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 围绕批判《海瑞罢官》进行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2011-12-2 08:47| 发布者: iibfmiyt| 查看: 1359| 评论: 0|原作者: 水陆洲|来自: 自创

摘要: 第二篇粉碎以刘少奇头子的资产阶级司令部 第一章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第一节围绕批判《海瑞罢官》进行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壹、本节概述 一、江青在上海组织撰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 吴晗的《海瑞罢官》,一九六0年底写成剧本,一九六一年一月在北京首次演出。江青看了这个剧本和京剧以后,多次向毛泽东反映:《海瑞罢官》有问题,要批评。 一九六四年,康生也向毛泽东说:《海瑞罢官》同庐山会议有关,同彭德怀问题有关。 江青在北 ...

第二篇  粉碎以刘少奇头子的资产阶级司令部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第一节  围绕批判《海瑞罢官》进行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壹、本节概述

一、江青在上海组织撰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

吴晗的《海瑞罢官》,一九六0年底写成剧本,一九六一年一月在北京首次演出。江青看了这个剧本和京剧以后,多次向毛泽东反映:《海瑞罢官》有问题,要批评。

一九六四年,康生也向毛泽东说:《海瑞罢官》同庐山会议有关,同彭德怀问题有关。

江青在北京找人写批判文章,想找的人不愿意接受这项风险性很大的任务,因而不能组织起班子,只好到上海去找人。

一九六五年二月,江青到上海,在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的支持下,与张春桥共同研究,由姚文元执笔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

从三月初开始动笔,文章写好了,江青送交给毛泽东审阅并且:“这篇文章只给你一个人看,周恩来、康生这些人也不能看,因为要给他们看,就得给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陆定一这些人看,而刘、邓这些人是反对发表这篇文章的。

    毛泽东前后看了三遍,

一九六五年九月至十月间,毛泽东早就察觉到吴晗的问题,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向党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的问题。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在中央常委会议上(有各大区同志参加),从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问彭真,吴晗是不是可以批判?彭真回避问题的实质,只回答说,吴晗有些问题可以批判。

这件事直到一九六六年一月二日以前,彭真对康生等都没有说过。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彭真在文化部召集的文化厅局长会议上讲话

多次指名攻击毛主席。他还说“在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管你是党中央的主席也好”。他还用“错误人人有份”的口号来打击左派,包庇资产阶级右派。两天后,陆定一也在文化厅局长会议上讲话,大反斯大林。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日,上海《文汇报》刊出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文章指出:现在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上来:《海瑞罢官》这张“大字报”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人民究竟起什么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研究一下作品产生的背景。大家知道,1961年,正是我国因为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而遇到暂时的经济困难的时候,在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一再发动反华高潮的情况下,牛鬼蛇神们刮过一阵“单干风”、“翻案风”。他们鼓吹什么“单干”的“优越性”,要求恢复个体经济,要求“退田”,就是要拆掉人民公社的台,恢复地主富农的罪恶统治。那些在旧社会中为劳动人民制造了无数冤狱的帝国主义者和地富反坏右,他们失掉了制造冤狱的权利,他们觉得被打倒是“冤枉”的,大肆叫嚣什么“平冤狱”,他们希望有那么一个代表他们利益的人物出来,同无产阶级专政对抗,为他们抱不平,为他们“翻案”,使他们再上台执政。“退田”、“平冤狱”就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焦点。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它必然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用这种或者那种形式反映出来,在这位或者那位作家的笔下反映出来,而不管这位作家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海瑞罢官》就是这种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的反映。如果吴晗同志不同意这种分析,那么明确请他回答:在1961年,人民从歪曲历史真实的《海瑞罢官》中到底能“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呢?

我们认为:《海瑞罢官》并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它虽然是头几年发表和演出的,但是,歌颂的文章连篇累牍,类似的作品和文章大量流传,影响很大,流毒很大,不加以澄清,对人民的事业是十分有害的,需要加以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只要用阶级分析观点认真地思考,一定可以得到现实的和历史的阶级斗争的深刻教训。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日在《文汇报》发表评《海瑞罢官》的同一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免去杨尚昆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由汪东兴接替。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经天津南下。他在天津听取河北省委负责人汇报当地工作情况。

毛泽东一开始就问:我有什么指示?”

他们回答:备战,备荒,为人民。

毛泽东一听,这个回答没有提到他最关心的防止中央出修正主义问题,很不满意地说:为人民讲了多少年了。他又问:你们看,搞四清好,还是不搞四清好?”

大家并不了解他的想法,回答说:然搞四清好。

接着,毛泽东离开天津继续南下,经过济南、徐州、蚌埠、南京,到达上海。像往常一样,沿途都找当地党政军负责人谈话。大家所谈的,几乎还是集中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备战和三线建设、领导方法、教育制度这些问题上。毛泽东十月在北京讲的:如果北京出修正主义,你们地方怎么办?是不是学蔡锷起义,打倒袁世凯?我是感到要出问题。一路上从天津到南昌,经过许多地区,都没有听到反应。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至二十六日,上海《解放日报》、浙江《浙江日报》、山东《大众日报》、江苏《新华日报》、福建《福建日报》、安徽《安徽日报》、江西《江西日报》先后都转载了姚文。

二、彭真阻挠姚文元的文章传播并把对《海瑞罢官》的批判纳入“学术讨论”的轨道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北京各报刊,在十八天内,都未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各报刊多次请示是否可以转载,彭真和中宣部都不让转载。彭真还在许多场合,责备上海市委发表姚文元的文章不打招呼,“党性到那里去了”。

姚文发表后,《北京日报》社长范瑾曾两次询问《文汇报》负责人,摸姚文元文章的“背景”。

这段时间内,毛泽东看了光明日报编印的《情况简编》有两期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期是《吴晗看了姚文元批评(海瑞罢官)一文后的反映》,里面讲到吴晗在十一月十四日说:姚文元说我的《海瑞罢官》作品产生于一九六一年刮风的时候。这是错了。

毛泽东看了这篇材料后批道:我都已看过,一夜无眠。

另一期是《关于姚文元评(海瑞罢官)文章反应续闻》,里面说:翦伯赞认为,现在学术界的顾虑并未解除,姚文元乱来一通,不利于百家争鸣。

毛泽东看后在旁边画了三个圈。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毛泽东到上海后,他得知北京各报没有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就要上海人民出版社将这篇文章印成单行本,向全国发行。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上海新华书店急电全国新华书店征求订购数字,大多数地方都有复电。北京新华书店奉命不复,电话询问也不表示意见,直到二十九日,才复电同意。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周恩来的督促下,彭真被迫在人大会堂西大厅开会,讨论北京报纸转载姚文元文章的问题,有北京市委的人和中宣部副部长周扬、许立群、姚溱等参加。

彭真一到,就问“吴晗现在怎样?”

北京市委书记邓拓说,“吴晗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这次批判有来头。”

彭真大声说:“什么来头不来头,不用管,只问真理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文汇报》发表一个版的读者来信,要求开展《海瑞罢官》问题的讨论。

《解放军报》转载姚文,编者按语指出,《海瑞罢官》是一株大毒草。

《北京日报》转载姚文。但该报编者按语不表示支持姚文,反而强调对《海瑞罢官》这出戏有不同意见,应该展开讨论。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在《学术研究》栏转载姚文。编者按语按照彭真的意见,只把这个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来讨论,并且强调“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反批评的自由”,没有表示支持姚文元的文章。

显然,这是企图把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引向所谓“学术争论”的歧途的错误方针。

按语的最后一段,引用毛主席的话,指出对那些有毒素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要进行斗争。这是周恩来加的。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日,《光明日报》转载姚文,比《北京日报》迟了三天。这是根据姚溱转达的彭真的意见,说不能同时转载,以免震动太大。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六日,《文汇报》、《解放日报》同时报道全国各报转载姚文元文章的情况,登载了《解放军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编者按语,按发表先后把《解放军报》的编者按语登在前面。彭真对此极为不满。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八日,《红旗》发表戚本禹题为《为革命而研究历史》的文章,批评了以翦伯赞、吴晗为代表的反动的历史观,但没有指名。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北京日报》、《前线》发表邓拓的文章,署名向阳生,题为《从<海瑞罢官>谈到“道德继承论”》,企图把对吴晗的批判,从政治问题拉到所谓道德继承的“学术”问题上去。这篇文章是在彭真亲自指导下写的,最后由彭真亲自修改,经过北京市委书记处传阅定稿。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彭真在国际饭店开北京市委工作会议时,把吴晗找去,对他说,“你错的就检讨,对的就坚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海瑞罢官问题各种意见的简介》

编者按:关于《海瑞罢官》问题的讨论展开以来,一些报刊发表了文章,许多单位举行了座谈会。大家就《海瑞罢官》和海瑞的评价问题,各抒己见,热烈争论。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海瑞罢官》宣扬了什么?这出戏有没有反映历史真实?这出戏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也涉及对海瑞的评价问题。可以看出,对《海瑞罢官》这出戏和海瑞这个人的看法,分歧是很大的。这种分歧,牵涉到一系列的原则问题。为了便于进一步展开讨论,现将各种意见整理发表于后,以供参考。真理愈辩愈明。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必将得到解决。

《海瑞罢官》宣扬了什么?

《海瑞罢官》有没有反映历史真实?

《海瑞罢官》是怎样塑造海瑞形象的?

《海瑞罢官》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海瑞是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上的?

海瑞的所作所为起了什么作用?

“清官”的实质是什么?

人民日报当时发表这篇“简介”,用意仍然是要把关于《海瑞罢官》的批判,纳入所谓“学术讨论”的范畴。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发表樵子的文章:《也谈海瑞和海瑞罢官》。

读了《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我觉得姚文元同志研究历史,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运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而是运用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观点。由此,便导致了否定一切历史人物的倾向。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吴晗的《海瑞罢官》有学术上的缺点,但不是政治上的错误。

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仍然是为了贯彻彭真的指导方针。

    三、毛泽东点明《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在杭州同陈伯达、胡绳、田家英、艾思奇、关锋谈论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哲学问题和教育问题时说:

一些知识分子,什么吴晗啦,翦伯赞啦,越来越不行了。现在有个孙达人,写文章针对翦伯赞所谓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让步政策”。在农民战争之后,地主阶级只有反攻倒算,哪有什么让步?地主阶级对太平天国就是没有什么让步,义和团先“反清灭洋”,后来变为“扶清灭洋”,得到了慈禧的支持。清朝被帝国主义打败了,慈禧和皇帝逃跑了,慈禧就搞起“扶洋灭团”。“清宫秘史”有人说是爱国主义的,我看是卖国主义的,彻底的卖国主义。为什么有人说他是爱国主义?无非以为光绪皇帝是个可怜的人,和康有为一起开学校,立新军,搞了一些开明措施。

研究一下近代史,就可以看出,哪有什么“让步政策”?只有革命势力对于反动派的让步,反动派总是反攻倒算的。历史上每当出现一个新的王朝,因为人民艰苦,没有东西可拿,就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轻徭薄赋”的政策对地主阶级有利。

戚本禹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写得很好,我看了三遍,缺点是没有点名。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也很好,点了名,对戏剧界、史学界、哲学界震动很大,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一九五九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毛主席同彭真、康生、杨成武等谈话

又讲了前一天同陈伯达等同志谈的那些意见。

他说,要害是“罢官”,我们庐山会议罢了彭德怀的官。

彭真立刻辩解说,我们经过调查,没有发现吴晗同彭德怀有什么组织联系。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彭真要求单独同毛泽东谈话。

谈话后,彭真说毛主席赞成他的所谓“放”的方针,

还说,吴晗问题要两个月以后做政治结论。

又说,两个月以后再谈政治问题。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发表亦鸣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读后

文章认为:姚文元同志说,吴晗同志的《海瑞罢官》是“一株毒草,影响很大,流毒很广”。这个结论下得未免轻率。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发表杨金龙的文章:《对农民形象的歪曲》

文章认为:在《海瑞罢官》里,吴晗同志却从根本上歪曲了人民群众的形象。

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既可以表现它的不偏不倚,又把批判《海瑞罢官》纳入了学术范围。

    四、彭真要吴晗搞假检讨继续对抗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上海市委向彭真汇报情况,

谈到姚文元的文章是根据九月中央工作会议时毛主席指示发表的,彭真未置可否。

彭真说对姚文元的文章也要“一分为二”。

彭真讲了他的所谓“放”的方针,还说吴晗问题要作为学术问题讨论。

彭真批评上海转载北京各报按语不该把《解放军报》按语放在第一篇,应当把《北京日报》的按语放头一篇。

彭真还说:吴晗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反右派斗争时都是左派,邓拓是左派,他署名向阳生的文章是我叫他那样写的。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北京日报》发表吴晗《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

一、我为什么研究海瑞?

从《论海瑞》到《海瑞罢官》定稿,中间隔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年多时间,全国人民在前进,而我却停留在原地,没有迈开一步。而且《论海瑞》假如有一点点现实政治意义的话,《海瑞罢官》却一点时代的气息也闻不到了,我不但落伍,并且是后退了。

一句话,我忘记了阶级斗争!

二、苏松地区的阶级斗争和退田

海瑞是完完全全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的官僚,剧本把他突出得过分了,形象过于高大了,无论除霸也罢,退田也罢,都会使读者、观众理解为他是为人民的,从而混淆了阶级本质,阶级立场。立场既然错了,歌颂的又是封建官僚的刚直不阿。那么,这个剧本是为谁服务呢?显然,不可能是为无产阶级服务,而是为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服务。

三、修吴淞江、除霸和清官问题

四、效果和立场

读了姚文元同志和各方面许多同志的批评文章以后,才初步认识到《海瑞罢官》发表和演出后的恶劣作用。

《北京日报》急忙发表这篇文章,却不加按语,实际上是对吴晗的支持。这是彭真从上海打电话催着要这样发的,还要《人民日报》转载。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方求的文章:《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

(一)《海瑞罢官》宣传一种怎样的政治观、历史观、道德观?

把“清官”海瑞说成农民“救星”是根本违反马克思主义的

“清官”海瑞是封建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封建法律的维护者

海瑞要豪强地主把非法占有的一部分土地退还给官府、中小地主、富农以至一部分农民,这种行动正是在土地问题上封建法定权利和非法权利长期冲突的一个反映。

投献和反投献、兼并和退田,不过是那个时候同一个封建土地占有关系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反投献和退田,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面临尖锐的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时候,所采取的一种自我调节措施,它并不改变封建的土地占有关系。

至于所谓“平冤狱”,作为司法行为,它的阶级实质是由它所依据的法律的阶级实质来决定的。

封建统治者对“清官”的歌颂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烟

(二)《海瑞罢官》在现实阶级斗争中起什么作用?

宣扬封建毒素的复古主义思潮的一个代表作

在这股潮流中,吴晗同志以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斗士的姿态出现。他把一九五八年以来学术界高涨的革命风气视为洪水猛兽,指责它“造成许多方面的混乱”⑨,“这个苗头很不对头”,“必须坚决反对”⑩,总之是糟得很。他自以为身系史学的存亡绝续,“骨鲠在喉”⑩,非要出来讲话不可。他到处写文章,作报告,发表谈话,大声疾呼,要求恢复历史学的旧秩序,恢复帝王将相、清官好官在旧史学中的地位,恢复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昔日的光辉。他反对别人在历史和历史剧中“抬出人民群众来”⑨,宣传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帝王将相①①,“历史上的光明面”就在盛世的帝王将相;是这些帝王将相“养”出了“天下安佚”的“光明时代”①②,没有这些帝王将相,“历史上的光明面就丧失了”;尽写农民起义,“一片打倒声”,“历史几乎成为漆黑一团”⑩。他反对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要求“根据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⑨,实际上就是根据古代官僚地主文人的意见去评价历史人物。他反对讲古人的局限性,认为这“不是合乎原则的”⑩,这样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①③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要继承封建道德、资产阶级道德,认为封建社会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都可以“移用在今天”①④,“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①⑤。他特别连篇累牍地宣传海瑞这个封建时代的“清官”,企图把他树立为今人学习的标兵和榜样。因为“戏剧的作用是远远超过书本的”①⑤,所以,吴晗同志不但起劲地写了许多文章,印了几本集子,而且“就是要破门而出”,“非破不可”①⑥,一定还要进入舞台这个阵地,来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样,就产生了《海瑞罢官》这个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是吴晗同志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历史观、道德观在艺术上的集中表现,是当时那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复古主义思潮的一个代表作。

借古非今的反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代表作

历史现象是无独有偶的。同《海瑞罢官》差不多同时,在舞台上还出现了《谢瑶环》①⑧和《李慧娘》①⑨。繁星同志为吴晗同志“破门而出”写《海瑞罢官》的精神欢呼②⑩。史优即孟超同志立即响应,表示“在老兄们的带动之下”,“有不甘寂寞跃跃欲试之思”②①。果然,不久就发表了他的新编鬼戏《李慧娘》。为了给《李慧娘》作“护法”,繁星同志又发表了著名的《有鬼无害论》②②。就在发表《李慧娘》的同一期《剧本》上,还发表了田汉同志的《谢瑶环》。物以类聚。这三个借古非今的戏,汇合在一起,集中地反映出当时一股反社会主义的思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罢官”问题的现实政治含义。《海瑞罢官》这出戏,它的主题思想是“罢官”,它的戏剧高潮在“罢官”。罢了官,杀一个人再走;罢了官,不能走得“灰溜溜”的;罢了官,幕后合唱:“天寒地冻风萧萧,去思牵心千万条,海父南归留不住,万家生佛把香烧。”对一个被罢了官的冒充“为民请命”的“英雄”表达了极度的崇敬和无穷的怀恋。在这里,吴晗同志想要说明的究竟是什么呢?是要说明,“站在人民立场”、“为民请命”、“为农民的利益而斗争”,就要落到“罢官”的下场吗?这种描写,对于历史上一个封建阶级的官吏,是荒谬绝伦的美化;对于现实,则只能是对那种自称“为民请命”而被罢了官的反党反人民的“英雄”表示支持和同情。吴晗同志这样做,适合了什么人的需要,喊出了什么人的心声,充当了什么人的喉舌呢?

这篇文章是由当时的中宣部主持写的。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吴晗的文章: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

《人民日报》编者按:吴晗同志对于他的剧本《海瑞罢官》以及其他有关海瑞的著作,写了一篇自我批评的文章。吴晗同志在这篇文章中说,他这个自我批评“还只是初步的,不深入的”。我们希望读者认真地看看这篇文章,看看吴晗同志的自我批评在那些方面是不深入的,是否谈到了问题的本质,是否触及了要害。对于《海瑞罢官》这个剧本,究竟在政治上和学术上应当作怎样的分析,应当作怎样的评价,我们希望进一步地展开辩论。

这个按语没有一句话揭露吴晗的所谓“自我批评”的实质。这是彭真决定的。

一九六六年一月二日,彭真召集了文教、报刊、北京市和部队三十多人参加的会议。

首先由胡绳传达毛泽东同陈伯达等人的谈话,他在传达时,有意隐瞒了毛泽东指出的《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

康生说,毛主席讲了要害问题是罢官,庐山会议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吴晗六月写了《海瑞骂皇帝》,九月写了《论海瑞》,年底,也就是彭德怀罢官以后,开始着手写《海瑞罢官》。

彭真讲话强调要所谓“放”,说扯得越宽越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22:40 , Processed in 0.019615 second(s), 12 queries .

回顶部