策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则应当是完全相反,全然对立的。就是说用以“张目”的“纲”是全然对立的。这种对立是阶级对立。社会主义国家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目的是彻底地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则是服务于资本的利润。当然,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不会强倜其建设、管理职能的阶级性,反倒是要极力掩盖这种建设和管理的阶级实质。这是由于剥削阶级的统治是少数人统治压迫多数人的统治这一特点决定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多数人对少数剥削者压迫者实行专政的国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掩盖我们进行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阶级实质。反倒是为防止阶级敌人的破坏,以及各种旧观念、旧习惯对我们队伍的影响,而使我们的建设工作、管理工作有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我们必须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有一个时期我们党强调政冶挂帅,最近习近平同志也一再强调要讲政治,我觉得政治挂帅和以阶级斗争为纲其实是一个意思。我们讲的政治只应当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当然就必须坚持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乃至封建的路线、方针、政策作斗争。这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只有以阶级斗争为纲,才能使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最后的胜利。“纲”与“目”是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的。因为“纲”决定方向,方向正确,才能有相应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才能实现预期的好的结果。方向错了就会一切皆错,预期的好结果就会落空。1975年毛主席为纠正文革中出现的偏差,提出“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三项指示。这三项指示十分重要,切中时弊,当然要抓紧贯彻实施。于是有人提议要以三项指示为纲。毛主席马上加以纠正,指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其余都是目,纲举目张”。就是说这三项指示要办的事不是“纲”而是“目”。不是这三项指示不重要,而是贯彻这三项指示也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才能方向正确,得到好的结果。可见说什么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是极“左”,就会阶级斗争扩大化,就会冲击中心工作,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理论上不科学,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6:10 , Processed in 0.042643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