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人类因为能产生有凝聚力的信仰而走向文明

2021-7-8 13:06| 发布者: 递进民主制| 查看: 4878| 评论: 0|原作者: 向东|来自: 自创

摘要: 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信仰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人之所以为人,与大多数其它动物的一个质的区别,就是人会有信仰,大多数动物没有。人的信仰能够转变成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一种无形但是却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力量。

人类因为能产生有凝聚力的信仰而走向文明

向东

2021-07-07

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信仰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人之所以为人,与大多数其它动物的一个质的区别,就是人会有信仰,大多数动物没有。人的信仰能够转变成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一种无形但是却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力量。动物只有本能,本能能够调动的只能是自身肌肉的力量,十分有限。因为有了精神力量,人类才能从动物类升华到人类。

 

前几天,加拿大电台有一个节目讨论宗教信仰对人类的意义,这个节目谈到,真正有价值的宗教信仰能够赋予人生在肉体死亡后仍然不会消失的价值和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没有信仰的人,凭本能活着,追求感官享受,吃喝玩乐,几十年过去,在晚年到吃喝玩乐都不能成为享受的时候,会感觉到十分空虚,一切都失去意义。到这个时候,有思想的人就会问,人生是否应该有一个终极追求,能够使每一个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的人在他的肉体生命结束以后,还能留下不会消失的有永恒价值的精神,作为一种信仰,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实现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永生。

 

人类社会因为能够产生有凝聚力的信仰而走向文明。 信仰不仅能赋予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都充满意义,让每一个人不但能以坦然和毫无恐惧的态度对待生与死,而且还能使具有相同信仰的人由于有认同感而产生凝聚力,凝聚在同一个是非标准和话语体系之中。这对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殴美国家二百多年前工业革命爆发出来的能量,来自于一千多年基督教信仰的积累,但是由于基督教无力对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侵蚀,来到今天已经日渐式微,无法统领西方国家继续前行,西方国家才爆发出一波又一波的乱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激发出人类无止境的贪婪,快速消耗着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大面积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难以逆转地改变了气候,使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其实西方国家自己也知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是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现在十四亿中国人也要加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快了气候变化和资源耗竭的进程,是西方各国要联合起来共同抵制中国的根本原因。这是资本主义必然要导致的对生存空间的争夺。

 

资本主义不是普世价值,而是竞争游戏,竞争必然会有输赢。所有西方核心国家加上日本(即七大工业国)的人口加起来不到八亿,奥巴马已经讲得明明白白,如果中国要达到美国的发展水平,需要有四个地球的资源。因此,美国要打压中国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没有四个地球。

 

今日,中国与美国的矛盾,与意识形态关系不大,却与生存空间的争夺关系很大。这就是中国选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当年的德国和日本同样遇到这个问题。德国人口不足一亿,日本人口一亿多一点,尚且免强可以接受,但还是需要打一场大战,由输赢定位主从。今天,十四亿人的特色国想以结夫妻的方式与美国共享资本世界,太天真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圈,不会有中国的位置,因为你的个头太大,他们一定会排斥中国进入核心圈,连俄罗斯都没有进入核心圈的机会,中国怎么会有?

 

所以,毛泽东高瞻远瞩,早就给中国指出了一条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不搞内部竞争,以团结合作作为立身之本,才能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要团结合作,就需要有共同的信仰,信仰是团结合作的粘合剂,没有信仰,团结合作没有基础,这个信仰,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建立在科学理论上的生活方式,加拿大有奥地利基督徒的共产主义社区,他们以世外桃源的方式存在于加拿大已经超过一百年,他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行民主管理,自得其乐。以色列人也有他们的共产主义社区,他们在共产主义社区内部没有竞争压力,生活得更舒心写意,并能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 用追求文化上的创新和社会制度的完善去代替追求自己根本不需要的额外物质财富,通过建基于同一信仰基础上的共同追求,生活在一个有情有义的集体中,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和快乐。共产主义社区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形成共识,实现团结。吸取文革发生派斗的经验教训,以递进民主制的方式管理社会,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8:26 , Processed in 0.01671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